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图表题答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20
中考讲义语言文字应用·图片、图表、漫画教学目标会做图片、图表、漫画类型习题。
能通过读图捕捉信息,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学习内容知识梳理一、命题热点当今时代,被人们称之为读图时代。
浏览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不时会看到图表、图片、漫画类题目。
图表所选材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尤其以调查表居多,如台州卷的“废旧电池回收”的问卷调查,苏州卷的“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泸州卷的“近三年市民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株洲卷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状况调查等。
读图材料涉及图徽、新闻、历史画面、漫画、招贴画等,材料鲜活,时事性强。
从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图表的类型主要有图片(人、物、景)、图标(徽记、标志)、漫画、表格等;从命题解题角度可分为:常识类、概括说明类、信息筛选类、写作类、活动类等。
二、解题技巧1.图表题答题技巧(1)观察分析,捕捉信息。
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所有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
读图表时应特别注意两点:①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
可能是材料的重要之处,也可能是观点的源头。
②图表细节。
图表中的一些细节往往起提示作用。
(2)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3)文字表达,扣住要领。
①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②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图表分析题型介绍:图表分析题是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新题型。
它综合考查考生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推断评价的能力。
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
解题思路:1、推敲题干2、分析图表3、归纳概括例题分析:例1.请参照下表所示内容,用简明的文字介绍漳州市电话号码由六位升为七位的方法。
不超过50字。
(含标点)1994年8方法是:参考答案:首位是“2”的号码,在首位和第二位之间加“0”;首位是“9”的号码,在首位之前加2”;长途区号一律使用596”。
例2.为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某校有关领导对使用不到一年的新教学大楼的卫生间设施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参考答案: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非常必要。
例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5分)(l)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①②(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参考答案:(l)示例:①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
③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④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
⑤侵略国军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人数。
(2)示例:①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②让和平永驻人间。
③让战争远离人类。
④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⑤让世界充满爱。
例4.根据下表,讲清新加坡华人家庭用语的实际情况,所补写文字不要出现百分比或其他数字,不超过35个字。
(2分)注:16%未填家庭用语。
新加坡,,因为英语是新加坡主要官方语言,所以相当一部分华人家庭使用英语或英语、华语兼用。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图表材料类、文字材料类答题技巧
图表材料类试题一般要求学生从图表的数据中筛选信息,分析数据趋势,综合结论,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或对数据的变化写出结论和评价意见。
解答图表材料类试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审标题,细看表头。
审清标题,明确答题方向。
表头是制作统计表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统计的标准和依据,也是分析表格的切入点之一。
(2)观察图表,对比分析。
表格关注项目名称及数据变化,柱状图关注柱体高度及变化趋势,饼状图关注各部分所占比例,坐标图关注曲线变化趋势。
通过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异同,来把握其趋势或揭示其问题。
(3)归类别,作概括。
在图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再做一些数值上的综合统计工作,快速总结出某种规律,然后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客观表述,要注意恰当的说明顺序,并注意表程度、范围的数字。
答题常用词语:
(1)表程度范围:一小部分、一部分、近一半、大部分、绝大部分;
(2)表增长趋势:增加了、增长到、增长了XX倍;
(3)表下降趋势:减少了、减少到(“减少”后不能用倍数)
中考例题如下:
1.(2019山东德州)概括图中主要信息。
(50字以内)(4分)
答案:中国春节档电影观影人次和票房,2018年较前两年有大幅提升,2019年观影人次稍有减少,而票房略有增加。
(4分)
2.(2019江苏苏州)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4分)
材料一
4月26日,麦肯锡发布了基于银联交易数据做参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以下是其中的两张图表。
图表题1、审题方法(1)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
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
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①审标题。
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
②审图表。
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
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
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冋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冋题,从而得岀结论。
③审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
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兔答题偏向。
(2)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
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①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②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③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3)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
①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②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条理。
总之,解答看图表述题时一个完整的过程:仔细审题是前提,认真思考是关键,准确表述既是目的又是终结。
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进行一定的训练,重点抓好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就一定能做好图表分析题。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图表题解题技巧作者:唐曙光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10期摘要: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考生在面对“综合性学习图表题”此类题目时有些不知所措。
结合长沙市的历年中考试题,分析归纳出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考生找到“图表题”的解题技巧,希望他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图表题;解题技巧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它反映新课程理念,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
该题考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语言创作类、材料整理类、图表转述类和活动参与类等,考生对此类题目有些难以应付。
本文将着重谈谈综合性学习中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包括表格、柱形图、饼图和坐标曲线图等。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知识面广、概括性强和涉及学科领域多等特点,主要要求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或者谈看法建议等,考查学生认图判断、筛选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为了准确有效地完成答题,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与策略,才能在做题时得心应手,胜券在握。
我们先看下面2011年长沙市中考真题。
【三、探究与应用(共9分)10.应用】“文明”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长沙市一直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
为了响应长沙市的文明创建活动,某校初三(1)班组织了“文明先锋小队进社区”的活动。
作为成员之一的你,请完成如下任务:【活动一】调查文明现状(2分)为了解某社区的文明现状,“文明先锋小队”从社区获取了以下统计数据,请你写出阅读下面两份统计表后得出的结论:我的结论:【活动二】设计文明板报(2分)(略)【活动三】协助文明劝导(2分)(略)解答这类题目我们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我们知道,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
所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前提和准则。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图表题解题技巧
中考是学生们的重要考试,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尤其是语文考试,不仅要充分备考,也要掌握解题技巧。
在语文综合考试中,图表题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解答这部分题目要充分利用所提供的图表信息,善加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
首先需要提醒考生,图表题往往涉及到比较、综合、分析等推理类的题型,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干,弄清楚考查什么,以及考查什么类型的题目。
在认真阅读题干之后,应该先仔细观察图表,把握其整体脉络,得到大致了解,摸清图表中所载数据和信息的结构和关系,这是解答图表题的关键环节。
接下来,考生可以抓住每项数据的特点,运用比较、综合、分析的方法,从细节中发现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比如有一题,问两个城市游客人数的变化,考生可以先做数字对比,看看数据间是否有对比,以及对比的大小。
此外,可以俯视图表,从中发现趋势,用趋势来说明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用比例来分析,并且把不同的概念与比例相关联,从而得出结论。
有时也需要结合题干,根据上下文来解读图表。
故考生在解答图表题目时,需要结合题干中提到的相关文字,对图表中的规律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解答题目。
此外,图表题解题时,需要注意针对性填写,这需要考生根据题干及图表中提供的信息,灵活运用比较、综合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细节,形成合理答案。
总之,解图表题是一个较为综合,理解且动手实践的过程,考生需要做到在观察过程中,结合语境,发现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以,在备考中,考生可以多做一些此类的综合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使自己更好地通过考生中的语文考试。
综合实践题型归纳一、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这种题型可能考图表题、也可能考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或给新闻拟标题、或者考几则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1、对于图表题答题技巧归纳如下: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例:今年5月10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
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2、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
(1)用一句话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
(不要超过20字,不含标点)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一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行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解析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
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参考答案: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
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2)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0字以内)本报讯母亲节前夕,一位姓陈的女士突然收到10岁女儿的来信。
在信中,火辣的歌词让陈女士着实惊讶。
专题03 图表解读1.图表解读图表、图形等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检测学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
它是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版块中的最常考题型。
图表分两类:一是表格。
主要是统计表。
二是图形类。
主要包括统计图(柱形图、折线图、饼图、条形图、面积图、散点图、其他图案)、流程图、示意图、地图等。
近年综合性文本中的图表类解答考题,考生只需将图表所蕴含的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
有时需表述其蕴含的内在信息,或是观点,或是结论。
考生可运用图文转化策略,全面了解文本包含的主要栏目、项目、类别、数据等信息。
例如由图到文的转换,一般来说需经过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2.常见题型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从数据表中得出的结论。
2.对XX图表进行比较,你能得出哪些结论?3.XX图表,反映了哪些现状(现象、问题)?……3.答题指导(1)图表○1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2关注图表细节数据。
注意图表细节,如图表下“注”等提示文字;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信息的源头。
○3准确解读符号意义。
对于这类筛选整合信息的选择题,要准确还原符号的含义,辨别各选项与文中有效信息是否吻合,进而做出选择。
口诀:关注数据,横比竖比;高点低点,指向要点。
表述:要注意惯用词的使用──如约50%,用“近半”,约55%-——70%用“大部分”,70%以上用“绝大多数”,趋势可用“降低、增加”等词语,频率可用“略低、渐增”等词语,时间可用“逐月、逐年”等词语。
另外,语言表述尽量不用修饰语;概括答案,尽量用短句。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图表题就是语言与图形得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得中考语文试题中。
这类题型得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得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
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得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运用简明得语言概括出观点。
近年梧州市中考语文科得命题,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得考查,赋分达到了6分之多。
针对2016年得考纲精神,下面谈谈表格分析题得解题思路。
表格题一般就是给出一个(数据+文字得)表格,要求考生根据表格得信息作出相关得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表判断、查找相关信息与语言表述等方面得综合能力。
题型一般分有四种:一就是直接概括表格得内容;一就是说说从表格中得到得启示;另一就是与表格相关得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发评论、提建议等;四就是根据表格得内容进行拓展,写应用文。
下面就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得科学性得调查。
阅读下表,您得出什么结论?体育锻炼得科学性结论: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
包括审读表格得标题、内容与题目要求。
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
标题往往就是对整个图表内容得概括,反映了图表得主题。
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得范围,把握了答题得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
上题中表格得标题为“体育锻炼得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得就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得认识得深浅,而不仅就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得不同了。
二审表格。
表格就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得主要依据。
在审读表格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得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就是这个材料得重要之处,这也就是得到结论得源头。
我们可对表格中得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得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得数据可以瞧出差距:不同学段得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与“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得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得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得数据可以瞧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得升高..,“做了”得人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与“不需要”得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中考语文图表题答题技巧篇一:中考语文考题讲解——图片、图表、漫画解题技巧你会吗,中考讲义语言文字应用?图片、图表、漫画会做图片、图表、漫画类型习题。
能通过读图捕捉信息,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知识梳理一、命题热点当今时代,被人们称之为读图时代。
浏览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不时会看到图表、图片、漫画类题目。
图表所选材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尤其以调查表居多,如台州卷的“废旧电池回收”的问卷调查,苏州卷的“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泸州卷的“近三年市民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株洲卷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状况调查等。
读图材料涉及图徽、新闻、历史画面、漫画、招贴画等,材料鲜活,时事性强。
从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图表的类型主要有图片(人、物、景)、图标(徽记、标志)、漫画、表格等;从命题解题角度可分为:常识类、概括说明类、信息筛选类、写作类、活1动类等。
二、解题技巧1.图表题答题技巧 (1)观察分析,捕捉信息。
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所有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
读图表时应特别注意两点:?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
可能是材料的重要之处,也可能是观点的源头。
?图表细节。
图表中的一些细节往往起提示作用。
(2)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3)文字表达,扣住要领。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句间的逻辑关系;二2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等,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占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总之,要根据图表数据变化规律来选用词语表达。
?针对题目要求和图表内容复核答案,看有无遗漏、多余、误推或表述不详等错误。
2.图片题答题步骤(1)描述图片。
(从形状、色彩等方面描述) (2)分解图标组成部分,明确各部分的象征意义。
(3)整合图片含义,整体考虑图标的寓意。
(语句通顺、简洁、合乎逻辑) 3.漫画题答题技巧(1)看标题:即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主题或含义。
(2)看形象:结合漫画的形象来思考其寓意。
(3)析手法:透视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
(4)读文字:联系漫画中的说明文字来理解漫画。
有些漫画,作者无法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就只能借助文字。
(5)联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
3(6)注细节:漫画中的有些细节对理解漫画寓意很有帮助,不能忽视其重要作用。
例题讲解例一(2014?株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2010-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表二:全国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根据表一,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近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理解及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一要看清题干,理解图表所要表达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对图表进行仔细解读,掌握图表中的数字信息,注意纵向和横向,理清各信息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趋势、变化或规律;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将不同的关系表示出来。
从表中看,本次调查项目有两个,即“2010-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表一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得出信息:近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或逐年增长。
表二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得出信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过(太、很)大。
表二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得出信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4可支配收入差距逐年拉大。
根据题目要求,能概括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1)增长较快或逐年增长。
(2)差距过(太、很)大。
(或差距逐年拉大)(概括出两点即可)例二(2014?河南)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该画面的内容。
要求:?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图徽的分析理解及表达能力,题干已经指出图标的主题,要求我们“说明该画面的内容”,并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述时要注意语言风格、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仔细分析构图元素,不难发现有“电影胶片”“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三部分。
我们可以先总后分,再按照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的方位顺序来介绍。
【参考答案】示例一:该宣传画由左右两部分构成。
左边有图案和文字,图案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图案右下角是“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
右边是“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
(意对即可)示例二:该宣传画由图案与文字两部分构成。
图案位于画面的左边,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
文字部分包括图5案右下角的“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和右边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
(意对即可)例三(2014?东营)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
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赛活动。
上面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思路点拨】此题是考查考生对漫画的分析理解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题目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即四个要点。
这类题,在介绍之前,一定要把握漫画的主旨。
根据文字、画面提示,可以确定该漫画讽刺的是“只空想而不实做”的人。
再观察漫画,发现有双线并行、对比的特点。
最后,在表述时,要根据题目要求,“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参考答案】示例:漫画由左右两部分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内容构成:左边是一个人,总“想在这里种树”,在地上依次画四次圆圈,圆圈由少到多;右边是另一个人,与左边画圈人相对应的是,栽树、挑水、浇水、树下乘凉。
当前者在地上画满无数圆圈回头时,猛然发现对面已经长成的一棵大树矗立在眼前。
画面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又互相对比照应,辛辣地讽刺了只空想而不实做者的可笑可怜,构思别出心裁,寓意耐人寻味。
6一、图表1.(2014?重庆一中模拟)下面是“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各科分值变化一览表”,请仔细阅读并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此改革方案的主要信息。
(不少于三点)(注:高考分文科、理科,文理科生除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考试外,还要分别参加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
)【答案】主要信息:?到2016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由2013年的150分增加到180分(或增加30分); ?文、理科综合由300分增至320分(或增加20分); ?英语学科分值将由150分降至100分(或降低50分)。
2.(2014?曲阜师范大学附中调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头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具体如下图。
读图,完成下面题目:(1)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有:(2)由此看出治理雾霾需要我们:【答案】(1)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
(2)改善能源结构,优化企业技术升级。
3.(2014?上海徐汇区二模)根据材料,7完成下列题目。
最近,上海市统计局在本市16周岁及以上常住市民中展开了一次关于时间够不够用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从上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多选题)( ) A.半数以上的市民认为时间够用。
B.大部分市民认为时间不够用。
C.超过四成的市民认为时间不够用。
D.极少数市民认为时间不够用。
(2)根据调查统计,最受市民认同的有关时间的名言是“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填篇二:中考语文图画题的解题技巧中考语文图画题的解题技巧这几年,图画题进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这类题目,先给学生提供一幅图画,(商标、会徽、徽标、标识、招贴画、漫画等)然后要求读图,完成相关题目。
这种题不仅考察了考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考察了考生的想象力,可谓一箭“数”雕。
图画题的类型:1、新闻图片型:即所提供的图画是一张新闻图片,要求考生观察图片,在把握图片内容的基础上按要求答题。
仔细观察右边的这幅图,参照所给示例,为图中的女孩写一段赞美辞。
要求:语句通顺,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8答案:示例: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你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答:得分点:运用修辞1分;点出人物勇敢、镇定等精神2分;语句通顺1分. 是标识题:图画是各种标志,包括各种会标及标识等。
要求考生能大致阐述其含义,或谈观后感,三是漫画题型:据漫画介绍它的内容、主旨,阐述漫画的讽刺意义。
示例3、看图说话:用说明的文字介绍这幅题为“书生”的漫画(90字以内)。
(2分)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主旨。
(1分)答案:3、(1)书店内,三位读者在读书,他们有的席地而坐,屁股下垫着一本书;有的坐在书架的书上,有的趴在书柜的书上。
有的边喝饮料便读书,地上零乱地放着书与快餐盒及饮料罐等。
(2)批评了在书店里读书而不爱惜图书、不讲社会公德的现象。
四、宣传画型:据画说内容,宣传画的含义,或说出自己观后的感受。
示例4(介绍右边这一幅赈灾活动宣传画的内容与含义。
(3分) 内容: 含义:示例4((3分) 内容:一颗大的“心”中有一幅中国地图;这幅中国地图由许多颗小的“心”组成。
含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
(意思对即可)9解题方法1、全面解读。
从图画的整体上去观察,观察时应注意:一是画面本身,包括画面中一一切事物、图案形状、人物动作、神态等;二是画面中的人物语言,这些只言片语常揭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