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湿地设计及湿地公园案例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2.52 MB
- 文档页数:84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一、国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一)伦敦湿地公园案例简介:伦敦湿地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其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
公园的东临泰晤士河,是牛津与剑桥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均与居民区相邻。
公园占地42.5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案例分析:水库的拥有者泰晤士水务公司与野禽及湿地基金会合作,成功将水库转换成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和环境教育中心,为了解决兴建湿地公园的资金问题,国会允许出售少量土地,从而使野禽及湿地基金会与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三方都赢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共存,湿地公园在设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两方面做出精心的处理,如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整个公园分成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从而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
经验总结:伦敦湿地公园是全球城区湿地开发的典范,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
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若干的区域和点,使游客在不惊扰生物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同时可以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
公园良好的绿化和植被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的美丽绿洲,不仅使公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给伦敦市民提供了绝佳的游憩场所,极大地改善了都市的景观环境。
通过在原有的混凝土坝上加筑泥堤,提高了最高水位,使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保留,另外通过保留、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使每个栖息地区域与水域完全隔绝,构造出了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同时在水域之间设置操作杆,使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控制水位的能力,确保其可以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而不受季节限制。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锦州龙海馨港旅游景区为例发布时间:2021-08-30T16:50:01.51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第9期(下)作者:武霞[导读] 随着湿地公园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湿地公园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武霞上海越见文化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00摘要: 随着湿地公园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湿地公园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本文以锦州龙海馨港景区为例,从项目概况、设计理念定位、设计内容以及运营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切实落实国家湿地公园走旅游产业生态化之路,既是保护湿地的重要途径,也是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建设;创意旅游1 项目指引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指以水为主题的公园,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然而,相继开放的湿地公园在备受市民喜爱的同时,也因挡不住市民的热情而“受伤”,各种不文明行为影响了湿地生态保护。
因此,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建设刻不容缓,应尽快通过一些湿地公园的成功建设,积累一些优秀的湿地保护经验,让中国未来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2设计实践——以锦州龙海馨港旅游景区为例2.1项目概况大精彩项目基地隶属辽宁省锦州市,坐落于渤海湾最北的淤泥质辽东湾。
具备以下4大特点:一是具有最天然的养殖渔场,成为众多动物栖息的繁殖基地;二是冬季冰期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三是存在不规则半日潮,一天早晚两次涨退潮;四是拥有宝贵而稀缺的滨海湿地,类型丰富。
2.2设计理念定位通过对基地政策指引、资源整合以及区域竞合分析推导出三大发展战略:一是保护优美生态环境,通过生态修复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二是整合多维资源与分散地块,打造复合化目的地和创意旅游线路;三是融合现代科技与现代消费理念,策划创意体验型产品体系。
因此,项目地以“氧气海岸,锦SHOW之洲”为项目总体定位,打造以创意海洋娱乐为核心亮点,以产业旅游为主体,复合温泉养生、湿地休闲、滩涂游乐功能的新一代复合化旅游目的地。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一、区域环境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苏州高新区镇湖、东渚两镇之间,自古便是太湖的一处湖湾,史称游湖。
其名称出自于春秋时吴王来此游湖消夏。
与菱湖、莫湖、胥湖、贡湖共称“五湖”.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
其名称出自于春秋时吴王来此游湖。
太湖的水从西南面流经这里,向东进入苏州密布的水网.是苏州市水系与太湖交汇的关键地带。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的苏州.滨江临湖.境内河流交错,湖荡众多,还有贯穿京杭的古大运河.2、湿地现状问题与对策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湿地面积3848万hm.约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但是近十几年却以很快的速度在消失。
苏州目前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不少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
太湖包括游湖从上个世纪就开始大面积的围垦和围湖养殖.到了上个世纪末,曾经广阔的游湖湿地除了中部的小块水体.其余的湖面基本被鱼塘和稻田侵占了。
大规模围湖的结果.不但大大减少了湖区面积,也增加了湖体的污染物质.破坏了湿地原有的功能,使湖水富营养化.进而会引发一系列区域环境危机。
基础现状问题:得出的对策水面被鱼塘等养殖业渐渐蚕食,原有稻田面积也萎缩,加上周边住宅和工厂的大量建造,使得整个区域湿地生态环境趋于退化。
如果不加以干涉.一旦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积累到一定限度,超过湿地环境承载力,其退化过程将是不可逆的。
依附于稻田和太湖的传统稻作文化与渔业文化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浪潮冲击下趋于消亡。
这些民间文化是太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当地传统劳动工具、生产方式和民俗风情的保护和传承还显得相当不足。
利用现有逐渐退化的鱼塘和稻田恢复成为自然条件下的湿地.将部分被鱼塘侵占多年的湖面恢复,并形成各具不同功能的湿地水体,参与大太湖水系的大循环。
明西岛沙湿地公园班级:姓名: 学号:老师:上 海 崇湿地公园案例分析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 体现了“在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生态思想,其中植物景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对湿地植物的选择也尤其重要。
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是一个以自然保护为主的主体性公园,其保留了大部份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构建模式, 在保留层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不足,希翼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分析,对今后的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有更多的借鉴。
1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本质是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者已退化的湿地, 通过人工总平面图恢复或者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 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份, 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湿地公园兼具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 体现“在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一个综合体系,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
国内湿地公园的研究刚开始, 主要集中在湿地公园概念功能研究、生态湿地栖息地的修复、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人工湿地的水处理、景观价值的评价等,这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 如杭州西溪湿地,镜湖国家湿地公园、香港湿地公园、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等。
2湿地公园的建设有两个主要的目的:其一是通过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改善湿地生物的生长条件, 为其创造适宜的生存、繁衍空间, 从而保护和恢复已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结构;其二是在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 为参观者提供游憩和近距离观察湿地野生生物的场所, 体现湿地文化。
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如何开辟并保护城市湿地的生态景观, 充分发挥湿地潜能, 体现湿地景观特色是整个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在对湿地进行开辟设计时, 应根据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 在整个规划设计中以生态规划设计的思想为根本, 以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等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为指导, 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的自然资源, 以蜿蜒有致、动态连接的水系及生态廊道构成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 以至少化的人为干扰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潜能,展示湿地自然的景观能动性。
泰州溱湖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考察分析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1]。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湿地公园位于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
区划东至昆仑大道,西至312国道新河桥段及黑河东岸,南至城区北一环路,北至兰新铁路,总面积6.2万亩,其中湿地面积2.6万亩。
规划区南高北低,自然落差20米,除了黑河河道及径流新河补充水源外,地下水渗出是其主要水源,湿地植物密布,形成一片“水乡泽国”的胜景。
湿地公园规划区主体位于城区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带,与城区毗邻,是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
规划区内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是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区域外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区域关键生态支撑体系,对于维护绿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公园位于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地理位臵介于东经,北纬。
区划面积万亩,东至昆仑大道,西至312国道新河桥段及黑河东岸,南至城区北一环路,北至兰新铁路。
优越条件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冲积扇形成的三角洲之上,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诸如“甘州不干水池塘”、“半城芦苇半城庙(塔)”、“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以及“四面芦苇三面水”、“水六庙三一居处”等许多民谚俗语,有“金”、“塞上江南”之称。
南通青海,北接内蒙,东至兰州,西达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
312、227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军民机场和兰青枢纽铁路运输线即将开通,交通快捷,区位优势突出,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规划区周边有亚洲第一室内卧佛—大佛寺、中国最美七大丹霞之一的祁连彩色丹霞、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西北名胜马蹄寺石窟群等旅游景点,同时,与周边的武威、敦煌、青海湖、阿右旗、额济纳旗等旅游景区对接便利,具有较好的竞争潜力。
[1][2]湿地公园规划区主体位于城区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带,与城区毗邻,是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
规划区内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是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区域外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区域关键生态支撑体系,对于维护绿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