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千年包公学习心得体会最新doc
- 格式:docx
- 大小:18.74 KB
- 文档页数:6
XX年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优秀范文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优秀范文—第1篇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报国尽忠,临政无阿。
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这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
包拯少时在城内香花墩读书,他28岁中进±,曾先后知天长、端州、瀛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县、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他有“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
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
《宋史》云:“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闾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进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又说「'拯性悄直,恶吏苛刻,务敦厚”;“与人不苟合,不会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包拯做过许多有益于百姓平民的好事,“不爱乌纱只爱民”,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宋代以来,关于包拯的口碑、话本小说、戏剧曲艺乃至当代的电影电视就演义了许许多多他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故事,演义的结果,使包公的形象更丰满,甚至神化、传奇化。
他成了人们寄托、祈望的理想人物。
对包拯形象的塑造和传扬始于其身前。
而源于宋代的话本并红火于元代的包公戏,自明清到近世,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包拯断案的故事最为精彩,传播之广,溶进了人们炽热的“包公情”。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
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千年包公观后感XX字“开封有个包青天”这句歌词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这一方面体现着人民群众对包公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也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现代官员像包公一样为国为民的殷切期望。
在开封府和包公祠,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竞相与包公塑像或演员合影留念,这使笔者联想到如今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新时期,党员干部需要继承和发扬包公什么精神?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包公严于律己、不徇私情的无私精神。
包公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大义灭亲忍痛铡包勉的故事,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包公的光明磊落。
这也警示着我们党员干部要有一身浩然正气,不徇私舞弊、不朋比为奸,做官不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而是为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即使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敢于坚守正义、维护底线,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从心底里尊重我们的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包公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担当精神。
包公一生追求正义、不惜丢官铡当朝太师庞昱的故事,让人们领悟到包公的执法严明。
这也告诫着我们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坚守原则,不官官相护,不唯上、不唯权,要坚持依法维护社会正义,做到明察秋毫,即使面对强权也要坚持真理、恪尽职守,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支持我们的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包公为民请命、一心为国的奉献精神。
陈州放粮的故事,让人们亲切感受到包公的亲民、爱民情怀。
这也提醒着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时刻心里装着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不推诿、不拖延,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是鱼和水、血和肉的关系,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打心底里拥护和爱戴我们的党员干部。
时代在变,但“道”没有变。
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立党是为了公(国家),执政是为了民。
在新时期,每个党员干部都需要继承和发扬包公精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个时代。
2024年千年包公观后感千年包公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法官,他以公正、严谨的态度处理案件而闻名于世。
在2024年的千年包公观中,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他的形象和故事,深受震撼和教育。
以下是我对这次观展的个人观后感,详细陈述。
整个观展分为几个部分,从包公的生平、法官职责、传统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展示。
展览馆布置得宏大庄重,仿佛让我身临其境地走进了千年前的包公生活的环境中。
展览从包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开始,详细介绍了他的童年、求学经历,以及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卓越的法官。
展览中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场景再现非常丰富生动。
不仅有许多珍贵的古籍、手稿和包公的肖像,还有一些重要的法官文物和道具。
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宝贵的历史遗物,仿佛能够感受到包公坚定公正的气息。
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临摹的一些包公对案件的裁决书,文字简练而又明确,透露着慎重的态度和敬畏的心情。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关于包公的法官职责和理念的展示。
展览通过诸多案例的讲述,展现了包公如何严格按照法律处理案件,维护社会正义。
包公的法官职责不仅仅是审判案件,更是以案件为借口推动社会发展和民众的思想进步。
他重视人民的意见和诉求,积极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稳定。
这种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而且,我的一次观展,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展览详细介绍了包公时代的中国法律制度和审判程序。
以当时社会的情况为背景,探讨包公为何能够处理复杂案件并取得公正结果。
这让我对中国法律的演变过程和法治精神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更加确信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观展过程中,我对包公之所以被后人尊重和祭奠有了更深的理解。
尽管我生活在现代社会,但依然被包公的诚实、公正和智慧所启发。
包公的形象告诉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法律的公正和正义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基石。
他在世时被誉为“神号之目”、“世法之宝”,这种荣耀源于他对公案的审慎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导语: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
该片将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1】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
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来自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
摄制团队自2015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阎群力,安徽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共同为《千年包公》启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千年包公》总监制张志宏在致辞中说,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
“今天我们拍摄制作《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
2023年安徽卫视千年包公心得体会【范文一】今天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包公是为民、公正、严明、廉洁司法的化身。
包公司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引领社会道德、社会风尚和社会良知的重要作用。
看完专题片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当代的包公――朱镕基。
朱镕基是一个铁面无私、疾恶如仇的性情中人。
在查出希同案后,他极为震怒地说:“反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朱镕基厉言反腐、忧国忧民,表现了一个人民公仆爱憎分明的坚定立场。
他在总理任期内,防治始终处于优先位置。
他严词表示,要彻底查处行私案件,狠狠打击行私犯罪分子,要依法杀一批人,杀一儆百。
他亲自督办厦门远华行私案,其间600多名涉案人员被审查,近30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多名罪大恶极的官员被判处了死刑。
对震慑犯罪、抑止起到了重大作用。
他常用“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的古训鞭策自己,从来不搞特权。
他外出考察轻车简从,常常与随行人员一起吃自助餐,自己拿盘子去盛饭菜。
他作风务实,反对浮夸,告诫下级要“不做假账”、“做清白的人,做干净的人,说老实话”。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朱镕基虽然退了,但他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故事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应居安思危,乐不忘忧,时刻保持和增强对的忧患意识。
“战斗正未有穷期”,我们反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所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让我们像朱镕基那样,拿出“先打老虎后打狼”的精神,加大反腐力度,执法必严,惩前毖后,杀一儆百,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范文二】包公既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个经过百姓传说及文人加工的艺术人物。
XX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中国古代出色的历史人物烂假设繁星,千百年来,假设论在群众中影响最为深广的人首推孔子,孔子之下的一人,在我看来,或许就要数到包拯了。
下面是网为大家的xx千年包公观后感,欢迎参考~反腐反庸,无私无惧包拯的实干精神古所罕见。
在任何一个职位上,他都关心民生,锐意改革,同时将遇到的问题和理解的情况,不管是否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都如实向朝廷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法,请皇帝“特降指挥”。
在包拯看来,这是一个官员应尽的责任。
包拯留下的著作,除一篇家训、几首短诗外,就是多达185篇的奏议,其中有55篇奏议,竟弹劾本朝官员多达61人!这61人中,贪官污吏首当其冲,犯一般错误和不称职的“庸人”也不在少数。
地位比他高的如宰相宋庠,皇亲国戚如张尧佐、郭承祐、杨景宗等,均在被弹劾之列。
譬如,他认为宋祁“在益部多游宴不可任三司”;张方平身为三司使,“乘势贱买所监临富民邸舍,无廉耻,不可处大位”。
宰相宋庠,“自再秉衡轴,首尾七年,殊无建明”,却“安处洋洋,以为得策”,而作为宰臣,“与国同体,不能尽心竭节,灼然树立,是谓之过,宜乎当黜”。
一时间,“包弹”成为朝廷闻之色变的流行语。
“包弹”中以“六弹张尧佐”最为惊心动魄,包拯在其中显示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尤其长久地为世人所称道。
张尧佐是仁宗皇帝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兼养父,原为地方小官,张贵妃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以她特有的地位缠住仁宗,为张尧佐加官晋爵。
张尧佐因养女失势,扶摇直上,任至三司使。
包拯刚一主管谏院,便履行“以言为职”的职责,和几位同仁一起,弹劾这个“徒缘宠私,骤阶显列”的“凡庸之人”。
谁知仁宗变本加厉,更委派张尧佐以重任,让他一人兼任宣徽南院使等四职。
消息传出,朝野哗然,连素来温和的御史中丞王举正也拍案而起,支持包拯,要求仁宗撤销对张尧佐的任命。
结果,建议无效,王举正不得不进展廷辩,即在皇帝上朝时与之当面辩论。
在廷辩时,包拯情绪冲动,分开座位走近仁宗,竟将唾沫溅到仁宗脸上,以致仁宗不悦而退朝。
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和心得体会范文汇总篇1、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
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来自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
摄制团队自XX 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阎群力,安徽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共同为《千年包公》启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千年包公》总监制张志宏在致辞中说,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
“今天我们拍摄制作《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
”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千年包公》监制石世仑表示,纵观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个字来总结,那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嫉恶如仇”。
他说:“在《千年包公》中,我们力图透过包公来展示中国优秀的廉政文化,纪录片对历史的正本清源价值得以凸显。
XX年合格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XX年合格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1】今天按照单位组织要求观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做一些检讨。
身为党员干部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严把查找问题、谈心交心、自我剖析、民主生活会质量、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六个关口。
包公何许人?乃北宋名吏,古往今来知名度最高的官员,以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而著称于世。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徐守盛强调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就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包公公正、廉洁、无私、不畏难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发扬包公公正不阿的精神。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医生”也是“病人”,既是活动推进者也是行为主体人。
《荀子·正论》曰:“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
”只有领导干部做到公正不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动真格,才能树立起上行下效的良好风范,才能有各级各地出动实招的生动局面。
发扬包公两袖清风的精神。
中央提出整治“四风”,剑指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直击要害,深得人心。
整治四风,弘扬廉洁自律精神,关键在于一“弱”一“强”、一“破”一“立”。
弱,就是弱化官员的意识;强,就是强化公仆意识,在清正廉洁中服务人民才能取信于民。
破,就是改变奢靡浪费的恶习;立,就是树立党性纯洁的理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发扬包公铁面无私的精神。
无私方能无我,无我方能尽心尽责。
没有私心,没有私利,才能从大局出发,从党的利益出发,触及灵魂,触及核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敢于亮短揭丑的态度、以治病救人的担当,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对照党纪条规,严肃认真地查找“四风”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认真加以整改,使干部作风状况有一个大的改变。
发扬包公永不畏难的精神。
整治四风也好,转变作风也好,出汗排毒也好,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内在的外部的、上面的下面的难题,搞不好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害党害国。
记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导语:包公以清廉刚正形象传世。
(1)记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5月23日上午,廉政文化传播与建设创新暨“包公杯”经验与启示研讨会举行。
会议通报了第四届“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名单。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监察专员阎群力,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董耀鹏,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张志宏等出席会议。
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主持会议。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致辞。
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曲艺演员和作者在会上作了交流研讨。
据悉,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共合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牵头主办的第四届“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终审结果已产生。
在公证员的全程监督下,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轮遴选,最终产生一等作品2篇、二等作品4篇、三等作品8篇和优秀作品18篇。
相关优秀作品还将于5月24日下午在合肥大剧院集中展演。
汪学致说,我们连续举办四届“包公杯”全国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屡创征稿数量、曲种之最,在全国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向全国人民宣传了包公清廉文化,展示了合肥建设发展成就和廉洁、文明、高效的新风貌,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弘扬正气、鞭挞腐败,营造“尊廉崇廉倡廉”的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2)记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昨日根据要求,我在网上观看了千年包公,现在谈谈我的看法。
近年来,中央纪委已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古今正面典型。
自xx年5月22日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及客户端围绕“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相继刊发《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等二十多个专题,弘扬传统家规文化。
至于包拯所处的北宋,则是个偃武修文的朝代,史书记载:“帝深恶赃吏,内外官赃罪,多至弃市。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国宜在纪录片介绍:“赵匡胤对贪官污吏是非常痛恨,因此在开宝元年,改元的时候应该大赦,可是,大赦中十恶不赦,特别是对贪官污吏不能赦。
看千年包公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一】包拯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
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
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
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的出入。
小说戏曲中的有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
他二十八岁那年考上进士,开始做官,后来一直做到枢密副使(枢密使是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副使是副职)。
包拯这个人很会审理案件,而且执法如山,铁面无私。
他在庐州府做官的时候,有个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官府。
包拯依法处理,照样打他一顿板子。
有些亲友本来想利用包拯做靠山,胡作非为。
这一来,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后来,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
京城里有许多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这些人更是无法无天。
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
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
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认为按照张尧佐的才能,不适宜担任三司使,更不适宜同时担任几个重要官职。
于是,他一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又有权势的大人物。
为了这件事,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面争吵起来。
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
当时,还有一个大官僚,叫王逵。
他担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的时候,非常残暴凶狠,拼命剥削和压迫人民,逼得人民逃亡山中,联合起来进行反抗。
后来,他调任江南西路转运使,还是继续残害百姓。
包拯访问到这些情况,气愤极了,立刻上了两道奏疏,弹劾说:“王逵残害百姓,逼得他们逃入山洞,造成大害,至今未息。
朝廷决不能任用这样的坏人,危害国家。
”这两道奏疏上去了,朝廷并没有罢王逵的官,又调他做了淮南转运使。
包拯坚决反对朝廷这种做法,又上第三道奏疏,进行弹劾。
过了一些时候,包拯又了解到王逵的另一项重大罪行。
原来,王逵担任江南西路转运使的时候,疑心地方官卞咸告发他的罪行,就打击报复,暗中指使人诬告卞咸,一下子关押了五六百人,制造了一个大冤案。
XX年千年包公学习心得体会最新
千年包公学习心得体会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
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来自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
摄制团队自XX 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
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阎群力,安徽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共同为《千年包公》启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千年包公》总监制张志宏在致辞中说,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
“今天我们拍摄制作《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
”
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千年包公》监制石世仑表示,纵观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个字来总结,那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嫉恶如仇”。
他说:“在《千年包公》中,我们力图透过包公来展示中国优秀的廉政文化,纪录片对历史的正本清源价值得以凸显。
”
安徽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该片监制禹成明感谢各方对该片的支持,他表示,《千年包公》是一部联合摄制作品,立项之初就受到中纪委宣传部、安徽省纪委、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等各级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不仅对节目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还帮助协调摄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力图将其打磨成一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纪录片精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朱万曙在发言中表示,“包公的故事能流传至今长盛不衰,是因为他真正走向了民间,凝聚了民间文艺的元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纪录片《千年包公》的面世,必然能够起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
包公第34代传人、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常务理事包正军说,包公表现出的高风亮节是86万包氏子孙为人处世的楷模,更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
他表示,作为一个清官符号,长久以来文艺作品中的包公,其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几乎被忽略,而纪录片《千年包公》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依托丰富而详实的史料,以包公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写实手法再现了包公的一生,让“铁面包公”有血有肉地走向观众,展示了包公的可贵、可敬、可亲之处。
千年包公学习心得体会
据导演介绍,《千年包公》的片头创意,就是要为包公雕一尊像。
在一斧一凿中,穿插了四个精彩的故事:“清心诗”、“七弹王逵”、“不持一砚归”、“包公井”。
其中,“七弹王逵”的故事,称得上宋朝反贪打虎的典型。
1043年,包拯入京任殿中丞,后经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
其时,进士出身的王逵,为官贪虐,民愤颇大,但因其善于结交朝中权贵,屡贬屡任甚至不断擢升。
包拯先后七次弹劾王逵,此前六次弹劾后,王逵仍顺利转任,继续被起用。
最后一次,包拯在弹劾奏章中将矛头直指皇帝:“以王逵所在残暴、猥滥之状,彰灼如是,而上下蒙蔽,曲加擢用,亦何示警于后哉?”终于,朝廷将王逵罢官免职。
事实上,包拯不遗余力打虎的故事,在中央巡视组刚结
束“回头看”的安徽省也能找到呼应。
今年2月底,中央巡视组展开十八大后中央巡视的首次“回头看”,安徽省为首次“回头看”的四个省份之一。
按照安排,巡视到4月27日结束。
在中央巡视组在安徽“回头看”期间,安徽已经有多名官员落马的消息曝出。
5月18日,安徽省纪委发布消息称,安徽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程瀚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程瀚曾长期在安徽公安系统工作,担任合肥市公安局长7年,担任合肥市副市长3年多。
作为曾经的省会城市公安局一把手,程瀚以个性突出、作风强势著称,其曾“掌掴副局长”一事在安徽官场广为流传。
程瀚落马消息发布的同一天,最高检发布消息称,5月13日,经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阜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德林(副厅级)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这是自XX年4月安徽省教育厅时任基础教育处处长缪富国被调查落马以来,该厅第6位命运发生重大变故的处级以上官员,同时也是第一位涉及该厅窝案的厅级以上官员。
而在4月,安徽也至少有三位处级以上干部落马的消息曝出,包括安徽合肥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宋美华,安徽省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效先,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局)党组成员、副主任(副局长)沙圣虎。
另外,XX年5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安徽省副省长杨振超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继陈维席、陈世礼、方西屏之后,杨振超成为1996年8月以来近20年时间里第四个落马的安徽淮南市委原书记。
“回头看”的反馈意见虽然尚未发布,但打虎已卓见成效。
此时《千年包公》的开播,正是对包公千年前反腐故事的绝佳再现。
史书记载,包拯临终时“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他还留下遗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