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5035 李新觉 回收料称量装置检测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11
为控制有关的在用设备、计量器具是否符合监测分析工作要求,特对下列设备进行定期校验。
一、电导仪(一)电导池的电极常由两个面积相等且平行的金属片组成,期间有一定的距离(L)。
电导池常数(∮)为电极间的距离与其面积(A)的比值,即∮=L/A,其单位为厘米-1。
由于仪器制作和使用要求等原因,电导池常数并非均为1.0,且在使用过程中电导池常数也会有变化。
因此,应经常测定电导池常数。
对必须准确测量电导率的样品,则应在测定过程中随时测定。
通常使用已知溶液法或比较法测定。
1.已知溶液法此法是用测量已知电导率的溶液电导值(或电阻值)求得。
由于各种浓度的氯化钾溶液在25℃时的电导率的准确值为已知值,所以常用氯化钾标准溶液校正电导池常数。
现举例说明在1~2间的电导池常数测定法。
(1)配制氯化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745.6毫克氯化钾,溶于新煮沸冷却的二次蒸馏水(电导率应小于1微西/厘米)中,于25℃的温度下稀释至1升,其浓度为0.01摩尔/升,在此温度下的电导率为1413微西/厘米。
(2)测定氯化钾标准溶液的电导值将上述氯化钾标准溶液分别倾入4个烧杯,放置于25℃恒温水浴内,使温度平衡至25℃。
用3个烧杯中的标准溶液仔细地冲洗电导率,第4个烧杯中测定标准溶液的电阻值R KCL(欧姆)或电导值L KCL(微西)。
(3)计算电导池常数∮=R KCL*0.001413或∮=1413/L KCL2、比较法此法是用常数待测的电导池与常数已知的电导池同时测定同一溶液的电导值,用下式计算待测电导池的池常数∮2:∮2=L1∮1/L2式中∮1—已知电导池的池常数;L1—用已知电导池测得的电导值;L3—用待测电导池测得的电导值;使用比较法时,两个电导池的构造及常数应相似,所用溶液的电导率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其电导值应在电导池的适宜测定范围内。
(二)电导值刻度的校正将不同浓度的氯化钾标准溶液与25℃温度下,用电导仪测定其电导率,并按电导池常数计算相应的电导值,即为应在电导仪上显示的电导值,与表1中标准溶液电导率对比,即可校正仪器各量程的刻度。
作者简介:赵哲(1990-),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密炼上辅机控制系统及小粉料称量系统设计与研发工作。
收稿日期:2023-08-2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生产所用产品品质要求也愈发提高。
在这个过程轮胎行业也对轮胎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胶料质量是影响轮胎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胶料混炼过程中各原材料配比的准确性是影响胶料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艺油是轮胎胶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原料之一[1],由上辅机油料秤进行称量并按工艺要求由油泵自动注入密炼机中参与胶料混炼。
上辅机工艺油料称量过程一般由油料秤进行自动称量,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其它设备对其进行校验,致使油料秤一旦发生故障无法及时发现,会造成大量不合格胶料产生,严重影响胶料性能。
胶料发生质量问题后回溯生产状态缺乏足够有效信息,工艺油料称量过程产生超差现象,校秤时需要人工手动提砝码到油料秤进行校验,日常生产过程中处理这些问题费时费力。
针对油料称量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开发上辅机油料称量二次校验控制系统,优化油料称量流程,并将其生产状态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反馈记录,使工艺油称量过程更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1 上辅机油料称量系统1.1 油料称量系统组成现有上辅机油料称量系统主要由:油料秤、油料备料斗、温控系统等组成如图1所示。
上辅机油料称量二次校验控制系统赵哲,屈晏弘,何冬华,李文杰(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43)摘要:油料秤是混炼上辅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称量准确性会对胶料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当前上辅机油料秤设计只有一套称量装置,一旦发生故障未及时发现会产生大量不合格胶料。
本文分析了当前油料秤存在问题,基于模块化重新设计上辅机油料称量二次校验控制系统,对设备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状态监控,增加报警信息,在生产过程中对称量好物料进行二次验证,并优化日常使用及故障处理措施。
目前该系统已在某轮胎厂多套投入使用,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提高密炼过程中油料称量的可靠性。
设备回收后检验制度一、根据《出队用品名细表》清点回收设备的数量。
确认设备无丢失。
二、根据《出队用品名细表》检验回收设备的质量。
确认设备无故障、无报损、无报废。
如有以上情况,则在《出队用品名细表》上分类登记。
三、按以下类别要求对回收设备进行后处理1、首先检查设备被汗液浸湿情况,如设备被汗液浸湿需及时晾晒,以免汗液对设备联线造成腐蚀。
2、接收器材类:背心恢复至标准状态,标准内容包括;设备与装备包也要对号入座,将装备叠放整齐后放入装备包底部,设备平放于包内显示窗面朝上,设备天线朝向应与包的拉头方向一致。
目的是为避免设备天线折损而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
另外注意设备的连线不应有缠绕或打结,头盔/布帽应平扣在设备之上,头盔的帽沿应朝向设备的电池袋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头盔护耳挤压设备的背部接收器。
3、发射器材类和会员发射器材类;将枪械按编号放入对应的装备袋内。
4、配套器材类:关闭所有用电设备电源。
对讲机要全部关闭电源。
将配套器材类设备按编号放入对应的装备袋内或服装架上。
5、服装护具类:将手套按双分类。
将“需要清洁”和“不需要清洁”的服装护具类设备分类。
将服装护具类设备捆扎整齐。
6、其他类:医药箱中使用的药品进行登记。
7、消耗品类:消耗品类设备在使用中应避免浪费。
消耗品类设备在使用中未消耗的剩余设备应清点分类,全部退库,禁止个人挪用。
四、服装护具类:上衣、裤子,每次退库后必须进行清洗。
其他服装护具类设备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酌情进行清洗。
破损的服装护具类设备须用针线尽快修补。
五、其他类:须保证医药箱中药品的数量、质量和使用期限。
须保证维修工具箱中维修工具的数量。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废物中铜、锌、铅、镉方法确认报告1. 目的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废物中铜、锌、铅、镉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加标回收率,来判断本实验室此方法是否合格。
2. 职责2.1 检测人员负责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测量过程正常进行,消除各种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意外因素,掌握检出限、精密度、加标回收率计算方法。
2.2技术负责人审核检测结果和方法确认报告。
3. 适用范围及方法标准依据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废物中铜、锌、铅、镉;本法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8mg/l、0.05mg/l、0.30mg/l和0.03mg/l。
校正曲线的浓度范围为0~2.50mg/l、0~0.80mg/l.0~4.00mg/l、0~0.80mg/l;标准依据GB/T 15555.2-1995。
4.方法原理将消解处理好的试样直接吸入火焰,火焰中形成的原子蒸气对光源发射的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
将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确定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5.仪器和试剂5.1仪器5.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1.2 铜、锌、铅、镉空心阴极灯5.1.3 乙炔钢瓶5.1.4 无油空气压缩机5.2试剂5.2.1 硝酸(HNO3);ρ=1.42g/ml,优级纯;5.2.2 高氯酸(HOLO4);ρ=1.68g/ml,优级纯;;5.2.3 金属标准储备液;采用从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购买的标准储备液。
铜标准储备液浓度;1000mg/l,锌标准储备液浓度;500mg/l,铅标准储备液浓度;1000mg/l,镉标准储备液浓度;100mg/l,5.2.4 金属标准溶液;用2%硝酸稀释金属标准储备液溶液配制而成,使配成的各金属标准溶液每毫升含镉、铜、铅、锌分别为10.0、100.0、100.0和10.0μg;5.2.5 2%硝酸溶液;用5.2.1硝酸配制;6.方法操作步骤6.1 样品处理:将浸出液放入200ml烧杯中,加入5ml硝酸(5.2.1),在电炉上加热消解。
2024年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大纲(二)监检内容1.对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涉及产品安全质量的项目进行监督检验。
2.对受检企业质量体系运转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监检项目和方法1.图样资料审查(1)设计总图上应有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设计资格印章,确认资格有效。
(2)压力容器制造和检验标准及工艺。
(3)无损检测标准及工艺。
(4)设计修改(含材料代用)审批手续。
2.材料(1)材料质量证明书、材料复验报告审查。
(2)审查主要受压元件代用材料的选用和材料代用手续。
(3)材料标记移植检查。
3.焊接(1)产品施焊所采用的焊接工艺必须是按有关规范和标准经焊接工艺评定合格的,并且选用正确。
对评定未合格或未经评定的,必须经评定合格后方可采用。
(2)焊接试板数量及制作方法确认。
(3)审查产品焊接试板性能报告,确认试验结果。
(4)焊工钢印检查。
(5)审查焊缝返修的审批手续和返修工艺。
4.外观和几何尺寸(1)焊接接头表面质量(2)抽查角焊缝焊脚尺寸。
对平封头与圆筒连接的角焊缝、多层圆筒上接管的角焊缝、人孔接管角焊缝和直径大于250毫米的接管角焊缝等必须检查。
(3)检查母材表面的机械损伤、工卡具损伤痕迹。
(3)检查焊缝棱角度、对口错边量、筒体直线、圆度、焊缝布置、坡口和封头形状偏差,并记录实际尺寸。
对球形容器的球片,主要抽查成型尺寸。
5.无损检测(1)检查布片(排版)图和探伤报告,核实探伤比例和位置,对局部探伤产品的返修焊缝,应检查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扩探情况。
对超声波探伤和表面探伤除检查报告外,监检人员还应不定期到现场对产品进行实地监检。
(`2)无损检测报告审查、射线底片抽查。
底片抽查数量不少于30%(应包括焊缝交叉部位、T形接头、可疑部位及返修片)6.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前检查所有工序质量的检验结果和热处理方案;热处理后,检查热处理工艺执行情况及热处理报告。
7.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前,应确认需监检的项目均监检合格,受检企业应完成的各项工作均有见证。
可编辑液晶电视鉴定试验大纲---------------------------------------------------------------------目录1 范围 (4)2 检验项目和检验数量 (4)3 鉴定检验 (5)3.1 外观、结构 (5)3.2 功能 (8)3.3 显示格式 (8)3.4 接口 (9)3.5 常温性能 (10)3.6 遥控发射器 (16)3.7 电磁兼容特性限值 (17)3.8 安全性 (17)3.9 可靠性 (19)3.10 环境试验 (19)3.11 能效 (20)3.12 高温ON/OFF (20)3.13 ESD (20)3.14 按键寿命、螺丝可拆卸性 (21)附录A (规范性附录)性能检验内容及不合格判据 (22)附录B (规范性附录)环境试验内容及不合格判据 (24)附录C (规范性附录)液晶电视环境试验方法 (27)修改履历表1.范围本大纲规定了液晶电视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等。
本规大纲用于验证产品鉴定阶段技术符合性。
2.检验项目和检验数量检验项目和检验数量,见表1表13.鉴定检验3.1外观、结构3.1.1外观3.1.1.1外观要求,见表2(标准栏中的指标以产品规格书为准)表2续表2位置公差与壳体位置公差±0.3,字体间公差±0.2清晰、完整、色泽均匀,不允许涂膜堆积、沾污、露底缺陷注:测试面说明0级面LOGO四周10mm的范围内A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持续可见的面,如前框的正面、底座转盘的前面B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偶尔会看到的面,如前框后壳的左右上面、底座转盘的左右面C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一般不会看到的面,如底座的底面、后壳的后面及整个转盘D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不可能看到的面,如前框后壳的里面3.1.1.2结构要求,见表3(标准栏中的指标以产品规格书为准)表3项目标准前框与后壳的间隙(不计美工槽尺寸)≤0.6mm前框与后壳的断差(前框大于后壳,设计原因除外)≤0.6mm屏与前框之间的黑边(非显示区)尺寸,各点差≤1.0mm前框与屏之间下侧左侧右侧上侧3.1.2检验方法用目测法、手感和相应的工具进行检验。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的实施步骤、技术要点和报告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项目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的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7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6422 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GB/T 8222 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13234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28750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GB/T 31349-2014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中央空调系统3 术语和定义GB/T 13234、GB/T 2875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实施步骤节能量的测量和验证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a)准备测量和验证方案。
测量和验证方案的准备包括划分项目边界、确定基期和统计报告期、选取计算方法、确定数据收集方案及结果准确度要求等4项工作内容。
这4项工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相关内容,直到形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测量和验证方案。
b)确定并记录测量和验证方案。
在项目开始建设和实施前,应将步骤a)的工作内容形成书面文件。
测量和验证方案的内容应符合GB/T 28750的要求。
测量和验证方案示例见附录A。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需对测量和验证方案进行变更,应书面记录变更情况。
c)确定基期能耗和影响因素的数据。
d)设计、安装和调试测试设备。
根据测量和验证方案的要求,在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同步设计、安装和调试用于测量和验证的测试设备。
e)确定统计报告期能耗和影响因素数据。
f)确定节能量。
如有必须,可以合理地设定校准能耗调整值,并应书面记录校准能耗调整值的设定过程和结果。
g)报告或审核已确定的节能量。
测量和验证实施步骤与项目实施步骤的衔接关系如图1所示。
图1测量和验证实施步骤与项目实施步骤的衔接关系示意图5 技术要点5.1 项目边界的划分5.1.1 一般要求5.1.1.1所有受节能措施影响的单位、设备、系统(包括辅助、附属设施)均应划入项目边界内,不应漏项。
称量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内部的所有称量设备核查。
2.核查目的
为使本检测所内部称量设备正常运行,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方法。
3.核查方法
3.1保持称量设备清洁。
3.2按操作规程,调节底座水平并使值归零(电子设备,应预热30min后进行校核),读取示值(Z)。
3.3按操作规程,将相应质量(M)计量参考标准砝码轻轻放在称盘上,待天平稳定后,读取示值(m)。
4.核查结果判定:
当测定结果满足以下条件时认为称量装置期间核查结果符合要求:
|y-x0|≤△(△为所核查称量装置的最大允许相对误差,一般为实际分度值的5倍;
式中:y---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g
X0---所用标准砝码的质量,g
5.期间核查周期
期间核查周期为6个月,时间安排在设备年度检定周期中间进行。
6.期间核查结果处理
对以上核查结果,应填写“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统一归档。
在期间核查过程中若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或评定指标未能达到规定
要求,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由设备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确定,并组织维修或送检,维修后的仪器经检查或检定达到技术性能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大纲范文第一部分:导论1.1 检验目的本次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压力容器产品的安全运行和质量稳定,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
1.2 检验范围本次检验涵盖了压力容器产品的外观检验、机械性能检验、材料及焊接工艺评定等方面。
第二部分:压力容器产品外观检验2.1 检验方法2.1.1 目视检查:对压力容器产品的表面进行目视检查,发现是否存在裂纹、变形、腐蚀等缺陷。
2.1.2 量具测量:使用量具测量压力容器产品的尺寸,包括直径、高度、壁厚等参数。
2.2 检验项目2.2.1 表面缺陷:检查压力容器产品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变形、腐蚀等缺陷。
2.2.2 尺寸偏差:测量压力容器产品的直径、高度、壁厚等尺寸,与设计参数进行比对。
2.3 检验要求2.3.1 表面缺陷:压力容器产品的表面不得出现裂纹、变形、腐蚀等缺陷。
2.3.2 尺寸偏差:压力容器产品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部分:压力容器产品机械性能检验3.1 检验方法3.1.1 抗拉强度试验:对压力容器产品的试样进行抗拉强度试验,测量其最大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参数。
3.1.2 冲击韧性试验:对压力容器产品的试样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测量其冲击韧性指标。
3.2 检验项目3.2.1 抗拉强度:测定压力容器产品试样的最大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3.2.2 冲击韧性:测定压力容器产品试样的冲击韧性指标。
3.3 检验要求3.3.1 抗拉强度:压力容器产品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3.2 冲击韧性:压力容器产品的冲击韧性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部分:压力容器产品材料及焊接工艺评定4.1 检验方法4.1.1 成分分析:对压力容器产品的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其主要成分。
4.1.2 金相分析:对压力容器产品的材料进行金相观察,分析其组织结构和显微组织特征。
4.1.3 焊接工艺评定:对压力容器产品的焊接工艺进行评定,包括焊接接头的强度、焊缝的质量等。
沥青热再生厂拌设备回收料称量装置检测大纲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学院:工程机械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姓名:李新觉学号:2011125035目录1、沥青热再生厂拌设备概述 (3)2、回收料称量装置检测大纲 (4)2.1、实验目的 (4)2.2、检测试验条件 (4)2.3、仪器设备 (4)2.4、试验方法 (4)2.5、试验数据记录 (5)2.6、计量准确度的计算 (5)3、沥青热再生厂拌设备回收料称量装置检测不确定度的评定 (6)3.1、概述 (6)3.2、建立数学模型 (6)3.3、分析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 (6)3.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7)3.4.1、沥青回收料称量装置计量准确度测量的不确定度 (7)3.4.2、测量人员的测量重复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μA1、μA2、μA3和μA483.4.3、沥青回收料质量称量时,二级称或二级测力计测量误差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μB1、μB2、μB3和μB4 (8)3.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9)3.6、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10)3.7、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 (11)3.8、几点说明 (11)沥青热再生厂拌设备回收料称量装置检测1、沥青热再生厂拌设备概述厂拌热法再生,是一种实用而又能保证质量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旧沥青层用铣刨机切削回收,运回再生搅拌厂,根据路面的不同层次的质量要求,确定配合比中可添加的旧沥青混合料的比例,通过沥青混凝土再生搅拌设备,重新搅拌成质量合格的沥青混凝土,再运至现场摊铺碾压。
所谓“场拌热再生设备”是指回收料的加热在一个专门的干燥筒内完成。
该套设备是与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配套使用的。
它主要由回收料供给系统、提升系统、干燥系统、热回收料储存仓、热回收料称量斗、有害气体吸收管道及控制系统等组成。
该设备的工作过程为: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开始工作时, 回收料供给系统开始供料, 提升系统开始提料, 干燥系统开始给回收料加热, 加热后的回收料进入到热回收料储存仓储存。
当需要添加回收料时, 热回收料储存仓的放料门打开, 热回收料进入到热回收料称量斗称量。
当达到所需要的数量时, 热回收料储存仓的放料门关闭, 热回收料称量斗的放料门打开, 向搅拌器内放料, —个搅拌周期完成。
该种场拌热再生设备最多可加入70%的冷回收料。
沥青热再生厂拌设备的基本功能:(各种骨料、粉料、添加剂、沥青的)计量准确、(骨料和沥青的)温升准确,搅拌充分,以能生产得到级配良好、油石比合适的沥青混合料。
即:1、应具有完备的、高准确度的旧料配料计量装置;2、应具有良好的、温控准确的旧料加热装置;3、应具有高效的、在加热状态有较长时间进行搅拌的再生、混合装置。
旧沥青回收料的预处理和计量方法:旧沥青回收料破碎、筛选旧沥青回收料的预处理(破碎、筛选、成分检测)、给料和计量,是保证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质量的重要环节。
旧沥青混合料在加入搅拌机之前必须根据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要求的比例进行准确量。
各种沥青再生设备对旧沥青回收料的给料和计量方法的评价。
对于连续式设备:由于旧料可以先计量再加热,冷态下的计量当然容易进行,即使是容积法连续计量也能做到相当准确。
而对于间歇式设备:新骨料是在烘干之后经二次筛分然后称量,可以做得比较准确,但由于旧沥青回收料中的骨料不能进行二次筛分,旧料的计量则完全失去了间歇式设备赖以称雄的优势。
因而,间歇式再生搅拌设备失去了在需处理大比例的旧料时的级配控制的优点。
2、回收料称量装置检测大纲2.1、实验目的校正回收料称量装置的准确度,以保证级配的精度。
实验指标:1、热回收料的计量准确度应达到下表1的规定,计量装置的最小显示重量为1Kg。
2、热回收料称量斗的有效容量不得小于搅拌器额定搅拌容量。
3、热回收称量斗在垂直方向要求的范围内应能自由移动,无卡阻现象。
表12.2、检测试验条件a) 试验场地:选用山东胜利公司的LB2000型沥青混合料搅拌站作为校正对象,作业性能试验场地应为平整坚实的地面,应保证原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畅通运输和堆放。
b) 原材料准备:试验用沥青回收料应符合BG 50092—1996标准要求;回收料的堆放应避免产生离析现象,回收料应尽量堆放在防雨、排水的料棚内;冷回收料的平均含水量为5%,并无结团现象。
c) 样机置于标准工况稳定运转,主燃烧器不工作。
2.3、仪器设备选用上海实润磅称有限公司生产的二级秤,相应等级的标准砝码、运料车、料斗等。
2.4、试验方法a) 对于未经国家法定计量机构鉴定认可的回收料称量器检测参照JJG731—1991 定量自动衡器进行。
b) 对于经国家法定计量机构鉴定认可的回收料称量器,在各计量装置的使用范围内,分别取满量、70%量程、半量程和10%量程的骨料质量和标准砝码质量分别进行检测,并记录各自相应计量器显示值。
试验重复进行三次,结果取均值。
2.5、试验数据记录设备型号: 试验地点: 设备编号: 试验日期: 天气温度: 试验人员:2.6、计量准确度的计算MM M iiii '-=∆式中:i ∆为某一次采样的计算准确度,%;'M i 为某一次采样的回收料实测质量(标准砝码质量),kg ; Mi为某一次采样的称量装置的设定质量(计量器的显示值),kg 。
3、沥青热再生厂拌设备回收料称量装置检测不确定度的评定3.1、概述1、测量方法:依据前面沥青热再生厂拌设备回收料称量装置检测大纲。
2、环境条件:根据当地试验温度,环境温度适中,保证湿度较低。
3、试验场地:作业性能试验场地应为平整坚实的地面,应保证原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畅通运输和堆放。
4、被测对象:沥青热再生厂拌设备回收料称量装置,检测其称量的精确性。
5、测量过程:根据所写的试验大纲,在指定的试验条件下,在各计量装置的使用范围内,分别取满量、70%量程、半量程和10%量程的骨料质量和标准砝码质量分别进行检测,并记录各自相应计量器显示值。
试验重复进行三次,共计24个数据。
6、评定依据: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采用第二章所叙述的直接评定法进行评定。
3.2、建立数学模型计量准确度的计算MM M iiii '-=∆式中:i ∆为某一次采样的计算准确度,%;Mi为某一次采样的回收料实测质量(标准砝码质量),kg ;'Mi为某一次采样的称量装置的设定质量(计量器的显示值),kg 。
3.3、分析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根据试验中所采取的测量方法,经分析,测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是沥青回收料称量装置计量准确度测量的不确定度i μ∆(),这当中包括了测量人员的测量重复性所带来的不确定度和测量仪器误差带来的不确定度,以及测量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不确定度。
1、测量人员在测量过程中测得的不准确性,包括测量人员的测量水平,二级称或二级测力计是否使用正确等造成的不确定度;2、测量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测量的不确定度;3、测量仪器是由于自身的测量精度所造成的不确定度。
分布图如下图1所示:图13.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沥青回收料称量装置计量准确度分量的评定如下:沥青回收料质量是用二级称或二级测力计测量的,分别取满量程、70%量程、半量程和10%量程的回收料质量和标准砝码质量分别进行检测,并记录各自相应计量器显示值,并将这些数据记录在表中。
3.4.1、沥青回收料称量装置计量准确度测量的不确定度 (1)满量程时 用极差回收料称量装置的计量准确度的平均值为:==∑∆∆=-3131i ii 回收料称量装置的计量准确度的标准差为:=--=∑∆∆∆-)(11)(i n S i i回收料称量装置的计量准确度平均值的标准差为:==∆∆-nS i S i )()(表23.4.2、 删去 测量人员的测量重复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μA 1、μA 2、μA 3和μA 4在测量人员的重复性误差中此类不确定的评定属于A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在每次的长度测量中,取长度方向的三个位置进行测量,在这当中,不能够保障每次测量完全一致,所以导致配料斗长度测量的有误差。
(1)满量程时人员重复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如下:=-=∆∆MIN MAXR 1==64.1311RAμ自由度为:3.4.3、砝码测量误差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
3.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以下重写由于测量人员的重复测量、二级称或二级测力计的重复使用所引入的不确定度,以及数据修约所引入的不确定度之间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因此,根据数学模型可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满量程测量时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70%量程测量时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半量程测量时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10%量程测量时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1)满量程时合成不确定度为:μμμ212121BAC+=得:=+=μμμ21211BAC(2)70%量程时合成不确定度为:μμμ222222BAC+=得:=+=μμμ22222BAC(3)半量程时合成不确定度为:μμμ232323BAC+=得:=+=μμμ23233BAC(4)10%量程时合成不确定度为:μμμ242424BAC+=得:=+=μμμ24244BAC3.6、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扩展不确定度U 的评定可用公式 U=KU (X )来计算,本测量是由u(x)乘包含因子K 得到。
包含因子K 的选择,是与区间(X-U,X+U )有关的理想置信水平为依据的,通常取2或3,大多数情况下服从正态分布:K=2时,区间的置信概率约为95%(95.45%); K=3时,区间的置信概率约为99%(99.73%);通常k 取2,它与u(x)相乘后,结合测量标准的要求决定有效位数,然后根据GB/T228—2002的标准进行一次性修约得到结果,所以对于本测量:==μμC112 ==μμC222 ==μμC332 ==μμC44211 3.7、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在本试验中,沥青回收料称量装置计量准确度的测量中,测量结果得到的不确定度如下:=-∆1(kg ) U=(kg ) K=2=-∆2(kg ) U=(kg ) K=2=-∆3(kg ) U=(kg ) K=2=-∆4(kg ) U=(kg ) K=23.8、几点说明 (1)测量工具及人员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在本试验中,采用二级称或二级测力计测量各质量参数,在实际的测量中,利用二级称或二级测力计直接测量时,二级称或二级测力计的刻度纹线和测量位置不同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而经常由于测量人员的视线误差和测量水平等问题造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并且该测量不确定度比二级称或二级测力计本身的所造成的不确定度还要大,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估计测量的不确定度。
(2)环境的影响在测量各质量参数时,由于受湿度等环境的影响的不确定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给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