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苏教版语文选修段太尉逸事状课堂练习

2020苏教版语文选修段太尉逸事状课堂练习

2020苏教版语文选修段太尉逸事状课堂练习
2020苏教版语文选修段太尉逸事状课堂练习

《段太尉逸事状》课堂练习

班级姓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寓军邠.()州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因恬.()然皆断头注槊.()上选老躄.()者一人持马不戢.()士吾未晡.()食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泾州野如赭.()太尉为人姁姁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①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

②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

③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④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词,说明活用方法,并解释

①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②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③晞一营大噪,尽甲

④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⑤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

⑥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士卒无赖

..(横暴不守法纪) B.辄奋击折人手足

..(手和脚)

C.当务始终

..(几人)

..(有始有终) D.其与存者几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亲戚)

B.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已经)

C. 罪且及.副元帅(牵连)

D. 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工作)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某为泾州,甚适.,少事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B. 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C. 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B.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C.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D. 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不出,火且.尽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段太尉超人胆识的一组是()

①今不忍人无寇暴死②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无伤也,请辞于军④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⑤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⑥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简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写郭晞军队无法无天,写白孝德慑于郭子仪的权威而不敢过问,这就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气氛。

B.段太尉与白孝德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太尉对整顿郭晞军队已成算在胸,这表现了太尉勇于任事、志在救民的品格。

C.段太尉将郭晞的十七个军士斩首示众,这对打击郭晞的嚣张气焰虽说是必要的,但它却激起了军营的叛乱,造成了不该出现的紧张局面。

D.本文采用衬托、对比、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法,把为了邠州人民而主动制止郭晞军队横暴的段大尉写得栩栩如生。

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段公,仁信大人也②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③公幸教晞以道④汝将何以视天地

⑤无伤也,请辞于军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11.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通读全文,概括说明文章所记载的段太尉的重要“逸事”,同时说明这些“逸事”分别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品质,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

(2)阅读全文,分析说明文章通过什么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

(3)文章最后的补叙内容中特别强调段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体现了其柔弱的性格特征,这与前文所记载的段太尉不畏权势、敢作敢为的形象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译:

②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译:

③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译:

④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译:

⑤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

译:

⑥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译:

【参考答案】

1.bīn qiè lì tián shuò bì jí bū tuò xùn zhě xǔ

2.①“嗛”同“慊”,满足;②“巽”同“逊”,恭顺;③“抗”同“伉”,强横;④“斄”同“邰”,地名。

3.①“椎”,名词作动词,用椎敲,敲碎;②“坏”,形容词作动词,毁坏;③“甲”,名词作动词,披上铠甲;④“困”,使动用法,使……受害;⑤“衣”,名词作动词,包扎;

⑥“手”,名词作状语,亲手,亲自。

4.D(“几何”是“多久”的意思。)

5.C(A.戚:忧愁;B.已:制止;D.作:发作。)

6.C(A项:清闲∕刚才。B项:好∕可能,或许。C项:道歉,谢罪。D项:实现∕得志,显贵。)

7.D(A项:替∕因为。B项:因为∕目的连词,来。C项:已经∕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D项:时间副词“将要”。)

8.D(①是说明自己的理由;②是段太尉对犯纪军士的处置;⑥是太尉对甲者的要求,这些都不属于“超人胆识”。)

9.C(军营没有“叛乱”,“噪”是“大肆喧哗”的意思。)

10.①判断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宾语前置句⑤状语后置句⑥判断句

11.(1)共有三件“逸事”。惩办郭晞部下不法行为,从刚勇的角度突出他的见义勇为;泾州大将焦令谌逼租,从慈惠的角度衬托出他的仁厚爱民;朱泚行贿,从清节的角度体现他的廉洁奉公。这三个细节交相辉映,塑造了一位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2)文章通过对照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写郭晞的骄纵横暴,是为了衬托段太尉的嫉恶如仇;写白孝德的懦弱胆怯是为了反衬段太尉的见义勇为;写泾州大将对农民的重租盘剥是为了衬托段秀实的仁厚爱民;写朱泚的无耻行贿是为了对照段秀实的廉洁奉公。

(3)并不矛盾。这样的外柔更能突出他的内刚。通过三件逸事的记述,读者印象中的段太尉必定是形象威武高大,英气逼人,而补充柔弱的特性,更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段太尉从外形气质到品德胸怀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旧时代优秀人物的典型。

12.①邠州人中那些狡黠贪婪、强暴凶恶的家伙,纷纷用贿赂手段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于是为所欲为,官吏都不敢去过问。②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仍旧安然自得。③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告诉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④马上自己动手取水洗去农民身上的血迹,撕下自己的衣服为他包扎伤口,亲手为他敷上良药,早晚自己先喂农民,然后自己再吃饭。⑤现在段公只有一匹马,贱卖以后换成谷子交给你,你居然收下不知羞耻。⑥官吏将这事报告了朱泚,朱泚取下一看,原来封存的标记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