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公开课(1)
- 格式:ppt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23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十个印度小孩》设计意图:音乐活动是我园的特色之一,它带给幼儿的感觉是自由、轻松而愉悦。
本次活动是将双语渗透于音乐活动的一种新的尝试,教师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幼儿学习双语的积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在一次很偶然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幼儿对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形象非常喜爱,而且平时也总是饶有兴趣地哼唱《十个小矮人》这首歌。
于是,我便抓住幼儿这一兴趣,设计了这个活动,从幼儿的主体出发,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双语活动,活动中教师能与幼儿上下互动,能让幼儿自信地发音并能自如地心情愉快的学习乐曲。
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歌曲《Ten Little Indian Children》,能大声地用英语来演唱。
2、复习双语单词one——ten,会与数字1——10相对应。
教学重难点:1、认识单词one—ten,会与数字1—10相对应。
2、学习新的乐曲《Ten Little Indian Children》,初步掌握歌词与旋律。
活动准备:1、印有英语单词one——ten的车票两套。
2、情景布置图及汽车座位上粘上数字1——10两排。
3、画有印第安小朋友的图片若干。
4、一套含有中英文的短句,如:一个小孩one little。
5、幼儿人手一个小背包,包内放有英语句子纸条两份。
6、幼儿水笔人手一份,教师事先在十个小指上画有简单的脸谱。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up2 以旅游售票的游戏导入,复习数字1—10的英语单词。
(播放背景音乐)T: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让我带你们去旅游吧!Let'go!(跟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T:瞧,孩子们!车站到了,请你们去售票员阿姨那买票,然后根据你的车票上车找相应的座位号,赶快行动吧!(幼儿进行买票入座游戏,根据票上的英文找座位上的数字相匹配)T:小朋友都找到座位了。
OK!我现在要来核对一下你的车票是否和你所坐的座位号相符合,请你用响亮的声音从1—10的顺序报出你的车票号码。
大班音乐活动《印度甩饼》活动目标:1、感受印度风格的乐曲的欢乐情趣,体验表演的快乐。
2、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幼儿创编揉、压、甩、刷的动作。
3、学习表演中合理分配空间,相互交流、配合,体会有秩序的游戏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印度音乐。
图谱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1、师:欢迎小狮子们来到我的印度甩饼。
今天国王请我们去印度表演甩饼。
小朋友们你们会甩饼吗?做饼需要干什么呢?幼儿:揉面——压面——甩面——刷师:我做一下完整动作,你们看一下哪里不会?仔细看好不好!2、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你要看看那个动作你会做?教师完整表演音乐律动,幼儿欣赏教师示范动作,注意节拍和动作的衔接和变化。
师:我都做了哪些动作?(动作)这是我在给自己加油!师:除了这个动作,还有那些动作?(动作)师我在做热身活动。
后面还有做什么?是不是我请你们帮帮我?还有什么动作我不会?3、在听音乐小朋友,到底哪些动作难倒了我?!揉——压——甩——刷四个动作,幼儿认读四个字展示图谱,讲解动作。
师:你们看清楚,哪个动作我不会?到底是哪个动作这么难,我不会做呢?我们一起学一下。
音乐起,在图谱上讲解动作过程,分解讲解动作。
(揉-压-甩-刷)师:揉—我不会,加油,加油!师:压—我不会,加油,加油!师:甩—我不会,加油,加油!师:刷—我不会,帮帮我,帮帮我二、分组学习动作和分享。
1、提出要求:分组观察和学习幼儿分组讨论,刚刚你都看到了哪些动作?幼儿说一说,模仿做一做。
师:我在个自己加了油后,通过动作,(揉-压-甩-刷),你们可以帮我想一下吗?师:我这里分别有三个工作间,1,2,3,工作间里摆放了不同的工作内容和灶台。
师:你们进入工作间里完成不同的四个动作。
但是要注意几点:一个组只能安排四个人,如果出现了5个人怎么办?换一个组对不对?先观察了解这一组的材料,了解了材料之后,你们自己找出这四个动作。
我们可是有时间限制的哦。
然后分享下你们的动作好不好?师:现在,开始进行分组学习动作。
7.3 印度课题印度1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开展的最新特点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教学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开展的最新特点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一、文明古国〔概况〕[导入]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
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二、印度人口问题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
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
〔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答复: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自主学习合作共建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
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地形分布特点。
讨论: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开展知能应用巩固小结诊断评价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板书设计一、概况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大局部位于热带二、印度人口问题世界人口大国〔超10亿〕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开展三、地形、气候和农业1、热带季风气候夏:降水多〔西南风〕---- 水灾冬:降水少〔东北风〕---- 旱灾2、地形 ---- 平坦教学札记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9.2 巴西【教学目标】1、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幼儿园最新公开课教案【7篇】幼儿园最新公开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快乐。
2.学__ x节奏类型,随音乐节奏边拍“|__ ×|”边念“恰恰恰”。
3.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探索生活用品为乐曲伴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谱、视频、木瓜图片和实物、乐器(碗、勺子、筷子、辈子)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要带大家去看一个美丽的国度,你们想看吗? (播放印度尼西亚视频,了解印度尼西亚。
)这是水中岛国——印尼,四处环水,也称千岛之国。
全国有13508座小岛。
岛上盛产各种水果,看……2.师:在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盛产一种水果,(出示木瓜图片),这是什么水果?每到木瓜成熟的时候,印尼的人们就会跳起《木瓜恰恰恰》的舞蹈来庆祝水果丰收。
3.今天,老师也把这首音乐带来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和印尼的人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丰收的快乐。
好不好?二、欣赏《木瓜恰恰恰》1.播放《木瓜恰恰恰》第一段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快乐)音乐里的水果们也很快乐,想和你们玩《指水果拍手》游戏呢?2.我们一起来试一试:(1)看图拍手;(2)跟音乐一起拍;音乐里唱到樱桃的时候说了什么?(恰恰恰)恰恰恰除了用拍手来表示快乐,还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快乐呢?(跳跳跳、扭扭扭、嘿嘿嘿)(3)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一做快乐的动作吧。
(4)快乐的事情要和好朋友一起更分享,看:我和陈老师是怎么做的?(幼儿找好朋友,两两一起听音乐做动作。
)三、创编,巩固水果大丰收,引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
谁来了?小熊(跺脚)大象(扭)小兔(跳)公鸡()四、打击乐1.小动物们的表演真不错,要是来点乐器就更不错了。
哎,这个可以吗?谁愿意来演奏呢?2.幼儿分成两组,互换角色表演。
3.邀请客人老师帮拍节奏。
《绚丽的世界音乐----歌唱篇》教案设计一、授课课题:绚丽的世界音乐(歌唱篇)二、授课年级:高二年级三、授课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准备与本课相关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学习世界各地有趣的声乐形式,乐意感受和体验不同国家的歌唱形式,并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理解、体验世界民族音乐的能力。
3、能记住约德尔山歌、恰克合唱、板嗦哩说唱三种歌唱形式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六、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学生自己去分析音乐,总结并记忆各种歌唱形式的基本特征,并由此充分体验音乐。
2.难点:(1)用音乐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各种形式的音乐特征,并由此充分体验音乐。
(2)学生运用自己分析到的音乐特征,主动体验音乐。
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德奥山歌,询问学生歌唱的特定新授过程:(一)、《约德尔山歌》师: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瑞士,同学们对瑞士了解吗?生:表,阿尔卑斯山。
师:阿尔卑斯山上的居民的生活方式以什么为主?生:放牧,农业。
师:在放牧的时候,他们呼唤远处的羊群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发声方法-------约德尔。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具有约德尔风格的山歌。
我要求同学们用右手跟着歌曲画旋律线,(放音乐)生:画着旋律线聆听。
(音乐结束时,出现关于约德尔唱法的问题)师:音乐听完了,问题也出来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问题。
我点到哪一位同学哪一位同学就起来回答。
师:问题A请同学说出这首歌曲的旋律、速度与节奏有什么特点?生:跳跃、轻快、密集。
师:同学们聆听的非常仔细,回答的很好,我们从歌谱中看一下这些特点是怎样展现的。
(点幻灯片出约德尔山歌歌谱)。
师:请看问题B、这首歌曲运用了怎样的发声方法?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绪?生:真假声快速交替,活泼欢快。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用“来、哦”演唱一下。
生:演唱“来哦”师:(表扬学生)问题c换入假声后运用什么字来唱?这些字在歌曲中叫什生:来、依、哦衬字师:来依哦在歌曲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生:只是即兴、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没有真正含义。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之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本课涉及的内容不光包括音乐,还涉及到了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本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进行了合理的筛选,做了些简单的学科综合。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鉴赏音乐。
并让学生唱一唱、议一议,更直接地让学生体验感受亚洲音乐的特点及内涵。
通过本节课内容学习,对学生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三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认识蒙古三宝、呼麦、印度尼西亚克隆钟歌曲、印度的乐器“萨朗吉”及印度音乐的特点。
3.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地影响让学生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教学重点】1.学生明确蒙古长短调、呼麦,聆听印度尼西亚歌曲《星星索》感受歌曲;2.认识印度乐器“萨朗吉”及印度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1.学唱歌曲并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2.在演唱过程中注意伴唱和歌曲之间的和谐(两声部合唱)。
三、内容安排(一)东亚——通过提问、欣赏乐曲《四岁的红鬃马》了解蒙古音乐“三宝”指那三宝并详细解说,了解东亚音乐的特点;升华主题(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学唱乐曲感受乐曲前紧后紧松的这种演唱风格;了解东南亚音乐的特点;(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尊重多元文化的发展;(四)课外作业布置聆听乐曲《巴雅提木卡姆》课后思考完成:1.乐器“卡曼贾” 的音色怎样?2.请查阅相关音乐资料并给同学说说中亚和西亚的音乐特点?四、教学策略1、说教法:给合本节课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视频观看、电子琴教学、教师示范演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2节《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乐》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
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乐意感受和体验不同国家的乐器表现形式,并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同时增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
2.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等方法感受和体验不同国家的乐器表现形式。
3.能记住、拇指钢琴、风笛、排箫及钢鼓四种演奏形式与基本特征;并能对其中各具特色的演奏形式作出概述和评价。
2学情分析
1.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爱好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者在文艺会、电视上听听音乐。
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应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2.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在课程安排中,设置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活动创编环节,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目的
3重点难点
感受和体验不同国家的乐器的演奏形式并作出概述和评价。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幼儿园《不同国家的文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包括国旗、传统服饰、美食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增进国际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如国旗、传统服饰、美食。
2.难点: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1.不同国家的国旗卡片、传统服饰图片、美食图片。
2.世界地图。
3.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吗?”激发幼儿的兴趣。
2.认识不同国家的国旗(10分钟)教师依次出示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国旗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国旗的颜色和图案。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国旗代表什么吗?”引导幼儿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
3.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服饰(10分钟)教师展示中国旗袍、日本和服、韩国韩服、印度纱丽等传统服饰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服饰的特点。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国家的传统服饰?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品尝不同国家的美食(10分钟)教师准备中国饺子、美国汉堡、意大利披萨、日本寿司等美食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美食的名称。
提问:“你们想不想尝一尝这些美食呢?”激发幼儿的食欲。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零食,让幼儿品尝不同国家的美食,感受不同的口味。
5.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国家的文化特色?”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感受,如“我喜欢中国的旗袍,很漂亮。
”“我想吃美国的汉堡,看起来很好吃。
”教师总结:“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我们要尊重和欣赏不同国家的文化,增进国际理解。
”六、教学延伸1.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让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国家的国旗或传统服饰。
2.在图书区投放有关不同国家文化的书籍,供幼儿阅读。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难点:体会种姓制度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呈现泰姬陵、印度舞蹈、服装、街上踱步的牛、恒河沐浴的教徒以及印度美丽的风光等2)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2.自主学习1).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哪个大陆,位于哪两条河流流域?2).什么时间开始出现城市?3).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居于被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4).古代佛教产生于什么时间,其宣扬什么主张?活动二:种姓制度呈现活动任务单(一)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料一:2006年某国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在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1.该国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该少女会被烧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规定的?2.该男子祖先是理发师,那该男子属于哪一等级?被烧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级?3.该制度合理吗?其实质是什么?4.该事件说明什么?你认为该制度是否该继续存在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活动三:印度佛教呈现活动任务单(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材料二:“我普度众生呼吁众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难,超脱自我,等待来世入我极乐世界”1.我是谁?这是哪一宗教的观点?该宗教起源于何时何地?2.该思想是针对哪一制度提出来的?为什么该思想提倡“修来世观念”?3.该宗教得到谁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他会支持该宗教?课堂小结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结合课本师生归纳出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五、板书设计(1)古印度的位置及文明的出现古代印度(2)种姓制度(3)佛教的建立与传播(4)佛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六、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印度教案
以电视剧《西游记》剧照引入课题。
1.说明印度国名的由来
2.引入课题:第三节印度
3.出示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2.理解文明古国印度,知道印度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发源地,了解印度的风俗。
3.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阅读课本P69文字及图8-3-2完成自主学习一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引导学印度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相邻国家)
地形、河流
气候及特点
第一部分小结及练习。
文明古国
阅读课本P70的文字完成自主学习二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引导学习文明古国及宗教
图片学习了解印度风俗
小节评测
人口大国
阅读课本P71的文字完成自主学习三
检查自主学习问题
通过图片资料理解印度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节评测
课堂小结达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