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检测粤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7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浣.女(huàn)渔.舟(yǔ)渚.清(zhǔ) 潦.倒(liáo)B.萧.萧(xiāo) 淮.水(huái)日暖.(nuǎn) 惘.然(wǎnɡ)C.清泉.(quán) 竹喧.(xuàn)春芳.(fānɡ) 猿啸.(xiào)D.烦.霜鬓(fán) 寂寞.(mò)锦瑟.(sè) 杜鹃.(juān)解析:选B。
A项,“渔”读“yú”;C项,“喧”读“xuān”;D项,“烦”应为“繁”。
2.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竹喧归浣.女B.莲动下.渔舟C.青海长云暗.雪山D.艰难苦恨繁.霜鬓解析:选A。
A项,浣:动词,洗(衣);B项,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C项,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D项,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3.下列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解析:选C。
C项,着力渲染“幽深”。
其他三项都是以动衬静,用的是反衬手法。
4.下列对《山居秋暝》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解析:选D。
王维诗中没有暗喻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
秋兴八首(其八)杜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唐诗五首基础夯实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沙渚.(zhǔ)猿啸.(xiào)纤.细(xiān)惘.然(wǎng)B.筵.席(yán)浣.女(huàn)炽.热(zhì)谄.媚(chǎn)C.葱茏.(lónɡ)剔.透(tì)癖.好(pǐ)锦瑟.(sè)D.徘徊.(huí)湍.急(tuān)歼.灭(jiān)粗糙.(cāo)项,“炽”应读“chì”;C项,“剔”应读“tī”;D项,“徊”应读“huái”。
2.导学号59360053下列各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王孙..自可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B.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C.万里..悲秋常作客(指路途遥远)D.锦瑟无端..五十弦(没有来由)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项,为“二二二一”的格式(即“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其他的为“二二一二”的格式(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导学号5936005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山居秋暝》中“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均以直接描写的手法来刻画。
B.《从军行》中第三、四句是直接抒情,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低沉压抑。
C.刘禹锡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中来描写,尤显故国的没落荒凉。
D.《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四联各自对仗,以雄阔之景写壮心不已之情。
项,“浣女”“渔舟”为间接描写;B项,并非“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应为坚定深沉;D项,写出的应是作客思乡、悲秋苦病、忧时伤国之情。
能力提升一、延伸阅读(一)导学号5936005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语文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3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走近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任职,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他早年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还是山水田园诗。
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人称“诗佛”。
他还是有名的画家,并精通音律。
苏轼评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有《王右丞集》。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
晚年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
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一作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开元、天宝年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尤擅长七绝,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
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擅长律诗,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1400余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贞元进士,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等,诗集有《刘宾客集》。
14唐诗五首诗海拾贝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赏析】诗篇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
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遭受南往衡湘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却不被人理解、赏识之苦,虽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仍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
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语林撷英唐诗名句集锦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其二)》]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6.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7.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10.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1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1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1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作者卡片姓名王维朝代/生卒年唐代/701~761字号称谓字摩诘,世称“王右丞”籍贯山西祁县相关资料擅长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
主要作品有《王右丞集》姓名王昌龄朝代/生卒年唐代/698~756字号称谓字少伯籍贯河东晋阳(今属山西太原)相关资料著名的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唐诗五首(时间:40 分钟满分:46 分)一、文言基础专练(18 分,选择题每小题3 分) 1.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王维,字摩诘,盛唐边塞诗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合称“王孟”。
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王右丞集》传世。
B.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擅长绝句,有“七绝圣手”之称。
C.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诗人。
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
D.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
他的诗富于想象,深婉绵密,意境朦胧。
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解析:选A “边塞诗代表人物”错误,王维是山水诗的代表人物。
2.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B. 莲动下渔舟 A.竹喧归浣女D.艰难苦恨繁.霜鬓 C.青海长云暗.雪山解析:选A A项,浣:动词,洗(衣);B项,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C项,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D项,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3.下列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解析:选C C项,着力渲染“幽深”。
其他三项都是以动衬静,用的是反衬手法。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百年多病独登台(指一生)B. 潦倒新停浊酒杯(衰老多病)此情可待.成追忆(岂待)C. 夜深还过女墙.来(古代指为女子经过筑的墙)山居秋暝.(晚)D. 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声音喧哗)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作动词,增多)解析:选C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山居秋暝》中交代时间、地点、季节,营造出一种清幽境界的句子是: ...............................⑵ 《从军行》中写边塞荒凉艰苦将士思乡的句子是.......................................... ⑶《登高》中描写眼前景象,点明季节、环境,体现秋天肃杀凄厉的句子是:答案:(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二、阅读理解专练(2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14 唐诗五首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浣.女(huàn) 渔.舟(yǔ)渚.清(zhǔ) 潦.倒(liáo)B.萧.萧(xiāo) 淮.水(huái)日暖.(nuǎn) 惘.然(wǎnɡ)C.清泉.(quán) 竹喧.(xuàn)春芳.(fānɡ) 猿啸.(xiào)D.烦.霜鬓(fán) 寂寞.(mò)锦瑟.(sè) 杜鹃.(juān)解析:选B。
A项,“渔”读“yú”;C项,“喧”读“x uān”;D项,“烦”应为“繁”。
2.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竹喧归浣.女 B.莲动下.渔舟C.青海长云暗.雪山 D.艰难苦恨繁.霜鬓解析:选A。
A项,浣:动词,洗(衣);B项,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C项,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D项,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3.下列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解析:选C。
C项,着力渲染“幽深”。
其他三项都是以动衬静,用的是反衬手法。
4.下列对《山居秋暝》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解析:选D。
王维诗中没有暗喻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
秋兴八首(其八)杜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第14课唐诗五首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盘旋) 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B.潦倒..成追忆(岂待) ..新停浊酒杯(衰老多病) 此情可待C.夜深还过女墙..来(古代指为女子经过而筑的墙) 山居秋暝.(晚)D.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声音喧哗) 黄沙百战穿.金甲(磨穿)2.古诗词中的语序,有时为了押韵,或协调平仄,或强调而打乱,读诗时要弄懂意思,就须调整好语序,下面几句诗都存在这种现象并作了调整,调整不当的一项是( )A.竹喧归浣女——浣女归竹喧(或竹喧浣女归)B.孤城遥望玉门关——遥望玉门关孤城C.黄沙百战穿金甲——百战黄沙穿金甲D.万里悲秋常作客——常作客万里悲秋3.下列是现代小诗《笋》的诗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春天里②想来打听③悄悄地④花开的消息⑤拱出大地⑥树绿的秘密A.①⑤③②④⑥B.③⑤②①⑥④C.⑤③②①④⑥ D.②①⑥④③⑤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山居秋暝》中“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均以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
B.《从军行(之四)》中第三、四句是直接抒情,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期,情感低沉压抑。
C.刘禹锡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中来描写,尤显故国的没落荒凉。
D.《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四联各自对仗,以雄阔之景写壮心不已之情。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唐诗五首[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盘旋)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B.潦倒..新停浊酒杯(衰老多病)此情可待..成追忆(岂待)C.夜深还过女墙..来(古代指为女子经过而筑的墙)山居秋暝.(晚)D.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声音喧哗)黄沙百战穿.金甲(磨穿)【解析】C项,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答案】 C2.下面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解析】C项,着力渲染“幽深”。
其他三项都是以动衬静,用的是反衬手法。
【答案】 C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注】金闺万里愁。
【注】无那:无奈。
4.“更”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可抓住“更”字所在的位置和表达的意思分析,从结构上看是承上启下,在意思上看是深入一层。
【答案】“更”字具有过渡(递进)作用。
前两句触景生情,渲染边地烽火、塞上荒凉、作者黄昏独坐的凄楚孤寂气氛,此句写“关山月”的凄凉笛声又触发了作者更为浓重的愁情,愁情层层递进,为下文抒发征人思乡之情做铺垫。
5.结句是从哪个角度着笔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解析】这首诗本来是写将士“从军”的,但结句却写到了“金闺万里愁”,这是诗歌中常用的虚写手法。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检测粤教版必修3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第14课唐诗五首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字体赏美文唐诗里的中国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
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人纷纷举杯消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
唐诗五首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雨后),点明了题目,而且为全诗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调。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表达了作者追求心境恬静、情怀高洁的生活志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律诗,律诗两句为一联,共分首联、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
律诗和绝句统称________。
答案:颔联颈联近体诗(或“今体诗”)4.宋人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个方面的意思,你能读出几个方面的意思?试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万里”:①离故乡万里之遥;②登高所见到的苍凉恢廓的万里秋景。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第14课唐诗五首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
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
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
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
美字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赏美文唐诗里的中国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
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人纷纷举杯消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
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
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
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
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唐朝的诗人清高。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
一路狂舞,一路豪饮。
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
嬉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
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唐朝的红颜多薄命。
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
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
情不可依,色不可恃。
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
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
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幽咽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祖国在心中。
【课内挖掘】1.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维一般,享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王昌龄一样,感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果敢;诗意地生活,就应该如杜甫一般登高望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波澜……生活在水泥钢筋筑就的林立的高楼之间,我们切不可忘却回归精神家园的道路,吟咏传统的经典名句,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的哲理和诗意。
[写作运用]适用于“读书”“精神生活”“诗意地生活”等话题。
2.想做一只鸟,却没有高空任你飞;想做一条鱼,却没有阔海任你跃。
你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现实却将你锁进了冰冷的铁笼。
你无奈,于是你站在现实的对面流泪,为你挚爱的国家和人民;站在现实的背后幻想,幻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就这样站在现实中,你用笔写下你的傲然脊骨,挥洒着民族的浩然正气。
这些都化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缀在天空中,供我们瞻仰。
当人们跟随着李白的狂歌尽洒飘飘欲仙时,是你将人们拉回苦痛的人间。
你,一个平凡的见证者,记录下战争的罪恶。
目睹国破山河,城春草木,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作运用]适用于“壮志”“理想”“现实”“爱国”“忧天下”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一:生活在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很多人早已亏待了自己的精神,被诗意的生活所摒弃。
我们享受不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惬意,我们也早已疏远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我们的生活被物质和欲望所累,生活得沉重而无奈。
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脚步,诵读一些文化经典,早早找回充实精神家园的路吧。
只有在对文化经典的追寻中,我们才会发现:哦,原来我们也可以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的田园……(《诗意地栖居》) 示例二:他是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华文化的夜空中,他是一株高大的绿树,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他是一部精深的诗集,珍藏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
他置身于满是忧愁、满是悲愤的天空中,泪眼迷离,眉头紧锁。
战火纷飞的大唐土地,浮华衰败的大唐王朝,颠沛流离的大唐百姓,这一切的一切吞噬着他的躯体,他默默掉泪,而后仰天长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历史长河中的水在澎湃,在汹涌,他的悲愤,他的愁绪,他的理想化作滔滔江水,流淌了千年!当飞翔的鸿鹄在无垠的天空化成一个质点,晚霞的鲜红成为其留在人们心中的永恒。
当五岳的巍峨在遥远的南天凝成一腔豪壮,旭日的光芒在辉煌的极顶耀成一腔热血。
你,站在群峰之巅,高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哀;感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人生短暂;泣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高山的巍峨,赋予了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丽,赋予了你“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
崇高的理想与可悲的现实摩擦出四射的火花,使你的生活布满坎坷、荆棘。
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幻化而成的不朽篇章,使你赢得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你用文章延续自己的生命,你用诗篇定格自己的信念。
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有青春活力。
(《文章延续的生命》)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萧.萧(xiāo)江渚.(chǔ)霜鬓.(bìn) 猿啸.(xiào)B.锦瑟.(sè) 惘.然(wǎnɡ)竹喧.(xuān) 浣.女(wán)C.潦.倒(liáo) 一弦.(xián)锦.衣(jǐn) 淮.水(huái)D.寂寞.(mò) 秋暝.(mínɡ)摇曳.(yì) 塞.外(sài)解析:A项,“渚”读zhǔ。
B项,“浣”读huàn。
D项,“曳”读yè。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清泉秋暝淮河望帝春心B.鱼舟遥望潮湿蓝田日暖C.楼兰寂寞矮城杜鹃啼血D.艰难莲藕盘旋芳草萋萋解析:B项,鱼—渔。
答案:B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B.潦倒..新停浊酒杯(衰老多病)此情可待..成追忆(岂待)C.夜深还过女墙..来(古代指为女子经过筑的墙)山居秋暝.(晚)D.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声音喧哗)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增多)解析:C项,“女墙”应译为“石头城上的矮城”。
答案:C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望帝春心托.杜鹃B.青海长云暗.雪山C.艰难苦恨繁.霜鬓D.黄沙百战穿.金甲解析:A项动词,“托付”。
其余为使动用法。
答案:A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二、迁移发散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注] ①无那:无奈。
(1)“更”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句是从哪个角度着笔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可抓住“更”字所在的位置和表达的意思分析,从结构上看是承上启下,在意思上看是深入一层。
答案:“更”字具有过渡(递进)作用。
前两句触景生情,渲染边地烽火、塞上荒凉、作者黄昏独坐的凄楚孤寂气氛,此句写“关山月”的凄凉笛声又触发了作者更为浓重的愁情,愁情层层递进,为下文抒发征人思乡之情做铺垫。
(2)解析:这首诗本来是写将士“从军”的,但结句却写到了“金闺万里愁”,这是诗歌中常用的虚写手法。
答案:运用想象(或虚写),从对面着笔,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情、深深思念,从而更近一层地反衬了征夫思亲念远之情,并使征人和思妇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奉陪郑附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享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