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无菌动物、悉生
- 格式:ppt
- 大小:291.50 KB
- 文档页数:44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第二部分)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生长,繁殖,活菌染色法,菌落形成单位(cfu),同步生长,生长产量常数(Y),恒浊器,怛化器,连续发酵,嗜冷菌,中温菌,嗜热菌,最适生长温度,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厌氧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PRAS培养基,厌氧罐,亨盖特滚管技术,厌氧手套箱,摇瓶培养,曲,曲法培养,通风曲,污染,巴氏消毒法,间歇灭菌法,连续加压蒸气灭菌法,梅拉特反应,石碳酸系数,抗生素,抗代谢药物,选择毒力,(抗生素)效价,半合成抗生素,6-APA,生物药物素。
2.什么叫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3.延滞期有何特点?如何缩短延滞期?4.指数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5.什么叫生长速率常数(R)?什么叫代时(G)?它们如何计算?6.稳定期为何会到来?有何特点?7.什么叫连续培养?有何优点?为何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8.什么是高密度培养,如何保证好氧菌的高密度培养? 9.目前,一般认为氧对厌氧菌毒害的机机制是什么?10.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 11.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类型和发展有哪些规律?12.什么叫发酵罐?试用简图表示并注明其主要构造和运转要点。
13.现代试验室中,培养厌氧菌的“三大件”是什么?试设计一表格比较三者的特点。
14.试述生产实践上微生物培养装置发展的几大趋势,并总结其中的一般规律。
15.试列表比较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的异同,并各举若干实例。
16.利用加压蒸气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易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如何避免? 17.影响湿热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实践中应如何正确对待? 18.试以磺胺及其增效剂TMF 为例,说明化学治疗剂的作用机制。
19.什么叫抗菌谱?试举五例。
20.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分几类?试各举一例。
21.什么叫抗药性(耐药性)?其产生途径有哪些?试以磺胺药为例加以说明。
请叙述实验动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分类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近交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远交系动物。
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意义:实验动物在繁衍及成长过程中,遗传基因易受到漂变、污染及突变等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动物遗传质量进行检定和判断,以保证其质量和使用的可靠性。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普通级动物(CV)、清洁级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F)、无菌动物(GF)、悉生动物(GN)。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意义:由于实验动物采取群体饲养,频繁与外环境和人员接触,易被各种病原体感染,造成疾病爆发、流行和隐性感染,因而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干扰,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有的病原体宿主广泛,属人兽共患病原,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更具有危险性。
因此,开展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控工作,减少或阻止微生物的影响,对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及等级标准化,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动物学复习详尽版第一章绪论[掌握]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中医实验动物学、AEIR、3R的概念.实验动物的三大特点.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
1、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明确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2、实验动物的特点:①遗传限定;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④应用于科学研究3、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4、AEIR(生命科学研究4个基本条件):animal(实验动物);equipment(实验设备);information(信息);reagent(试剂)。
5、3R原则:①替代原则(replacement);②减少原则(reduction);③优化原则(refinement)6、动物福利: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护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内容如下:①应提供给动物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营养食物和清洁的饮水,使其免受饥渴。
②应提供给动物适当的栖息之地和饲养场所,使其能休息和睡眠.③应提供预防动物疾病和患病后及时诊疗的措施,使其免受疾病和伤害的痛苦.④应提供给动物安静的饲养环境,无刺激动物发生应激和恐惧的场面和声音.⑤应提供给动物与同类玩耍、表达天性的空间和自由。
7、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中医药现代化需要实验动物学;深刻揭示中医药治病机制,进一步提高疗效需要实验动物学;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和品种品系的概念.近交和近交系动物的概念,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封闭群动物的概念.杂交群动物的概念。
1、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分为近交系、封闭群(远交系)和杂交群。
2、品种: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定向培养,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稳定地遗传。
黑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08年10月17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号)《黑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0月1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年10月17日黑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实验动物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实验动物福利,适应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资源共享、市场规范的原则。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地)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协助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验动物工作。
卫生、食品和药品监督、教育、畜牧兽医、林业、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实验动物管理工作。
第五条动物实验设计和实验活动应当遵循替代、减少和优化的原则。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应当善待实验动物,维护实验动物福利,减轻实验动物痛苦。
对不使用的实验动物活体,应当采取尽量减轻痛苦的方式进行妥善处理。
第六条开展病原体感染、化学染毒、放射性动物实验以及从事实验动物基因修饰研究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生物安全等相关规定。
第二章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及人员第七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设立实验动物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实验动物项目管理和伦理审查工作。
第八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当通过专业培训,并经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岗位证书,持证上岗。
未经培训和未取得岗位证书的,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对考核合格的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发放岗位证书。
医学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第一章实验动物:实验用动物: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的标准化:AIER:AIER: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nimal 实验动物:Equipment 仪器设备:Information 信息Reagent 试剂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动物福利:指动物与人一样,有思维、有情感,应当给与与人一样的生存权。
动物福利的实质是保障其不受虐待,并得到合理的照料。
第二章种:品种:近交系:封闭群动物:近交系数:杂交群:支系:通过各种非自然繁育技术处理的品系称之为支系。
突变系:由于自然变异或人工致突变,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具有某种遗传缺陷或具备某种独特的遗传特点的品系称为突变系动物。
第三章无菌动物:悉生动物:SPF动物:清洁动物:普通动物:鼠痘: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第四章空气洁净度:有害气体:隔离环境:屏障环境:普通环境:噪声:换气次数:即每小时送入新风量与该室容积之比为新风换气次数。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蒸汽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实验动物饲养常用相对湿度为指标。
环尾病:湿度过低所导致,湿度低于20%,大鼠体表的水分蒸发很快,尾巴失水过多,导致血管收缩,而引起环尾病。
第五章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氨基酸的互补作用:混合饲料:第六章阴栓:阴茎骨:生长曲线:小鼠出生后不同周龄(一般为12-15周)为横轴线,得到不同品系小鼠的生长曲线。
刺激性排卵:家兔,猫属典型的刺激性排卵动物,通过雄性动物的交配动作可以排卵。
交配后25—27H才排卵。
猫又是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每年只有春季和秋季两次交配期,性周期63d(60-68d),哺乳期60d。
Beagle犬:又称小猎兔犬,是猎犬中较小的一种,原产于英国,后引入美国。
国际上标准实验用犬。
左旋葡萄糖内酯氧化酶:能合成维生素C的酶。
性皮肤:猕猴属的生殖特征之一,雌性猕猴的生殖器附近以及整个臀部的皮肤,甚至前额和脸部皮肤,在性活动期都出现明显肿胀,发红,在排卵期特别明显,月经来临之前消退。
第六章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第一节无菌动物一、无菌动物的基本概念所谓无菌动物,就是指不能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从微生物学的观点看,通常实验动物的体内和体外带有寄生虫,体内还常带有细菌和病毒,而且还都难于排除某些潜在的传染病。
此外,普通实验动物的血清中含有抗体。
所以用并存普通动物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将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实验结果往往不确切。
使用无菌动物作实验就可以克服普通实验所存在缺点,使实验结果正确可靠。
无菌动物是在无菌屏障系统中,剖腹取出胎儿,饲养繁育在无菌隔离器中,饲料、饮水经过消毒,定期检验,证明动物体内外均无一切微生物和寄生虫(包括大部分病毒)的动物。
无菌动物的“菌”主要是指细菌,而严格来说,还包括真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病毒等微生物及各种寄生虫。
而所谓“无”却不是绝对的,不过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查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检出已知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而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认为是无菌的动物或许将来可以检出微生物和寄生虫而不是无菌动物,因为这个“无”是相对而言的。
到目前为至,尚未确立无菌动物的微生物检定法,因此,研究者的检定方法各式各样,其中病毒和立克氏体的检查尚有相当多的问题。
例如,在无菌动物中供实验室使用最多的无菌小鼠,用电子显微镜检查证明,胸腺细胞中仍有存在白血病病毒的例子,因而,现在的所谓无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外未能检出细菌、真菌、原虫、内外寄生虫的动物较妥当。
用大量抗菌素也可以使普通动物暂时无菌,但是这种动物不是无菌动物。
因为这种无菌状态往往是一过性的,某些残存的细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会在体内增殖;即使能把体内细菌全部杀死,它们给动物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消除的,例如:特异性抗体的存在、网状内皮肤系统的活化、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病理变化等。
因此,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无菌的动物。
按对微生物的控制的程度,可以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类:即(1)无菌动物(Germ Free,GF);(2)悉生动物或已知菌动物(Gnotobiotics,GN);(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4)通常动物(Conventional,CV)。
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方法与技能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华大学第一章测试1.下列不属于第一类的病原微生物为()参考答案:SARS-COV-22.下列哪种设备不是BSL-2实验室必须配备的安全设备()参考答案:离心机3.关于BSL-1实验室的个体防护要求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必须戴护目镜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个体防护装备()参考答案:洗眼器5.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将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为哪几级?()参考答案:2级;3级;4级;1级6.关于BSL-2实验室说法正确是()参考答案:BSL-2实验室应有门禁系统;BSL-2实验室分为普通型和加强型;BSL-2实验室应配备洗眼装置;进行危害程度第三类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教学和研究工作,应在BSL-2实验室开展7.关于手套的穿脱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应首先检查手套气密性,如漏气则不可用;手套应压在工作服袖口上;脱下的手套应置于医疗废物容器内;脱第一只手套时,应用带着手套的另一只手捏住污染面,将手套脱下,使内面向外8.按照标准YY0569-2005,二级生物安全柜可分为哪些级别()参考答案:B2型;A1型;A2型;B1型9.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其中一级防护水平最高,四级防护水平最低。
()参考答案:错10.BSL-2实验室主入口处需贴“生物危害”标识。
()参考答案:对11.观察细菌形态最常用的显微镜是()。
参考答案:普通光学显微镜第二章测试1.哪种显微镜常用于不染色标本的动力及运动情况检查()。
参考答案:暗视野显微镜2.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
参考答案:悬滴法3.芽胞染色属于()。
参考答案:特殊结构染色法4.结晶紫染料属于()。
参考答案:碱性染料5.革兰染色的步骤()。
参考答案:初染—媒染—脱色—复染6.分枝杆菌常用哪种染色方法检查()。
参考答案:抗酸染色7.抗酸染色的步骤()。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原核生物,细菌,缺壁细菌,原生质体,芽孢,伴孢晶体,放线菌。
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缺壁细菌: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
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L 型细菌和支原体。
原生质体: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
一般由G+形成。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江苏科技大学生物工程课程考试大纲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二○○六年九月目录普通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1)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6)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10)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16)遗传学考试大纲 (21)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 (26)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考试大纲 (31)天然药物化学考试大纲 (36)生理与药理学考试大纲 (40)药剂学考试大纲 (46)生化工程考试大纲 (53)酶工程考试大纲 (56)资源生物开发和利用考试大纲 (59)普通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授课时数:64学时,其中实验课时24学时,计4学分。
学习基础:高中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无机和有机化学的部分知识。
设置本科程的目的:通过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基础的实验技能,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主要生物类群——包括原核生物、原生生物、菌物、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功能和分类;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学的相关内容;生物技术与人类的未来。
三、各章考试主要内容及考试要求1、绪论考核知识点:生命的基本特征。
考核要求:●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
●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分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第一章考核知识点:组成生物体的无机物和有机大分子的种类和单体结构,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考核要求:●掌握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元素的种类。
●掌握组成生命的有机物的种类: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了解有机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第二章考核知识点:细胞的组成结构—细胞膜及细胞内部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之间的连接和通讯方式,细胞的分裂及其全能性。
考核要求:●掌握细胞的类型、共性和区别。
●熟悉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物质的跨膜运输功能。
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4、微生物分类学有哪3项具体任务?试加以简述。
5、种以上的分类单元分几级?6、何谓三域学说?7、何谓(G+C)mol% 值?它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有何应用?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名词解释:原核生物,细菌,缼壁细菌,原生质体,芽孢,伴孢晶体,放线菌,2、细菌的基本有哪些?3、图示细菌细胞构造。
4、试比较G+和G-细菌细胞壁的异同。
5、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6、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的耐热机制的?7、简述链霉菌形态构造特点。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名词解释: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生活史,霉菌,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子实体,2、简述真菌的特点。
3、简述酵母菌的特点。
4、图示酵母菌细胞构造,并指出其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5、简述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说明各阶段的特点。
6、霉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主要有哪些?7、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8、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13、什么叫锁状联合?其生理意义如何?14、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结构?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1、名词解释:病毒,真病毒,亚病毒,噬菌斑,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菌,溶原性。
2、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体制?每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3、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4、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名词解释: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营养,营养物,C/N,氨基酸自养型生物,氨基酸异养型生物,生长因子,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培养基。
2、指出四大类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范围及常用的培养基名称。
第一章绪论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7、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EIR: Animal (实验动物)、Equipment (仪器设备)、Information (信息)、Reagent (试剂)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第六章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第一节无菌动物一、无菌动物的基本概念所谓无菌动物,就是指不能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从微生物学的观点看,通常实验动物的体内和体外带有寄生虫,体内还常带有细菌和病毒,而且还都难于排除某些潜在的传染病。
此外,普通实验动物的血清中含有抗体。
所以用并存普通动物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将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实验结果往往不确切。
使用无菌动物作实验就可以克服普通实验所存在缺点,使实验结果正确可靠。
无菌动物是在无菌屏障系统中,剖腹取出胎儿,饲养繁育在无菌隔离器中,饲料、饮水经过消毒,定期检验,证明动物体内外均无一切微生物和寄生虫(包括大部分病毒)的动物。
无菌动物的“菌”主要是指细菌,而严格来说,还包括真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病毒等微生物及各种寄生虫。
而所谓“无”却不是绝对的,不过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查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检出已知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而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认为是无菌的动物或许将来可以检出微生物和寄生虫而不是无菌动物,因为这个“无”是相对而言的。
到目前为至,尚未确立无菌动物的微生物检定法,因此,研究者的检定方法各式各样,其中病毒和立克氏体的检查尚有相当多的问题。
例如,在无菌动物中供实验室使用最多的无菌小鼠,用电子显微镜检查证明,胸腺细胞中仍有存在白血病病毒的例子,因而,现在的所谓无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外未能检出细菌、真菌、原虫、内外寄生虫的动物较妥当。
用大量抗菌素也可以使普通动物暂时无菌,但是这种动物不是无菌动物。
因为这种无菌状态往往是一过性的,某些残存的细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会在体内增殖;即使能把体内细菌全部杀死,它们给动物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消除的,例如:特异性抗体的存在、网状内皮肤系统的活化、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病理变化等。
因此,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无菌的动物。
按对微生物的控制的程度,可以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类:即(1)无菌动物(Germ Free,GF);(2)悉生动物或已知菌动物(Gnotobiotics,GN);(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4)通常动物(Conventional,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