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湿性粉剂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共1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08.00 KB
- 文档页数:18
可湿性粉剂综述周训卿农药可湿性粉剂(WP)是农药制剂中历史悠久、技术比较成熟、使用方便的一种基本剂型,它是由原药、载体(填料)、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等)、辅助剂(稳定剂、警色剂等)组成并粉碎得达到一定细度的粉体制剂。
可湿性粉剂在用水稀释成田间使用浓度时,能形成一种稳定的、可供喷雾的悬浮液,施用后能在防治对象上达到较大的均匀覆盖。
一般说来,在应用同一种农药防治同一种害虫时, 可湿性粉剂的药效优于粉剂,残效优于可溶性粉剂,触杀效果略逊于乳油。
1 基本原理可湿性粉剂的自然润湿性和分散悬浮性是公认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可湿性粉剂的研究, 主要是所需助剂应用技术的研究。
助剂的选择是本研究的技术关键, 其原理是根据现有助剂品种, 设计复合配方, 通过试验测定设计配方的性能, 首先是悬浮率及润湿性。
经数据比较, 择优选定出助剂系统。
配方筛选的原则是产品必须达到有关技术指标, 所选助剂价廉、易得、资源丰富, 最终的产品相比之下应是价廉物美、具有市场竞争力。
2 可湿性粉剂的组成可湿性粉剂由原药、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等)、载体(填料)和辅助剂(稳定剂、警色剂等)组成。
一个农药制剂产品只有有合理的配方才能进行加工生产,筛选配方时,所选载体(填料)、助剂等,应价廉易得、资源丰富。
最终产品应低成本、高质量,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
2.1 载体(填料)2.1.1 载体的性能载体(填料)是调节成品含量和改善物理性状而配加的固态原料。
载体的主要特性是具有多网孔结构或片、层状结构,比表面积大,对农药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
载体功能,一是作为农药有效成分的微小容器或稀释剂,二是将有效成分从载体中释放出来。
不同类别的载体其理化性能不同,即使同一类载体往往由于产地不同和混入杂志不同,其性能的差异也很大。
载体的性能包括矿物分析、平均化学分析、产地、包装、价格、颜色、硬度、密度、容重、粒子大小(平均粒径、范围和分布)、粒子形状、筛分析、最大吸油率、pH、折射率、阳离子交换容量、比表面积、流动性、润湿性、分散性、相容性。
奶粉湿法工艺的缺点
奶粉湿法工艺的缺点包括:
1. 高能耗:湿法工艺需要大量的热能来蒸发水分,使得工艺过程中能耗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
2. 长时间加工:相比干法工艺,湿法工艺需要经过煮沸、蒸汽加热、凝固等多个步骤,时间较长,生产周期较长。
3. 高防护要求:湿法工艺中涉及到高温和高压的操作,需要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和工艺控制措施,增加了工艺安全的难度和成本。
4. 可能引起过度糊化:在湿法工艺中,奶粉原料在煮沸和蒸汽加热过程中容易发生糊化反应,过度糊化会导致奶粉品质下降。
5. 潜在风险:湿法工艺中使用的水分和其他添加剂可能会引入微生物或其他污染物,增加了产品的风险性,对产品质量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总的来说,奶粉湿法工艺在能耗、加工时间和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些缺点,但仍然广泛应用于奶粉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在一些特定产品和工艺要求的情况下。
可湿性粉剂综述周训卿农药可湿性粉剂(WP)是农药制剂中历史悠久、技术比较成熟、使用方便的一种基本剂型,它是由原药、载体(填料)、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等)、辅助剂(稳定剂、警色剂等)组成并粉碎得达到一定细度的粉体制剂。
可湿性粉剂在用水稀释成田间使用浓度时,能形成一种稳定的、可供喷雾的悬浮液,施用后能在防治对象上达到较大的均匀覆盖。
一般说来,在应用同一种农药防治同一种害虫时, 可湿性粉剂的药效优于粉剂,残效优于可溶性粉剂,触杀效果略逊于乳油。
1 基本原理可湿性粉剂的自然润湿性和分散悬浮性是公认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可湿性粉剂的研究, 主要是所需助剂应用技术的研究。
助剂的选择是本研究的技术关键, 其原理是根据现有助剂品种, 设计复合配方, 通过试验测定设计配方的性能, 首先是悬浮率及润湿性。
经数据比较, 择优选定出助剂系统。
配方筛选的原则是产品必须达到有关技术指标, 所选助剂价廉、易得、资源丰富, 最终的产品相比之下应是价廉物美、具有市场竞争力。
2 可湿性粉剂的组成可湿性粉剂由原药、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等)、载体(填料)和辅助剂(稳定剂、警色剂等)组成。
一个农药制剂产品只有有合理的配方才能进行加工生产,筛选配方时,所选载体(填料)、助剂等,应价廉易得、资源丰富。
最终产品应低成本、高质量,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
2.1 载体(填料)2.1.1 载体的性能载体(填料)是调节成品含量和改善物理性状而配加的固态原料。
载体的主要特性是具有多网孔结构或片、层状结构,比表面积大,对农药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
载体功能,一是作为农药有效成分的微小容器或稀释剂,二是将有效成分从载体中释放出来。
不同类别的载体其理化性能不同,即使同一类载体往往由于产地不同和混入杂志不同,其性能的差异也很大。
载体的性能包括矿物分析、平均化学分析、产地、包装、价格、颜色、硬度、密度、容重、粒子大小(平均粒径、范围和分布)、粒子形状、筛分析、最大吸油率、pH、折射率、阳离子交换容量、比表面积、流动性、润湿性、分散性、相容性。
王星 孙伟 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1 前言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为粉状干制剂,其有效成分含量高,是一种低毒、残效长且加工成本较低的可分散性剂型。
近年,因其污染小、储运方便安全等特点,得到较快发展。
百菌清原药为固体粉末,化学性质稳定,熔点高,易粉碎,很适于加工成可湿性粉剂。
其可湿性粉剂兑水后给农作物或果树喷雾时,对被防治作物的植株进行滞留性覆盖,发挥了良好的保护与治疗作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一般由百菌清原药、载体及各种助剂组成,进行干法粉碎、混合,采用铝箔袋、复合铝膜袋或塑料袋、纸桶包装。
2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工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性、物化储藏稳定性、酸碱度、细度、水分等。
根据GB9552-1999,其分析指标为:
2.2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工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2.2.1 酸碱度超标
(1)加入适当比例的酸碱进行调节: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为固态疏松粉末,必须加入固态酸或碱调节pH值。
通过多次试验,我们选定了化性较稳定的草酸与碳酸钠。
但当把酸(碱)晶体直接加入项目指标
百菌清含量(%) ≥75.0
六氯苯含量(%) ≤0.03
pH值范围 5.0~8.5
悬浮率(%) ≥70
润湿时间(S) ≤60
细度(通过45μm筛)(%) ≥98
持久泡沫量(放置1min)(ml) ≤25
加速储存试验合格
CHINA AGROCHEMICALS研究与开发。
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一、引言饲料加工工艺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加工工艺能够提高饲料产品的品质,保证动物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探讨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从饲料原料的粉碎、混合、造粒、冷却、包装等环节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饲料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饲料原料的粉碎饲料原料的粉碎是饲料加工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粉碎后的饲料原料颗粒度大小均匀,会使饲料配比更加精确,进而保证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
而粉碎后的颗粒还能提高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吸收。
合理选择粉碎设备和控制粉碎时间,对于饲料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饲料原料的混合是将各种饲料原料按一定的配方进行混合,在这个环节,混合均匀与否直接影响到饲料的品质。
混合不均匀会使得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浓度不一,导致动物的饲料摄入不均衡,影响生长发育。
在混合饲料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合设备,严格按照配方进行混合,并对混合后的饲料进行充分的检验。
只有保证混合饲料的质量,才能保证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
饲料原料的造粒是将混合好的饲料原料通过造粒机进行压制成颗粒状的饲料,造粒后的饲料产品不仅便于储存和运输,而且能够减少动物在进食过程中的选择性摄食。
造粒后的饲料颗粒形状、密度和硬度将直接影响到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选择造粒机,并对造粒后的饲料进行质量检验,是保证饲料产品质量的关键。
五、饲料产品的冷却饲料原料在造粒后,温度较高,需要进行快速冷却,以防饲料颗粒潮湿发霉。
冷却的环节虽然不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营养成分,但却与饲料的质量损失直接相关。
在冷却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冷却设备,保证饲料的温度迅速下降,降低饲料潮湿发霉的可能性。
饲料产品的包装是饲料的最后一环,但同样对饲料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合理的包装可以保证饲料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外界污染和风吹日晒,保持饲料的品质。
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对饲料产品进行严格的包装操作,以保证饲料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金属粉末工艺性能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1).粉末体通常我们将固态物质按分散程度不同分成致密体、粉体和胶体三类,大小在0.1mm以上的称为致密体或常说的固体,0.1μm以下的称为胶体微粒,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粉体。
(2).粉末颗粒粉末中能分开独立存在的最小实体称为单颗粒,单颗粒可与邻近的颗粒之间依靠一种被称为范德华力与电荷的库仑引力相互黏附而产生聚集,构成二次颗粒,在二次颗粒之间形成一定的孔隙。
通过聚集方式得到的二次颗粒称为聚合体或聚集颗粒。
颗粒的聚集程度对粉末的工艺性能影响很大,从粉末的流动性和松装密度看,聚集颗粒相当于一个大的单颗粒,流动性和松装密度较细的单颗粒高,压缩性也较好,但是,一次颗粒在压制过程中同样经受变形,也能影响压缩性和成形性;而烧结过程中,一次颗粒缩起的作用比二次颗粒显得更重要。
(3).颗粒结晶构造金属及多数非金属颗粒都是结晶体,但颗粒外形却不总与其特定的晶型相一致。
原始粉末在经过破碎、研磨等加工后,晶体的外形已受到破坏。
制粉工艺对颗粒的晶粒结构起主要作用。
一般说,颗粒具有多晶结构,晶粒大小取决工艺特点和条件。
对于极细的粉末,可能出现单晶颗粒,由这样的单晶一次颗粒组成的二次颗粒,也仍然是多晶颗粒。
粉末颗粒实际结构比较复杂,表现为结构缺陷,严重的不完整性,存在孔隙、畸变与夹杂等,因而粉末晶体储存了较高的晶格畸变能,具有较高的活性。
(4).表面状态粉末颗粒细,同时粉末颗粒的缺陷多,内表面也相当大,外表面包括颗粒表面的宏观凹凸部分以及宽度大于深度裂隙;而内表面包括深度超过宽度的裂隙、微缝以及颗粒外表面连通的孔隙、孔腔等的壁面(但不包括封闭在颗粒内的潜孔), 粉末发达的表面积储存了高的表面能,一次,对气体、液体或微粒表现出极强的吸附能力。
因此,超细粉末很容易自发聚集程二次颗粒,并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或自燃。
二.粉末性能粉末是颗粒与颗粒间的孔隙所组成的分散体系,研究粉末体时,应分别研究:(1).单颗粒性质:A.由粉末材料所决定的性质(晶体点阵结构、固体密度、熔点、塑性、弹性、电磁性能、化学成分).1.B.由粉末生产方法所决定的性质(包括粒度、颗粒形状、有效密度、表面状态、晶粒结构、点阵缺陷、振实密度、颗粒内吸附的气体含量、表面吸附的气体与氧化物、活性)。
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饲料加工业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一方面,合理的饲料加工方式可以保证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另一方面,饲料加工工艺也对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加工方式、加工设备和加工条件三方面来探讨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一、加工方式的影响在饲料加工中,加工方式主要包括干法加工和湿法加工,二者各自有优缺点。
1. 干法加工干法加工是指生料利用干燥设备进行烘干、破碎和筛分等工艺。
相比较湿法加工,干法加工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天然干燥的条件,不需要过多的能源投入;同时,干法加工的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不过,干法加工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是加工过程中易产生粉尘,对操作者的健康有一定影响;其次是加工后的产物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品质不稳定。
湿法加工则是在生料较为湿润的情况下进行粉碎和颗粒化等工艺。
相较干法加工,湿法加工的优点在于原料较易粉碎,加工效率较高;同时,湿法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保留营养成分,防止营养素损失。
不过,湿法加工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
首先是湿法加工需要进行烘干过程,能耗较高;其次是加工成本较高,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除了加工方式的不同之外,饲料加工还需要使用到各种加工设备。
不同设备的使用也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1. 粉碎设备粉碎设备是饲料加工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设备。
不同的粉碎方式会直接影响着粉末的大小、分布以及产物的品质。
就粉碎方式而言,常见的有搅拌式粉碎、撞击式粉碎、剪切式粉碎、压碎式粉碎等。
每种方式的应用范围各不相同,需要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设备。
2. 颗粒化设备颗粒化设备的使用可以将粉末通过加工变成颗粒状的产品。
不同的颗粒化方式会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形状、大小、密度、硬度等特征。
常见的颗粒化方式有滚筒颗粒机、平板颗粒机、环模颗粒机等。
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及成本方面的考虑,可以选择不同方式的设备。
除了加工方式和设备的不同外,加工条件也是影响饲料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017年第3期收稿日期:2017-03-30作者简介:刘涛(1980—),男,天津利金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
温度湿度对制粉效果的影响刘涛天津利金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112中图分类号:TS 21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5280(2017)03-0011-03制粉车间从麦间清理到研磨制粉众多工序中,我们平时更多的是注重设备性能是否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和制粉工艺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上,很少注重生产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对制粉效果的影响,其实车间内温度和湿度对制粉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1温度对面粉生产工序的影响面粉生产时温度直接影响小麦清理工段的小麦调质效果、润麦时间和小麦制粉工段的研磨、筛理的效果。
1)温度对小麦着水调质效果的影响小麦调质处理主要作用是让小麦吸水后,经过水、热作用,使小麦籽粒各皮层、胚乳的水分重新调整,以改善小麦籽粒物理结构,更适合于制粉。
而车间内的环境温度、小麦温度和着水的水温决定小麦着水过程中水分子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小麦吸水的速度和调质的效果。
实验表明,小麦着水调质处理后的最终状态除与着水后的润麦时间有关,也与水的温度和小麦的温度有关。
在室温20℃的环境下,用容重为750g/L 的普通国产小麦进行小麦着水调质处理实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得知,水的温度、小麦温度对小麦的调质效果均有影响,水的温度,对小麦调质效果影响最大,较高的水的温度,调质效果理想,如果水的温度很低,即使小麦温度达到20℃也不理想,所以面粉厂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小麦着水时水的温度,大多数企业都采用温度调节装置,特别是北方温度较低的季节,一定要采用热水。
小麦在清理时到达着水工段时,温度基本上与环境温度一致,所以提高小麦的温度,主要措施是提高车间内环境的温度。
温度还影响小麦的吸水速度,温度越高,吸水越快,温度越低,吸水越慢,所以温度影响润麦时间,面粉厂用同种小麦生产冬季的润麦时间比夏季要长。
今天有的面粉企业已采用密闭的车间和恒温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车间内环境的温度适宜性。
可湿性粉剂生产工艺
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颗粒形态的药物制剂,它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湿润性,适用于口服、外用和注射等剂型。
下面是可湿性粉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准备原料。
可湿性粉剂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成分、可溶性载体、填充剂和湿润剂等。
活性成分是药物的关键组分,可溶性载体则用于增强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填充剂主要用于调节药物的体积和稳定性,湿润剂用于提高颗粒的湿润性能。
其次,进行混合制粒。
将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干法或湿法制粒的方法制备颗粒状的药物混合物。
干法制粒是将原料均匀混合后,通过加热或加压的方法形成颗粒;湿法制粒则是将原料溶解或悬浮于溶剂中,然后通过挥发溶剂或干燥的方法将颗粒形成。
然后,进行干燥处理。
制粒后的粉剂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湿气,提高稳定性。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和流化床干燥等。
不同的粉剂性质和生产规模选择不同的干燥方法。
接下来,进行粉碎和筛选。
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粉碎处理,得到所需颗粒粒度;然后通过筛选将得到的粉末进行分级,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
最后,进行包装和质量检测。
将粉末装入特定的包装容器中,并进行包装密封。
然后对包装好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
观、颗粒粒度、溶解度和湿润性等指标的检测。
总结起来,可湿性粉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混合制粒、干燥处理、粉碎筛选、包装和质量检测等环节。
合理选择原料和掌握正确的工艺参数,能够保证可湿性粉剂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不同的药物和工艺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如何提升可湿性粉剂的性能和品质农药可湿性粉剂(wettablepowder,代码WP)是指可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悬浮液的粉状剂型产品,也是一种历史悠久、加工技术比较成熟、使用方便的基本剂型。
它是由固体农药有效成分、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辅助剂(稳定剂)、载体或填料等组分经混合、粉碎加工而成的粉状产品。
当该产品用水稀释成田间使用浓度时,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可供喷雾使用的悬浮液,喷雾液能在防治靶标表面上达到较大的均匀覆盖。
一般而言,同一种农药有效成分防治同一种靶标,可湿性粉剂的药效优于粉剂,比大多数液体剂型(乳油、悬浮剂、水乳剂等)效率低,但它们对作物产生的毒害作用比乳油相对要小。
目前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正朝着水基化、粒状、缓释、多功能、省力和方便化,及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可湿性粉剂为农药四大传统剂型之一,目前仍然占有很大份额(国内外均占20%以上)。
如2015年在国内登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有359个,仅次于悬浮剂的767个,位列第二;远高于水分散粒剂的270个,水剂的245个,乳油的180个,水乳剂的159个,可分散油悬浮剂的126个等其他剂型。
从中可见,可湿性粉剂(与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仍是国内目前研发和登记的主体。
虽然国内众多农药生产企业在研究和生产可湿性粉剂产品,但其配方研究多为宏观的经验式的筛选,因而在生产和使用中常会出现粉体流动性不好、包装账袋、润湿性差、悬浮率低等问题,最终表现为针对防治靶标时药效不好。
因此如何提高当今可湿性粉剂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是剂型加工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1可湿性粉剂的特点和问题可湿性粉剂属于典型的固-固分散体系,一般来说,该剂型的特点是:①不含任何有机溶剂,不会造成溶剂对环境污染和产生药害问题;②加工生产工艺成熟,操作难度较小,加工相对简单容易;③加工的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低;④农药有效成分在多孔的载体或填料上持久性好;⑤可以加工农药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较宽,最低含量可在10%以下,最高含量可达90%;⑥加工高含量可湿性粉剂产品使用的填料和助剂用量都是有限的,甚至比加工水乳剂(溶剂和助剂)和水分散粒剂(填料和助剂)还要低;⑦产品对作物毒性低,并对作物产生的毒害相对较小。
中图分类号:TS264.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篇号:1007-2764(2003)03-0025-60变性淀粉湿法生产工艺与影响产品质量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探讨肖 昱(佛山市溶剂厂 佛山 528000)摘 要: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变性淀粉湿法生产工艺。
并对工艺环节中影响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变性淀粉;湿法工艺; 质量稳定性Analysis of Important Affecting Factor for Wet Method ProducingTechniques Of Modified StarchXiao Li(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City Solvent Factory, Fushan 528000)Abstract : Combined to produc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ound the wet method producing techniques and flow of modify starch, and make analysis to the important affecting factor about product quality stability.Key Words : modify starch ; wet method techniques; quality stability变性淀粉是指在淀粉具有的固有特性基础上,为改善其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而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酶法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增加其性能或引进新的特性而制备的淀粉衍生物。
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性淀粉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品种也不断增加,应用范围涉及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石油、建筑、冶金、陶瓷、日用化工(如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化妆品等)、涂料、油墨、感光材料、农业、饲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各个领域。
湿法制粒中参数的相关影响前言湿法制粒是将细小的粉末在高速定向流动过程中加入液体黏合剂制成颗粒。
进而使之成为具备制剂要求的成品或为下一步应用做准备的半成品。
其目的是增加密度、使粉体易于控制,增加流动性、可压性、稳定性,无结块、无泡沫,易于分散等。
工序参数指黏合剂用量、浓缩时间、外围末端速度、黏合剂温度、加浆/喷雾的比例、不同干燥/研磨方法、搅拌浆应用情况、批间残留热和物质、载药量等制粒过程中涉及的影响指标。
目前,采用先进的智能化自控技术控制流化床工艺过程,使整个工艺过程在特定的温度、湿度、洁净工艺空气中通过特定的机械设计实现的流化状态中实现制粒、包衣和干燥过程。
此外,PAT在线监测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湿法制粒和流化干燥及包衣工艺,为更多的了解和研究工艺过程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粒径以及颗粒特性的参数及其影响一.黏合剂的选择和用量黏合剂的选择和用量常对制粒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对23个工业设计的处方进行湿法制粒。
结果显示颗粒大小对黏合剂的剂量有依赖性。
通常加入黏合剂越多,颗粒越重。
但在最优密度时,不符合这一规律。
若出现颗粒黏附刀片导致刀刃形状改变,刀片则失去了制粒的能力。
此时加入的黏合剂的量即使增加颗粒也不会变大,甚至减小。
颗粒成型机制和黏合剂的用量及粉体性质之间的关系,可用分离床搅拌测量仪测定。
二.高度搅拌混合机可进行大规模湿法制粒以羟丙基纤维素为黏合剂,乳糖、玉米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组成粉体,混合后以纯水制粒。
制粒过程中颗粒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切线方向,搅拌刃末端速度是颗粒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改变操纵条件得到不同的颗粒,可评估其物理性质如强度、粒径分布和可压性,表明这些物理性质与末端速度有线性关系。
三.黏合剂温度与制粒呈正相关性黏合剂温度越高,生成颗粒越大/越快。
考虑温度因素要注意2种情况:①同种制剂组分,在不同气温的地区进行制粒,要注意保持黏合剂温度一致。
例如,在美国室温制粒的制剂组分,转移到德国后气温较低,则需对黏合剂加热到与之前相同的温度,否则制粒可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