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视史课题研究—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篇一一、引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流派,其美学来源涵盖了诗歌的诗意与现实生活的交融。
它并非纯粹的浪漫幻想,也不是冷硬的现实写照,而是将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细腻的情感融入了艺术的创作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诗意与现实如何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中交织并产生影响。
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起源与背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社会。
当时,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去表现生活的真实感受。
而法国,作为欧洲艺术的中心之一,更是诞生了众多的诗意现实主义作品。
三、诗意来源1. 诗歌的影响法国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的诗歌作品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诗人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将生活中的点滴情感和感受融入了诗歌中。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美学资源。
2. 自然与生活的观察法国的艺术家们善于观察自然与生活,从中发现美的瞬间。
他们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将自然与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作品中。
这些作品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
四、现实来源1. 社会背景的影响法国的社会背景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们的心理压力等问题,都成为了艺术家们关注和表现的题材。
他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的真相,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
2.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鲜明的特点。
艺术家们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
第六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
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
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企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放纵的终点是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1929年一1935年)。
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并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
但是,法国电影的投资方式既不是国家的,也不是资本家的。
因此,他们的现实主义既不是:好莱坞式”的,也不是“夏伯阳式”的。
法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作为独立个人的特性(个性),使影片真正成为了艺术品,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因此,他们的影片在这段时期,不仅只是在他们的“电影俱乐部”中为少数艺术家观赏,而且也能够在法国普遍的影院网络中,被更广泛的人们所接受。
在当时的法国,一些投资商或制片人,常常认为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他们有时为艺术敢于冒风险。
同时,由于与国外电影业的竞争,也出现了商业上的竞争。
竞争促使了艺术上的成熟,这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一些导演由此出了名,而被国外请去拍片子,比如:雷内。
克莱尔去了英国、杜维威尔去了美国,等等。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内·克莱尔;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的让。
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以及擅长贵族题材的让·雷诺阿,等等。
《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篇一一、引言诗意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深远的关联,这一联系在法国艺术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关系的集中体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分析其美学来源。
我们将从历史背景、文化影响、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特点及其根源。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影响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诗意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反思。
这种风格既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文化层面,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受到了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的影响。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自然主义则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不公与人性弱点,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社会题材。
此外,19世纪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等问题也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三、艺术表现手法与美学特点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独具特色,它既注重对现实世界的描绘,又追求诗意的表达。
在画面构图上,诗意现实主义往往采用柔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同时,它还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与情感进行巧妙地结合。
在美学特点上,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的关注与反思。
它不仅揭示了社会不公与人性弱点,还通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此外,诗意现实主义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征,它以法国社会为背景,展现了法国人民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四、美学来源探究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是多方面的。
首先,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等艺术流派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题材。
这些流派的艺术作品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其次,19世纪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也为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当时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等问题使得艺术家们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并通过艺术作品进行反映和批判。
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一、引言20世纪初期,法国出现了一股崭新的文学潮流,被称为“诗意现实主义”。
该流派旨在探索现实世界中的诗意,强调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包括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存在主义等对其的影响。
二、象征主义的美学影响象征主义是诗意现实主义的重要先导,对其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象征主义强调表达内在真理和感觉,超越物质世界,追求内心世界的现实。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如波德莱尔、梅西安等,通过意象和隐喻的运用,使诗歌具有跨越现实的力量。
诗意现实主义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达手法,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赋予象征意义。
例如,保罗·瓦莱里的诗歌《红舞鞋》,通过描绘鞋子的旅途,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诗意。
三、印象主义的审美观念印象主义是法国艺术史上一次重要的艺术运动,对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印象主义强调感觉的直观性和瞬间的捕捉,通过光影和色彩的变化,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体验。
诗意现实主义诗人沿袭了印象主义的审美观念,追求感觉的直观表达。
亚瑟·兰波的诗歌《醉舞庄园》中,他用形象生动的文字呈现出浓烈的色彩与光影的效果,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充满诗意的绘画般的美感。
四、现实主义的写实精神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以写实的方式展示社会、人物和事件。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福楼拜等,通过逼真的描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诗意现实主义汲取了现实主义的写实精神,将其运用于诗歌创作。
例如,安德烈·布雷顿的《自由之风》中,他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使现实世界具有一种诗意的魅力。
五、存在主义的思想启示存在主义是20世纪的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注人类存在的困境和自由。
在法国,让-保罗·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诗意与现实——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篇一一、引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史上的重要流派,其美学来源丰富而深远。
本文旨在探讨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来源,从历史背景、文化影响、艺术手法等方面,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影响诗意现实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复杂多变,工业革命的浪潮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意现实主义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性的艺术流派。
法国的文化传统对诗意现实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分。
此外,欧洲的哲学思潮也为诗意现实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如存在主义、唯美主义等,使艺术家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矛盾。
三、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诗意现实主义在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上具有独特之处。
首先,在主题选择上,诗意现实主义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通过描绘他们的苦难与挣扎,揭示社会的残酷与不公。
其次,在表现形式上,诗意现实主义注重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将抽象的观念具象化,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诗意现实主义还善于运用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氛围。
四、美学特征与价值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诗意的表达,即将现实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升华为富有诗意的画面;二是真实的反映,即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端;三是情感的传达,即通过作品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关怀。
这些特征使得诗意现实主义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价值方面,诗意现实主义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还关注了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将抽象的观念具象化,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诗意现实主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生活、关注人性的视角,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
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
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企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放纵的终点是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1929年一1935年)。
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并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
但是,法国电影的投资方式既不是国家的,也不是资本家的。
因此,他们的现实主义既不是:好莱坞式”的,也不是“夏伯阳式”的。
法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作为独立个人的特性(个性),使影片真正成为了艺术品,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因此,他们的影片在这段时期,不仅只是在他们的“电影俱乐部”中为少数艺术家观赏,而且也能够在法国普遍的影院网络中,被更广泛的人们所接受。
在当时的法国,一些投资商或制片人,常常认为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他们有时为艺术敢于冒风险。
同时,由于与国外电影业的竞争,也出现了商业上的竞争。
竞争促使了艺术上的成熟,这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一些导演由此出了名,而被国外请去拍片子,比如:雷内。
克莱尔去了英国、杜维威尔去了美国,等等,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内·克莱尔;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的让。
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以及擅长贵族题材的让·雷诺阿,等等。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1930-1945)一、源起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企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放纵的终点是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1929年一1935年)。
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并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内·克莱尔;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的让•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以及擅长贵族题材的让·雷诺阿,等等。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定义:按萨杜尔的说法,就是现实性加上一点抒情性。
现实,就是对现实状况的关注、关怀,诗意,就是人内心对自由及美好事物的心理吁求。
“诗意现实主义是1930至1945年间把克莱尔、维果、雷诺阿、卡尔内、贝盖尔、费戴尔等人联接在一起的一条共同纽带。
”三、代表人物及作品1、勒内•克莱尔(René Clair,1898~1981)。
法国导演。
1913年中学毕业生后立志于文学,因未考上大学,当野战病院看护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军,以从军的经验写成诗集《祭人间》和《大地》。
战后当记者,写《怪物之岛》剧本。
之后在多部影片中做过演员。
20年代拍摄了一大批法国早期最有创意的影片,其中有先锋派的《幕间节目》、里程碑式的《巴黎屋檐下》(1930年,歌手,爱情问题)、《百万法郎》1(1931年,艺术家,人们对待金钱的问题)、《自由属于我们》(1931年,两个逃犯,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
现实里渗透着的幽默或诗意。
三部片子虽然都是描述底层的普通人,但在现实之外重忙了浪漫情调和喜剧因素。
1穷困潦倒的画家米歇尔在遭一群债主围攻逼债时,意外发现自己买的一张彩票中了百万大奖,但问题是那张彩票被他放在一件夹克衫内,而那件夹克又被逃避警察追捕的小偷拉蒂利普从他女友毕阿特丽丝那里骗走了,拉蒂利普又把夹克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抒情歌剧院”的男高音歌唱家索普拉纳利,当他正准备穿上这件夹克登台演出时,债主、朋友、歹徒、演员和警察都闻讯赶来,一场为争夺彩票而寻找夹克衫的大战随即展开……一张百万彩票带出了金钱背后的人性扭曲和尔虞我诈!雷内·克莱尔的这部音乐歌舞片极其感人且具有创意,不仅对马克斯三史弟和查理·卓别林等带来了影响,也对二十世纪美国音乐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名词解释一、诗意现实主义(名词解释)指的是30年代法国出现的一批影片,这些影片继承了20年代先锋派电影的创新精神,同时对社会性也十分重视。
创作主体结合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在电影创作中引进了对抒情诗本质的理解,从而通过电影艺术手段,使其充满诗情、诗意、诗的节奏和韵律。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关注的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富有感情的笔调去表现人物的命运,充分调动电影手段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有很强的感染力,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在取材上虽然脱离不了爱情、逃亡和枪杀,但已赋予现实生活以压迫及反抗的含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阶级关系,有的影片则直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该运动促进了法国电影的复兴,后流传到苏联、中国等地。
代表人物有让·雷诺阿、雷内·克莱尔等。
拓展:二、诗意现实主义的重要导演及代表作品(简答)雷内克莱尔①法国著名编剧、导演和演员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师。
②雷纳·克莱尔的影片富有深厚的法兰西文化的传统,他以幽默、讽刺的法国韵味和对电影美学、电影语言独特的探讨和实践,充当了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开路先锋。
③他的电影取向是,平民化日常生活诗意展现、社会性题材、普通人的生活、心理状态的刻画、真切自然的表现,带着诗意的基本格调和轻快的忧伤。
④叙事风格上遵循文学上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传统,与影像诗学相结合,强调细节的真实,人物形象自然、朴实,尤其在表现心情的千变万化方面。
代表作品《巴黎屋檐下》《巴黎屋檐下》是克莱尔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影片叙述的是一个街头歌手的恋爱故事。
在影片中,克莱尔使用电影特技把现实主义和理性世界变成为一个幻想和歌唱的场所。
这部有声片对白极少,视觉表现极为精彩。
让·维果同克莱尔一样,维果在20年代先锋派时期进入电影界。
他导演的纪录片《尼斯景象》(1929)被称作是“先锋派末期强有力的作品”。
维果是一位早逝的天才,进入30年代,他只拍了两部电影:《零分操行》(1932)和《亚特兰大号》(1934),便在29岁时英年早逝。
第十五章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1930—1945)1930年,法国全国到处都流唱“我有我的妙法”这句歌词,这是由绰号“布布尔”的乔治·密尔顿主演、雷内·皮乔尔和皮埃尔·哥伦比埃导演的那部庸俗但吸引人的有声影片《骗子大王》中一首歌曲的迭句。
泰第欧、拉伐尔、白里安、保罗·雷诺等各位部长大人在他们传教式的演说中,也时常以更文雅的言词,重复着这句歌词的意思。
据他们看来,法国靠自己的智慧,是能够避免经济危机和失业的。
法国电影界也抱着这种官方的乐观主义。
当时有声影片的产量,从每年平均50部一跃增加到100部,以后又达到150部。
电影市场虽然控制在“百代—纳当”和“高蒙—法兰哥—奥培尔”两大制片公司手里,但很多独立制片商还是乘机发了财。
可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法国还没有可供商业上利用的音响方法。
为了要在电影院和制片厂里装置音响设备,法国不得不首先对美国、其次是对德国支付大量的租金。
这笔庞大的支出,在影片“配音译制”的方法尚未为人所知的几年间,恰恰抵消了由外国影片输入减少而节省下来的支出。
除了上面这种情况以外,此时美国还在巴黎建立制片机构。
资金雄厚的派拉蒙公司成了叙昂维尔几家制片厂的主人,在那里摄制了很多西班牙语版、德语版、意大利语版和法语版的影片,来供应整个欧洲市场。
另一方面,从1925年以来就与我国电影进行合作的德国人,此时也加紧活动,他们不但在巴黎出资拍摄法国电影,而且还在柏林摄制一些法语版的影片。
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这种工业的制片方法在艺术上和商业上只产生了一些很可怜的结果。
马赛尔·阿夏尔、阿尔弗莱德·萨伏阿、帕尼奥尔、卡瓦尔康蒂和特里斯当·贝尔纳等人都已经被人聘去。
派拉蒙公司在巴黎摄制的影片在欧洲各地受到观众的嘘声,以致不得不停止生产,把它的技术人员召回好莱坞。
但人们如果因此认为法国已经获得胜利,那就完全错了,因为“配音译制”的影片此后就代替了法语原版的影片,在法国大肆泛滥起来。
外国电影史课题研究—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一、什么叫做诗意现实主义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以及美学特征
三、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四、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
五、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
六、诗意现实主义的误区
一、什么叫做诗意现实主义
顾名思义,诗意现实主义拆分来看,是诗意,以及现实主义。
在中国传统概念里,诗意是一种意境的体现以及对事物理解的升华,使用一种特殊的传播途径让人得以感受。
而现实主义,也是通俗理解中,与浪漫主义成相反视角的一种创作手段。
如李白和杜甫的浪漫与现实两种主义的存在一般。
而这样的一种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关联,其实如诗歌,杂文的出现,都是根据社会形态的改变而出现的。
那时人们刚从一战的硝烟中艰难走过,对于生活的理解开始逐渐变化,在生活上就体现出了一种放纵,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艺术上也是一种彻底的解放。
经济大萧条,导致人们不再空想,开始思索生存的问题,所以就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点乐趣,以及所谓的诗意。
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二十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
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然后对于事物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电影视角,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二、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以及美学特征
<一>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
1)长镜头表现段落,尽量不剪接。
2)长焦距镜头使用多
3)强调演员的作用,根据演员的特点塑造角色,重视演员的发挥
4)强调人道主义,主张在宏观表现现实社会生活时应具有的诗情画意,如光线、影调、画面气氛、音乐和有隐喻意义的道具等。
在我看来,有点像当代先锋话剧的感觉,一个长镜头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然后强调演员在片中的作用,用演员来对影片进行渲染。
而这种诗意特点,这种特色,在当时来看是非常有个性的,在现在来看就显得有点不像电影,而是话剧的剪接了。
<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1)诗意的对话
2)引人入胜的视觉影像
3)透彻的社会分析
4)复杂的虚构结构
5)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
6)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
对于“诗意”的对白,以及诸如此类的剧本,结构,将哲理大量涵盖在电影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细腻的混合体,我仍是觉得太具有话剧特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
三、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内·克莱尔;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的让.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以及擅长贵族题材的让·雷诺阿.
代表电影为雷内•克雷尔的《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雷诺阿的《大幻灭》、《游戏规则》
除此之外,雷内·克莱尔还有作品《自由属于我们》和《七月十四日》
让维果的《尼斯景象》《零分操行》《驳船阿塔朗特号》
雅克费戴尔的《亚特兰梯德》《克兰格比尔》《梯丽莎拉更》《大赌博》
叙利恩杜维威尔《大卫高尔德》《西班牙殖民地军团》《同心协力》《逃犯贝贝》
马塞尔卡尔内《珍妮》《雾码头》《北方旅店》《太阳升起》《夜间来客》《天国的子女们》《夜之门》
让格里米用《为了一分钱的爱情》《皇家华尔兹》《奇怪的威尔多先生》《驳船》《天空属于你们》
雅克被盖尔《布杜落水遇救记》《马赛曲》《古比红手》《安东和安东奈特》《金盔》《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亚瑟吕班传奇》《蒙巴纳斯十九号》《洞》
让雷诺阿《堕胎》《娼妇》《古城比武记》《布杜落水遇救记》《托尼》《公民凯恩》《郎基先生的犯罪》《大幻灭》《游戏规则》
四、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
诗意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时期,大致从1934-1939年大约6年时间。
由于这一时期大量影片的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描写了小人物在社会重压
下的悲惨遭遇,故而又得名“黑色现实主义”。
这些影片虽然各有特色,却都无可争辩的具有一些共同点,他们在剧作与风格上的相似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人们往往把它称为战前法国电影的‘黑色现实主义’。
这些作品的来源无疑是20世纪初法国小说中的‘自然主义美学’。
实际上,当时的法国电影的‘黑色现实主义’是一种悲观的浪漫主义,他的充满社会幻想的‘现实主义’主要来自雅克普莱维。
雅克费戴尔赋予故事一种心理背景,使得那个发生在法国外籍军团里的平凡故事,变得富有感染力。
他运用一个演员扮演两个角色的方式,并配上不同的声音来加以表现,创造出一种剧中人物的幻觉状态。
下流酒吧在他的故事里似乎成为主角,这一表现几乎成为“法国电影新潮流的源泉”。
费戴尔和他的作品带动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
卡尔内的影片基本上是对罪犯“自罪心理”的描写,那些剧中人物常常是因为贫困、饥饿的现实生活所逼迫而不由自主的走向“犯罪的”普通人。
他们向往纯洁的生活,但他们却失去了享受爱情生活的权利。
他们的遭遇和悲哀,始终使得他们的心理倾向于自我惩罚中。
人们在把卡尔内与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进行比较时,往往认为:克莱尔是梦幻的;维果是唯美的;雷诺阿是写实的;卡尔内是悲观主义的。
五、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
一、更新“现实”概念。
该流派的“现实”,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他们的电影仅仅保留现实中最奇特、最具特色的方面。
让米特里曾经对待诗意现实主义的“现实”观念,做出了准确的评价,他在《电影史》中指出:“实际上,这一风格中,电影家并非重复或复制现实,那仅从形式的表层上看,他们在模仿生活创造的活动,它的情感迸
发,它的内在运动,依据此点进行创作,仅仅只保留其最奇特,最具特色的那些方面,对真实的把握仅在于表达本质意义的真理。
二、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
坚持独立制片的雷诺阿,在他的作品中大量使用景深镜头,并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电影语法,他的创作实践为巴赞的“场面调度“理论提供了实证,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电影银幕的创作,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对于”电影本体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发挥文学在电影中的力量。
电影编剧使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影片在银幕上大放光彩,它再一次显示了生活自身的活力和电影文学的功力,在电影制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时期的导演:克莱尔,费戴尔,被盖尔都是自己所导演的影片的编剧,雷诺阿,杜维威尔也均参与自己影片的编剧工作。
以以新闻记者生涯起步的卡尔内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于他对艺术的观察力,鉴赏能力与导演的功力,而另一方面则主要得力于来自于超现实主义小组的诗人普莱维文学力量的优势。
普莱维在拉丁区“双烟头”咖啡馆超过现实主义氛围中,培养了他那诗人的气质和才华,形成了他创作的灵魂,并成为他作品的脊梁。
六、诗意现实主义的误区
一、过分强调对白和编剧的作用,过分强调文学性,忽视电影的视听性。
电影首先是一门视觉性和听觉性的艺术,这是令人十分遗憾的,这样的误区在帕涅尔的影片中十分突出。
二、作品呈现出近似性。
艺术群体对个体的冲击,所以他们都是依据同样的戏剧模式而构筑的,即一种搬到当代拼命社会现实中的悲剧模式,这些平庸的模仿者磨平了电影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和个性。
这状况直到“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出现才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