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分南北 (2)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6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2.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2.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资料的能力;3.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5.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2.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3.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
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2.难点: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反映南北方差异的图片、生活场景。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利用书本和互联网等途径调查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探究研讨课,教学活动中对探究研讨课的特点有了较好的体现,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分析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国南北分界线一般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以北是北方,以南是南方。
秦岭淮河经过的城市有湖北省的襄阳市、枣阳市,河南省的南阳市、邓州市等。
秦岭淮河经过的城市
秦岭淮河经过的城市有湖北省的襄阳市、枣阳市,河南省的南阳市、邓州市、驻马店市,安徽省的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区约4.67公里),江苏省的淮安市(北距淮安市区约5.68公里)。
秦岭—淮河一线西起与青藏高原相接的西秦岭余脉,止于东海海滨(E120°21′,N34°05′),总长度约1666.28公里。
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气候上的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③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
④以北属半湿润地区,以南属湿润地区。
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秦岭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
地理知识口诀大全地理知识口诀大全地理知识口诀大全地理知识口诀大全秦岭—淮河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七大洲分界和位置口诀!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
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
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
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口诀!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大洲和大洋口诀!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地名口诀!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川黔云藏加重庆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特别行政区另附:口诀大全:我国七大古都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秦岭淮河⼀线是什么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和南⾯,⾃然条件、地理⻛貌、农业⽣产等,均有明显不同。
下⾯是由店铺编辑为⼤家整理的“秦岭淮河⼀线地理分界”,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本⽂。
秦岭-淮河线 (英语:Qinling Mountain-Huaihe River Line,或称:Qinling-Huaihe Line),⼜称秦岭-淮河⼀线,是中国⼀条带有多重特殊意义的地理分界线。
这条线南、北在⽓候、河流、植被、⼟壤、农业⽣产等⽅⾯,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淮河线的提出,⾸次正确界定了中国南北⽅的⾃然地理分界线,被认为对于认识中国⾃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岭淮河⼀线地理分界 1、⽓温: 1⽉份0℃等温线。
2、⽇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候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4、降⽔:年降⽔量800mm等降⽔量线。
5、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6、⽓候:亚热带季⻛⽓候和温带季⻛⽓候分界线。
7、农业:旱地农业与⽔⽥农业分界线。
8、作物:⽔稻⽣产与⼩⻨⽣产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10、河流 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位变化⼤、有结冰期、含沙量⼤。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
11、⻓江和⻩河的分⽔岭。
12、地形: 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地区和北⽅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年两⾄三熟与两年三熟或⼀年⼀熟的分界线。
南⽅:⼀年两⾄三熟,北⽅:⼀年⼀熟或两年三熟。
16、中国⽔资源分布的多⽔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
秦岭和淮河有什么区别?为何能成为南北⽅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的区别,秦岭是东西向的⼭脉,淮河是基本与秦岭东西向平⾏的河流,秦岭淮河共同
的东西向平⾏线,构成了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是⼀个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概念,为什么呢?
从地理、⽓候、农业⽣产上来看,是年降⽔量800毫⽶等降⽔量分界线;
⾬季长短分界线;
湿润半湿润区分界线;
⼀⽉0度等温分界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农业⽣产南⽔⽥、北旱⽥分界线;
南主产⽔稻、北主产⼩麦分界线;
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分界线;
糖料作物南⽢蔗、北甜菜分界线;
作物熟制南年⼆——三熟、北⼀年⼀熟或⼆年三熟。
综上所述,秦岭淮河所以成为中国南北⽅分界线。
上世纪五⼗年代,国家制定《农业发展纲要》既以长江、秦岭淮河、黄河为三个农业⽣产分界
线,秦岭淮河是其中的⼀个。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