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个税扣税方法工资表(含个税计算函数公式)
- 格式:xls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2
扣除标准:由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范围: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扣除标准: 在偿还贷款期间,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5.住房租金范围: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
扣除标准:1) 住房位于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年14400元(每月1200元)2)承租的住房位于其他城市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扣除标准为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3)承租的住房位于其他城市的,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扣除标准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6.赡养老人范围: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扣除标准:1)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分摊方式包括平均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或者赡养人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采取指定分摊或约定分摊方式的,每一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并签订书面分摊协议。
指定分摊与约定分摊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摊为准。
纳税人赡养2个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
公式说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规,Excel适用)一、工资核算=ROUND(MAX((A1-500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公式解释:释①:0.01*{3,10,20,25,30,35,45}为税率,分别为3%、10%、20%、25%、30%、35%、45%释②:{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为速算扣除数,分别为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释①:0.01*{3,10,20,25,30,35,45}为税率,分别为3%、10%、20%、25%、30%、35%、45%释②:{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为速算扣除数,分别为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释③:参数MAX意为:个人工资减去起征点5000的免征额分别乘以7个税率,再减去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将最后得到的数据取最大值。
2019新个税法excel计算公式
最新个税计算公式为
=(月工资-5000-五险-个人专项扣除数) 乘以税率-速算扣除数
新个税法采用的是累计预扣预缴,因此每月计税都得累加1月至本月计税工资累计计税,再扣减1月到上月已缴个税后的金额为本月应扣缴个税。
=累计应纳税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月到上月累计已缴交个税总额
工具/原料
•电脑
•excel
方法/步骤
1.1
一、按月纳税额=月工资-起征额5000元-五险一金-六项专项扣除,如图所未
2.2
二、累计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1月至本月前累计应纳税额
1 / 2
3.3
三、计税公式
=ROUND(MAX(L4*0.01*{3,10,20,25,30,35,45}-{0,2520,16920,31920,52920, 85920,181920},0),2)
4.4
四、记住重要的一步,累计计算完的个税需减去本月前已经预扣的个税后,才
是本月要扣的个税
END
注意事项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记得投个票或点赞吧!
•若是仍有疑问,可以点击“我有疑问”留言,谢谢!
•
•
•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
个人所得税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按月or按次预缴税款,按纳税年度计算个人所得税。
2、非居民个人,即:a、工资,薪金;b、劳务报酬所得;c、特许使用费所得。
按月or次计算个人所得税。
(没有综合所得和预扣预缴概念)3、2019年新个税:1)月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2)月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应纳税费为3000以内,速算扣除数为0;3)月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应纳税为3000-12000之间,包括12000,速算扣除数为210元;4)月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应纳税所得在12000-25000元之间,包括25000元,速算扣除数为1410元;5)月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应纳税所得在25000-35000元之间,包括35000元,速算扣除数为2660元;6)月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应纳税所得在35000-55000元之间,包括55000元,速算扣除数为4410元;7)月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应纳税所得在55000-80000元之间,包括80000元,速算扣除数为7160元;8)月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应纳税所得超过80000元的部分,速算扣除数为15160元。
表格提现:月表提现:年表提现:4、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个税起征点)×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缴税。
薪酬方案设计:1、新建薪资类别公式:应发工资合计:各工资项合计,各单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编写。
实发工资合计:{薪资项目:应发工资合计} - {薪资项目:本月扣税} - {薪资项目:专项扣除合计}本月扣税: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薪资项目:税率} - {薪资项目:累计扣税} - {薪资项目:速扣数} > 0 则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薪资项目:税率} - {薪资项目:累计扣税} - {薪资项目:速扣数} 否则 0起征点:5000累计工资、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扣税、累计起征点:选择其他数据源-薪资,点右边…函数选择薪资统计数-绝对时间段,选择薪资类别,薪资项目对应选择如下:累计工资-应发工资合计累计累计专项扣除-专项扣除合计累计专项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合计累计扣税-本月扣税累计起征点-起征点起始年度和期间按照各单位工资采用新计税算法期间为起始期间。
(如1月做11月份工资的,需用新税率的,起始期间即为2018 11)专项扣除合计:{薪资项目:扣基本养老保险} + {薪资项目:扣基本医疗保险} + {薪资项目:扣失业保险} + {薪资项目:扣住房公积金}+ {薪资项目:扣企业年金}专项附加扣除合计:{薪资项目:子女教育} + {薪资项目:继续教育} + {薪资项目:大病医疗} + {薪资项目:住房贷款利息} + {薪资项目:住房租金} + {薪资项目:赡养老人}税率: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36000 则 0.03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3600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144000 则 0.1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14400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300000 则 0.2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30000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420000 则 0.25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42000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660000 则 0.3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66000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960000 则 0.35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960000 则 0.45否则 0速扣数: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36000 则 0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3600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144000 则 2520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14400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300000 则 16920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30000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420000 则 31920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42000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660000 则 52920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660000 并且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960000 则 85920如果 {薪资项目:扣税基数} > 960000 则 181920否则 0扣税基数:{薪资项目:应发工资合计} + {薪资项目:累计工资} - {薪资项目:累计专项扣除} - {薪资项目: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薪资项目:累计起征点} - {薪资项目:专项扣除合计} - {薪资项目:专项附加扣除合计}其他项目请参考本单位工资表需要进行设置。
2019年最新个税计算Excel模版假设还是按原来一样,采用每个月一张表。
人员这个是每月变动的,现在要计算2019年12月的个人所得税,你会怎么做?一所有表格的公式一模一样,现在以12月这个表进行说明。
都是超级复杂的公式,你学会复制粘贴就行1.工资累计:=SUMPRODUCT(SUMIF(INDIRECT(ROW(INDIRECT('1:'&$G$1))&'月!A:A'),$A3,INDIRECT(ROW(INDIRECT('1:'&$G$1))&'月!b:b')))2.扣除累计:=SUMPRODUCT(SUMIF(INDIRECT(ROW(INDIRECT('1:'&$G$1))&'月!A:A'),$A3,INDIRECT(ROW(INDIRECT('1:'&$G$1))&'月!f:f')))说明:扣除指免征额+三险一金+专项扣除。
3.前N个月个税累计:=IF($G$1=1,0,SUMPRODUCT(SUMIF(INDIRECT(ROW(INDIRECT('1:'&$G$1-1))&'月!A:A'),$A3,INDIRECT(ROW(INDIRECT('1:'&$G$1-1))&'月!G:G'))))4.个人所得税:=ROUND(MAX((H3-I3)*{0.03;0.1;0.2;0.25;0.3;0.35;0.45}-{0;2520;16920;31920;52920;85920;181920},0)-J3,2)以上4条公式缺一不可,必须完整。
二注意事项说明:01 G1是采用自定义单元格格式:0月,实际输入的时候只输入数字就行。
20
=ROUND(MAX(Q3*0.01*{3,10,20,25,30,35,45}-{0,2520,16920,31920,52920,85920,181920},0),2)
注释:
1)公式在R3输入;
2)Q3为扣除起征点、“五险一金”、各种税法准许的扣除项后的工资额
3){0.03;0.1;0.2;0.25;0.3;0.35;0.45}为税率数组;
4){0;105;555;1005;2755;5505;13505}为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数组。
这个公式的意思的是,工资总额减去起征点5000、“五险一金”、各种税法给予扣除项后,乘以税率,再减去速算MAX(Q3*0.01*{3,10,20,25,30,35,45}-{0,2520,16920,31920,52920,85920,181920},0)返回的也是一个数组,共有也就是说,如果得出的结果全部是负数,那么返回的最大值就是0值(免征个税)。
5920,181920},0),2)
予扣除项后,乘以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而用大括号{}包起来的代表数组,所以
1920},0)返回的也是一个数组,共有7个数值(可能有正数和负数,可能全部为正数,还有可能全部为负数)。
但是我们知道
-4932.37
可能全部为负数)。
但是我们知道应缴税额不能为负数。
所以,最后通过MAX函数把这七个数值,额外加一个0值一起做比较,
应补交(或退税)额
0值一起做比较,取最大值。
2019年最新个税调整后工资表模板
随着2019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及调整,个税起征点由每月应纳税所得额3500元提高到5000元。
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工薪族得到了税收减免的优惠,带来了更多的实际收入。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资,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份2019年最新个税调整后的工资表模板。
工资表模板
姓名:岗位:
部门:薪资周期:
应发工资:
职务津贴:
绩效奖金:
加班津贴:
工资总额:
社保扣除:
住房公积金:
税前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
实发工资: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免税收入-起征点(5000元)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见下表:
月应纳税所得额(元)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36000元 3 0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 10 2520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 20 16920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 25 31920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 30 52920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 35 85920
超过960000元 45 181920
以上为个人所得税法最新的条例,对于工薪族来说,要准确计算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和个人所得税,可以结合具体的收入情况,灵活运用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方法。
总之,个税调整后的工资表模板可以帮助工薪族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实际收入和税收减免情况,也能够更加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家庭财务和生活计划。
在未来的日子里,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适应、进步,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1、本表灰色区域一般都有公式,清除前请看好
2、申报个税为发放月份的次月,所以一个纳税年度内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以发放时间为准
3、如要进行自我加工,可填加行或列,但尽量不要在有公式的行或列所在行点击增加,比如表中最下方的合计行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2019版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级数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
1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3
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
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
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
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35
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
得税应以发放时间为准
所在行点击增加,比如表中最下方的合计行。
用)
速算扣除数
2520
16920
31920
52920
85920
181920。
最新个人所得税2019税率表工资是大家比较关注两会的话题,那么2019年个税起征点是多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数字。
所以还沿用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3500元,那么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怎样呢?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又是什么?最新个人所得税相比较之前的,又有哪些方面做了修改?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9。
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1 不超过1500元的不超过1455元的 3 0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10 105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20 555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25 1005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30 2755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35 5505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超过57505元的部分45 13505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1 不超过15000元的不超过14250元的 5 0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10 750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20 3750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30 9750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超过79750元的部分35 14750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薪酬方案设计:1、新建薪水类型2、新增薪水项目及公式1所属分类公共项目名称2共计类应发薪水共计3共计类实发薪水共计4共计类应得薪水小计5虚构类应发薪水 a6虚构类养老金 a7虚构类公积金 a8虚构类其余 a9虚构类薪水税 a10虚构类外派天数 a 11虚构类其余奖赏一 a 12虚构类其余奖赏二 a 13基本类岗位薪水发放项目名称应发薪水共计实发薪水共计本月扣税累计薪水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带扣除起征点累计扣税累计起征点专项扣除共计专项附带扣除共计岗位薪水14财务待扣缴类扣基本养老保险扣基本养老保险15财务待扣缴类扣基本医疗保险扣基本医疗保险16财务待扣缴类扣失业保险扣失业保险17财务待扣缴类扣住宅公积金扣住宅公积金18财务待扣缴类扣公司年金扣公司年金19财务待扣缴类扣房租水电费儿女教育20财务待扣缴类扣工会会费持续教育21财务待扣缴类扣话费重病医疗22财务待扣缴类扣借钱住宅贷款利息23财务待扣缴类其余代扣代缴住宅租金24财务待扣缴类重病兼顾奉养老人25中间计算类特别年功工龄税率26中间计算类速扣数速扣数27中间计算类应税所得额扣税基数公式:应发薪水共计:各薪水项共计,各单位依据自己需要进行编写。
实发薪水共计: { 薪水项目 : 应发薪水共计 } - {薪水项目:本月扣税}-{ 薪水项目 : 专项扣除共计 }本月扣税:假如{薪水项目:扣税基数} * {薪水项目 :税率} -{薪水项目 : 累计扣税 }-{薪水项目 : 速扣数 }> 0则{薪水项目: 扣税基数 }*{薪水项目 : 税率 }- {薪水项目 : 累计扣税 } - {薪水项目 : 速扣数 }不然 0起征点: 5000累计薪水、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带扣除、累计扣税、累计起征点:选择其余数据源 - 薪水,点右侧函数选择薪水统计数 - 绝对时间段,选择薪水类型,薪水项目对应选择以下:累计薪水 - 应发薪水共计累计累计专项扣除 - 专项扣除共计累计专项附带扣除 - 专项附带扣除共计累计扣税 - 本月扣税累计起征点 - 起征点开端年度和时期依据各单位薪水采纳新计税算法时期为开端时期。
固定工资补贴绩效等收入小计基本养老保险123456=3+4+578员工1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2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3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4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5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6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7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8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9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10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11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员工1230,000.0030,000.005,000.004,500.00合计360,000.000.000.00360,000.0060,000.0054,000.001、本表适用于每月单位支付工资时扣缴税款的计算;2、本表未考虑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计算;3、本表未考虑各种免税收入、捐赠扣除、减免税的计算;姓名身份证号费用收入专项扣除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专项扣除小计赡养老人子女教育9101112=8+9+10+1113144,500.002,000.004,500.002,000.004,500.002,000.004,500.002,000.004,500.002,000.004,500.002,000.004,500.002,000.004,500.002,000.004,500.002,000.004,500.002,000.004,500.002,000.004,500.002,000.000.000.000.0054,000.0024,000.000.00继续教育住房租金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小计年金商业健康保险15161718=13+14+15+16+1719202,000.002,000.002,000.002,000.002,000.002,000.002,000.002,000.002,000.002,000.002,000.002,000.000.000.000.0024,000.000.000.00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税延养老保险其他扣除小计当月应纳税所得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累计应纳税额前期累计已缴税额2122=20+2123=6-7-12-18-2224=23+上月24列,1月本列等于23列25=24*预扣税率-速算扣除数26=上月25列,1月本列为零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18,500.00222,000.0027,480.0023,780.000.000.00222,000.002,664,000.00329,760.00285,360.00其他扣除税款计算本月应补税额27=25-263,700.003,700.003,700.003,700.003,700.003,700.003,700.003,700.003,700.003,700.003,700.003,700.0044,400.00。
说明:
1.表头项目可根据各司实际情况删减,但注意1—12月工资表如要增减表头项目,12张表要同时增减,避
2.个税计算公式简单易懂,可自行调整增减项。
但要切记不可删除任意月份的表格,否则将会影响应纳
3.新税法实施首年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要在2020年才能办理;
4.享受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由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
目,12张表要同时增减,避免因增列导致计算公式失效;的表格,否则将会影响应纳所得税额公式的计算;
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2019年5月xx公司员工工资表。
2019年新版个人税正向反向计算公式及说明一、正向算个税:个税=ROUND(MAX((税前工资-社保-5000-专项扣除)*{0.03,0.1,0.2,0.25,0.3,0.35,0.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说明(略)二、反向算个税已知:实发(税后工资)、专项扣除、现行扣除费用5000、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可以视变动更新)第一步:税前工资-社保=ROUND(MAX((实发(税后工资)-5000-专项扣除-{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1-{0.03,0.1,0.2,0.25,0.3,0.35,0.45})+5000,0+专项扣除,实发),2)推导过程:1、视同{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为速算扣除数2、视同{0.03,0.1,0.2,0.25,0.3,0.35,0.45}为适用税率上述公式实质为:1、(税后工资-5000-专项扣除-速算扣除数)/(1-适用税率)+5000+专项扣除=税前工资-社保2、税前工资-社保-5000-专项扣除=应税所得3、个人税=应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4、税前工资-社保-个人税=税后工资5、设:税前工资-社保=X 税后工资=Y因:X-(X-5000-专项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Y得:(X-5000-专项扣除)-(X-5000-专项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Y-5000-专项扣除得:(X-5000-专项扣除)*(1-适用税率)=Y-5000-专项扣除-速算扣除得:x-5000-专项扣除=(Y-5000-专项扣除-速算扣除)/(1-适用税率)得:X=(Y-5000-专项扣除-速算扣除)/(1-适用税率)+5000+专项扣除税前工资-社保=ROUND(MAX((实发(税后工资)-5000-专项扣除-{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1-{0.03,0.1,0.2,0.25,0.3,0.35,0.45})+5000,0+专项扣除,实发),2)公式最大值后增加实发对比项,是避免应税所得小于零的情况。
一、关于新个税法的计算方式和预扣预缴税率表如下,1.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它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止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2.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计算公式: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3.个人所得综合所得第一次汇算清缴将于2020年3月份开始,相关政策未出台。
例1:如老员工2019年3月向单位首次报送其正在上幼儿园的4岁女儿相关信息。
则当月3月份该员工可在本单位发工资时扣除子女教育支出3000元(1000元/月×3个月)。
例2:如果该员工女儿在2019年3月份刚满3周岁,则可以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仅为1000元(1000元/月×1个月)。
例3:如某员工2019年3月新入职本单位开始领工资,其5月份才首次向单位报送正在上幼儿园的4岁儿女相关信息。
则当5月份该员工可在本单位发工资时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金额为3000元(1000元/月×3个月)。
例4: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1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500元,从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件扣除1000元,没有减免收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1月份:(10000-5000-1500-1000)×3%=75元;2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元;3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75元;进一步计算可知,该纳税人全年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直使用3%的税率,因此个月应预扣预缴的税款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