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 格式:pdf
- 大小:270.94 KB
- 文档页数:1
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我院行电视胸腔镜下M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围术期护理经验。
方法 2009年9月~2012年7月收治17例患者,均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后重点做好病情观察、疼痛管理、呼吸道护理和康复护理,重视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指导。
结果 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胸廓凹陷明显改善,已有2例患儿取出钢板。
术后随访1~25个月,效果满意。
结论 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安全,创伤小,切口美观,配合围手术期护理,重视健康教育指导,手术效果令人满意,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漏斗胸微创手术护理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的胸廓发育畸形,发病率约为0.1%~0.3%,男女发病的比例约为4:1[1-2],严重情况下凹陷的胸骨压迫右心房和右心室、降低肺活量,影响心肺功能,需行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方法存在时间长、出血多、创伤大、易感染等缺点,近年来Nuss手术因其微创和美观等优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应用[3]。
我科2009年9月~2012年7月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17例,获得成功,现将本院开展Nuss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9年9月~2012年7月收治17例患者,均在电视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4~27岁,平均14岁,<5岁1例,6~12岁8例,13~27岁8例,合并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肺动脉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卵圆孔未闭1例,二尖瓣脱垂并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脊柱侧弯1 例,肺功能呈轻、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5例,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 例。
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测量Haller指数为4.0~33.4(平均8.96)。
均行电视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
2 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2~140min,平均75 min,术后并发右侧胸膜炎及胸腔积液1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2例,术后患者胸廓明显改善,已有2例患儿取出钢板,效果满意。
微创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护理体会单县中心医院胸外科黄志梅王献华漏斗胸是常见的胸壁发育畸形,表现为胸骨中下部连同两侧肋软骨一起向后弯曲呈漏斗样改变,发病率约为0.1%-0.3%。
Nuss手术是治疗漏斗胸的有效术式[1],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我科自2010年1月共完成漏斗胸Nuss矫形手术37例,效果满意。
现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9月单县中心医院共行漏斗胸Nuss矫形手术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3-12岁,体重17-60Kg,漏斗胸指数0.23-0.33。
所有患者术前行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及抽血化验检查,评估畸形程度、心肺功能受损情况及有无凝血机制障碍等。
1.2手术方法全麻后平卧,胸部垫高,双上肢外展。
选胸廓凹陷最低点两侧腋中线处做横切口,长约2cm,分离皮下组织至肋骨表面,潜行分离至胸骨旁,于预先选择好的肋间插入引导器,经胸骨后至对侧胸骨旁的肋间穿出。
引导器前端连接已完成塑形的Nuss棒,对引导器,将Nuss棒置于胸骨后,翻转,固定,缝合切口,完成矫形。
2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Nuss手术。
手术时间15-47分钟,术中出血量5-15ml,有3例分离时发生胸膜破裂,均未发生心脏破裂、心包积液等较严重的并发症。
均未输血。
住院时间5-9天。
随访1-33个月,情况良好。
3护理3.1术前护理3.1.1 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方面的宣教工作和心理干预措施。
漏斗胸患者由于体型的异常,多数存在自卑心理,性格内向,情绪低落,常不愿与外界交往[2]。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的接触,用贴切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方法及术后体型能恢复基本正常的实事。
注意与患者家长沟通交流手术的重要性、手术的简要过程及手术效果,可借助图片、文字的宣传材料及介绍本科以往病例的情况,让患者家属了解Nuss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效果好、恢复快,有利于减轻患者家长的心理负担,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护理园地·小儿鸡胸行反NUSS手术治疗后的疼痛及心理护理杨曦琳,高云鹏,张丽萍(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昆明650322)关键词:小儿鸡胸;反NUSS手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18)06-0566-02鸡胸(pectus carinatum)又称鸽胸,是一种较常见的胸壁畸形。
其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男女比例3∶1,占所有胸壁畸形的6~22%[1]。
鸡胸的典型表现是吸气时胸廓活动不良,晚期可出现相应的心肺功能症状。
我院从2013年1月-2016年7月,共收治先天性鸡胸患儿共16例,采用微创反NUSS手术进行胸部畸形的矫治,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针对患儿术后恢复的特点,我科早期进行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治疗,为患儿的顺利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将具体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共收治先天性鸡胸患儿共16例,其中男15例,女1例。
年龄4.7~14.6岁,平均8.2岁。
16例中,14例为不对称型鸡胸并扁平胸,2例为对称型鸡胸。
术前常规行胸部CT检查,Haller指数1.6~2.2。
二、手术方式:使用肋骨矫形系统,在胸骨隆起最明显处水平位置双侧腋前线处纵行切口,切开局部肌层至肋骨,游离局部肌层并贴肋骨表面沿胸壁做肌层下隧道,将预先成形之NUSS钢板经皮下隧道放置至合适位置,用力下压胸骨、钢板至理想位置后将钢板通过固定片固定于双侧肋骨。
术后患儿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当天拔除口插管。
三、疼痛评估指标:在反NUSS手术治疗鸡胸的疼痛护理中,依据早期、及时、合理的原则,在患儿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进行疼痛评估。
[2]1次/h,连续4h。
3岁~7岁患儿,采用wong-baker量表(脸谱量表)进行评分;>7岁的患儿,采用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评分大于4分为镇痛无效。
结果全组患儿在术后都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针对不同评分患儿采取个性化疼痛治疗。
Nuss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摘要】目的:阐述Nuss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方法:于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小儿漏斗胸患儿中,随机选取7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儿均采用Nuss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护理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有效率、并发症发生几率与术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
结论:应加强对Nuss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患儿的护理,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缓解患儿术后疼痛。
【关键词】Nuss术;小儿漏斗胸;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211-02小儿漏斗胸临床较常见,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1]。
Nuss术是临床常用小儿漏斗胸术式之一,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治疗效果好的特点[2]。
将治疗与护理联合,是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关键[3]。
本文于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小儿漏斗胸患儿中,随机选取74例作为样本,对Nuss术的护理方法进行了阐述: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小儿漏斗胸患儿中,随机选取7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
护理组患儿37例,包括男性17例,女性20例。
年龄:6~15岁,平均年龄(12.02±1.02)岁。
对照组患儿37例,包括男性18例,女性19例。
年龄:7~15岁,平均年龄(12.11±1.01)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Nuss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2.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两种:(1)心理护理:漏斗胸患儿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在游泳池等公共场合,担心暴露胸部被嘲笑,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治疗依从性较差。
静脉止痛泵在儿童漏斗胸NUSS术后的应用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应用静脉止痛泵来减轻儿童漏斗胸NUSS术后疼痛的疗效和护理。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8月来本院做NUSS术的儿童103例,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63例,试验组患儿术后使用静脉止痛泵,对照组患儿术后使用常规止痛药物(曲马多、喷他左辛、杜冷丁),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和临床反应。
结果患儿镇痛效果满意,较少发生并发症。
结论运用静脉止痛泵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儿童NUSS术后静脉止痛泵应用和护理小儿先天性漏斗胸为常见的胸壁畸形,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是目前治疗儿童漏斗胸最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法,微创矫治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是术后疼痛仍是最主要的并发症。
常规止痛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能很好地止痛,近年来采用经静脉持续使用止痛泵(PCIA)进行止痛,该方法更能满足不同患儿,不同时刻或不同强度下对缓解疼痛的需求。
经静脉持续镇痛(PCIA)技术是临床上使用PCA泵经静脉系统均匀一致的速度注入镇痛复合夜进行手术后镇痛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10年1月-2011年8月,本院行NUSS术患儿103例,试验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对照组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患儿平均年龄3y3m-15y,平均体重10-46kg。
1.2 镇痛方法患儿术后常规转入ICU治疗,试验组外周静脉置管上接镇痛泵,静脉镇痛泵采用芬太尼,泵中芬太尼浓度根据患儿情况而定,小儿芬太尼负荷剂量为0.5ug/kg,单次剂量为0.2ug/kg,持续输注剂量为0.3ug/kg/h。
由于儿童疼痛敏感度比成人大,往往止痛效果不满意,可单次按压控制按钮,以加强一次量。
按压一次按钮,追加0.5ml;间隔8分钟按压一次有效。
每小时不超过4次。
保障患儿的镇痛需求,控制给药的时间和速度(次数),达到按需给药。
对照组术后常规药物镇痛(曲马多、喷他左辛、杜冷丁)。
疼痛护理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后的应用【摘要】小儿漏斗胸Nuss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疼痛控制对手术后的恢复至关重要。
针对小儿漏斗胸Nuss术后的疼痛护理,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疼痛评估,并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除药物治疗外,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在实施护理措施时,护士们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疼痛护理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后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儿更快地康复。
护士们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全方位的关注患儿的疼痛问题,提供全面的照顾,为他们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小儿漏斗胸Nuss术、疼痛护理、疼痛评估、镇痛药物、物理疗法、心理支持、护理措施、手术后恢复、照顾、重要性。
1. 引言1.1 小儿漏斗胸Nuss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小儿漏斗胸Nuss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漏斗胸症状严重的小儿患者。
漏斗胸是一种胸廓畸形,主要表现为胸骨向内凹陷,影响心脏和肺部的正常功能。
手术通过在胸壁上植入金属支架,将胸骨向外推出,从而改善胸廓形态,减少心脏和肺部受压。
这种手术在小儿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治疗漏斗胸的主要方式之一。
小儿漏斗胸Nuss术的手术风险较低,术后恢复也相对较快。
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疼痛不适的症状,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疼痛控制成为手术后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何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提高患儿的术后生活质量,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疼痛护理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后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1.2 疼痛控制对手术后恢复至关重要疼痛控制对手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对于小儿漏斗胸Nuss术来说尤为重要。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疼痛,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疼痛,不仅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延缓恢复进程,甚至引发并发症。
及时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疼痛不仅会影响患儿的生理状态,还可能对其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患儿在疼痛的折磨下可能会焦虑、抑郁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影响手术后的康复效果。
疼痛护理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后的应用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小儿漏斗胸实施Nuss术69例病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疼痛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未进行疼痛护理组)33例和观察组(疼痛护理组)36例。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3 d呼叫疼痛、哭闹、躯体僵硬、有效咳嗽、下床活动人数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呼叫疼痛次数、哭闹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15,χ2=4.01,均P 0.05)。
1.2 方法两组漏斗胸患儿均给予Nuss手术治疗。
对照组给予小儿漏斗胸实施Nuss 术的常规性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输液护理、护理巡视等常规性的护理措施,患儿根据临床特点针对性地使用镇痛泵、镇痛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①保持适宜的治疗环境:适宜的治疗环境可以改善患儿对于病房的陌生感,提高病房的熟悉程度,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②舒适的体位护理:漏斗胸Nuss手术后患儿可能因为疼痛改变体位或者因为体位不正确加重了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舒适体位护理可以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疼痛感觉,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③呼吸道的舒适护理:漏斗胸Nuss手术后患儿可能由于咳嗽咳痰,促使胸部发生运动,增加了创面和胸骨的疼痛感,如果呼吸道清理不畅还会造成肺炎的发生。
④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缓解疼痛:通过观看电视、电脑节目和阅读的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多媒体的视频可以针对性地改善患儿的情绪,提高战胜病情的自信心和决心,另外可以适当地玩一些患儿感兴趣的游戏来起到镇痛的效果。
⑤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轻柔地对其头部、四肢进行按摩,缓解患儿的哭闹,使其保持安静状态。
1.3 观察指标1.3.1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3 d疼痛评分与呼叫疼痛次数情况:疼痛评分标准(0~10分),其中0分:无痛;1~3分: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改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三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52例患先天性漏斗胸的小儿胸腔镜下行改良Nuss 手术。
围手术期采用持续动脉压监测、呼吸道管理、心电监护、康复计划、出院指导等。
结果5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
手术时间30~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瓶、高频电刀、5 mm胸腔镜、5 mm戳卡、电凝钩。
1.2.3治疗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使用全身麻醉,并给予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并把其的胸部垫起来。
双上肢外展90 ℃,选择2.5~3.0的克氏针为支撑棒,将支撑棒依据患儿胸廓外形塑形。
经胸廓凹陷最低点两侧腋中线之距离加2 cm为备选支架长度。
切口选择:对应胸廓凹陷最低点两侧腋中线处横行切口,长2 cm。
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至肋骨表面,横向潜行分离至预先选择进入胸廓的肋间隙处。
制作胸骨后隧道:对应剑突做 2 cm横切口,提起剑突,进手指分离胸骨后,将胸膜推至胸肋关节外,将克氏针从一侧腋中线处切口沿肋骨表面插入,在预选的肋间隙(胸廓凹陷最低点处)穿过胸壁,手指引导下小心穿过胸骨后直至对侧胸壁穿出点,最后经肋骨表面隧道达对侧切口。
再度塑形支撑棒,使其与胸壁弧度完全一致,将支撑棒两端垂直折弯90°,做支撑用。
旋转支撑棒180°,使其弓形向上,支撐于胸骨后,即时可获得满意胸廓外观。
术后处理:所有患儿手术后进行心电监护仪监护。
Nuss手术由于肋软骨和胸骨未做处理,术后注意镇静、止痛,临床观察显示年龄越小疼痛越轻。
2结果52例小婴儿均顺利完成改良Nusss手术,除1例胸膜分破外,无术中并发症。
手术时间2 h。
术中出血量平均少于10 ml。
术后住院5~8 d,平均6 d。
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情况,都没有进行输血治疗。
患者在手术之后治疗情况良好。
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2~36个月左右,情况很好。
成人漏斗胸新型微创矫形法术后的护理平海燕;褚惠林【摘要】成人漏斗胸微创矫形法(Nuss手术)是国内外开展的一种新型整形手术.本文总结了4例接受该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疼痛管理,体位和活动范围的指导,密切观察胃肠道反应、排痰困难、钢板移位和排斥反应、切口感染、肋间神经受损等并发症及注重出院指导.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量10~30ml.术后2个月随访,主观满意度3例优,1例良.术后1例出现钢板移位,行第二次钢板固定术;3例未发生钢板移位、钢板排斥反应及肋间神经受损等并发症.【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年(卷),期】2009(008)004【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漏斗胸/外科学;漏斗胸/护理;外科手术;微创性【作者】平海燕;褚惠林【作者单位】310016,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心胸外科,杭州;310016,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心胸外科,杭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R473漏斗胸是指由于下胸部肋软骨及肋骨发育过度,胸骨代偿性地向后移位以致胸骨中下部分向内凹陷,其相邻肋软骨也随其凹陷,形成外观形似漏斗状的一种先天性胸廓畸形。
畸形凹陷的胸骨不仅影响体形美观,严重者还可压迫心脏和肺,造成心肺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随年龄增加,凹陷可加重亦可并发脊柱侧弯等病症。
以往常用的手术方法为胸骨肋骨抬高术、胸骨翻转术等,手术创面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恢复慢。
2006年5月~2008年7月,我科已成功开展了4例漏斗胸新型微创矫形法(Nuss手术),临床应用表明此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长期的胸部矫正、出色的美容效果等优点。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15~21岁。
幼时因胸廓凹陷体征不明显或对此体征未引起重视,成人后此体征更明显,影响体形美观,并主诉稍活动过剧时感乏力,故来院行胸廓整形术。
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手术护理发表时间:2014-01-07T15:45:05.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作者:张欣冯瑞华鲁智敏[导读] 漏斗胸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使得小儿发育畸形,患儿胸部骨骼凹陷。
张欣冯瑞华鲁智敏(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450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胸腔镜下改良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00例患儿。
对所有患儿进行非胸腔镜下Nuss手术,在术前进行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做好并发症护理。
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的完成手术,手术效果都比较好。
术后出现明显疼痛的患儿有20例,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有44例,皮下气肿以及少量气胸6例,在及时处理之后患者都明显好转。
结论采用非胸腔镜下改良微创Nuss手术方法和精心的护理对于治疗小儿漏斗胸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非胸腔镜改良微创手术小儿漏斗胸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207-02 漏斗胸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使得小儿发育畸形,患儿胸部骨骼凹陷,这样就降低了患儿的肺功能,使得患儿在活动时耐力不足,并且肺活量很低,还比较容易发生心悸和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这种症状还会随着患儿的成长而加重,会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
以往对此类患者的手术方法不仅手术进行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创伤比较大愈合时间长,容易感染。
目前Nuss微创手术相比于传统手术具有创口小且美观等等优点。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患儿。
对所有患儿进行非胸腔镜下Nuss手术,在术前进行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做好并发症护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00例患儿。
其中男144例,女56例。
患儿的年龄在3~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
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及护理进展目的探讨漏斗胸Nuss 微创手术效果,总结护理经验及护理更新进展。
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与目前我们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微创矫形手术包括胸骨翻转术等的对比,传统手术虽能改善畸形,但需要切断肋软骨及胸骨截骨,再用钢针固定,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会在胸前留下长达10多厘米的永久性疤痕。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漏斗胸矫治技术-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该手术仅需在胸腔镜导引下植入一根量身塑造的金属板,将胸骨凹陷和所有向内凹变形的肋软骨往外推出来做矫正手术。
手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活动早、不需游离胸壁肌肉皮瓣,不需肋软骨或胸骨的切除、长期保持胸部伸展性,扩张性、柔韧性和弹性、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及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
结果漏斗胸Nuss 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明显少,围手术期不同的护理使患者能尽快康复,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
结论漏斗胸Nuss 手术并发症少,痛苦小,活动早,恢复快,从而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可以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患儿沟通交流。
加之术后常规护理和科学的疼痛干预,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标签:漏斗胸;Nuss手术;护理1 NUSS手术、传统手术漏斗胸是前胸壁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胸壁畸形,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多数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多自幼发病。
儿童发病率为0.1%~0.3%,男女比例为4:1[1]。
是以胸骨剑突为中心的前胸壁凹陷,其范围包括胸骨下段下陷,其两侧肋软骨向后弯曲,使整个下陷后形状若一漏斗而得名。
有学者认为是肋软骨过度生长所致,过长的肋软骨向后弯曲,引起胸壁凹陷形成漏斗胸。
患儿常体形瘦弱,易得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
这都是由于严重漏斗胸下陷的胸骨压迫心脏、肺等胸腔内脏器所致。
患儿在心理上也可能因为前胸凹陷,不敢露出上身,不愿参加许多户外活动如游泳、打球、舞蹈等等,长期以往会呈现害羞、迟疑、畏缩等负面的人格特性,甚至出现抑郁症或精神症状,严重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
静脉自控镇痛泵应用于漏斗胸NUSS术后镇痛的护理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胸腔前壁畸形,发病率约为0.1%~0.3%[1,2]。
病情严重时,凹陷的胸骨压迫右心房,降低肺活量影响心肺功能,需手术治疗[3]。
NUSS手术是一种新兴的简单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地纠正先天性的漏斗畸形[4],但由于Nuss手术材料和方法的特殊性,术后疼痛成为NUSS术后非常重要的特征,其被誉为术后最疼痛的几类手术之一[5]。
严重的术后疼痛影响患儿的深呼吸和用力咳嗽等恢复锻炼,使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最终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且长期持续的疼痛,致脊柱侧弯或可能会导致短期内将胸壁内支撑钢板提前取出,而导致手术失败[6]。
因此做好疼痛管理成为Nuss术后护理中的重点内容。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0例,其中男79例,女21例,男女比例3.7:1。
年龄5岁2月~15岁3月,平均7岁2月。
术前均经过胸部正侧位、CT平扫和心脏B超检查确诊,其中漏斗胸呈基本对称凹陷畸形者74例,不对称者26例。
合并畸形5例包括:先天性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1例,先天性肺囊肿2例。
12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4例心电图提示有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1.2 手术方法[7]本组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静脉麻醉,平卧位,消毒前用马克笔为Nuss术定位,主要为胸骨最凹处,两肋最高点,以及左右胸部切口部位。
测量患儿胸壁后选择合适长度的支架,切皮前用模板塑形支架。
两侧胸壁腋前、后线之间各做一1.5~2cm的横切口,在胸腔镜直视下,将扩展钳经右胸腔切口缓慢向左侧通过胸骨下陷处,至左侧切口穿出,把支架连到扩展钳上,引导支架凸面朝后拖过胸骨后方,支架到位后,将其翻转180°,达到预期形状后,牢靠固定支架后缝合切口。
必要时放置胸腔引流管。
合并畸形的5例患儿均同期行Nuss术及先心矫治术。
术后均送外科监护室监护。
漏斗胸Nuss术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漏斗胸Nuss手术的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漏斗胸患者围术期患者46例,对这46例患者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以及营养配备等,漏斗胸Nuss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进行呼吸道管理、疼痛与腹胀的护理工作,出院前宣教健康教育知识。
结果:2例患者在术后10天出现钢板移位状况,其余44例患者全部健康出院。
术后3个月后又出现钢板移位2位,其他患者漏斗胸Nuss手术矫形均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漏斗胸患者在进行漏斗胸Nuss手术前后都要进行严格、规范、安全的护理,尤其是加强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宣教,从而避免和预防钢板移位的并发症。
【关键词】漏斗胸;Nuss手术;术后护理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家族疾病,是指胸骨连同肋骨向内或向后凹陷呈现漏斗状,常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儿期常见的一种前胸壁畸形的疾病。
漏斗胸的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有报道研究男女的比例是4:1。
目前临床医学上对于治疗漏斗胸一般采用胸骨抬举术以及胸骨翻转术,这两种方式皮肤切口大、创伤明显而难愈,切除和损害的肋软骨和肋骨生长板较多,很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微。
创漏斗胸矫治术简称Nuss术,是一种新型的漏斗胸矫治手术方式,较前面两种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漏斗胸Nuss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我院的46例漏斗胸患者的Nuss术后护理作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现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漏斗胸患者46例,其中男性病例36例,女性病例10例,年龄在3~2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0.5±7.2)岁,该46例患者的漏洞兄内陷深度平均为4.6cm。
1.2方法首先,紧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第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患者采取去枕平卧法,防止呕吐。
第三,气胸的观察和胸引管的护理。
第四,心理护理。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2-03-23T15:49:24.6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覃鸿雁
[导读] 疼痛疗效的评价可用WHO评价标准给予评定。
覃鸿雁(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广西柳州545005)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300-01
【关键词】Nuss手术漏斗胸护理干预
漏斗胸是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漏斗胸患者随着机体发育成长畸形逐渐加重部分畸形严重患者对心肺功能、发育及心理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Nuss手术是治疗漏斗胸微创手术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损伤小,胸壁美观等优点。
但手术使胸骨被钢板强行外推,术后剧烈的疼痛使患者不敢深呼吸,不敢用力咳嗽及活动,引发肺部并发症,甚至因为剧烈的疼痛使患者造成保护性的脊柱侧弯或钢板移位。
为了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我科通过术后对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2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4-25岁,其中对称性漏斗胸13例,并发脊柱侧弯5例,运动后胸闷、呼吸困难6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8例,无任何症状10例,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3-9d,平均5.5d,无并发症发生。
2 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
2.1一般护理干预设置优美舒适的环境。
保持病区清新、安静、整洁,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消除异味,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有计划地集中操作且操作轻柔,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感,使患者保持愉快心情,提高痛阈[1]。
术后6h给患者半卧位,减轻张力,缓解疼痛。
2.2认知干预术前即向患者做疼痛的相关宣教并贯穿于整个围术期,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简单的手术过程和术后的效果,让患者理解疼痛是必然的,但通过一些治疗是可以缓解的。
要求患者掌握疼痛的描述及缓解疼痛的技巧,因为其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疼痛的评估及用药。
向患者讲述疼痛对机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鼓励患者参与疼痛的评估和治疗。
也可介绍以往本科病例的情况,鼓励和促进相同病例患者进行交流,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疼痛,如何使用缓解疼痛的技巧[2]。
还可借助图片、照片、文字等宣教资料进行,增强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3心理干预漏斗胸患者由于体型的的改变,存在自卑心理,性格内向,情绪低落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常常会导致患者焦虑,焦虑情绪越严重,肌体的痛阈越低[3]。
护理人员应多予患者及家属多交流,帮助患者对术后疼痛建立应有的预料,正确对待疼痛的发生,鼓励患者说出对疼痛的想法,减少因恐惧而增加的疼痛。
转移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采用各种方法使患者从疼痛或不良情绪中转移到对其他事物的关注,如引导家属多和患者谈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还可以采用看报纸、看电视的视觉分散法,听觉分散法如听音乐等[4]。
2.4饮食干预因胸骨压迫心脏、肺部、食管,部分患者体质瘦弱,不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促进身体的康复。
2.5药物镇痛的护理术后采用长海痛尺[5]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痛尺数值越大,疼痛的程度越大,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必要时予镇痛药物镇痛,并及时观察治疗的疗效。
疼痛疗效的评价可用WHO评价标准给予评定。
完全缓解:无痛;部分缓解: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能正常生活;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缓解或仅有轻度改善,但仍有明显疼痛。
正确的评估,合理的止痛,有利于Nuss手术后的恢复。
3 结论
术后疼痛是肌体对损伤的防御反应,患者术后疼痛不仅仅给肌体带来损伤,还使肌体免疫力降低,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给患者带来睡眠不足、情绪低落等负面影响,对患者家属也造成不良心理刺激。
我科运用护理干预对减轻Nuss术后疼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将我们的优质护理正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苗桂萍.疼痛控制及护理的新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4, 17 (2):7.
[2]王君慧,董翠萍.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患儿的超前镇痛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1A):57-58.
[3]朱香华.手术前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9(14):699.
[4]孔云芸.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2011,20(14):1799-1800.
[5]赵继军,陆小英,赵存凤等.数字疼痛量表和描述疼痛量表的相关研究和进展[J].现代护理,2002,8(9):66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