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者谭盾简介-1
- 格式:ppt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作曲家:1、朱践耳(ZHU JIANER)(1)作曲家简介:朱践耳,祖籍安徽泾县。
1922年生于天津。
(2)代表作品:A:声乐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清晰的记忆》等。
B:器乐作品:《纳西一奇》交响音诗(1984)《第一、二、三、四交响曲》(1985-1990)《节日序曲》(1958)《天乐》唢呐协奏曲(1989)2、贺绿汀(HE LUTING)(1)作曲家简介:贺绿汀原名贺楷,字客观存在卿,号抱真。
1903年7月20日生于湖南省邵县。
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
贺绿汀作为20世纪中国新音乐的一位置早期实践者,将欧洲音乐的传统技法与民族音乐相结合。
他的创作风格朴实简练,浑然天成。
(2)代表作品:《牧童短笛》(钢琴曲)1934年,《摇篮曲》(钢琴曲)1934年,《游击队之歌(合唱)1937年,《嘉陵江上》(独唱)1939年《垦春泥》、《晚会》、《牧歌》等。
3、谭盾(TAN DUN)(1)作曲家简介:谭盾,1957年8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获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后留学美国,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目前国际乐坛上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作曲家之一。
(2)代表作品:《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1982)《离骚》交响曲、《乐队及三种固定音色的间奏》(1985)(人声、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戏韵》、《死与火》、《鬼戏》、《道极》、《九歌》等。
4、马思聪(MA SICONG)(1)作曲家简介:在中国乐坛上,一个享有重要声誉的名字,这就是中国的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
他是广东人,1923年去法国学习音乐,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1931年回国曾任教于祖国各地音乐院校,为音乐教育事业作出过巨大献,1966年11月经香港赴美国,1987年逝世。
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成熟且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你能理解谭盾的音乐吗张薇(渤海大学艺术学院)摘要:谭盾是一住极具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当代著名音乐家.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文通过介绍谭盾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超常规的音乐创作.使人们进一步理解谭盾的音乐。
关键词:谭盾;音乐:先锋音乐近些年来.谭盾这一传奇人物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从电影《卧虎藏龙》的主题歌曲开始.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刨音乐,到2008年以《拥抱爱的梦想》角逐北京奥运会主题歌.谭盾已走近人们的生活。
谭盾。
1958年出生。
湖南长沙人,我国当代著名音乐家。
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随赵行道、黎音海学习并取得作曲硕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198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
谭盾是一个天才音乐家.早在大学时期.即成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
(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就是他在校时创作的。
“风、雅、颂”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三个部分的总称。
谭盾选择这一题材.是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感受和领会.将现代人的思想情感融于其间。
并运用丰富的音乐艺术手段表现出来。
运用民间曲调。
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
因此,在这部作品中,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因素和风格的展现与现代作曲技法和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成为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
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堀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 B 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戏剧系列、观念音乐一一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四蘑奏与琵琶《鬼戏》、歌剧《牡丹亭》、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科波罗》、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复活之旅》、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世界交响曲》以及为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等。
谭盾在一中的演讲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谭盾简介
2.谭盾在演讲中分享的主要内容
3.谭盾的演讲对一中学生的启示
正文
谭盾是一位享誉国际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他曾在一所中学进行了一次演讲,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对音乐的理解,这次演讲对在场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演讲中,谭盾分享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经验。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跨越国界和语言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
他鼓励学生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音乐来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谭盾还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和追求音乐的梦想。
他从小就对音乐充满了热爱,并努力学习和创作音乐。
他在追求音乐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位享誉国际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这次演讲对一中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被谭盾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所感动,也被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经验所启发。
他们意识到,只要有梦想,就要勇于追求,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定地走下去。
第1页共1页。
谭盾室内乐作品《鬼戏》作品分析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谭盾的音乐跨越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众多界限。
从20年前开始,他已开始视听艺术的创作。
有机音乐从创立至今,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是却在国内外音乐界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谭盾的音乐的确“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后现代主义”,这集中表现为其试图消除生活与艺术的界限。
而谭盾则将有机音乐比喻成大自然的眼泪,正是凭借他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敏锐的艺术直觉才清醒地认识到――忘记所处时空而向人的本体和自然的回归,是艺术的永恒主题。
谭盾的《鬼戏》对巫楚文化、傩戏的借鉴,其意义“不只是怀旧、复古、保守的传统主义,迷恋民间乡土习俗或者展现地方特色”,因为这些其实都是表象,透过这些表象,是作曲家对现代性尖锐的质疑与反思!关键词:有机音乐后现代主义音响结构J605 A 1672-8882(2014)05-032-08谭盾是二十一世纪当代华人音乐家中的代表人物,由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是我们在谈论中国当代音乐乃至世界当代音乐时所不可避免的话题。
《鬼戏――为弦乐四重奏、琵琶及铁、水、纸、石头及演奏员的人声而作》(1994),是谭盾受布鲁克林音乐学院(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委约为克罗诺斯弦乐四重奏组(Kronos Quartet)和吴蛮而创作的室内乐作品。
该作品新奇的音响,狂野的表达方式以及浓郁的人文情怀,使笔者为之所触动,遂有感而发。
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笔者所搜集到的针对于谭盾室内乐作品《鬼戏》的相关文献共计9篇,而其体裁多为赏析与论述为主,而无专门就《鬼戏》作品分析为体裁的文献。
在文章写作之前,笔者首先对谭盾的生平、创作理念及具有代表性的有机音乐作品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其次对与室内乐作品《鬼戏》相关的各方面资料进行了搜集与整理,这其中主要包括1、文献资料(文献54篇,其中主要文献9篇,间接文献45篇)、2、乐谱资料(为1995年手写版乐谱)、3、DVD资料(1995年由克罗诺斯弦乐四重奏组(Kronos Quartet)和吴蛮所录制,谭盾担任舞台导演)、4、网络视频资料(包括各类访谈与演出音像)5、网站资源(谭盾在hppt://网站等)。
黄河之声 2019年第20期 总第545期◎ 器乐演奏实践刘思宇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摘 要:谭盾是蜚声国际的美籍华裔音乐家,目前一直活跃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
笔者将对谭盾钢琴组曲《八副水彩画的记忆》之《逗》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奏提示、版本比较这几方面与读者一起赏析。
关键词:谭盾;《逗》;音乐分析;版本比较赏析谭盾钢琴组曲——小品《逗》一、作曲家谭盾简介谭盾(1957-),湖南人,是享誉世界的美籍华裔作曲家,指挥家。
他曾获得:格文美尔作曲大奖(1999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象奖(2001年)、格莱美大奖(2002年)、德国权威的巴赫奖(2011年)等。
1997年他为香港回归中国的交接仪式创作了《天地人》,并被纽约时报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2006年被影响世界华人盛典评为“影响世界的十位杰出华人”大奖。
二、作品的创作背景谭盾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于1978年,是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的首部钢琴作品。
谭盾曾说:“我在拼命学习西方古典和现代音乐的同时,又很想家。
舍不得儿时那些伴我长大的民谣和记忆。
于是写了我的第一部钢琴作品《八副水彩画的回忆》,像是我思乡的日记。
”[1]中国著名钢琴家傅聪和朗朗曾演绎过这套组曲,之后谭盾对作品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赋予它新的标题和顺序,从艺术性和完整性上再次对作品全面提升。
2003年,钢琴家朗朗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首次完整地演奏了这部作品,随即轰动了世界。
《逗》是《八幅水彩画的回忆》钢琴组曲中的第二首,也是笔者要赏析的主题。
它是作曲家根据湖南民歌《新嫂嫂》的素材,沿用民歌的D羽调式创作出来的。
三、《逗》的音乐分析全曲篇幅不大但主题鲜明,用八个字概括为:欢快、轻松、活泼、诙谐。
作曲家采用了连跳音、跳音、自由变奏的音乐手法描绘出了儿时在家乡与玩伴儿奔跑、追逐、顽皮、嬉戏的画卷,呈现出他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