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划分。
2、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3、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是如何划分的。
二.学习探究1、长春的学生寒假时间长,而杭州的学生暑假时间较长,其原因( )A.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C.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D.使用的教材不一样,上课时间长短不同2、确定我国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地形D.气候3、东北三省属于(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4、下列属于行政区域的是( )A.热带B.吉林省C.长江三角洲地区D.东北老工业基地5、我国大江大河多流向东部的太平洋,主要与哪个因素有关( )A.地势B.温度C.纬度D.降水6、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A.50mmB.200mmC.400mmD.800mm7、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大体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一致B.大体与1月份0℃等温线分布一致C.大体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一致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8、下列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D.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9、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8日,搭乘2名中国航天员的神州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草原上顺利着陆。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0、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11——15题。
11、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青藏地区B.②——北方地区C.③——南方地区D.④——西北地区12、图中①和②两个区域的分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降水因素B.地形因素C.行政因素D.经济因素13、下列叙述中和④区域有关的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冰山广布,雪山连绵14、图中④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喜欢吃米饭B.擅长滑雪、滑冰C.端午节赛龙舟D.喜欢吃甜食和辣食15、下列体育运动项目与其主要开展区域搭配不合理的是( )A.①区域——摔跤运动B.②区域——滑雪、滑冰运动C.③区域——游泳运动D.④区域——东部沿海帆船运动。
中国的地理不同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1 课型新课执笔人审核人校区审核学习时间第周第导学稿【学习目的】1 .初步明白得区域划分的缘故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 .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缘故;4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学习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缘故。
【学习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一、目标认定,自主学习1 .地域与南方地域的分界限大致与_____(山脉)、____(河流)一致。
2 .西北地域与北方地域的分界限大致是阻碍的界限,大致与_____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 .青藏地域与西北地域及北方和南方地域的分界限大致与_____、_____级阶梯分界限一致。
4 .地理区域能够划分为多种类型,如_____、_____和_____等。
5 .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形最高的是_____地域,地形最低的是_____地域。
二、合作探讨、一路提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解答)1 .地理区域的划分能够分为哪些类型?为何会显现不同的地理区域?2 .一个地域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能够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3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按什么划分的?三、教师讲评点播四、课堂巩固练习1.北方地域和南方地域的分界限,大致与下列哪一条年降水量线最接近?()A、200mmB、400mC、800mmD、1600mm2 .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域分界限确信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不同B、地形不同C、河流不同D、植被不同3 .从区域的角度看,既是行政区域又是经济区域的是()A、青藏高原B、山西C、深圳D、山东半岛4 .下列区域中属于同一尺度的是()A、深圳、广东B、北京、重庆C、香港D、西藏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5 .我国四大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方地域B、南方地域C、西北地域D、青藏地域6 .北方地域不包括哪一个省?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浙江省7 .云南省位于的温度带是 ( ) A、亚热带 B、温带 C、寒带 D、热带8 .上海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 A、北方地域 B、南方地域 C、西北地域 D、青藏地域 9 .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 ( ) A、青藏地域 B、南方地域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域 10 .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 ( ) A、北方地域 B、南方地域 C、西北地域 D、青藏地域 三、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 .将图中大写英文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 、南 方 地 区, B 、_____________地域, C 、_____________地域,D 、_____________地域。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P2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随着纬度、距海远近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明确我国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所呈现的差异性特点.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读教材p2,完成下表。
项目表现气温降水地势2.人类活动差异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读教材p3,完成下表。
项目表现农业生产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经济发展水平3.秦岭一淮河一线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读图5。
4,完成下表。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河流结冰期年降水量地形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民居特征交通运输【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完成教材P5活动题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5.1《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目标A:能够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目标B: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二、问题引领问题组A: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阅课本,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然后师友交流并展示)结合课本第2页图5.1及前面所学,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
;2.;3.;4.;5.问题组B:四大地理单元(独立完成以下问题,然后师友交流并展示)1.综合、、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2。
我们所在地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三、专题检测训练A: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独立完成后师友交流)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
800mm年等降水量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与它大体一致的是()A、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C、西北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D、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线3.下图反映了秦岭南北( )A。
降水的差异 B。
气温的差异C。
地形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4.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热量条件 B。
地势高低C。
气温和降水 D。
季风影响训练B:四大地理区域(独立完成后师友交流)1.地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是()A.青海 B.四川 C.陕西 D.甘肃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请将图中的代码ABCD对号入座;北方地区_______、南方地区_______、西北地区_______、青藏地区_______。
(2)图中流经了三大区域的河流是_____河.该河曾被称为“一石水,六斗泥”.(3)如果让你在A、C、D三个区域,根据其气候特征选择种植三种农作物(水稻、哈密瓜、青稞)中的一种,你会选择哪种作物?简单说说理由。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C.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C.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设计人:屈益花审核人:党纳③石.乙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设计人:屈益花审核人:党纳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设计人:屈益花审核人:党纳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设计人:屈益花审核人:党纳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一课时)设计人:屈益花审核人:党纳学习过程: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二课时)设计人:屈益花审核人:党纳学习过程:图1-5图1-6甲地形区的名称是。
乙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设计人:屈益花审核人:党纳、有关我国南北方旧式民居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多用砖瓦、竹木建屋,南方多用土坯垒墙B.北方注意防寒、保温,南方注意通风、散热课题: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课时)课题: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二课时)课题: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课题: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设计人: 奚爱丽审核人:党纳学习过程:课题: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二课时)设计人: 奚爱丽审核人:党纳学习过程: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它属于我国台湾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去台湾旅游可以观赏最大的湖泊、油菜是一种油料作物,花期大约为一个月。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课题: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表现;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和界线。
二、“想一想”“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分别是什么意思?三、填一填:读课本P2-4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我国地域辽阔,自南往北,纬度逐渐_______,气温逐渐_______。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__。
4.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东_____西_____、南_____北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____西____的分布特点。
5.秦岭—淮河以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
6.秦岭—淮河以北的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墙体_______;秦岭——淮河以南的民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
比一比:阅读课本P2图5.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①图中的中国地图上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它们能体现我国地势怎样的特点?②图中的绿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降水的怎样分布特点?③图中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气温的怎样分布特点?④完成课本P5的活动内容。
四、练一练: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A.地形差异B.纬度差异C.降水量的不同D.距离海洋的远近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玉米C.青稞D.小麦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我国有“日光城”之称的是()A.洛阳市B.拉萨市C.昆明市D.海口市5.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A.终年寒冷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很少C.降水丰富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6.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A.蒙古马B.骆驼C.驴D.牦牛7.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 、距海较远B 、温度较高C 、纬度较高D 、海拔较高8.我国被誉为“塞上江南“的灌溉农业区是( )A.内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B.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C.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D.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9.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是( )A.便于雨水下泻B.便于空气流通C.便于更快散热D.便于接受更多的阳光10.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B.它是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C.它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D.它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大致经过的地方五、“记一记”:自南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______;总趋势自东南向西北,降水越来越________; 自西向东,地势呈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 以北农田多为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 以南农田多为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为主;以北民居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_;六、我的收获:中国地理。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
山分布,确定主导因素:。
区界线相似,确定主导因素:。
一线,确定主导因素:。
南方地区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
原因:①。
2、地形:以和为主。
3、气候类型:以
4、河流:河流,且多
①②③④
、丁丁打算暑期去我国西北和南方地区旅行,临行前上网查阅了两地的部分景观图片和气候资料(如下图),请你帮助他解答相关问题
西部荒漠(A) A B
(1)反映西北地区的是图(A、月平均气温约为℃,该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是
(2)读图可知,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3)若去A地区,他是否需要携带雨具
右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2
3.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
片片,橘园飘香,此山脉位于哪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上?
A.甲、乙之间 B
C.丙、丁之间 D
4.图中丙地区
A.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下 B
C.细毛羊是该区著名的畜种 D.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5.小巧玲珑,与其水乡风光融为一体的园林反映了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
A.甲 B.乙 C D.丁。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地理环境差其他表现;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和界线。
课前发问:“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 ,分别是什么意思?自主学习读课本 P2-4 内容,完成以下填空:1.我国地域辽阔,自南往北,纬度逐渐 _______,气温逐渐 _______。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距海愈来愈 _____,降水愈来愈 ______。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 _______状分布,逐级 ______。
4.在自然环境差其他基础上,人类活动也表现明显的差异,比方,我国农业拥有东_____西_____、南 _____北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 ____西____的分布特点。
5.秦岭—淮河以北的农田多为 ________,以种植 ________、_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南的农田多为 ________,以种植 _______、 ________为主。
6.秦岭—淮河以北的民居屋顶坡度 ________,墙体 _______;秦岭——淮河以南的民屋顶坡度______,墙体 ______。
合作研究:阅读课本 P2 图 5.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 1 月均匀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的中国地图上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它们能表现我国地势如何的特点?2.图中的绿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表现我国降水的如何分布特点?3.图中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表现我国气温的如何分布特点?4.完成课本 P5的活动内容。
课堂检测:1. 以下要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点的是()A.地形差异B.纬度差异C.降水量的不一样D.距离海洋的远近2.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玉米C.青稞D.小麦3.关于秦岭—淮河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与年均温 0℃等温线基本一致B.是湿润地域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C.与年均匀 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 .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我国有“日光城”之称的是()A. 洛阳市B.拉萨市C.昆明市D.海口市5.青藏高原的天气特点()A. 终年严寒B.冬天严寒,夏天凉快,降水极少C.降水丰富D.空气稀少、日照充足、整年高温6.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A. 蒙古马B.骆驼C.驴D.牦牛7.西北地域天气干旱的主要原由是()A. 距海较远B.温度较高C.纬度较高D.海拔较高8. 我国被誉为“塞上江南“的灌溉农业区是()A. 内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B.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C.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D.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9. 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是()A. 便于雨水下泻B.便于空气流通C.便于更快散热D.便于接受更多的阳光五、“记一记”:中国地理自南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______;总趋向自东南向西北,降水愈来愈________;自西向东,地势呈 _______状分布,逐级 ____;以北农田多为 ______,以种植 __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农田多为 ______,以种植 _____、_____为主;以北民居屋顶坡度 ______,墙体 _______;六、我的收获课堂检测参照答案:1.B2.D3.A4.B5.B6.D7.A8.D9.A。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自主学习案班级:姓名:日期:自主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自主学习方法指导:1、通过读图,认识区域位置。
2、联系已学知识,读懂图5.1、5.4.自主学习评价:完成《地理填充图册》1、描图填图。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互动学习案班级:姓名:日期:互动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认识造成南北自然差异的原因。
互动学习过程:一、以四组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地理差异显著”1、阅读教材第一段。
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表述:“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分组活动,通过读图5. 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景观差异。
3、概括总结:我国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并且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了解在自然景观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1)、归纳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
(2)、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的分布规律。
5、举例说明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传统的衣、食、住、行)的差异,从而认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读图5.2和阅读材料,并且补充其他方面的例子。
7、认识“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1)做“活动”第1题,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2)做“活动”第2题,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3)做“活动”第2题,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学习“四大地理区域”1、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包含的范围。
2、了解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结合生活经验感知中国地理的差异;2.运用地图收集相关信息,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分析南北差异;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明确界限划分的主导因素,初步了解中国区域。
【学习重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明确界限划分的主导因素。
【学习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如果做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的地理差异。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地理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向北,气温逐渐________。
南部长夏无冬,北部________。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___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__。
3.地势: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________等温线;③是我国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⑤是我国________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读图·析图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3.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可以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描述。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A.横断山脉B.天山—阴山一线C.巫山—雪峰山一线D.秦岭—淮河一线2.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3.宜宾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4.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宜宾市属于()A.暖温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5.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③季风气候显著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相一致的是()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读右图,完成7~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