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术中体位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92.11 KB
- 文档页数:1
脊柱手术俯卧体位的安全护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手术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手术。
在脊柱手术中,俯卧体位被广泛应用。
然而,俯卧体位手术也伴随着一些与姿势相关的风险,如缺血性损伤、神经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等。
因此,对于脊柱手术患者,安全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脊柱手术俯卧体位的安全护理措施。
俯卧体位手术相关风险俯卧体位手术伴随着一些可能的风险。
1.缺血性损伤:俯卧体位手术时间较长,易导致患者出现肌肉缺血性损伤,特别是在手术中出现大量失血的情况下。
2.神经损伤:俯卧体位手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如果患者的头部和颈部没有得到正确的支撑和保护,容易导致颈部、肩部和手部等神经的受损。
3.呼吸系统并发症:俯卧体位手术使得脊髓末端以下的呼吸肌肉处于更加劣势的位置,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如低氧血症、通气不足等。
俯卧体位手术的安全护理为了降低俯卧体位手术的风险,采取以下措施是至关重要的:1.准备工作在俯卧体位手术前,应准确评估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和体温等。
同时,应检查患者的颈部、肩部和后背,排除任何潜在的神经或骨骼问题。
2.俯卧体位固定在进入俯卧体位前,应使用适当的装置和技术来确保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得到充分支撑和固定。
对于特别容易张口咽喉痉挛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塑料支撑器和巴氏喷雾等。
3.翻身过程在翻身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协作,确保患者的身体得到良好的支撑和保护。
在翻身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注意呼吸状态,防止缺氧。
4.术中护理在俯卧体位手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心率和体温等。
对于出现神经损伤、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止血剂和神经营养剂等。
5.术后恢复在手术结束后,应尽可能早地将患者翻身到卧位,并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
对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者,应留意他们的呼吸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呼吸支援和治疗。
总结俯卧体位手术在脊柱手术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姿势,但也伴随着一些风险。
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面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改善头托,适当调整体位,术前评估,加强对患者头面部护理。
结果除一例手术时间超过6 h患者出现面部压疮,其余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无面部并发症。
结论恰当的体位,合适的头架,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可有效防止和减少头面部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俯卧位;脊柱手术;面部压疮;护理1 临床资料本组案例:男42~73岁,36例;女45~76岁,42例。
手术时间3~8 h,采用俯卧位马蹄形头托,颜面朝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5 h。
2 结果有2例出现面部并发症,其中眼部红肿一例,术后2 d恢复正常,颜面部表皮起泡一例,7 d后皮肤恢复正常无疤痕,其他患者均无颜面部组织器官的异常改变。
3 讨论3.1 原因分析头托不当是引发面部并发症的原因之一,厂家生产头托质地较硬,大小不能调节,使头部受力不能均匀地分布于头面部各着力点,致使承受压力较多的部位如额部、颧部软组织受压缺氧发生褥疮。
体位安置是巡回护士工作重点。
摆面部向下的手术体位时,如果不注意眼睛的保护,会使患者眼球受压、眼内压增高,是导致眼部红肿甚至失明的重要因素,也可导致视力受损。
术前评估不充分是引起面部并发症的另一原因。
护士在安置体位时未引起高度重视,给予保护,患者面部皮肤与软枕之间的细微摩擦(手术)时间过长即可造成表皮破损。
3.2 护理措施使用马蹄形头架前先用棉花或海绵把马蹄形头架全部垫上,用纱布包裹,有条件的用水凝胶垫与马蹄形架上。
使用时注意眼睛、鼻子、嘴巴不要受压,下颌要悬空,眼睛麻醉后要胶条粘好,手术每隔半小时巡回护士要和麻醉师两人配合,轻微抬起头部,按摩面部,减少面部受压时间。
此外,提醒医生注意胸腰部体位垫的高度要与头架高度相适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降低马蹄形头架。
使头部自然不后仰。
特别注意脊柱强直性患者。
术中可备一小镜子,随时伸入患者面部下观察颜面部受压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脊柱手术俯卧体位的安全护理在脊柱手术中,俯卧体位是一种常见的姿势。
启用俯卧体位可以为手术医生提供更好的操作视野和更顺畅的手术过程,同时也可以减少脊椎压力和上肢侧着体位造成的并发症。
但是,俯卧体位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低血压等。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特殊的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本文将介绍在脊柱手术中俯卧体位的安全护理方法。
术前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和协调的手术过程。
设备准备在俯卧体位手术中,需要使用一些设备,例如PAC线、SSEP、MEP等。
护士需要提前检查这些设备是否完好,并做好相关记录。
患者教育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做到完全放松。
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说明手术的过程和使用设备的原因,让患者心理和生理上都做好准备,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
麻醉准备在手术中,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
护士需要检查患者的麻醉切口,确保麻醉的正常进行,以免出现意外。
术中护理在术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术中护理的一些重点:姿势调整在手术前,医生可能会为患者提供草垫、枕头等设备,以支撑患者的身体和脊柱。
在术中,护士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姿势,及时调整草垫和枕头的位置,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监测生命体征在手术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特别是对于血压、心率等指标,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等情况。
维护呼吸通畅在俯卧体位下,患者的呼吸较为困难。
因此,护士需要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监测和维护。
在手术中,可以采用气管插管等方法帮助患者维持呼吸通畅。
其他安全措施在手术中,还需要采取其他安全措施,例如保持清洁、避免感染等。
护士需要根据手术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
提供舒适环境在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恢复。
骨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鲜玉梅【摘要】@@ 手术体位是由手术方式决定的,而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基本保证及重要因素之一.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用于脊柱及脊髓各部位手术,如颈椎后路椎体手术,胸椎、腰椎、骶椎后路手术,坐骨结节囊肿,腘窝、跟腱手术等.俯卧位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手术切口不偏离中线,让医生操作更为方便.但是,俯卧位手术由于压迫某些脏器和血管,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皮肤压疮和眼部受伤等并发症.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笔者于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对江油市中医院骨科102例俯卧位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1(012)003【总页数】2页(P113-114)【关键词】骨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护理【作者】鲜玉梅【作者单位】江油市中医院手术室,四川,江油,62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手术体位是由手术方式决定的,而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基本保证及重要因素之一。
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用于脊柱及脊髓各部位手术,如颈椎后路椎体手术,胸椎、腰椎、骶椎后路手术,坐骨结节囊肿,腘窝、跟腱手术等。
俯卧位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手术切口不偏离中线,让医生操作更为方便。
但是,俯卧位手术由于压迫某些脏器和血管,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皮肤压疮和眼部受伤等并发症。
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笔者于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对江油市中医院骨科102例俯卧位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02例手术患者,男67例,女35例,年龄25~76岁,手术时间2.5~6 h。
病变部位:颈椎手术6例,胸腰椎手术73例,坐骨结节囊肿手术9例,腘窝、跟腱手术14例。
手术均顺利,效果良好,未因手术体位的摆放而发生并发症。
2 体位摆放方法2.1 一般情况评估及注意事项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首先应正确评估其生理状况、营养状况、皮肤状态以及手术时间。
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如何预防并发症脊柱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还直接影响手术的最终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首先,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医护人员会频繁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
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血压异常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脑部供血,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也能反映出患者的身体状况。
患者和家属要配合医护人员,如实告知自身的感受,如是否有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
伤口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之一。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非常重要。
在伤口未完全愈合之前,避免沾水和受到污染。
如果伤口出现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能会加强换药、使用抗生素或者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感染等问题。
预防肺部感染对于脊柱手术患者也十分重要。
由于术后患者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肺部痰液积聚,引发肺部感染。
因此,患者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
家属可以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自主咳嗽,医生可能会使用吸痰器帮助清除痰液。
泌尿系统感染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预防这一问题,患者要注意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刷尿道。
如果患者留置了导尿管,要注意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同时,要定期进行尿道口的清洁和消毒,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脊柱手术后需要警惕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在术后应尽早开始下肢的活动,如屈伸踝关节、抬腿等。
如果病情允许,应尽早下床活动。
这有助于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对于高危患者,医生可能会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但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
胃肠道问题也不容忽视。
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和卧床休息,胃肠道蠕动可能会减慢,容易出现腹胀、便秘等情况。
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术中体位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2-17T14:20:1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刘青
[导读] 在搬动截瘫患者时,需专科医生在场,防止加重脊髓损伤。
刘青(济南军区第四0一麻醉科山东青岛 266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243-02
【摘要】目的做好脊柱后路手术俯卧位的体位摆放以及呼吸,循环功能的护理,了解患者不适的原因,避免体位安置不当所造成的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将骨科专用u形海绵垫放于手术床上,使患者俯卧,胸腹部悬空,膝关节垫小头圈,脚踝放置骨科皮枕头,头部垫头圈,双臂自然弯曲固定于两侧架手板上。
结果正确摆放俯卧位,充分暴露术野,利于医生操作,患者舒适。
结论舒适安全有效的体位护理手术顺利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护理
俯卧位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体位,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俯卧位常在全麻下用于脊柱手术,它具有使术野充分暴露,视线不偏离中线,便于医生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
但此体位因改变身体负重和支持点发生改变,会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神经系统损伤和皮肤压疮等。
[1]2009年7-12月,通过我院8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的护理,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骨科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
全部为腰椎后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
手术时间在2.5h-6h。
2、体位摆放
巡回护士根据患者手术切口部位的需要,备好骨科专用u形海绵垫、皮枕头、头圈、海绵软枕。
根据患者胸廓的宽窄,调整俯卧位垫,宽度为两侧外缘稍宽于平放于身体两侧的双臂;长度为上端高于双肩、下端超过耻骨联合处。
体位垫与身体接触的部位是双肩、双侧肋骨、髂前上棘、股骨上端。
保持脊柱自然平直,无扭曲起伏,肌肉松弛不紧张。
安置体位时要做到准确、快速,要注意避免发生再次神经损伤的危险。
翻转体位时麻醉师负责观察患者,保护气管插管,托住头、颈部,由4名医护人员分别站在手术台两侧托扶背部、腰部及下肢,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步调统一,避免牵拉或损伤。
膝关节处垫小头圈,使膝关节悬空不受压,约束带上垫一治疗巾固定于大腿部。
双脚踝下放皮枕头,将脚垫起。
头部垫头圈,以能将眼部与气管插管不受压为准,双臂自然弯曲固定于两侧架手板上,不可用力外展,避免损伤臂丛神经。
3、术中并发症的防范及护理
3.1 脊髓损伤: 全麻后,由于肌肉韧带松驰,全身关节处于无支撑保护状态,护士在搬动患者时,特别在翻转体位时要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转动,避免牵拉或损伤。
头颈部固定时根据颈部生理弯曲来调节软垫或软枕的高度和位置防止颈髓损伤。
在搬动截瘫患者时,需专科医生在场,防止加重脊髓损伤。
3.2 循环、呼吸并发症: 在摆放俯卧位时,应根据患者胸部的宽窄和腹腔容量来调节中间空隙,采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尽量使胸腹部悬空于手术床上。
如果胸部垫物不当,胸腹腔脏器因地心引力而压迫胸壁,患者自身的身体重量压迫胸腹壁可引起胸廓和膈肌运动受限,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对有心肺疾患、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应注意,术中应随时检查体位垫有无移动、肢体有无受压情况,以免引起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一旦发生,及时调整。
3.3 皮肤压疮并发症: 俯卧位时身体着力点是头部、双肩、双侧胸部、髂前上棘、膝关节等部位,这些部位均为骨隆突处,肌肉脂肪较薄,长时间受压易引起皮肤压疮。
因此,摆放体位时,头部垫头圈时用治疗巾盖于上面,以保护双眼、前额及双额骨。
头部固定时特别注意保护眼睛避免与床垫接触,以免压迫眼球造成失明。
3.4 生殖器官压伤: 女患者俯卧位时双侧乳房应重点保护,乳腺组织血运丰富,受到挤压易引起损伤,摆放时双侧乳房置于海绵垫空洞处,避免挤压。
男患者俯卧位时应注意保护外生殖器,因外生殖器皮肤薄嫩,摆放时外生殖器不能与体位垫接触避免受压。
[2] 3.5 神经麻痹或损伤: 全麻患者运动感觉和保护性反射消失,长时间固定于一种体位,可使颈部、四肢由于受压或过度牵拉,从而会发生神经麻痹或损伤。
头颈部固定时,要根据颈部生理弯曲,调节头托的高度和位置,防止颈髓损伤;双上肢肘部自然曲置于架手板时,双臂外展不超过90°,避免臂丛神经受损,双侧腋窝、前臂和手的大小实际不应承受身体的任何重量,防止长时间受压引起尺、桡神经损伤;下肢约束带固定在腘窝上方8 cm处,避免腘神经受压损伤,在手术允许的时候,可适当活动四肢。
[3]
3.6 眼部损伤:俯卧位手术眼部用红霉素眼膏涂眼,眼部并用保护膜粘贴,调整好头架与手术床的距离,翻身时保护好气管插管,将病人头面部放置在头圈上并将眼部及气管插管悬空。
头圈表面质地应避免过硬或过软,可垫一治疗巾。
术中巡回护士每隔20-30 min对病人的额面部进行按摩并检查头部是否移位。
为了便于观察病人眼部情况和气管插管情况,我们在头架下部安装一面反光镜,护士可通过镜子观察到病人的情况。
[4]
4、小结
总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俯卧位手术时患者的意识消失,代偿调节机制削弱,因此合理的安置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安置时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要求,又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减少各种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做好体位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
护士应通过加强思想认识,熟练掌握摆放俯卧位的操作方法和俯卧位导致并发症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术中细心观察巡视,是可以避免因体位改变而给患者造成的意外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关爱华.俯卧位手术所导致并发症的术中观察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1):54
[2]余文俊,马子利.脊柱手术术中俯卧位128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7):934.
[3]李明芬,著称民,王璐,钟容辉.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120-1121.
[4]王永珍,孙孝红,姜静,王飞飞.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病人眼部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