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思维的分解重构策略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545.34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解构主义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越来越多,景观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解构主义是把整体进行拆分、分解、解构化的设计理念,将解散的结果进行下一步的重新构成,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建筑形式。
解构主义在建筑形式中的表现具有破碎散乱、动态感、创新和追求独特、对建筑形态进行突变手法等特征。
本文首先分析解构主义的内涵,其次探讨解构主义景观的设计方法,以更好地提升现代建筑设计效果。
关键词:解构主义;秩序;批判;景观设计;传统引言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大胆向传统设计风格提出疑问,成为西方建筑界燃起的艺术新星,应用在众多建筑形式中。
从解构主义的观点去考虑城市景观,并发展了用新的造型语言所设计的风景。
解构主义风景给人类呈现了富有鲜明特色的风景现状,给人类如今缺少独特个性的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新的动态空间语言带来了更为广阔的设计思路,并为人类风景场所的丰富和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解构主义的内涵解构是现代主义正统准则和标准的重要秉承,强调个体而不是统一的整体。
这个词首先是在建筑方面开始流行的,利用现代专业化的术语,将所有现存的词语进行重组,在思想和理论的各个层面否定了最基本的设计原理,并赋予其一种全新的意义。
有些解构主义艺术形式是分散的、不规则的,以传统艺术程序为参考的。
其次,解构主义设计具有残缺的特征,甚至会通过刻意破坏来使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一些无关元素组合在一起,故意制造出带有“僵硬”感的画面;或者利用倾倒、扭曲、弯曲等富有动态的形体,造出失稳失重,好似即将滑动、滚动、错移、翻倾、坠落,引起即将发生坍塌的不安动势。
解构主义认为结构主义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影响,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扬弃。
解构主义的中心是对构造主义的反叛。
解构主义的可信性象征可以折射出事情的真实,强调单个个体的研究而非整个结构的研究,反对构成论追求的统一性。
解构主义的领袖是雅克·德里达,他继承和发扬了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解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艺术哲学和建筑设计理念,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构主义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规范、规则和对称性的一种挑战,它试图通过打破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限制,探索更具自由性和表现力的建筑语言和形式。
首先,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提倡建筑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追求规则性、均衡性和对称性,而解构主义试图通过不规则、不对称和非均衡的设计元素来突破传统限制,给建筑带来新的鲜活感和动感。
解构主义的建筑作品通常强调建筑形式和结构的断裂、错位和错觉,使建筑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其次,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引领建筑技术的突破。
解构主义建筑通常涉及复杂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系统,需要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
例如,托马斯·海瑟威克的吉姆·谢林斯卡学院图书馆(Hesselbach’sche Buchhandlung)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结构分析技术,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实现了曲线、倾斜和非对称结构的精确控制。
这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创新,也提高了建筑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再次,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和对自然资源的尊重。
解构主义建筑设计主张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追求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例如,法兰克·盖里的吉默教堂(Gehry Residence)结合了建筑与景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解构主义建筑对可持续建筑的理念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强调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自然光线,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此外,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建筑表达和艺术氛围的塑造。
解构主义建筑通常具有强烈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氛围,通过破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效果。
例如,弗兰克·格黑利的肯特·斯塔克研究中心(Kentuck Knob)以其独特的弧线形式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广受赞誉。
景观规划设计的思维与分类一、景观规划的设计思维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不断完善的过程,设计者应先进行基地调研,熟悉场地的视觉环境与文化环境,然后对与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最后拿出合理的方案,完成设计。
这种先调研、再分析、最后综合的设计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设计场地实地调研分析、构思立意、功能图解、推敲形式、空间设计,其中更注重对后四个方面要点的掌握。
(一)构想理念构想理念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灵魂,是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如果没有构想理念的指导,后期的设计工作往往就是徒劳。
设计的构思立意来源于对场地的分析、历史发展文脉的研究、解决社会矛盾以及大众思想启迪等多方面,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抽象的哲学性理念,另一个是具象的功能性理念。
1.抽象的哲学性理念哲学理念是通过设计表达场所的本质特征、根本宗旨和潜在特点。
这种立意赋予场所特有的精神,使景观规划设计具有超出美学和功能之外的特殊意义。
如果设计植根于一个强有力的哲学理念,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使人们在经历、体验这样一个景观空间后,能感受到景观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人的共鸣。
设计师需要发现并且揭示这种精神的特征,进而明确空间如何使用,并巧妙地把它融入有目的地使用和特定的设计形式中。
抽象的哲学性理念来源于许多方面,如受哲学思想影响的东方园林,运用景观艺术营造出诗画般的意境空间;受现代艺术影响的景观规划设计,直接从绘画中借鉴灵感来源,用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表现景观空间的特质;还有的从历史文脉入手,创造出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作品等。
(1)从历史文脉中获取灵感人类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文明。
文化的美积淀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和审美价值,它包含了人类对生活理想的追求和美好向往。
如今的世界高速发展,各国家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造成了民族文化的缺失,在巴黎、纽约、北京看到的现代建筑和景观都是非常相似的,毫无城市特色可言。
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思潮之解构主义【摘要】阐明了解构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景观的影响,以及其设计风格的形式语言及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景观设计手法和语汇,填补了建筑创作技法上的空白。
Illustrat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philosophy of deconstruc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landscape and its design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orm of language, to a certain extent, enriched the landscape design approach and vocabulary, writing skills to fill the empty space on the building.【关键词】解构主义,反美学,表现语言,形式特征Deconstruction Anti-aesthetics Expression languageFormal characteristics引言当代景观设计活动的发展与大体轮廓,常常体现为各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流派的演化、更迭、交替与转换。
解构主义追求的是被传统所忽视或压抑的可能性,从而打破传统的一统天下的局势,求取新的发展。
因此他们突破了这种静态的秩序结构、消解了“正统”的和谐观、秩序观。
以一种看似“无序性”的组织形式出现。
因此,解构主义者们在动态的形式下重构了一种新的秩序性。
而其景观作品恰好是这种表现心理和内观心理在景观审美过程中通过心理的内化建构——双重建构而达到有机统一。
解构主义(也称后结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是在反结构主义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由于以往任何设计理论及建立的秩序都有某种脱离时代要求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发展变化的要求,因而解构主义对这些理论和秩序提出了质疑,冲破了封闭式理性教条的局限,引入了随机、偶然等被理性所排斥的因素,所以当中也自然包括了许多科学的因素。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
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
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一、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自19世纪中叶始,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时期,资本主义大工业革命诱发出现代景观的艺术和科学两条线索。
分解与重构的形式重构设计思路
分解与重构在设计艺术中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原始形象的深入剖析和重新组合,以提供更新颖的视觉角度和更多的信息。
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增加语义表达,以及更广泛地传递信息。
具体来说,分解主要是对形态的分解,其意义在于从分解的图形中获得新的视觉元素,为创造提供新的材料。
重构则可以采用打散重构的方式,打散后再进行重构,这样可以产生新的内容,形成新的形式。
在设计思路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 理解原始形态: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原始形态的构成元素、结构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等。
2. 分解:根据设计需求和目标,将原始形态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可以按照结构、功能、元素等进行划分。
3. 提取:从分解后的部分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的元素,如形状、线条、色彩等。
4. 重构:根据设计理念和目标,将提取出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可以运用对称、错位、重复、变异等手法,创造出新的形态。
5. 评估与调整:完成重构后,需要对其整体效果、语义表达等
进行评估,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以确保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以上仅为一种设计思路,具体的分解与重构方式还需根据设计需求和目标进行选择和调整。
分类号 J504 学校代码 10495 UDC 700 密 级 公开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海报设计中解构主义思维形式的解析作者姓名: 周 曦学号: **********指导教师: 伍云秀学科门类: 艺术学专 业: 设计学研究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与理论研究 完成日期: 二零一九年三月Wuhan Textile UniversityM. E. DissertationAnalysis of Deconstructive Thinking Form in ModernPoster DesignCandidate:Zhou XiSupervisor:Wu YunxiuTime: March 2019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武汉纺织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 武汉纺织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在当今时代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量复杂繁琐的信息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致使人们开始学习系统的思维模式,把各种海报作品按照设计形式的异同来划分不同的风格、流派,导致人们很少关注海报设计作品背后的内涵。
例如在发布关于海报设计大赛获奖情况的新闻时,很多网站都鲜少对获奖海报作品的设计思想进行阐述,久而久之人们在观摩这些海报作品时,也开始降低对作品内涵的关注,转为关注海报设计的外在形式,把这种形式运用到海报设计中就形成了传统的设计思维模式,而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海报设计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