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80
8 锅炉设备及系统8.1 锅炉设备8.1.1 锅炉设备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 612和《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 647以及有关锅炉标准的规定。
8.1.2 过热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压降及温降宜符合下列要求:1 锅炉过热器出口至汽轮机进口的压降,不宜大于汽轮机额定进汽压力的5%;2 过热器出口额定蒸汽温度,对于亚临界及以下参数机组,宜比汽轮机额定进汽温度高3o C;对于超(超)临界参数机组,宜比汽轮机额定进汽温度高5o C;3 再热蒸汽系统总压降,对于亚临界及以下参数机组,宜按汽轮机额定功率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10%取值,其中冷再热蒸汽管道、再热器、热再热蒸汽管道的压力降宜分别为汽轮机额定功率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 1.5%~2.0%、5%、3.5%~3.0%;对于超(超)临界参数机组,再热蒸汽系统总压降宜在汽轮机额定功率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7%~9%范围内确定,其中冷再热蒸汽管道、再热器、热再热蒸汽管道的压力降宜分别为汽轮机额定功率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1.3%~1.7%、3.5%~4.5%、2.2%~2.8%;4 再热器出口额定蒸汽温度宜比汽轮机中压缸额定进汽温度高2 o C。
8.1.3锅炉安全阀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锅炉的汽包、过热器出口、再热器系统以及直流锅炉外置式启动分离器(带有隔离阀的)都必须装设足够数量的安全阀(本条第2款规定除外),其要求应符合《电站锅炉安全阀应用导则》DL/T 959的规定。
2采用100%带安全阀功能的三用阀高压旁路,且高压旁路具有独立的安全保护功能控制回路,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时,锅炉过热器系统的安全阀可由高压旁路阀代替。
为满足机组变压运行的要求,经技术论证认为合理时,对再热器安全阀可设置跟踪与部分溢流功能。
8.1.4 锅炉炉膛设计瞬态承受压力取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 煤粉锅炉炉膛设计瞬态承受压力的标准值宜取为±8.7 kPa。
2023年发电厂安全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发电厂,包括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厂、风力发电厂等。
第三条【术语定义】1. 发电厂:指生产和供电的机构或企业。
2. 安全管理:指发电厂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并确保员工、设施和环境的安全而采取的各项措施。
3. 安全事故:指发电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不合格设备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人员伤亡、设施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第四条【分类管理】根据发电厂的规模和类型,将发电厂分为小型发电厂、中型发电厂和大型发电厂,并分别进行安全管理分类。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五条【发电厂安全管理组织】发电厂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安全管理岗位,负责发电厂的安全工作。
第六条【设立安全管理岗位】发电厂应当设立专职安全管理岗位,具体职责包括:1. 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计划、指导和检查;2.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 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4. 对发电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发生事故;5. 管理和评估安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方案;6. 处理和报告安全事故,追究责任,并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第七条【员工安全责任】发电厂员工应当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执行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积极参与各项安全培训和演练。
第八条【发电厂安全领导责任制度】发电厂应建立安全领导责任制度,明确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九条【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发电厂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写、发布、执行和监督。
第十条【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发电厂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责任到人。
第十一条【安全培训制度】发电厂应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规定各类岗位的安全培训内容、周期和形式,并定期开展培训。
火力发电厂安全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管理,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安全管理范本。
第二条本安全管理范本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内部人员及相关外部人员的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员工、承包商、访客等。
第三条火力发电厂安全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技术、管理、教育、监督相结合的措施,全面提升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条火力发电厂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生产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作业安全以及人身安全,预防事故、减少损失。
第五条火力发电厂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二章安全管理组织第六条火力发电厂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应急救援等工作。
第七条安全管理部门应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安全风险评估等,并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
第八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员工熟悉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第九条火力发电厂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厂长担任主任,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和岗位负责人为委员。
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协调、决策和监督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十条火力发电厂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权力和义务。
第十一条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计划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等。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安全责任,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和安全生产目标。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计划制度要制定年度和月度的安全生产计划,并明确各项安全指标和目标。
第十四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要建立员工入职安全教育、定期培训和专项培训的机制,确保员工具备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五条安全检查制度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建立隐患排查和整改记录。
发电厂安全管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发电厂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各类发电厂,包括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等,确保发电厂从业人员的安全与生产设备的安全高度保管。
第三条发电厂安全管理目标是保障运行人员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环境安全。
发电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都有义务遵守和执行本规则。
第四条发电厂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管理员,负责发电厂的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还应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安全管理。
第二章安全生产第五条发电厂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和管理。
第六条发电厂应建立并完善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从业人员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第七条发电厂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八条发电厂应加强巡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第九条发电厂应做好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和处理能力。
第十条发电厂必须严格遵守用电安全操作规程,杜绝电力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设备设施安全第十一条发电厂必须设有专职维修和保养人员,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
第十二条发电厂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无风险。
第十三条发电厂必须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和汇报。
第十四条发电厂应制定厂内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运行制度,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四章防火安全第十五条发电厂应制定防火安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防火措施。
第十六条发电厂的防火巡查应定期进行,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处理,并做好记载。
第十七条发电厂应配备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灭火。
第十八条发电厂应建立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章环境安全第十九条发电厂应建立环境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
发电厂消防管理办法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发电厂的消防安全,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消防安全常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发电厂内的各种消防系统、设备、器材和人员的管理。
第三条发电厂消防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发电厂应设立消防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执行、消防工作的组织与监管。
第五条发电厂应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避险能力。
第六条发电厂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并进行岗位培训和定期考核。
第七条发电厂应加强与消防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掌握消防安全信息并积极参与消防工作。
第二章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第八条发电厂应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配置各项消防设施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第九条发电厂应设置明显的消防标识,并保持其清晰可辨。
第十条发电厂应向员工提供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一条发电厂应委托专业机构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十二条发电厂应设立消防设备管理台账,对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报废情况进行记录。
第三章灭火管理第十三条发电厂应制定灭火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责任和任务。
第十四条发电厂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和充装。
第十五条发电厂应组织定期的灭火器使用培训,使员工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
第十六条发电厂应定期进行灭火器例行检查,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第四章应急管理第十七条发电厂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责和任务。
第十八条发电厂应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第十九条发电厂应设置应急通道和疏散指示标识,并保持畅通和清晰。
第二十条发电厂应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设备,并进行定期培训和检测。
第五章电气灭火管理第二十一条发电厂应制定电气灭火预案,对发电设备、电缆线路等进行火灾防范和灭火措施。
第二十二条发电厂应设置电气灭火器材,并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