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分布特点(4.8)
- 格式:pptx
- 大小:12.74 MB
- 文档页数:35
八年级地理我国降水知识点我国的降水是气候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我国区域分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八年级地理中,我们需要了解我国降水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我国降雨时空分布我国的降雨时空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
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南方则气候湿润,年平均降水量较多。
特别是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最多,平均年降水量能够达到2000-3000毫米。
另外,由于我国地形较为复杂,各个地区的降水和气候特征也有很大的变化。
二、我国降水季节分布我国降水季节分布也非常不同。
南方地区的雨季一般出现在夏季,而北方地区的降水则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
华北地区的降水则主要分布在夏季,而西北地区的降水则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地区,如西藏和青海,全年都较为干燥。
三、我国降雪和冰雹分布除了雨水之外,我国还有一些地区会出现降雪和冰雹的现象。
其中,我国三大雪区是长白山、大兴安岭和秦岭一带。
另外,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也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降雪。
冰雹则较为多见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如江南和华南一带。
四、我国降水量的经济影响我国的降水量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南方的海拔低,雨季长,年降水量多,农业发展更容易,而北方地区的雨水较少,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较多。
另外,降水量也影响着水电、水运等行业的发展。
对于一些雨量充足的地区,如三峡、长江等,其发展潜力非常大。
总之,我国的降水气候非常复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我们需要了解到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季节分布、降雪和冰雹分布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掌握好这些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
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
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
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
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
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 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
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
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 毫米左右。
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
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量5.9毫米,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淖毛湖为12.5毫米,均是我国雨量最少的地方。
第二节气候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自东向西跨四个干湿区,并能指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理解我国气候特征;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1 降水: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成因:距离海洋远近及季风影响。
注意: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秦岭——淮河一线,它与1月份0°C等温线走向大体一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2000毫米年等降水量水经过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缸底斯山一线。
2、降水的时间分布:(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2)在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
北方大于南方,西北干旱地区变化率更大。
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成因;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我国的干湿地区: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中国干湿区划分知识拓展:东北三省东部为湿润地区的原因: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小,气候较为湿润不同干湿地区产生的影响植被:湿润区——森林;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区——草原;干旱区——是、沙漠。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我国各地区的降水量差别很大,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是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我国东南沿海和滇、藏南部,年降水量在1600mm 以上,其中一些山地平均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台湾省高山地区达3000~4000mm。
秦岭—淮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少于800mm,但东北的长白山区可达800~1000mm。
我国西北地区除山地外,年降水量大多在400mm以下。
大兴安岭西部、内蒙古高原为200~400mm,西北内陆除新疆西北部达400 mm外,大多不足200mm,是我国少雨地区。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许多地区在20mm以下,成为干旱中心。
青藏高原上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
从东南部的3000mm以上到西北部减少到200mm以下。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与夏季风的关系最为密切。
200mm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夏季风影响所及的界线相当;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线和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1600mm年等降水量线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空间规律: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原因:中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到秦岭--淮河附近减少至800毫米,再向西北方向到大兴安岭--阴山--兰州--青藏高原东南部减少为400毫米,再向西北到贺兰山--青藏高原中部减少为200毫米,再向西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时间规律:全国大部分地区在20°C以上,气温南高北低。
青藏高原和一些高海拔地区气温明显低。
形成原因:夏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是白昼比南方长。
因此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温差不大。
高海拔地区受地形影响气温低。
扩展资料:
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该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0935毫米,据记载,在1861年曾达到20447毫米,被称为世界的“雨极”或“湿极”。
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是位于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到1971年为止,那里已有400年没有下一场雨。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属藏南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南侧),那里的年平均降水量9000毫米以上。
我国最干旱少雨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是5.9毫米。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①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
冬季受高纬度来的偏北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
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影响,气候湿热、多雨。
过渡季节即为这两种控制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热、晴、雨多变。
②雨季起讫规律性明显。
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③由于受季风影响,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季风雨的多少及来临迟早均对农业生产产生深刻影响,甚至会引起大范围的水旱灾害。
④中国北部冬干冷、夏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 我国降水总体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
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量较多,主要受到季风和暖湿气流影响,其中南方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降水较为充沛。
而西北地区则是我国的干旱区,降水量较少。
2. 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衡。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降水较为充沛。
而我国的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3. 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我国虽然整体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在不同年份中,降水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例如,有些年份东北地区降水偏多,南方地区降水偏少,而有些年份则相反。
4. 山地和平原地区的降水分布也存在差异。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降水量通常较大,而平原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地域差异明显、季节变化明显,并且受到地形、气候和季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