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436.00 KB
- 文档页数:5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预估》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降水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频繁发生的趋势。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极端降水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估,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时间分布特征近年来,我国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出频率增加、强度增强的趋势。
特别是夏季,南方地区经常遭受长时间的降雨和洪涝灾害,而北方则时常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
此外,我国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连续干旱和极端干旱事件。
(二)空间分布特征我国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极端降水的高发区。
而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和华北地区,虽然降水量相对较少,但短时强降水和干旱灾害频发。
此外,山区、盆地和沿海地区也是极端降水事件的高发区域。
(三)影响因素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大气环流、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
其中,大气环流是影响极端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夏季的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都会对我国降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也会对局部地区的降水特征产生影响。
三、未来预估(一)预测模型利用气候模型和统计方法,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可以对我国极端降水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估。
目前,常用的气候模型包括全球气候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等。
(二)预测结果根据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未来我国极端降水事件将呈现出更加频繁、强度更强的趋势。
特别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方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和干旱灾害将更加频繁;南方地区的连续性暴雨和洪涝灾害也将更加严重。
此外,山区、盆地和沿海地区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极端降水挑战。
四、应对措施建议针对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建议:1. 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极端降水事件的预测和应对能力。
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知识点的认识】
降水的季节变化是季节之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中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是: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集中在 5﹣10 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 7、8 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降水的年际变化就是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中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一般是多雨区年际变化较大,少雨区年际变化较小;沿海地区年际变化较大,内陆地区年际变化较小.而以内陆盆地年际变化最小.
【命题的方向】
例: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修建水库.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节约用水等.
解答: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是修建水库.
故答案为:夏秋;冬春;修建水库.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理解记忆即可.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理解记忆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的概况.
1/ 1。
我国降水量时间分布规律
一、季节性变化
我国降水量在季节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春季(3月至5月)和夏季(6月至8月)是降水的主要季节,尤其是夏季。
这两个季节受到季风的影响,大量水汽从海洋输送到内陆,导致降水量显著增加。
相比之下,秋季(9月至11月)和冬季(12月至2月)的降水量较少,主要是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水汽输送减少。
二、降水带分布
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
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降水量逐渐减少。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几十毫米。
这种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是受到地形和季风的影响。
三、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是我国东部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
这个时期,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亚洲内
陆的冷空气在我国东部地区交汇,形成持续的阴雨天气。
梅雨季节的降水量约占我国东部地区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台风影响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每年夏季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台风带来的暴雨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洪涝、泥石流等。
因此,防范台风带来的灾害是我国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受到季风、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国的气候预测、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1年—2020年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摘要本文利用TRMM卫星的降水资料,对我国2001年—2020年的平均降水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平均降水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选取了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对其十年间的降水距平和四季的降水距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2005年和2006年全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示:由于我国受季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降水随着空间和时间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变化;华北地区的降水距平高于西北地区,且波动更加剧烈,在西北地区春、秋、冬季的降水距平在零线附近,降水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华北地区四季波动相对强烈。
关键字:降水TRMM 时空变化降水距平目录摘要 (I)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引言 . (1)1.1研究意义 (1)1.2研究现状 (1)1.3本文研究内容 (2)第二章资料和方法 (2)2.1资料说明 (2)2.2方法 (3)第三章数据资料分析 (3)3.1 2001年—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分布特征 (3)3.2 2001-2020年降水的季节平均分布特征 (5)3.3降水距平分析 (8)3.4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 (10)第四章结论 (11)第一章引言1.1研究意义大气中的水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到达地面,称为降水。
其主要形式有降雨和降雪,以及雹、露、霜等。
降水是水循环基础的一个环节,且是水量平衡方程的基本参数之一。
降水是地表径流的源头,也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头。
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与时间变化上的不稳定性是引起洪涝,旱灾的主要原因。
所以对降水的研究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大部分区域位于大陆气流和海洋气流的交汇区,这两种气流汇合形成了我国主要雨带,二者的强弱,消长容易造成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我国雨带推移规律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雨带大致于四、五月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我国雨季开始。
2.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
此时,雨带
徘徊在南岭一带,然后移到长江流域并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季节。
3.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至华北、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出现伏旱天
气。
七、八月份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4.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
5.直至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这导致了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从季节上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汽蒸发量大,大气环流活跃,形成了丰富的降水。
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常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带来大量的降雨。
而冬季,气温较低,水汽蒸发少,大气环流相对稳定,降水明显减少。
这种季节性的降水差异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了挑战。
夏季降水集中,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流失。
而冬季降水稀少,又可能导致干旱,水资源供应不足。
以长江流域为例,夏季洪水频发,而冬季则可能出现枯水期,航运、发电等都受到一定影响。
从年际变化来看,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有些年份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而有些年份则降水稀少,出现干旱。
这种年际变化在北方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华北地区,某些年份可能会遭遇严重的干旱,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造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季风气候是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到来自内陆的干燥气流影响,降水较少。
其次,地理因素也有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产生了一定的阻挡和引导作用。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不稳定性。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由于降水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常常导致农作物生长期间的需水与实际供水不匹配。
比如,在春播时期,如果降水不足,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和出苗;而在夏季,如果遭遇暴雨洪涝,又可能会冲毁农田,淹没庄稼。
在工业方面,水资源的不稳定供应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成本。
特别是一些高耗水行业,如果在枯水期水资源供应不足,可能会导致企业减产甚至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