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炼浇注过程控制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15.93 KB
- 文档页数:3
冶炼浇注操作规程冶炼浇注操作规程一、工作准备1.1 进入冶炼浇注作业区域前,必须戴上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1.2 确保所需设备、工具、原材料等准备充分,并处于良好状态。
1.3 确认相关设备的安全开关、手柄等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1.4 检查和清理作业区域,确保无杂物、油污等。
二、熔炼准备2.1 将冶金炉内残留的废料清理干净,并将废料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2.2 根据冶炼工艺要求,按照指定比例投入所需原材料。
2.3 对投入的原材料进行搅拌,确保均匀混合。
2.4 启动熔炼炉,按照预定程序提升温度,待炉内温度达到要求后,开始熔炼过程。
三、炉内熔炼操作3.1 在炉内进行熔炼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冶炼工艺要求控制炉温、炉压等参数。
3.2 定期对炉内温度、压力进行检测,保持炉内参数的稳定。
3.3 根据冶炼工艺要求,及时添加需要补充的原料,保持冶炼过程的连续性。
3.4 严禁非相关人员进入炉区,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四、浇注操作4.1 冶炼完成后,停止加热,待炉内温度降至安全范围后,开始浇注操作。
4.2 检查铸造模具的状态,确保其完整性和准备就绪。
4.3 将浇注工具、夹具等设备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烫伤等事故发生。
4.4 开始浇注前,必须对浇注口、放砂口等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浇注顺畅。
4.5 按照铸造工艺要求,控制浇注速度和角度,保证铸件质量。
4.6 在浇注过程中,要注意铸件的冷却速度,避免产生缺陷。
4.7 浇注完成后,对浇注区域进行清理,清除浇注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杂物。
4.8 将浇注得到的铸件进行标识,并按照要求进行后续处理。
五、操作注意事项5.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
5.2 在熔炼过程中,要及时控制炉内参数,避免发生爆炸、渗漏等危险情况。
5.3 操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注意防范热风、热辐射等对身体的伤害。
5.4 严禁未经批准将杂质混入熔炼料中,以免影响铸件质量。
熔炼操作规程熔炼是一种将固态金属熔化成液态金属,并通过冷却固化成所需形状的金属加工方法。
熔炼操作在金属制造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涉及到高温和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工作安全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熔炼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操作前的准备:1.检查熔炉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2.确认熔炉周围的工作环境清洁整齐,没有障碍物。
3.提前准备好所需熔炼原料和辅助材料,并按照规定进行储存和保护。
4.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二、装料前的准备:1.将熔炉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并确保温度稳定。
2.将熔炉清理干净,去除废料和杂质。
3.将所需熔炼原料按照比例准备好,并做好标识。
4.确保装料工具和容器洁净,防止杂质混入。
三、装料操作:1.根据熔炉的容量和加热能力,合理确定装料量,避免超过熔炉的承载能力。
2.小心操作,避免熔炼材料的溅 splatter。
3.将装好的熔炼材料均匀分布在熔炉中,避免堆积过高,影响熔炼过程。
4.在装料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扭动和摇晃容器,避免熔炼材料泄漏。
四、点火和加热过程:1.点火前,确保熔炉周围没有可燃材料,确保安全。
2.点火时,使用适当的点火工具,保持合适的距离。
3.点火后,逐渐提高炉温,避免过快过热,产生危险或炉温不均。
4.在加热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燃烧器的火焰大小和位置,以保证熔炼温度的控制。
五、熔炼过程的控制:1.在熔炼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熔炉的温度、压力和其他参数,确保操作正常。
2.根据产品要求,在熔炼过程中适时加入必要的辅助材料,如助剂、氧化剂等。
3.根据需要,对熔炉进行调温、搅拌等操作,以提高熔炼效果。
4.严禁在熔炉中投入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以防止产生有毒气体或其他危害。
六、倾炉和浇注操作:1.熔炉熔化达到要求后,根据工艺要求进行倾炉。
2.在倾炉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翻溅和烫伤。
3.根据需要进行过滤和脱气处理,以保证铸造品的质量。
球墨铸铁熔炼过程及铁水质量控制方法本文简述了球墨铸铁的熔炼过程以及铁水质量控制的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球墨铸铁的生产过程及其质量控制要点。
球墨铸铁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铸铁材料,其生产过程中铁水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下面将分别介绍球墨铸铁的熔炼过程和铁水质量控制方法。
一、熔炼过程球墨铸铁的熔炼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熔炼、调整和浇注四个步骤。
1.原材料准备:球墨铸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铁水、废钢、回炉料等。
铁水要求含碳量在2.5% 以下,硅、锰、硫、磷等元素的含量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废钢和回炉料要求干净、无油污、无杂物。
2.熔炼:球墨铸铁的熔炼一般在电炉中进行。
熔炼过程中要加入适量的废钢和回炉料,并控制好熔炼温度和时间。
熔炼结束后要进行精炼,以去除杂质和气体。
3.调整:调整是指在熔炼结束后,对铁水进行成分和温度的调整。
调整的目的是使铁水的成分符合要求,并使其温度达到浇注所需要的范围内。
4.浇注:浇注是球墨铸铁生产的最后一步。
在浇注前,需要对铁水进行净化处理,并控制好浇注温度和速度。
浇注过程中要保证铁水充满模具,并防止出现冷缩、缩孔等缺陷。
二、铁水质量控制方法球墨铸铁的铁水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铁水、废钢和回炉料的质量符合要求,避免使用劣质原材料。
2.控制熔炼工艺:要求熔炼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废钢和回炉料,并控制好熔炼温度和时间,避免过热和过冷。
3.控制调整工艺:要求对铁水进行成分和温度的调整,使其符合要求。
4.控制浇注工艺:要求浇注前对铁水进行净化处理,并控制好浇注温度和速度,避免出现冷缩、缩孔等缺陷。
铸造铝合金熔炼、浇注操作规程1 铝合金的熔化1.1 坩埚、锭模及熔炼工具的准备1.1.1 石墨坩埚的准备:1.1.1.1 根据熔化量的多少选用容量适当的坩埚;1.1.1.2 新坩埚使用前,应由室温缓慢升温至 900℃进行焙烧,以去除坩埚的水分并防止炸1.1.1.3 旧坩埚(注意同一个坩埚不能用于熔化不同牌号的合金)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损坏,物,装料前预热到 250~300℃。
1.1.2 铁质坩埚一般采用球铁坩埚,也可用铸钢(或钢板焊接)坩埚。
为提高坩埚使用寿命处理。
1.1.3 坩埚、锭模及熔炼工具,使用前应将残余的金属、氧化皮等杂物清除干净。
1.1.4 新坩埚及有锈蚀污物的旧坩埚,使用前应吹砂或用其它方法清除干净,并加热到 700~以除去坩埚吸附的水分及其它化学物质。
1.1.5 铝镁系合金的熔炼工具,使用前应在光卤石等溶剂中洗涤干净。
1.1.6 坩埚、锭模、熔炼工具使用前应涂防护涂料。
搪衬的保温坩埚重复使用时,可不涂防1.1.6.1 涂料成分可按表 1 中的规定:表1 坩埚和工具用涂料代号名称成分配比(重量百分比)%氧化锌滑石粉水玻璃水T03 涂料三号25~30 / 3~5余量T04 涂料四号/ 20~30 61.1.6.2 涂料的配制:涂料成分中的所有固体组元,配制前应磨碎,并经过 100~140 目过筛,然后混合均匀。
使用时,先将水玻璃倒入 80~100℃的热水中搅拌均匀,加入固体组元后再搅拌均匀,冷却后备用。
配好后的涂料停放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
1.1.6.3 将坩埚、锭模、熔炼工具预热到 180~250℃,涂以防腐涂料。
1.1.7 用于保温的碳素钢板焊接坩埚,其内表应用耐火材料搪衬。
耐火材料可按表 2 中的规定:表2 耐火材料成分配比成分(重量百分比)%耐火熟粘土石英砂耐火土水45 35 20 适量(另加).2原材料1.2.1 配制铝合金所用的金属材料应符合 QB004《原材料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 >标准》中的规定。
冶炼浇注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一、引言冶炼浇注操作是以熔融金属为原料,通过浇筑或注入的方式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制造金属制品的过程。
在进行冶炼浇注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本文将就冶炼浇注操作的规程以及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二、冶炼浇注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1)清理作业区域:将作业区域内的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确保作业区域整洁。
(2)检查设备:检查冶炼浇注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3)准备耐火材料:根据冶炼浇注的类型和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耐火材料,确保耐火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足够使用。
(4)安全装备检查:检查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是否齐全,并确保其功能良好。
2. 熔炼操作(1)加入原料:按照工艺要求,准确地称取所需的原料,并按照一定比例依次加入炉中。
(2)点火:在炉中放入点火介质,使用点火设备点火,并注意观察点火情况,确保炉内的燃烧稳定。
(3)调温:根据熔炼金属的要求,逐渐升高炉内的温度,直到金属完全熔化。
(4)搅拌:在金属熔化过程中,通过搅拌或其他方式使金属均匀熔化,消除金属中的夹杂物。
(5)测温:定期使用温度计等工具测量炉内金属的温度,确保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3. 浇注操作(1)模具准备:准备好待浇注的模具,并确保模具内部干燥和清洁。
(2)浇注准备:将炉中的熔融金属倒入浇注容器中,并根据需要加入合适的浇注辅助剂。
(3)浇注熔融金属: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确保浇注速度均匀,并避免产生气泡或夹杂物。
(4)冷却保持:待金属完全冷却后,将模具打开,取出制品,并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加工。
4. 清洁与整理(1)清理设备:在冶炼浇注操作结束后,对设备进行清理,清除残留的金属、碎屑等杂物。
(2)整理作业区域:将作业区域恢复整洁,清除杂物,归放工具和设备,并确保设备妥善存放。
三、安全注意事项1. 个人防护(1)佩戴防护装备:在进行冶炼浇注操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无锡市灵通铸造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Z/LTZZ/RLJZ-2015A/0铸钢熔炼和浇注操作工艺规程年月日批准年月日实施编制校核审核版本号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名年月日批准修改状态1、目的本工艺规程通过对中频电炉筑炉、烘炉以及铸钢熔炼和浇注工艺等相关技术要求的描述,以达到确保中频电炉正常熔炼和指导铸钢件生产的目的。
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中频电炉筑炉、烘炉工艺规程。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中频电炉筑炉材料规格及混制备料工艺规程。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铸钢熔炼和浇注操作的基本要求。
3、职责本工艺规程由技术质量部归口管理。
材料员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提供各种原材料。
筑炉工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筑炉、烘炉操作。
熔炼、浇注工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熔炼、浇注操作。
4、程序4.1 原材料要求4.1.1所有炉料如低碳碳素废钢、浇口或废铸件等回炉料、各种合金等,都必须明确其化学成分,无标识或化学成分不明的炉料严禁使用。
4.1.2炉料必须无油、干燥、干净,潮湿、泥土、严重锈蚀、表面油污的炉料不准入炉;严禁任何有色金属混入;严禁爆炸物品混入雷管、密闭空气罐和有水的钢管等。
4.1.3辅料:a、脱氧用1)锰铁Mn2)硅铁 Si-753) 铝 2#Al4)硅钙5)硒土b、增碳用石墨电极100%c、覆盖剂:珍珠岩覆盖剂,干燥、洁净。
4.2 常用铸钢材料化学成分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常用铸钢材料化学成分牌号 C Si Mn P S Cr Mo Ni V Cu ZG230-450.2 ~ 0.3 0.2 ~ 0.5 0.5 ~ 0.9 ≤0.04 ≤ 0.04 / / / / ≤0.3GS20Mn5 0.17 ~≤0.6 1.0 ~ 1.5 ≤ 0.02 ≤0.02 / / / / ≤ 0.3 0.23SCW480 0.18 ~0.4 ~ 0.6 0.9 ~ 1.2 ≤ 0.04 ≤0.04 / / / / ≤ 0.3 0.2045Mn2 0.40 ~0.2 ~ 0.4 1.6 ~ 1.8≤≤/ / / / / 0.50 0.035 0.035304 ≤ 0.08 ≤1.50.8 ~ 2.0 ≤ 0.04 ≤0.03 18.0 ~/8.0 ~/ / 20.0 11.0316L ≤ 0.030 ≤1.0 ≤ 2.0 ≤ 0.03≤16.0 ~ 2.0 ~10.0~14/ / 0.045 18.0 3.0 .021.0 ~2.5 ~4.50 ~2205 ≤ 0.030 ≤1.0 ≤ 2.0 ≤ 0.03 ≤0.02 3.5 / /23.0 6.504.3 中频电炉筑炉、烘炉工艺4.3.1 主要原材料:中性炉料修补辅助材料:水玻璃M2.6-3.4 d1.3左右硼酸工业硼酸应经过筛选后再用。
熔铸车间工艺流程一、引言熔铸车间是创造业中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它涉及到金属材料的熔化、浇铸和冷却等工艺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熔铸车间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熔炼、浇铸、冷却和后续处理等环节。
二、原材料准备1. 原材料选择: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金属材料作为熔铸的原料。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锌等。
2. 原材料检验: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检验项目包括化学成份、物理性能等。
三、熔炼1. 炉前准备:清理炉子,确保炉子内部干净,并进行预热以提高炉子的工作效率。
2. 原料投料:按照配比要求,将原材料投入炉子中。
根据需要添加熔剂、脱氧剂等辅助材料。
3. 熔炼过程控制:通过控制炉子的温度、燃料供给等参数,控制熔炼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温和氛等因素。
4. 炉后处理:熔炼完成后,对炉子进行清理和维护,准备下一次熔炼。
四、浇铸1. 模具准备:根据产品要求,制作或者选择合适的模具。
模具可以是砂型、金属型或者陶瓷型等。
2. 浇注准备:将炉中的熔融金属倒入浇注容器中,确保浇注过程中的温度和流动性。
3. 浇注过程控制:控制浇注的速度、角度和浇注口的位置,以确保金属材料能够填充模具中的空腔。
4. 冷却:等待金属材料冷却固化,使其成为所需的产品形状。
五、冷却和后续处理1. 冷却:待浇铸的金属材料冷却后,进行脱模,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2. 清理和修整:对产品进行清理,去除多余的材料和表面缺陷。
根据需要,进行修整和加工。
3. 检验: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尺寸、外观、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检测。
4. 包装和存储:对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并妥善存放,以便后续的运输和使用。
六、总结熔铸车间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熔炼、浇铸、冷却和后续处理等环节。
通过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参数和质量要求,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熔铸车间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浇铸操作规程浇铸操作规程一、引言浇铸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金属成型方法,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到预制的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为了确保浇铸操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稳定,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准备1. 熔炼设备的检查和准备:确保熔炼设备完好无损,熔炼炉内无残留物,炉体无渗漏。
2. 模具准备:检查模具的外观和尺寸,确保无损坏和变形,需要修整的模具及时进行修整。
3. 熔炉预热:将熔炉加热到工作温度,通风良好。
三、浇铸操作1. 温度控制:根据金属种类和铸件形状确定熔融金属的浇注温度,严格控制熔融金属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质量问题。
2. 紧固模具:将模具固定在浇注机械上,确保模具稳定不移动。
3. 涂布剂处理:根据需要,在模具内涂布一层适量的涂布剂,以防止金属粘附。
4. 浇注金属:打开炉门,将已融化的金属连续倒入模具中,保持均匀浇注,避免气泡和金属喷溅。
5. 密封模具:金属注入模具后,及时关上模具的上盖,确保模具内金属不外泄。
6. 冷却凝固:等待金属在模具中冷却凝固,时间根据金属的成型要求而定,不可过早或过晚取模。
7. 开模取件:当金属完全凝固后,用相应的工具打开模具,取出铸件。
注意慢慢取出以避免损坏。
四、操作要点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防护眼镜等。
2. 模具必须清洁,无残留金属,以保证铸件尺寸和表面质量。
3. 涂布剂必须均匀涂布于模具内表面,并充分干燥后方可进行浇铸。
4. 浇注金属时必须保持稳定的手势和均匀的力度,避免金属喷溅和浪费。
5. 模具外观有异常时,应及时检查并修整,确保模具质量及浇铸效果。
6. 在冷却凝固过程中,不得用外力加速,以免导致裂纹和变形。
7. 当有冷却剂使用时,需注意冷却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免影响铸件质量。
五、安全与故障排除1.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严禁触摸熔融金属或超过温度范围的设备。
2. 若发生炉体漏气、漏电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排除故障,并通知维修人员。
无锡市灵通铸造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Z/LTZZ/RLJZ-2015A/0铸钢熔炼和浇注操作工艺规程1、目的本工艺规程通过对中频电炉筑炉、烘炉以及铸钢熔炼和浇注工艺等相关技术要求的描述,以达到确保中频电炉正常熔炼和指导铸钢件生产的目的。
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中频电炉筑炉、烘炉工艺规程。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中频电炉筑炉材料规格及混制备料工艺规程。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铸钢熔炼和浇注操作的基本要求。
3、职责本工艺规程由技术质量部归口管理。
材料员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提供各种原材料。
筑炉工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筑炉、烘炉操作。
熔炼、浇注工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熔炼、浇注操作。
4、程序4.1 原材料要求4.1.1 所有炉料如低碳碳素废钢、浇口或废铸件等回炉料、各种合金等,都必须明确其化学成分,无标识或化学成分不明的炉料严禁使用。
4.1.2 炉料必须无油、干燥、干净,潮湿、泥土、严重锈蚀、表面油污的炉料不准入炉;严禁任何有色金属混入;严禁爆炸物品混入雷管、密闭空气罐和有水的钢管等。
辅料:a、脱氧用1)锰铁Mn 2)硅铁Si-75 3)铝2#Al 4)硅钙5)硒土b、增碳用石墨电极100%c、覆盖剂:珍珠岩覆盖剂,干燥、洁净。
4.2 常用铸钢材料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常用铸钢材料化学成分主要原材料:中性炉料修补辅助材料:水玻璃左右硼酸工业硼酸应经过筛选后再用。
石棉布厚度>1mm,应柔软。
中性炉配料配比:320目石英粉 8袋1-3目石英砂 6袋3-5目石英砂 4袋5-10目石英砂1袋酸性水玻璃 4%按比例将粉和砂放在干净的容器中仔细搅拌均匀。
坩埚的打筑1)、首先清理被打筑的中频炉体,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打扫干净感应圈。
2)、将石棉布紧贴在感应圈内侧不可漏贴。
3)、将搅拌均匀的炉料放入感应圈内打筑炉底。
分层打筑一层20-30mm用平底锤捣实,划松表面再加20-30mm炉衬料打实,重复操作到炉底厚度120-150mm。
冶炼浇注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模版一、引言冶炼浇注是金属加工中常见的操作过程,其安全性和操作规程对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冶炼浇注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操作规程1. 浇注前准备1.1 确保冶炼炉内金属液体温度已达到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检验。
1.2 检查浇注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并进行必要的维护。
1.3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化学试剂,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清理。
1.4 检查浇注模具的完好性,并进行必要的维护。
1.5 安排好作业人员,并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安全意识。
2. 喷吹前操作2.1 穿戴好防护设备,如防火服、防护眼镜和安全鞋等。
2.2 确保操作地点通风良好,并保持操作区域清洁整齐。
2.3 开始进行喷吹操作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4 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尤其在调整工艺参数时,必须谨慎操作。
3. 浇注操作3.1 检查浇注模具的准备情况,包括模具的表面是否清洁、模具内部间隙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等。
3.2 检查浇注设备的准备情况,包括浇注温度、浇注流量、浇注时间等。
3.3 进行浇注操作时,必须确保距离浇注设备足够远,避免火花和溅射物伤及人员。
3.4 控制浇注的速度和流量,确保浇注均匀。
3.5 在浇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温度异常、流量异常等,应立即停止浇注,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修。
4. 浇注后处理4.1 浇注完成后,及时清理浇注设备和工具,并进行必要的维护。
4.2 对浇注模具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模具的可重复使用性。
4.3 对废料和废液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4 整理作业区域,保持清洁整齐。
三、安全注意事项1. 个人防护1.1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好防护设备,如防火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安全鞋等。
1.2 不允许穿戴过于宽松的衣物和饰品,以免被卷入设备中引发事故。
1.3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铸钢熔炼浇注操作规程铸钢熔炼浇注操作规程一、安全准备1.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安全帽、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并检查其完好性。
2. 确保工作场所干净整洁,不堆放易燃物品,消防设备齐全。
3.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如熔炼炉、浇注设备、工作台等。
4. 确保现场通风良好,防止烟尘积聚。
二、熔炼钢料准备1. 确定需要熔炼的钢种及其比例,根据配方准备好各种原材料。
2. 干燥并预热原料,避免水分、杂质和氧化物的混入。
3. 使用吊车或叉车将原料转移到熔炼炉旁,并精确称量。
4. 确认熔炼炉的温度控制系统正常运作,设定好炉温。
三、熔炼操作1. 将预热好的原料逐一投入熔炼炉中,避免同时投入过多原料导致炉温过低或爆炸。
2. 使用适当的燃料和氧气进行燃烧,控制火焰的大小和形状。
3. 确保熔炼过程中炉温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熔炼炉的火焰和氧气供应。
4. 定期对熔炼炉进行清理保养,防止底部堵塞。
四、浇注准备1. 检查浇注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润滑。
2. 安装好浇注模具,并检查其密封性。
3. 确认钢液的温度和浇注温度符合要求。
4. 确保浇注时工作人员站位合理,避免受伤。
五、钢液浇注1. 确认钢液已经熔化,并且温度稳定在适宜范围内。
2. 开始浇注时,首先向模具内部预浇一些钢液,以达到预热模具的目的。
3. 以稳定的速度倾倒钢液进入模具,避免溅射和侧流。
4. 打破浇注后可能产生的气泡,保证浇注质量。
六、浇注后处理1. 浇注完成后,将模具放置于适当的环境中进行自然冷却。
2. 清理浇注现场,清楚记录浇注数量和时间。
3. 将废弃的模具进行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4. 对浇注质量进行检查和测试,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七、安全操作1. 所有熔炼和浇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持证上岗。
2. 不得擅自调整熔炼和浇注设备,如有问题应及时报告上级。
3. 遵守动火和防火规定,不得在熔炼现场吸烟、使用明火等。
4. 注意熔炼过程中的热辐射和气体产生的有害物质,必要时戴上防护面罩。
浇注操作规程1、工艺要求按合金牌号要求浇注。
浇注温度按工艺要求规定。
100Kg钢液浇注时间应小于4min。
2、操作程序2.1 在钢液成分,温度均达到要求,脱氧也已完成,停电扒渣,清扫或吹除炉面灰砂,准备出钢。
2.2 打开焙烧炉炉门用叉子将型壳快速挑出,将浇口杯对准熔炼炉出钢口。
2.3 转动熔炼炉体,一般产品须快速浇注.浇注时引流要稳、准、浇速要快,防止钢液喷溅、断流或细流。
厚大件产品应减慢浇注速度以减少缩孔及渣孔。
2.4 不停用叉子将型壳挑到熔炼炉前,保持连续浇注,以尽快将钢液浇完,若浇注时间过长,须中途再次脱氧。
2.5 浇注后的型壳应分散放置或加鼓风以加快冷却,罩子四周应无火焰外露。
若冷却时需建立还原性气氛的钢种如431材质时,浇后迅速在浇口上撒稍许蜡渣或木屑,盖上罩子冷却。
2.6 浇注冷却后的型壳,送到指定地点,分炉次堆放。
3、注意事项3.1 应尽量缩短从焙烧炉中取出模壳至浇注的时间,以避免型壳温度下降过多。
3.2 浇注时要加快操作速度,使每炉钢液尽快浇完,防止钢液再次氧化。
3.3 浇注时应避免渣随钢液流入型壳中。
3.4 下例情况不应浇注:型壳未烧好,钢液温度不够,钢液打渣不干净等。
3.5 对易产生缩孔、缩松的铸件,浇注后可在浇口杯上撒发热剂或另加鼓风以加强浇口的补缩作用。
3.6 叉壳和浇注时要注意型壳是否有碰伤和壳裂现象,如有则停止浇注或用耐火泥补好后再经焙烧浇注。
3.7 注意安全,上班必须穿戴好防热面罩、防热工作服。
石棉手套及防烫鞋等劳动防护用品。
编制:审核:批准:第1页,共1页。
铸造铝合金熔炼、浇注操作规程一、引言铝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铸造铝合金需要经过熔炼和浇注等一系列操作,本文旨在规范铸造铝合金熔炼和浇注的操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安全。
二、设备与材料准备1.熔炉:熔炼铝合金的设备,应检查其完好性和安全性。
2.铝合金: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铝合金材料,并对其进行检查。
三、铸造铝合金熔炼操作步骤1.准备熔炉:检查熔炉是否完好,炉体清洁。
保证炉体内无杂物和水分。
2.启动熔炉:按照熔炉操作说明书的要求,启动熔炉。
根据铝合金的种类和用途,设定相应的炉温和加热时间。
3.加入铝合金:根据配料表和生产计划,按比例加入铝合金。
注意在加入过程中要避免飞溅和挥发。
4.熔炼铝合金:加热熔炉至设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铝合金完全熔化和合金化。
5.检查合金液:在熔炼过程中,及时取出合金液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温度测量,确保合金质量和温度控制。
6.熔炼结束:熔炼达到要求后,关闭熔炉电源,停止加热,将炉温降至安全范围以下。
四、铸造铝合金浇注操作步骤1.准备浇注模具:检查模具的完好性和清洁度,确保模具表面平整和无杂质。
2.铝合金熔炼液准备:将熔炼好的铝合金液倒入合适的容器中,注意防止浇注过程中的温度损失。
3.浇注准备:根据产品工艺要求,将模具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并将浇注系统与模具连接。
4.开始浇注:将铝合金液缓慢倒入模具中,注意避免过快浇注引起气泡或缺陷的产生。
5.清理模具:待铝合金凝固后,将模具拆开,取出铸件。
清理模具,确保次次使用时的模具表面平整和清洁。
6.铝合金回收利用:收集浇注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铝合金,进行回收再利用。
五、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免熔炼浇注过程中发生烫伤和眼睛受伤等意外事故。
2.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避免煤气中毒、火灾等危险发生。
3.在浇注过程中,要注意铝合金液的温度和倒注的方式,防止溅出和突然喷涌造成烫伤。
熔模铸造熔炼浇注工艺指导书熔模铸造熔炼浇注工艺指导书1工艺要求1.1 所有炉料必须符合各自的材料标准要求。
1.2 不同材质的钢料应分开堆放1.3 熔炼时间应小于30分钟1.4出炉浇注温度应视铸件大小、壁薄厚而定,详见工艺卡。
1.5100Kg钢水浇注时间应小于4min2操作程序2.1配制炉料:2.1.1清除炉料上的灰尘、铁锈、油污及杂物并进行烘烤。
2.1.2根据配料单及生产任务单配制炉料。
2.2准备2.2.1检查炉体情况:炉衬、铜管感应线圈、冷却水管、炉体转动机构等是否正常。
炉衬如需修补,应先修补好。
2.2.2检查电源和电器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2.2.3准备好工具及测温仪表等。
2.2.4启动冷却水系统,检查水压,铜管感应圈冷却水压力不小于0.15Mpa2.2.5打开电力控制箱冷却水开关、炉体冷却水开关。
2.3装料加入预先洗净、压成直径合适的锭材。
若是散料,应将清洁、干燥的粗大料和微细料搭配并用,底部垫小料,中部大小搭配,上部加大料。
长形炉料应竖直装入炉内,并力求做到“下紧上松”。
2.4 熔化2.4.1 开炉:严格按照熔炼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开炉,2.4.2 烘炉:冷炉开炉要缓慢增大功率,缓慢升温至700-800℃烘烤30分钟(热炉不需烘炉),然后将功率增大,进行正常熔化。
2.4.3在熔化过程中,将未装完的炉料陆续加入。
同时注意及时捅料,防止发生“搭桥”现象。
2.5成分分析及调整成分在全部炉料熔清后,立即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快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成份,待钢液化学成分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6脱氧及静置除渣严格按工艺卡进行脱氧及静置除渣2.7浇注2.7.1当温度达到工艺卡所规定的温度时,调整送电功率到保温状态,除一遍渣,并将炉台和炉嘴上的浮砂、炉渣等杂物清理干净,准备出钢。
2.7.2打开焙烧炉炉门,用叉子将型壳快速挑出,将浇口杯对准熔炼炉出钢口进行浇注。
2.7.3开始浇注时,引流要稳、准,之后应加大流量快速充型,待钢水液面超过上层铸件的最高位置后,开始逐渐收流,直到将浇口杯充满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在浇注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钢液飞溅、断流现象,以减少铁豆、冷隔缺陷。
冶炼浇注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一、冶炼浇注操作规程1. 确认设备和工具的状况,确保其完好无损,并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 确认所需材料和熔炼条件,并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材料和设备。
3. 检查熔炼设备和容器,确保其干净,并清除所有可能影响熔炼质量的杂质和残留物。
4. 根据熔炼材料的性质和数量,选择合适的熔炼方法和设备。
5. 在进行熔炼前,计划好熔炼的流程和步骤,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6. 根据熔炼材料的性质,确定合适的熔炼温度和时间,并监控熔炼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7. 在熔炼过程中,根据需要添加合适的熔剂和助熔剂,以提高熔化效率和熔化质量。
8. 严格控制熔炼过程中的气氛,确保熔融金属不受氧化和污染。
9. 定期检查和维护熔炼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以及安全可靠。
10. 完成熔炼时,将熔融金属倒入预制模具或其他容器中,进行浇注。
11. 在浇注过程中,确保倒入的熔融金属温度适中,并且避免产生气泡和杂质。
12. 严格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时间,以确保浇注质量和浇注效果。
13. 在浇注完成后,等待材料冷却和凝固,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二、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冶炼浇注操作前,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热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2. 在进行冶炼浇注操作时,必须保持清醒和警觉,并严禁饮酒和吸烟。
3. 在熔炼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避免过热和过度熔化。
4. 在熔炼过程中,禁止直接用手接触熔融金属和热设备,以免烫伤。
5. 在浇注过程中,必须小心操作,避免熔融金属溅到身体或其他物体上,造成伤害。
6. 在进行冶炼浇注操作时,必须随时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有害气体积聚和中毒。
7. 在进行冶炼浇注操作时,必须做好防火措施,禁止在操作区域内使用易燃物品和明火。
8. 在冶炼浇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规定使用和存放化学品和危险物品,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9. 在冶炼浇注操作过程中,必须及时清理和维护设备和工具,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铸造加工中的熔炼和浇注控制铸造加工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生产出种类繁多的零部件和机械零件,满足各行各业的需要。
可是铸造加工的过程却十分复杂,其中熔炼和浇注控制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探讨铸造加工中的熔炼和浇注控制。
一、熔炼控制熔炼控制是铸造加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铸造加工中,通过高温加热将金属材料熔化,并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以满足零部件的要求。
在熔炼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化学组成、温度和溶解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三个基本因素,因此控制熔炼的这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控制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
不同的合金成分对铸造加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此,在熔炼时应根据不同的要求和产品的特性,控制加入的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同时,在熔炼前应进行合金材料的化学分析,确保其理论和实际的化学成分相符,以保证铸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其次,要控制金属材料的温度。
材料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到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因此,在熔炼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要求和产品的材料,控制熔炼炉的温度,保持合适的温度范围,以确保熔态金属的质量和物理性质达到标准要求。
最后,要控制金属材料的溶解度。
在熔炼过程中,如果溶解度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合金元素的均匀性和成分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为此,在熔炼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熔融金属的溶解度,以确保其成分和均匀性达到产品的标准要求。
二、浇注控制浇注控制是从熔炼到成型这一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和形状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铸造加工过程中,浇注控制是最重要的一步,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首先,要掌握合适的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是影响震动模铸造中缩孔和气孔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浇注温度太低或太高,会使凝固变得不均匀,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在浇注时应控制合适的温度。
其次是要采取合适的浇注方式。
不同的浇注方式会对产品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浇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流道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浇注时的浪费和产生气体孔洞。
熔炼浇注过程控制程序
编号:JS(T)-05-2017(A/0)
1、目的
通过对熔炼、浇注过程及人员进行控制,确保最终毛坯满足材质及管理体系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中对熔炼、浇注过程的管控。
3、职责权限
3.1技术部负责制定相关的工艺文件及检验文件。
3.2生产一部负责配备相关设备以及具备资格的操作人员。
3.3质管部负责对过程中所需的材料以及铸件材质的检验。
4、工作程序
4.1熔炼过程的控制
4.1.1人员资格要求
熔炼过程所需的熔炼工由生产一部负责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进行书面(占比40%)和实际操作(占比60%)考核评定,综合成绩合格(80分以上),并由生产一部下发合格证件后方可上岗。
每年度还应对熔炼工进行再培训和考核,以确认其能力持续符合要求。
4.1.2熔炼工艺评定
技术部应按材质标准或顾客要求确定所需的熔炼工艺,并对熔炼工艺进行评定,评定后编制熔炼工艺评定报告。
4.1.3作业指导书
技术部根据熔炼工艺评定结果、图纸和产品要求制定熔炼类作业指导书(《电炉操作规程》、《冲天炉操作规程》《球墨铸铁球化处理作业指导书》《灰铸铁孕育作业指导书》),经生产一部经理审核、技术部经理批准后下发给铸造车间执行。
熔炼类作业指导书应规定相应的熔炼工艺基本要求。
包含设备操作要求、铁水孕育要求、铁水的化学成分、出炉温度以及孕育剂的加入量等相关工艺参数。
4.1.4熔炼设备
熔炼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由生产一部协同机电部进行校准评定。
再校准的周期为从上次校准算起的12个月以内。
主要评定熔炼设备的加料系统、送风系统、熔化系统、水冷系统、除尘系统、电控系统。
熔炼设备所用的测温装置应按照《监视、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定期校准。
4.1.5熔炼记录
熔炼记录应注明熔炉编号、材质、各原材料加入量、孕育剂加入量、出炉温度、炉前碳硅含量、碳当量(FC)、车间、班次以及责任人等内容。
4.1.6熔炼工作的实施
在进行熔炼作业时,熔炼工必须严格按照熔炼类作业指导书(《电炉操作规程》、《冲天炉操作规程》《球墨铸铁球化处理作业指导书》《灰铸铁孕育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工艺参数实施操作,并填写熔炼记录。
4.2浇注过程控制
4.2.1人员资格要求
浇注过程所需的浇注工由生产部负责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进行书面(占比40%)和实际操作(占比60%)考核评定,综合成绩合格(80分以上),并由生产一部下发合格证件后方可上岗。
每年度还应对浇注工进行再培训和考核,以确认其能力持续符合要求。
4.2.2浇注工艺评定
技术部应按实际生产条件以及铸件大小确定所需的浇注工艺,并对浇注工艺进行评定,评定后编制浇注工艺评定报告。
4.2.3作业指导书
技术部根据浇注工艺评定结果制定浇注作业指导书,经生产一部经理审核、技术部经理批准后下发给铸造车间执行。
浇注作业指导书应规定相应的浇注工艺基本要求。
包含浇包的维护、铁水除渣打渣、浇注温度以及单包浇注时间等相关工艺参数。
4.2.4测温装置
测温装置应按照《监视、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定期校准。
4.2.5浇注测温记录
浇注测温记录应注明车间、班组、测温范围、炉号、时间、规格型号、
测温、记录人等信息。
4.2.6浇注工作的实施
在进行浇注作业时,浇注工必须严格按照浇注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工艺参数实施操作,并填写浇注测温记录。
4.3原材料检验的控制
原材料的验收及检验。
质管部依据验收标准对材料进行检验和测试,检验项目有外观检验、尺寸检验、机械性能、化学成分,若有特殊要求时还应进行金相检验。
5支持的文件和标准
5.1《电炉操作规程》
5.2《冲天炉操作规程》
5.3《球墨铸铁球化处理作业指导书》
5.4《灰铸铁孕育作业指导书》
5.5《浇注作业指导书》
5.6《监视、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编制:审核:批准
会签:
铸铁技术部
2017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