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分南北
- 格式:ppt
- 大小:11.38 MB
- 文档页数:5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2.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2.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资料的能力;3.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5.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2.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3.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
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2.难点: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反映南北方差异的图片、生活场景。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利用书本和互联网等途径调查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探究研讨课,教学活动中对探究研讨课的特点有了较好的体现,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分析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秦岭-淮河分南北──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借助地图说明南方与北方的范围基础上,先阐述了两地人们在生活方面的差异,之后追溯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特别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秦岭—淮河分南北”是在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后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
这一课时中习得的关于“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也是学习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所必备的,因而说“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无论在知识建构上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知道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
2、掌握秦岭—淮河大致经过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而学会分析南北方生产生活差异的主要原因。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对比,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能通过典型事例运用地图,来说明我国不同地区在气候、农业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和提升从专题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意义;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教学难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五、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春秋后期,齐国的上大夫晏殊出使楚国,楚王为了让晏殊难堪,和他的臣子想了一个使晏殊出丑的办法。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秦岭淮河⼀线是什么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和南⾯,⾃然条件、地理⻛貌、农业⽣产等,均有明显不同。
下⾯是由店铺编辑为⼤家整理的“秦岭淮河⼀线地理分界”,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本⽂。
秦岭-淮河线 (英语:Qinling Mountain-Huaihe River Line,或称:Qinling-Huaihe Line),⼜称秦岭-淮河⼀线,是中国⼀条带有多重特殊意义的地理分界线。
这条线南、北在⽓候、河流、植被、⼟壤、农业⽣产等⽅⾯,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淮河线的提出,⾸次正确界定了中国南北⽅的⾃然地理分界线,被认为对于认识中国⾃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岭淮河⼀线地理分界 1、⽓温: 1⽉份0℃等温线。
2、⽇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候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4、降⽔:年降⽔量800mm等降⽔量线。
5、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6、⽓候:亚热带季⻛⽓候和温带季⻛⽓候分界线。
7、农业:旱地农业与⽔⽥农业分界线。
8、作物:⽔稻⽣产与⼩⻨⽣产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10、河流 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位变化⼤、有结冰期、含沙量⼤。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
11、⻓江和⻩河的分⽔岭。
12、地形: 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地区和北⽅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年两⾄三熟与两年三熟或⼀年⼀熟的分界线。
南⽅:⼀年两⾄三熟,北⽅:⼀年⼀熟或两年三熟。
16、中国⽔资源分布的多⽔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
南方北方怎么划分一通过地理位置来区分南方和北方,通常用秦岭淮河作为划分南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
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关中地区、关东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南方行政区划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广西、广东等部分地区。
二中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
南方是中国的亚热带地区,南在地图上是在地图的下边。
北方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在地图上北在地图的上边。
秦岭的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关于一个区域的地理划分有很多标准,一般来说常用的是两种,一是按照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来划分,二是按照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划分。
比如我国,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地区。
很早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秦岭象一堵挡风墙挡住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关于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有很多种说法,在了解这个南北方划分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中国地理区划和自然地理环境。
按照地理区划划分,有几种划分方式:1、四大地理区划: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2、六大地理区划: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3、七大地理区划: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由于中国疆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人文、经济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相比而言七大地理区划应用的更为多多一些,相比而言反映各地域的特点更为细致!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划分,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即“两线三区”,其中一条线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界线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另一条线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连线。
秦岭和淮河有什么区别?为何能成为南北⽅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的区别,秦岭是东西向的⼭脉,淮河是基本与秦岭东西向平⾏的河流,秦岭淮河共同
的东西向平⾏线,构成了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是⼀个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概念,为什么呢?
从地理、⽓候、农业⽣产上来看,是年降⽔量800毫⽶等降⽔量分界线;
⾬季长短分界线;
湿润半湿润区分界线;
⼀⽉0度等温分界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农业⽣产南⽔⽥、北旱⽥分界线;
南主产⽔稻、北主产⼩麦分界线;
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分界线;
糖料作物南⽢蔗、北甜菜分界线;
作物熟制南年⼆——三熟、北⼀年⼀熟或⼆年三熟。
综上所述,秦岭淮河所以成为中国南北⽅分界线。
上世纪五⼗年代,国家制定《农业发展纲要》既以长江、秦岭淮河、黄河为三个农业⽣产分界
线,秦岭淮河是其中的⼀个。
仅供参考。
中国南北分界线在哪里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是北方,以南是南方,秦岭淮河还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一月0度等温线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全称《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是2010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陈全功教授及其硕士研究生谭忠厚等人依据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字评估而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
其研究实质是将传统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定量、定位表示。
南北方分界线标准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
秦岭—淮河线是一条在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是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也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除了地理位置外,南北方分界线还可以从生活习惯上区分。
南方人以水稻为主食,北方人小麦为主要的粮食,而且南方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所以南方人看上去更加娇小,更加具有灵气,也比较喜欢清淡的口味,喜爱甜食,而北方则不同,地势辽阔,起伏跌宕,所以北方人更加的粗犷豪爽,口味也比较重一些,喜欢吃咸食。
总之,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是一个综合性的地理概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植被、水文、人文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