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35.00 KB
- 文档页数:19
中西方古园林建筑差异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有人称之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建筑差异1,建造艺术理念的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主要是突出自然风景。
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
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如亭、榭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大观园是以景区作为绿化单元来设置林木的。
通过对林木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来渲染、烘托景区的主题。
例如:稻香村所要表现的是一座典型的农庄,故在村前安排了农村常见的桑,榆、槿、柘;在村后又安排了千百株杏树,把“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中的诗情画意引入景区,强化了稻香村的乡土气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方古典园林,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如维也纳美泉宫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是其中有44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
中国古典园林有以下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一面。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
使的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美学特征? 与西方园林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北方园林:因为地狱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为大多是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又因为气候局限,所以风格粗犷大多集中在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其以北京为代表。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其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如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浅议中西方传统园林差异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摘要:中西方古典园林因其思想与文化的基础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西方古典园林则侧重于纯净的、人工雕琢式的盛装之美,本文针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对中国园林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对比分析前言: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均具有独特的造林形式,被人类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点为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花草树木讲究自然,没有统一的格式,给人以舒适安逸的感觉。
而西方古典园林的体现形式则截然不同,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手法来体现人工美的价值,采用对称的布局、注重花草木修剪组合而成的精美的几何图案。
因此分析总结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各自特点与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新型园林。
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并无大的区别,中西方古典园林分别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与特征,据资料显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始于夏商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被兴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早期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简单圈地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受到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始模仿自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以自然因素为主,创造出类似于自然园林的景观。
直到唐代受到各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园林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其宅院与自然山水风景有机结合,在北宋时期园林建筑业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
而到了清朝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高潮,连续修建一系列弛名中外的经典作品,如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西方造园艺术则始于古罗马的中央是绿地,四周围绕住宅的模式,希腊又在古罗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其典型特点是以建筑为主体,以对称的形式为本,在树木与绿篱造景时,开始应用整形修剪技术。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园林开始快速发展。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分析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分析尹丹峰(湖南文理学院, 土木建造工程学院, 中国常德415000)称的规整式构图,多见于宫室建造,为中国园林建造的特别形式。
中国园林经受了数千年的进展,从粗放的自然风景苑囿、自然山水园林,进展成为人文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写意山水园林。
它的特点主要有: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为装饰;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园林建造能够把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的风景画面之中;浓郁的诗情画意,是时光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深邃典雅的意境,作的角度来说是,寓情于景,园林的鉴赏角度来说是,触景生情给大家介绍如何来观赏中国的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分离叙述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美、建造美和人文美。
从中国的园林建造来看,自然美包括山水、树木、花草等等,几乎全部的园中都有水池,有假山,有花草,有树木,制造一种小桥流水,荷花漂香的这种自然的体面。
由于中国的园林艺术,深深的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因而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的风格和民族的特色,所以我们在观赏园林艺术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要观赏它的人文美,也就是它的文化美,这点是中国园林艺术十分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国的园林艺术和中国的建造一样,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同时又是我们民族的审美追求。
艺术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点和艺术的特点。
3.中西园林的差异分析西方园林追求物质形式的美、人工的美、几何布局的美、一览无余的美。
中国园林追求意韵的美、自然与人和睦的美、浪漫主义的美、抑扬迭宕的美。
假如把西方园林比作油画,那么可把中国园林比作山水画,中国园林比西方园林越发自然化。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细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定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蜿蜒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弥漫了偶然性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缘由导致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殊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中西方园林比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中西方古典园林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形成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
因此,也就产生了重重差异。
下面是我对中西方园林的比较的分析。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提到造园,当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林所呈现的风貌。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西方古典主义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
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便是人工美。
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
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西方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
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
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
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对比分析孟佳利(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在世界艺术文化各式各样的语言中,园林设计作为其中一种较为与众不同的审美存在,所反映出来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甚至于不同思想的艺术文化背景,它们各自拥有着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形式。
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著名园林中,具体举例说明并比较中国古典式山水园林和西方古典主义园林之间的对比差异,并对差异背后的原因、历史背景、美学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差异;造园手法与中国的古典园林相比,西方的园林设计则是截然不同的,园中几乎看不到丝毫自然的痕迹,因为西方人自古就崇尚“形式美”,认为自然生长的事物不够完美,只有在人类的加工之后才称得上美丽,并且艺术家们将这种形式美运用在了各个领域之中,所以在西方的园林中,本应该是自由生长的花、草、树木都有着明显的人为印记,都被统一修剪为各式的形状。
观光者在进入每一处西方的园林中,都能够清楚地见识到整齐划一的人工设计。
以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为例,一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园艺师修剪整齐的灌木与乔木,紧接着由有秩序的植物方阵所构成的迷宫花园,甚至连草坪的设计都是方方正正的各种几何形状,园林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地展现了西方人的“人为改造自然”。
1.2总体布局的比较中西方古典园林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在一座园林中尤为突出的景观主体是什么,景观小品和主景虽为一体,但是主景决定了整个园林的基调与意境,也是园林的灵魂所在。
在中国的众多古典园林中,主景当然是自然山水,那么造园者在设计总体布局时自然而然会将山水这一要素构思在整个景观画面的主要位置,用其他的花、草和建筑来衬托山水,烘托氛围。
这也与当时的人们喜爱“自然美”有很大关系,园林毕竟是一个属于人为设计的独立环境,但是要在这种环境下凸显“自然美”,造园者就必须将“人工美”融入进“自然美”之中,这也就是为何我国有着数量不少的园林都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拥有极佳的观赏感受。
浅析中西古典园林之差异从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等方面分析出形成中西古典园林差异的原因。
标签: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1.引言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把东西方园林景观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特点,学习其中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对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东方的传统文化对其园林景观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1儒家儒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
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不可动摇的原则,主要体现于江南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里。
2.2道家道家崇尚自然之美,总结园林审美的自然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理论使园林中的自然因素“山水”得到巩固和发展:1.崇尚自然山水。
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3.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的建立。
2.3佛家佛家思想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家美学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
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佛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产生极大的影响。
3.西方的传统文化对其园林景观的影响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
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
从历史上,西方哲学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
3.1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学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比例。
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2015年6月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总结.....................................................................................................................前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
可以说,集艺术、技术。
文化于一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
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其物质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
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容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所制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总体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
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的、有序的景观。
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
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的异同园林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起来的。
世界上古今园林艺术基本上可分为中、西两大类;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 其景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均匀, 常以轴线作引导, 包括树木也都作规则式造型。
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 景观特色表现为不对称均衡, 以曲线作为引导, 成为著称于世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中西园林就如同象形的汉字同表音的西方文字一样有着天壤之别。
1 中西园林差异之表征1.1 总体布局上的差异中西古典园林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山水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主体, 其花木配合山水布置, 园林建筑亦服从于周围的自然环境, 与山水树木相协调, 并作为陪衬、表现或点缀山水意境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造园要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 所以, 在园林设计中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
西方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规整式园林”其构图特别强调园林中部的轴线, 园林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
同时, 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还布置体量高大且严谨对称的建筑物; 在建筑物前后则是几何造型如地毯般的草坪与树, 它们作为建筑的陪衬, 使主体建筑高大雄伟。
可以说, 西方古典园林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以突出主体建筑的原则来构园, 所以西方古典园林越显得只是建筑物的扩大或延伸, 连山水花木也仿佛是建筑的组成部分。
1.2 对“园林美”追求的差异在对园林美的追求上,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诗情画意和情景交融。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 借景生情, 托物言志, 从而产生“意境美”。
这种意境美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 而是在深刻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与典型化的; 它强调的是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景物的形、神之上, 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与游赏者主观的情感相交融的意境之上。
西方古典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 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
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 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这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 精美的几何式构图, 强烈的韵律节奏感, 都强烈地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彭一刚先生在谈及中西园林的不同美学思想时指出犹豫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不同反应在造园艺术的追求上便各有侧重。
西方造园虽也注重形式但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然也注重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
西方造园意在悦目而中国造园意在赏心。
1.3 空间处理手法上的差异在空间处理上, 中国古典造园“命意在空不在实”, 显现的是活泼、动态、多点透视的空间。
中国园林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之有限空间的局限性, 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它把园空间与自然空间进行融合和扩展, 利用借景手法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 从而突破了有限的空间限定, 达到无限的空间领域。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犹如画幅一样, 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 在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组织中, 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 都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
而西方古典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 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 其边界和空间围一目了然, 空间序列段落分明, 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空间尺度不在于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 而是着重于强调以建筑实体营造所需的气氛; 它多运用数学和几何学原理来处理空间的形式, 从而产生主次分明、均衡、明晰的空间形态。
2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差异的原因各名族特定的“精神气候”造就了各国园林的容形式结构和艺术手法从而形成了中西园林迥异的艺术风格。
1历史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发源之初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这就是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始祖的囿—朴素的天然景象和野生的动植物,无需再尽人为之能事。
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供自己观赏娱乐的草莽自然气息。
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置,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
如法国的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一块长方形的平地,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果树、蔬菜、花卉等整整齐齐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或绿篱,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即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胚胎。
2造园思想从老庄哲学开始, 理想失落的士大夫阶层不是顺应外界的变化而积极地调整心理结构, 而是无视外界变化, 在心里顽强地保持着感情与心理平衡的稳定状态。
与这种人生哲学相关的审美情趣, 则是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
不能时时遨游名山大川, 藏身山林, 便在市井中辟园林, 理水叠石, 作山林之想。
园林的创作原则即山水画论中的“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所谓外师造化, 即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楷模; 而中得心源, 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 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升华。
艺术处理上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进而达到情感、精神的超脱。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而西方那种“几何审美”“人工美”观在中国古代绘画和园林中几乎是全然不见的, 与之恰成对比的则是倾心于自然美的追求。
16 ,17 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进展, 使计算成为理性方法的实质, 几何学是主要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