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
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与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效果比较罗建军【摘要】目的比较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与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给予A 组患者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给予B组患者重建钢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总长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B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肩关节Neer评分低于B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21【总页数】2页(P3905-3906)【关键词】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锁定解剖钢板;重建钢板;粉碎性锁骨骨折【作者】罗建军【作者单位】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河南焦作4549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粉碎性锁骨骨折属于常见肩锁关节损伤疾病,占到所有肩锁关节损伤疾病的10.0%。
目前针对粉碎性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存在较多争议,尤其是对于喙锁韧带发生损伤锁骨骨折。
粉碎性锁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钢板固定、缝合锚固定等,虽然锁骨内钢板固定治疗可稳固肩锁关节,但术后取出钢板后可发生肩锁关节脱位,并且传统重建钢板固定术中需要大量剥离骨膜,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固定材料断裂和再骨折等并发症。
本文探讨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与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比较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与非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方法分析锁定钢板固定70例,其中克氏针引导复位34例,非克氏针引导复位36例。
结果平均随访12.3个月,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组出血量明显低于非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组 (P<0.05);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于非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组 (P<0.05)。
结论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复位方法较非克氏针引导复位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锁定钢板锁骨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079-02【Abstract】compare Kirschner guide reset locking plate with non-locking plate Kirschner guide reset middle clavicle fractures effect. [Method] The locking plate fixation in 70 cases, of which 34 cases Kirschner guide reset, reset the 36 cases of non-Kirschner guide. [Result] The average follow-up of 12.3 months, two healing time,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 Kirschner guide reset locking plat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mount of bleeding Kirschner guide reset locking plate group (P <0.05); Kirschner guide reset locking plate operativ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in non-Klinefelter reset needle guide locking plate group (P<0.05). [Conclusion] Kirschner guide reset the lock plate for treatment of clavicle fractures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bleeding, compared with non-Kirschner guide Reset Reset method has obvious advantages.【Key words】 locking plate fracture of the clavicle锁骨粉粹性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多为间接暴力引起。
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53例体会我院1999~2009年共进行锁骨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术53例,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15例;年龄18~79岁;左侧31例,右侧22例。
粉碎性骨折18例,斜形骨折27例。
均新鲜骨折。
以上病例骨折端均明显移位。
受伤到手术时间2~7 d。
2 治疗方法采用颈丛麻或局麻,患者仰卧位。
患肩垫高3~5 cm,以骨折端为中心作锁骨横形切口,长约3~6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骨折端。
从远侧骨折端逆行钻入1枚克氏针,直径2.0~3.0mm,并使之穿出肩后外侧皮肤之外,将骨折端复位后,再把克氏针自骨折远端钻入骨折近端,检查骨折端固定牢固后,剪除暴露于皮外部份的克氏针,将外端折弯埋于皮下,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4~6周。
3 治疗结果53例手术患者,经过0.5~1.5年随访,53例患者均在3~5个月内达骨折临床愈合,且分别于3~10个月在门诊局麻小切口拔除内固定物,效果满意。
无一例患者出现锁骨下血管神经损伤,无骨折不愈合。
按连学全等[1]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5例,良12例,尚可6例。
其中出现并发症者12例,包括骨折端成角1例,针尾处皮肤破溃、感染9例,迟缓愈合2例(6~9个月愈合)。
4 讨论4.1 关于手术适应证锁骨骨折最普遍采用“8”字绷带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
此法固定时间长(4~6周),患者通常不易接受,且固定效果不可靠。
如为维持复位而加大捆扎力度,则易造成血管、神经受压,患者痛苦更大。
因而,多数经保守治疗的锁骨移位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后遗留重叠或成角畸形,出现局部隆起或肩部缩窄,甚至影响肩关节功能。
虽然在儿童这种畸形可经成功地塑形而逐渐消失,而在成人这种残留畸形却是终身存在的。
而对移位骨折施行手术治疗,可维持骨折端的良好复位,避免畸形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希望恢复身体完美的生理形态。
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57例疗效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治疗要点。
方法回顾分析57例锁骨骨折临床和手术资料,随访10~32个月。
结果临床愈合时间4~12周,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7周。
术后外观无畸形,肩关节活动正常。
克氏针轻微移位1例,改二次钢板手术1例。
结论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固定效果可靠,创伤小,无畸形愈合。
【关键词】锁骨骨折;克氏针;髓内固定锁骨骨干较细,部位表浅,且有弯曲,遭受外力后易发生骨折,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5.98%[1]。
既往常作保守治疗,因其复位容易,固定困难,最终常形成畸形愈合影响疗效。
密云县医院自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且资料完整统计者5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41例,女16例;年龄13~65岁,平均41岁;骨折部位:锁骨内1/3 骨折6例,中外1/3骨折39例,外1/3骨折9例;骨折类型:横形骨折17例,斜形骨折33例,粉碎性骨折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1例有臂丛神经损伤,5例合并其它部位创伤;其中新鲜骨折5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7 d,陈旧性骨折2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气管插管麻醉或局麻-强化麻醉,以骨折内端为中心,沿锁骨正中横切口长约2~4 cm,少剥离或不剥离骨膜,暴露骨折端,注意保护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用齿状血管钳提起骨折外端,选用2~2.5 mm 克氏针由远骨折端逆行向外穿入,通过锁骨远端穿出皮肤,直视下复位骨折,再将克氏针顺行穿入近骨折端髓腔内,粉碎性骨折可根据情况加用钢丝或PDS可吸收缝线固定,将克氏针尾剪断后折弯,埋于皮下,切口置引流皮片,缝合伤口。
术后患侧屈肘90°,三角巾悬挂于胸前4周,同时常规抗感染治疗3~5 d。
2 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2]。
①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断端无压痛,无叩击痛,功能恢复;②好转:骨折对位、对线尚可,或对位不佳但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功能恢复良好;③未愈:骨折不愈合或局部明显畸形且有功能障碍。
132中国处方药 第16卷 第8期·临床研究·病灶进行放大,术野清晰,这对于充分摘除肿瘤、减小手术创伤性,避免中途开胸手术治疗均具有积极作用[4]。
此外,使用消化内镜配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肿瘤,可准确定位食管良性肿瘤,更有利于将肿瘤整体摘除,防止食管黏膜破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以此同时,在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方面,有相关学者认为,直径超过2 cm的肿瘤,位于胸段食管各部位单发或多发平滑肌肿瘤为最佳手术适应证;同时为了保证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应排除食管肿瘤明显外侵、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全麻以及单肺通气、既往有右侧开胸手术史或右侧胸膜广泛肥厚粘连者。
由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与开胸手术对比,前者的创伤性显著减小,术后恢复快,更具有临床可行性。
诸多临床实践表明,电视胸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食管良性肿瘤的理想疗法之一,疗效可靠,创伤性显著小于开胸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等优势[5]。
虽然电视胸腔镜手术效果较好,但本次研究中,仍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因此选择该手术进行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进行单侧肺通气治疗,插管时选用双腔气管,从而保证视野清晰,充分萎缩患侧肺,降低手术难度性,缩短手术时间;②术中需经口插入纤维胃镜,从而控制食管方向,气道支撑食管作用,且通过胃镜引导,能够辨别食管肿瘤位置,利于手术操作,更安全地切除肿瘤组织,且能够保证食管黏膜的完整性;③在进行肿瘤组织剥离时,需使用七号丝线缝合瘤体,从而利于剥离、牵引;④术中在使用电切器械或内镜电凝时,需由手术操作者控制脚踏开关,从而防止周围组织受到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
参考文献[1] 赵虎,刘桐林. 电视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的比较.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33-1535.[2] 王述民,曲家骐,侯维平,等. 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食管良性肿瘤56例临床体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8(11):973-975.[3] 彭丽君,曾伟生,乔贵宾. 电视胸腔镜食管良性病变手术20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9):832-834.[4] 许川,梅宏,韩连奎,等. 胃镜辅助在食管平滑肌瘤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重庆医学,2014,9(25):3356-3357.[5] 黄志亮,高宇,侯殿臣,等. 二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联合超声内镜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研究. 华西医学,2016,12(4):663-666.[6] 张自正,刘汉云,陈刚. 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肿瘤经验总结. 亚太传统医药,2013,9(7):123-124.锁骨处于胸顶部前方,为躯干与肩胛唯一骨性连接,由于解剖部位较浅,一旦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可发生骨折。
相关数据统计,锁骨骨折发生率为所有骨折类型的5.98%左右[1]。
对于稳定锁骨骨折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畸形、锁骨短缩等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研究显示,手术治疗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且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2]。
锁定解剖钢板、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均为临床常用手术方案,其中锁定解剖钢板可有效稳固肩锁关节,但术后易出现肩锁关节脱位;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则有助于减少软组织损伤,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本研究选取64例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分析锁定解剖钢板联合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2例。
试验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平均(42.35±3.74)岁;骨折部位:8例左侧,24例右侧;病程1~10 d,平均(6.61±0.34)d;致病因素:9例坠落伤,15例交通伤,8例其他;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1~66岁,平均(43.29±3.26)岁;骨折部位:10例左侧,22例右侧;致病因素:12例坠落伤,17例交通伤,3例其他;病程2~10 d,平均(6.27±0.59)d。
两组致病因素、年龄、骨折部位、病程、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体征、症状确诊;闭合性骨折;初次锁骨骨折;患侧无其他部位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知晓手术情况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者;精神疾病者;陈旧性锁骨骨折者;恶性肿瘤者;锁骨部位二次手术者;严重感染者;造血功能障碍者;肝肾功能异常者;依从性差,无法主动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两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抗生素,采用颈丛阻滞麻醉,侧卧位,头转向一侧。
对照组给予重建钢板固定术。
常规消毒后,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李光淳(吉林省人民医院骨科,长春 130021)【摘要】目的 分析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2例。
对照组给予重建钢板固定术,试验组给予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锁定解剖钢板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
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试验组Neer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有助于改善术中及术后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粉碎性锁骨骨折;锁定解剖钢板;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重建钢板固定术133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6 No.8·临床研究·以骨折端为中点,作一切口,约8~12 cm,显露骨折端,清洁骨折端淤血,使骨折端骨膜分离,复位骨折端,选用合适螺钉,骨折端固定完成后,放入适当长度重建钢板并塑形,测定深度,拧入螺钉,C形臂引导下观察骨折端复位是否良好,复位良好后,清洗切口并缝合。
试验组给予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锁定解剖钢板治疗。
以骨折端为中点,作一约3 cm切口,确保骨折端显露,采用电钻于骨折端外侧髓腔打入1枚直径1.5~2.5 mm克氏针,经骨皮质拉出皮肤,使克氏针近端平行于远骨折端,使骨折复位,于髓腔打入克氏针,以穿过对侧皮质为准,C形臂X线透视下确定骨折端解剖复位,顺骨膜置放恰当锁定解剖钢板,根据锁骨内侧端锁定螺孔、锁定钢板肩峰端体表投影分别作一切口,约0.3 cm,拧入锁骨内侧端、锁骨肩峰端锁定孔套筒,钻孔成功后,拧入锁定螺钉,克氏针拔出同时,拧入锁定螺钉,C形臂引导下检查骨折端解剖部位是否复位,清洁创面,闭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①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
②两组并发症。
③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应用肩关节Neer评分进行评估,共100分,分值越高肩关节功能改善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χ—±s)组别例数骨折愈合时间(周)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长(min)试验组329.41±1.3224.36±15.5144.65±7.24对照组3212.53±1.4064.37±18.3262.62±15.34 t 值-9.1729.429 5.992P 值-0.0000.0000.000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4,P=0.031<0.05)。
见表2。
表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n(%)]组别例数再骨折内固定材料断裂畸形愈合总发生率试验组320(0.00)0(0.00)1(3.12)1(3.12)对照组321(3.12)3(9.38)4(12.50)8(25.00)2.3 比较两组的Neer评分比较术前两组Ne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Neer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表3:对比两组Neer评分(χ—±s,分)组别例数术前术后3个月t 值P 值试验组3265.67±3.2289.35±6.6918.0420.000对照组3264.38±2.7179.27±6.1512.5330.000 t 值- 1.733 6.274--P 值-0.0870.000--3 讨论由于锁骨位于皮下浅表,加以形状细长,易遭受外界暴力导致骨折。
目前,手术是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主要手段,治疗目的在于使骨折恢复至正常解剖部位并牢固固定,最终恢复肢体功能。
重建钢板固定术作为传统治疗术式,需广泛剥离骨折端周围骨膜,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影响手术进程同时,增加骨折不愈合发生风险[3]。
近些年,随着微创理念及锁定钢板技术不断完善,临床越来越重视软组织保护。
因此,本研究联合锁定解剖钢板与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以骨折端为中心作一3 cm左右切口,并利用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锁骨主干长轴,有助于恢复骨折端力线并维持,且无需反复复位,上述操作完成后放入适当锁定解剖钢板,拧入合适锁定螺钉,可有效减少手术入路创伤。
谢建新等[4]学者研究显示,锁定解剖钢板联合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可缩短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可能是由于两者联合无需反复复位骨折端,无需对钢板塑形,可直接拧入螺钉,相比于重建钢板固定,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同时手术切口仅为3 cm左右,且术中无需过多剥离骨膜,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