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12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MB
- 文档页数:11
常德市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卷)命题人:梁开喜(市教科院)邓传辉(市一中)刘媛平(市芷兰实验学校)沈林(市六中)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说:“文学本是宗教的一部分……文学和宗教两者的性质之不同,是在于其有无‘目的’”。
诗歌“无目的”,显示了它在诸种文学形式中比宗教更纯粹、更庄严。
那么,诗歌顶礼膜拜的“神”又是什么?当下的文学正走向通俗化,文学的价值被市场标准进行重估,读者似乎已经成为检验文学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超越作者成为引导文学发展的动力。
小说的变化最为明显,散文也正在向读者献媚。
诗歌的文学性也面临瓦解,表现为语言质量降低,口语化甚至俗语化现象突出,过度强调诗歌的叙事性或感官刺激等。
发生这样的变化,特别重要的原因是诗人把庸俗生活和读者奉为“神”,由此而得来的“神性”非常令人怀疑。
事实上,诗歌这个庄严的“宗教仪式”所拜祭的“神灵”,是诗人的内心,而不是俗世。
王安石这样解释“诗”:“诗,寺人之言”,这里的“寺人”指的是上古时代主持祭祀仪式的人。
可见诗歌自诞生起就带有祭拜的神性,古代虔诚祭神歌咏之后的文字沉淀,就是诗。
因此,当下谈论诗歌的神性,指向的只能是人类的内心世界,“神”只可以藏在心中。
诗歌敬重神明,实在是敬重人类的内心世界。
中国的诗一直有“言志”与“载道”两个传统,即“诗言志”和“文以载道”,“言志”就是发自心灵的、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
流传下来的唐、五代及之前的诗歌,多为言志之作;宋初之后理学盛行,“载道”诗渐渐多起来;清代直到白话诗出现,言志的诗重新兴旺发达;之后,革命诗歌成为思想和文化的武器,直接催动了“载道诗”的繁盛。
常德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徐贲①有一位资深的美国国会议员曾说,他在国会里作过无数次辩论演说,但只说服过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
这位国会议员能这样自我调侃,是因为他很明白辩论自身的局限。
②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
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
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从微博叫骂发展到约架,便是辩论越说越僵的极端表现。
③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
这是因为,辩论者知道,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者”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论理不需要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
④以第三者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
⑤然而,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
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者听众。
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
各方在这么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中立的法官或陪审员。
⑥听众是谁,这是说理首先需要确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实际的说理策略、方式,并使得说理具有说服或宣传的不同性质。
例如,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一场大张旗鼓的中苏两党论战,其实双方都不是为了说服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争取第三者的同情和支持。
然而,并没有多少国际的第三者对这种恶狠狠的论战感兴趣,因此,论战实际上是用来作为一种对内宣传的手段。
这样的争论根本不可能达成任何共识或妥协,最后定然会以争论者们相互交恶,彼此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告终。
常德市一中2017届高三第五次月水平检测数学(理科)(满分:150分 时量:120分钟 命题人:詹长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已知i 是虚数单位,若(12)z i i =-+,则z 的虚部为( ) A .2-B . 1-C .1D .22.已知命题:,sin p x x x ∀∈>R ,则p 的否定形式为( )A .000,sin x x x ∃∈≤R B .000,sin x x x ∃∈<RC .,sin x x x ∀∈≤RD .,sin x x x ∀∈<R3.已知),(x a 1=和),(22-+=x b ,若a b ⊥,则=x ( )A. 6B. 4C. 2D. 04.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为正数,且5647313231018,log log log a a a a a a a +=+++= 则( ) A. 2+3log 5 B. 8 C. 10 D. 12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10=n ,则输出S =( )A .511B .1011C .3655D .72556.曲线xy 2=与直线1-=x y 及4=x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A. 2ln 2B.2ln 2-C.2ln 4-D.2ln 24-7.已知函数()sin f x x x =,当[]0,x π∈时,()1f x ≥的概率为( )A .13 B .14 C.15 D .128.函数log (3)1(0a y x a =+->且1)a ≠ 的图象恒过定点A ,若点A 在直线10mx ny ++=上,其中0,0>>n m ,则11m n+的最小值为( )A. 223+B. 24C.324+ D. 349.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最长的一条侧棱的长度是( ) A. BC.10.已知x ,y 满足21,0,10,x x y m x y ≤⎧⎪-+≥⎨⎪+-≥⎩若2z x y =-+的最大值不超过4,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11.设双曲线22221y x a b-=(0a >,0b >)的上、下焦点分别为1F ,2F ,过点1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P ,Q 两点,且11||||2QF PF a -=,120PF PF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3 BC .52D12.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其导函数为'()f x ,若()'()1f x f x -<,(0)2016f =,则不等式()20151x f x e >⋅+(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的解集为( )A .()(),00,-∞+∞B . ()2015,+∞ C. ()0,+∞ D .()(),02015,-∞+∞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10x a +的展开式中,7x 的系数为15,则=a ________.(用数字填写答案)14.已知C 90∠AB =,PA⊥平面C AB ,若C 1PA =AB =B =,则四面体C PAB 的外接球 (顶点都在球面上)的表面积为 .15.现有4名教师参加说课比赛,共有4个备选课题,若每位选手从中有放回地随机选出一个课题进行 说课,其中恰有一个课题没有被这4位选中的情况有 种.(用数字作答)16.凸四边形ABCD 满足AD AB ⊥,2=+BC DC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70分,第22、23为选做题,考生需填涂选作标记,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17.(本小题满分12分)各项均不相等的等差数列{}n a 前五项和520S =,且1a ,3a ,7a 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n T 为数列11n n a a +⎧⎫⎨⎬⎩⎭的前n 项和,求n T 。
常德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月水平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小题。
材料一创作并不是为细节而细节。
细节的存在是因为细节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
人们也许会忘记作品的情节、人物,但会因一个典型细节而记住作品。
细节的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为鲜活。
这也是人们对细节意义的普遍性认知。
《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等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与赵树理善于捕捉并使用细节分不开。
细节在某种条件下也往往会影响作品的结构。
或者说,作者会设计一种类似于“中枢”意义的细节,并围绕这一细节来展开作品。
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中的乡村教师让孩子们背诵牛顿定律的细节是整个小说结构的重心。
这种“宇宙巧合”的细节使人类与宇宙中的碳基联邦发生了奇异的联系,进而产生了拯救太阳系的功用。
在很多情况下,细节会改变作品的艺术境界,使作品的品格发生变化。
当然,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衡量的标准就在于对细节的使用是否合适。
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细节的出现对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形成某种暗示或隐喻。
茅盾的《子夜》中描写吴老爷子从传统的乡下进入当时灯红酒绿的上海,立刻就晕了过去。
这个细节充满了象征意味,隐喻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将面临像吴老爷子一样的命运。
可见,细节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真实的灵动性。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但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一定是优秀的。
他们具有营造细节的天赋、才华,以及准确运用细节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
作家首先要有艺术的敏感度。
就是说作家对万物所蕴含的艺术可能性要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
如果作家没有这种敏锐性,对万事万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态度,就难以发现艺术的细节。
作家其次要有对生活的熟悉度。
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们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就难以表现出活色生香、充满人间气息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