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读写结合训练点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8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概括段意层意知识点概括段落层意1 .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2.方法:1) 分析关系,找中心句2) 分清主次,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围绕题目和内容描述这段写了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下一段写了谁,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
3) 体会内容,归纳段意:看每一段围绕全文的主要内容说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意思之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为段意。
找中心句1、找中心句中心句概念:是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主旨的句子,一般都是文中原句。
2、位置及作用(1)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作用:总括全文、掲示中心);(2)文章或自然段的结尾,又称总结句(作用:点明主旨,总结全文或全段);(3)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作用:承上启下)(4)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増强印象的作用。
3、如何寻找中心句(1)从开头找中心句。
这是一种较常用的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文章的开头即先概括总说,再举例说明这个概括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2)从结尾找中心句。
有的文章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或抒发一定的情感或揭示一定的道理或赞美可贵的品质,或说明获得的启示.....这样的中心句通常要到结尾部分去找。
(3)学会找段落的中心句。
找段落中心句的方法与找整篇文章的中心句方法可以通用。
段落的中心句有的在开头引出下文;有的在结尾总结上文,还有的中心句在中间前部分承接上文,后部分引出下文,起着过渡的作用。
概括主旨内容概括内容主旨1.步骤:1)初读文本,了解文章大意2)分段、归纳段意3)再读文本,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并加以概括2方法:1)段意合并法:段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一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加一概述就是文章内容主旨。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抓住六要素加以概括,就是文章主旨。
3)问题概括法:一篇文章都是再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顺序所写。
思考作者要说明的是哪些问题,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主旨。
四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读写结合训练点夜莺的歌声训练点一:“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试着写一段对话,并运用提示语的不同形式来描写。
训练点二:学完了课文,你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小英雄雨来训练点一: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比喻句,描绘出了雨来家乡的美丽。
日本侵略者来侵犯这么美丽的家乡,能不激起雨来的憎恨吗?他能不与敌人斗争吗?看来,比喻句也有感情。
再看下面这两个比喻句,你体会到了什么?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我们也来写一两个比喻句。
训练点二;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句动作描写,不仅写出了雨来速度快,更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展开想象,雨来为了引开敌人,保护交通员,面对敌人雪亮的刺刀,他为什么不害怕?此时。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训练点三:这篇课文里的拟声词运用得非常贴切,对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及人物思想感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摘抄课文中的拟声词,体会这些拟声词在课文中起到的作用。
试着运用这些拟声词以及自己积累的拟声词描写一个场景。
以后我们要注意文章中的拟声词,要做到学以致用。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训练点一:补写。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爸爸的心声,并把爸爸的心声写下来。
教学辅导教案姓 教 内 重 难 教 目 名 学 容 点 点 学 标 学科: 性别 授课时间:13 年 8 月 年级 日 总课时 星期 第 次课掌握并运用所学 针 对 性 授 课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 一、需要注意的字音 沉寂 jì 拧下来 nǐng 多音字 空 kōng 空旷 Kîng 填空 转 zhun 转圈 zhun 宛转 磨 m 石磨 m 磨蹭 曲 q Q 歌 曲 曲折 觉 juã 觉察 木屑 xiâ 呻吟 yín 轻蔑 miâ 磨坊 mî fáng 丛生 cïng宛转 zhuǎnjiào 睡觉二、需要注意的字型 寂(沉寂) 埋(埋伏) 既(既然) 理(道理) 三、需要掌握的词语解释 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这里是指树木、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
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
四、近义词 沉寂——静寂 五、反义词 沉寂——热闹 空旷——拥挤 弯曲——笔直 模糊——清晰 盘问——盘查 埋伏——隐蔽 宛转——悠扬 注意——关注 削(打削) 哨(口哨) 挺(挺胸)斯(慢条斯理) 蜒(蜿蜒)欺(欺负)1六、照样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和和美美、密密麻麻、急急忙忙 兴致勃勃:小心翼翼、轻波漾漾、虎视眈眈、波光粼粼 七、句子(千万别让学生套答案,具体句子具体分析)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 “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 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课后习题及学习园地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
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13、《猫》1.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先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得可爱,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淘气得可爱。
写了猫的性格古怪时,先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接着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最后写它既胆小又勇猛。
写了满月的小猫淘气得可爱时,先写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接着写摔倒了马上再起来,再跑再跌;最后写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游戏场所。
2.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参考:(1).作者在写猫的性格古怪时,用“出去玩玩”“不回家”表明他已经不仅仅把猫当作一个小动物,更是看作了家里的一个成员,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猫。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本来是脏脚印,却说成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
(3).对于猫的叫声,作者连续用了“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四个词语形容,简直把它当成歌唱家了。
(4).“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可见作者已经把小猫当成小孩了,特别疼爱它们。
(5).“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即使这样作者也不责打它们,可见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6).“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这两句话中的“吧、啊、呢、多么”等语气词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照样子,写一写(含有加点字)说.他胆小吧.,他是个男生,却很害怕小虫子。
可是..,当他看到弟弟被人欺负了,他会马上挡在弟弟身前,保护弟弟。
说他老实吧,的确是挺老实的。
可是,有时也挺狡猾的。
说他聪明吧,的确是有些聪明。
可是,有时简单的题目他都不会做.14.《母鸡》1.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高效的“读”“写”相辅——巧妙找准结合点摘要】从古至今,阅读与写作都是一对语文学习中不可须臾分离的“孪生兄弟”。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个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课文阅读中找到契合点,侧重阅读,导向随文练笔,“读”为“写”铺垫,“写”为“读”升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助学生踏上“妙笔生花”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读写结合;仿写;习作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2---01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阅读是吸收,习作是倾吐。
”“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
” 从古至今,阅读与写作都是一对语文学习中不可须臾分离的“孪生兄弟”。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个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重视写读结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创设情景,每一册书的单元主题即使有所重复,也是呈螺旋式上升情况,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每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单元主题。
各个主题式单元安排的相同主题的四五篇文章,都是语句优美,行文流畅,内容活泼,思想健康,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可读性和欣赏性较强,在语言文字方面加大了训练的力度,在学习方法上架设了坡度,可以说每一篇堪称经典,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非常拿手的“范例”。
所以从阅读教学来说阅读与习作的结合,另一重要措施是------随文练笔。
二、确立读写结合的点(一)读写结合点的提出。
就某一篇课文来说.“读”就是学习这篇课文的词句段篇及其运用于其中的技法;“写”就是运用从“读”中学到的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进行仿写、再创作。
“仿”的形式、内容、多寡、程度、时间无法一概而论,要根据单元训练要求情况、老师指导的情况、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
四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读写结合训练点夜莺的歌声训练点一:“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试着写一段对话,并运用提示语的不同形式来描写。
训练点二:学完了课文,你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小英雄雨来训练点一: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比喻句,描绘出了雨来家乡的美丽。
日本侵略者来侵犯这么美丽的家乡,能不激起雨来的憎恨吗?他能不与敌人斗争吗?看来,比喻句也有感情。
再看下面这两个比喻句,你体会到了什么?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我们也来写一两个比喻句。
训练点二;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句动作描写,不仅写出了雨来速度快,更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展开想象,雨来为了引开敌人,保护交通员,面对敌人雪亮的刺刀,他为什么不害怕?此时。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训练点三:这篇课文里的拟声词运用得非常贴切,对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及人物思想感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摘抄课文中的拟声词,体会这些拟声词在课文中起到的作用。
试着运用这些拟声词以及自己积累的拟声词描写一个场景。
以后我们要注意文章中的拟声词,要做到学以致用。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训练点一:补写。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爸爸的心声,并把爸爸的心声写下来。
训练点二:写书信。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和平之花”虽美,却容易被摧残。
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作为21世纪的少年儿童,你想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些什么?请你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
和我们一样享受蓝天训练点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果请你来呼吁,你能否对诗歌的最后一段补充新的内容?模仿着写一写。
训练点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春天?请你试着描绘一下。
怎样促进单元习作资源的有效利用,甚至进一步深度开发。
一、习作应从进入单元学习开始当前的习作教学在习作前一天布置或从审题那一刻开始,显然有悖于学生习作规律。
习作是生活的一种折光,对于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可能早已完成,只是潜伏在大脑深处需要设法唤醒;而更多的经历却可能是学生陌生的,需要在习作前经历一段时间的热身、接触、熟悉、甚至亲历,学生才可能有初步的积淀。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一项任务驱动,使不甚清晰的印象清晰起来,使不甚熟悉的领域有所涉猎,这时学生才可能有话可讲,有想法与人交流。
所以,学生习作至少应从进入单元学习那一刻开始!二、把单元习作策划成一次丰富的语文活动既然一进入单元学习,习作活动已经开始,那就不能功利的把习作布置成一项任务到季节再“收割”,我们应做好全面规划,把单元习作策划成一次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它成为本单元学习的丰富元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可以的形式有:采访家长、阅读相关书籍和同伴分享交流。
三、单元习作可尝试多形式练笔如果把单元习作策划成一次丰富的语文活动,那么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可利用的资源就太丰富了,单从练笔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就可能有多种形式的体验。
比如:调查报告、读后感、素材筛选和活动记录等多种形式。
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我们在开发利用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的实践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采用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提出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A.开发资源的途径和方法:1.凭借现有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为了使教材在习作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在用好现有阅读和习作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给教材注入了丰富的源泉,使它更显丰盈。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增:即在原有文体提供篇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阅读实际及不同特点,增加一些与所学文本类似的文章,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具有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引导学生同步阅读,比较赏读,从中感悟文章布局的合理、构思的巧妙、表达的生动。
在提供大量范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感悟巧妙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仿写,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写法。
(2)挖:挖掘阅读教材中有利于习作教学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各种练笔的机会。
人教版教材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很多课文给我们留有习作练习的广阔空间,在学完课文后,挖掘教材的空白点、拓展延伸点,引导学生开展扩写、缩写、续写、写读书笔记等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或引导学生就某个或几个问题再度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见仁见智的探究,这样,既拓展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使习作淡化了文体,增加了习作的空间,实现习作与阅读的双赢。
(3)编:编写习作教材的配套资源。
2.结合各科活动,进行有效整合我们把开发习作资源的过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整合。
(1)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效整合。
如开展读书节活动、口语交际、课本剧表演、语文游艺活动等。
积极探索活动作文的教学模式,让活动贯穿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并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发写作的激情,让作文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情,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积累习作素材。
(2)与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才艺展示活动,各类竞赛活动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让它们成为习作训练的原材料。
(3)与其他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整合。
习作与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有机整合,通过学科融合、科际匹配、知识整合的办法,拓宽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如撰写观察日记、数学日记、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听音乐写想象作文、漫画作文、绘本作文等。
通过学科知识的迁移,生活的联想,主观的想象,以发展的多元的视角激活学生写作的题材与思路。
3.激活人力资源,进行合力开发在习作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不可或缺的。
这里的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学生、家长。
(1)教师资源。
教师是习作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
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培训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开阔思路,不断提高开发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给他们较大的自主空间,引导他们用一双“慧眼”去识得“山”中之宝,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学生的所思所想,用一股热情去激活学生已有生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更宽、更有实效的习作资源。
(2)学生资源。
学生是资源开发的受益者,但学生决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同样也是构成资源的有机成分。
所以教师在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自身的习作服务。
①培养学生敏锐观察的能力从理论上说,世界是多元的,是五彩缤纷的,因此,习作教学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在这些资源未开发之前,往往淹没在日常生活之中。
生活往往是琐碎的、平淡的,在司空见怪的生活现象面前,学生往往处于审美疲劳之中。
因此,我们努力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提高敏锐的捕捉身边写作素材的能力。
只有当学生具有了敏锐观察的能力,养成了自主开发的意识,对身边平平淡淡,熟视无睹的事物都有了敏感之后,他们的习作素材才会源源不断地涌来。
②点燃学生的生活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既可以来自教师的预设,也可以来自师生互动的结果,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资源必须能够点燃学生的生活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思维,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才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与学的境界。
(3)家长资源。
在依靠师生力量的同时,我们积极依靠家长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通过主动争取,寻求家长的配合,形成资源开发的合力,给孩子提供一个充实有趣的外围课堂。
如在家长的配合下,引导学生参与家庭购物、环境整理、简单家务劳动等,从中丰富生活经历,感受家庭的温馨、家人间的亲情,激发真情实感。
B.利用现有资源的途径方法1.利用文本资源,帮助学生感悟积累(1)运用阅读资源,积累语言素材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们充分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如报刊、杂志、课外书籍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展了“古诗文吟诵”、“三字经”诵读、“经典名著进课堂”、“亲子”、“师生”同读一本书等读书竞赛活动,通过天天读,周周读,学生读、家长读,引领学生倘佯在文学的殿堂。
读书的同时,我们引导学生将有用的材料、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
通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交流中感悟,整理中提高,逐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这样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度,才能博闻强记,后继勃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达到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2)运用教材资源,感悟写作方法教材作为例子,它具有综合性的功能与作用。
我们除了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为学生提供习作素材,更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中一篇篇精彩的美文中,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布局的合理、构思的巧妙、表达的生动。
对那些别开生面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巧妙的过渡、合理的照应、匠心独运的构段方式等用心揣摩、潜心思考,从中受到启迪,进行仿写。
对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如对话、动作、心理、外貌等有特色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感悟仿写。
(3)运用校本资源,引导自主习作我们编写成了《小学习作教学配套资源集》,《新编小学自主作文》六年级上下册等校本教材,为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诸如选材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改锤炼等每一个环节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范例和指导,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给了学生语言文字的使用技巧、写作方法。
教师们充分利用这些校本教材,引导学生作前认真预习,积累素材,积累语言,感悟方法;作中参考,拓宽思路,合理吸收,有效利用;作后比较对照,找出存在问题,进行修改。
校本习作资源的利用,培养了学生自能作文,自我修改的能力,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开阔作文思路,启发自由表达的愿望,同时给学生自主习作提供了一个平台,给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指导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