中国现代年画图片
- 格式:docx
- 大小:13.31 KB
- 文档页数:2
杨柳青年画Yangliuqing New Year Posters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天津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天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
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
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一种富于民间独特艺术风格和强烈地方特色的木版彩绘艺术珍品,与中国传统的过年密切相关。
过年既含有庆祝丰收之意,又充满欢乐、希冀、神秘的色彩。
元顺帝时,战乱四起,一个善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霍玉堂避难来到杨柳青,他一眼就看到了那成片的枣树林,一下就想起了他的看家本领--雕刻,枣木是最好的刻版印刷的材料。
于是,逢年过节就刻印些门神,灶王,钟馗,来卖,以此来维持生活,杨柳青的人们也争相模仿。
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
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
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
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杨柳青年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
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中国民间年画目录一追溯源流二年画的格局现状1 桃花坞年画2 河北武强年画3 四川绵竹年画4 佛山年画5 杨柳青年画6 山东杨家埠年画三年画的不同题材1、驱邪迎福画2、喜画3、戏曲人物故事4、世俗生活画四关于年画的艺术感想正文一追溯源流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再就是门所人门生活相关最早画在门户上用于辟邪的形象,(桃符是最早的门神画,一直流传到唐宋时期)。
后来不光刻符还写文字——成了春联的起源。
后经济文化发展和民间文化进一步繁荣加上雕版印刷的发明应用,原来的桃符或春联被雕印就产生了印刷的年画(春联等),产量、形式、内容愈加丰富,后门神画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广泛的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是和古代的桃符有关。
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
因此汉代县官多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以抵御邪崇的进入。
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
《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
绘二神,贴户左右,右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也有人直接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省去了绘画的麻烦。
桃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二年画的格局现状传统年画大抵经过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几道工序。
制作木版年画的技艺,多为世代相传,工艺考究,镂刻精微。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
每逢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
【图集】不能忘却的“百年风华”--老月份牌年画
老月份牌年画又称老月份牌广告画,是我国传统年画的一个分支,发源于20世纪初期的十里洋场上海滩。
最初是外资商人为了推销产品,将广告与年画合而为一的商业性绘画。
一批由上海土山湾画馆培养出的画师,相继成为月份牌画的中坚力量。
其中代表画家有胡伯翔、周柏生、周慕桥、杭樨英、徐詠青、郑曼陀、金梅生、谢之光等。
取得月份牌画半壁江山的人物是杭樨英。
老月份牌广告画记录着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对我国近代史、绘画史、商业史及烟草业、服饰业、影视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早期月份牌多为“甜、糯、嗲、嫩”的商品广告。
除了商品宣传外,后来大多演绎为中国传统题材的形象,中国传统山水、仕女人物、戏曲故事场面等。
后来则发展为画面以表现时装美女为主要形象。
艺术手法上以中国传统工笔淡彩或重彩作表现,后来发展为以西洋擦笔水彩细腻的写实手法表现,色彩明净鲜丽,并且大都用技术更为先进的铜版纸以胶版彩色精印,随出售商品免费赠送顾客,广受欢迎。
人们获得这种配有月历和节气的商品宣传画后,整年张挂在家里,既可装饰欣赏,又可查阅日期节气,人们习惯地称它为“月份牌”。
这种“月份牌”在每年春节(新年)前更是大量发行,赠送顾客,人们都把它作为年画来欣赏。
以下是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收藏的名家的经典之作,透过那微微发黄的纸头,动人妩媚的笑容,仿佛让时光倒流七十多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逝去的岁月,去重温昔日旧梦。
32张超萌的国宝年画,为您接福、纳财、送平安!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过年。
小年儿,是送灶王爷升天言事的日子。
而对“年味儿”的记忆,除了那甜的糖瓜和丰盛的团圆饭,就是最有仪式感的贴画年。
中国的画年,源于对神灵的崇拜,贴画年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驱邪、接福、纳财、保平安,是几乎所有中国人对于来年的祈盼!小年儿,就送大家32张国宝级、有着浓郁乡土特色的河北武强画年。
武强画年历史悠久,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武强画年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画年中的佼佼者。
这32幅武强画年作品,有的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有的是凝聚民间艺术家毕生心血的艺术佳作,难得一见,更值得收藏!有画年的地方,才有浓浓的年味儿,才有绵绵的童年回忆,才有一整年满满的福气!来,一起接福吧!天神降福篇灶君· 一家之主◎灶君夫妇水印套色纵30厘米*横23厘米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刻板时间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小年,就先请出来灶王夫妇吧!武强画年很突出灶王夫妇的头部,很像一张萌萌哒的自拍照!灶王在天上虽是小神,在凡间又被供奉在灶台之上,但县官不如现管呀,他可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所以灶王夫妇相当有范儿!画年上,灶君的神案前,设着一个大大的聚宝盆,还有隶吏仙童6人,很是气派!中国古代就祭祀灶神。
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
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
天地三界· 十方真宰◎天地全神水印套色纵38.5厘米*横25厘米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三层排列,此为天地全神的一种。
在北方农村,天地全神是过年时常常供奉的。
记忆中,每年过年,奶奶都会把天地全神供奉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贡案最大,贡品也最为丰盛。
大家都见过天地全神的画年,但是天地全神都是谁呢?估计知晓的人就很少了!这幅四层排列的天地全神,是武强画年中更为常见的,画面下方清楚的写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小时候不懂这句话,现在看来顿觉民间文化的包容并蓄。
中国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绵竹木板年画《吉祥图》观世音菩萨福寿无极妈祖赐福恩降四海麻姑献寿麻姑献寿福禄寿喜陶版绵竹年画福禄寿图福禄寿禧聚宝藏珠三星高照图三星高照图三星高照图福禄寿图招财进宝财神加冠图财神加冠图赵公镇宅清代(1580mm×780mm)这幅是中堂中著名的代表《赵公镇宅》。
赵公,相传姓赵名公明,又名赵玄坛。
为道教所供的财神。
有趋雷役电,除瘟禳灾,买卖求财的本领。
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紫微高照清代(1580mm×780mm)这幅名为紫微高照。
图为紫微星化作一力士降服猛兽貔恘的故事。
紫微星为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之一。
紫薇又被道教列为四御之一。
称紫薇中天北极太皇大帝,道教中谓他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因而受到历代帝王的祀礼。
紫微高照象征驱邪避凶,迎福祈祥的意思。
赵公镇宅(现代)秦琼镇宅图永镇家宅镇宅图花开富贵绵竹年画[门画] 双鱼图绵竹木板年画《喜童图》绵竹木板年画《仕女图》绵竹年画中的仕女作者:填水脚制画工坊绵竹年画中的仕女图风格独特。
画面多不设背景或少设背景,人物造型简练生动,常用弧线和曲线强调“美人要修长”的审美趣味。
面容的刻画更是采用了“细心粉脸、眉眼巧画”的工序,表现出民间艺人对美的赞赏,对生命的热爱。
这是绵竹著名彩绘艺人姚春荣早年绘制的一幅画,她在描绘妇女,娃娃面容时颇下功夫,更是用了“细心粉脸、眉眼巧画”的工序,使这幅画中人物有一种绮丽秀雅的柔媚韵致。
《唐氏乳母》清高55厘米宽40厘米此画是根据二十四孝之一《唐氏乳母》绘制。
唐代有个人,名叫崔南山,他的母亲唐夫人对待婆婆非常孝敬。
婆母年老牙齿脱落,唐夫人每日用自己乳水喂养婆母。
婆母虽数年未吃粮食,身体却很健康。
婆母病危时将全家老幼叫到跟前说:“我今生不能报答儿媳对我的恩情,但希望我的孙媳一样有孝敬之心”。
《骑车仕女》清代(540mm×400mm)这幅名为《骑车仕女》,画面上一女子,身穿旗袍,头戴瓜皮帽,悠然地骑着自行车,画上的自行车没有轮心和链盘,也没有支架,钢丝的组合像一个个花瓣,车把上画了一个龙的头,很显然作这幅画的艺人只是听别人讲过自行车而全凭自己的想象创作的。
杨柳青木版年画,不老的风景!35幅高清珍稀年画,够赏一年了!▌序:木版年画是源于古时的“门神画”是先雕刻木版、后印刷出画的轮廓再用套版印刷结合手工上色的民间画种木版年画产地广布华夏疆域其中流传最广、艺术性颇具典型意义的当属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河西区宾馆路是一条并不起眼的狭窄街道,甚至很容易被人忽略它的存在。
沿着绿树成荫的小路一直走到头,最深处的位置,是三栋年代感极强的仿古建筑,这里是天津杨柳青画社和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的所在地。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和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因产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
它兴于明朝末年(约1607年-1644年),到清朝中期(约1763年-1820年)时,杨柳青镇里有300多家年画作坊,从事年画制作的手工艺人有3000多人,呈现出“家家会点染,户户会炉青”的繁荣之势,传承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抚婴图》(局部),清(乾隆) 61*109 cm清朝时期,不少西洋画家留在宫廷如意馆充作画师待诏。
在交流过程中,西方绘画透视原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其他中国画师。
因而杨柳青木版年画在构图方面讲究“真假虚实、宾主分散”,更注重画面空间的表现力。
《早朝》(局部),清(光绪) 61*118.9 cm《风景》(局部),清(光绪) 75*123 cm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特色艺术形式。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序繁多,绘制精细。
分为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等。
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一样采用刻版套印,制作出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然后施以手工彩绘。
年画的制作工序:勾年画的制作工序:刻年画的制作工序:印年画的制作工序:绘这种以“半印半绘”的多色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做法,把版画的刀法与绘画的笔触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
视觉效果丝毫不亚于用笔工整严谨、敷色层层渲染的中国工笔绘画作品,尤其是“开手脸”画法的运用,使人物面部和手部的染色效果极佳,有着极强的绘画性。
这些年画,堪称国画中的精粹!全都归纳给您!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
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
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
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从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荼、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
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祭典》中说:'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
'蔡邕《独断》中说:'神茶、郁垒而身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
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
乃画茶、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年画变成'年话'是在宋代。
当时,宋徽宗扩建'翰林图画院',时逢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普及。
此时,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门神从镇宅消灾演变成了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后来,逐渐形成了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年画在此时完成了向祝福年话演进过程。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都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售年画之类吉祥装饰品的景况,当时年画的张贴已普及于城镇居民之中,从中也可看出年画已相当盛行。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1】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2】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3】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4】
【中国现代年画图片: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现代年画图片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年画的知识吧!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
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
后来
北宋没落、灭亡,开卦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
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
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
明、
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至清末有七十多家,
其中以"万通"、"天兴德"、"德胜昌"、"天义德"较为有名。
其作品
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
响深远。
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在古
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
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
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
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
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座,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
座古庙之中。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阴刻、阳刻两种,有黑白画和套色画两种形式,采用的是手工水印。
形式有文武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
笺等二千余种。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
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
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
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
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
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
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
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
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
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