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营企业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8
民营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浅析近年来,民营工业在迅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呈现出7个明显的特点。
下面,以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6.4万多家民营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目前民营工业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七大特点,勾画出目前我国民营工业发展的轮廓(一)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本上没有民营工业企业。
1980年,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分别占77.5%和21.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只有400多家,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6亿元,在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足1%。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时,民营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普查结果表明,当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已有16684家,实现销售收入4728亿元,在当时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中,企业数占8%,销售收入占8.4%。
1997和1998年,全国各地的国有和集体小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制工作,这项工作近年来一直在继续,不少国有和集体小型企业变成了民营企业。
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在大力发展。
到2001年底,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已经达到64438家,实现销售收入18542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企业数占37.6%,销售收入占20.9%,分别比1995年上升29.6和12.5个百分点。
(二)影响领域不断增加,但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主阵地。
随着近些年来的迅速发展和壮大,民营工业在大部分行业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已经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行业不断增加。
1995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范围内,民营工业(在40个大类行业,按销售收入计算)所占比例超过10%的行业只有10个,其中,只有化学纤维制造业所占比例较高,为34.5%,其余的行业,所占比例均低于20%。
到了2001年,民营工业在大部分行业中所占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所占比例低于20%的行业只有14个,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和一些特殊行业,如石油开采和加工、烟草、武器弹药、煤气、电力、自来水等。
公司名称董事长地址恒安集团有限公司许连捷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恒安工业城七匹狼(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周永伟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七匹狼工业园利郎(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王良星中国晋江长兴路200号九牧王(中国)洋服股份有限公司林聪颖福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九牧王工业园富贵鸟(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林和平福建石狮市八七路富贵鸟集团柒牌(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洪肇设福建省晋江市英林柒牌工业园劲霸(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洪肇明福建省晋江英林九三路85号361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丁伍号晋江市陈埭江头工业区乔丹(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丁国雄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溪边工业区虎都(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郭建新福建泉州市丰泽区浔美工业区E12虎都工业园鸿星尔克(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吴荣光泉州市鲤城区江南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德尔惠(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丁明亮晋江市陈埭镇溪边拼牌(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王建全福建省石狮市石泉路16号福建省金鹿日化股份有限公司张华安福建省南安市洪濑镇东溪工业区金鹿工业园中国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蔡建设中国福建省南安市仑苍镇中宇工业园福建南益集团林树哲泉州市田安北路南益集团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洪光明福建省南安市英都恒坂阀门基地申鹭达工业园寰球亚礼得(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陈永培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池店寰球工业园福建中闽百汇集团福建福马集团与狼共舞(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贵人鸟(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大帝集团卡宾(中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盼盼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泉州三安集团福建新世界石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爱奇金苹果(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食品(福建)有限公司吴文富福建省晋江市五里科技工业园福建金帝集团福建达利集团许世辉中国福建省惠安林口斯得雅(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春兴福建省晋江市青阳凤竹工业区福建省辉煌水暖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冠亚集团福建松立钢铁有限公司左岸(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蜡笔小新(福建)食品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武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福兴精密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海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达派箱包(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晋江三益钢铁有限公司旗牌王(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福建冠达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
686我国民营企业集群的特征问题及对策文/姜志诚胡大立郭智玲民营企业集群的一般特征1.形成动力以市场驱动为主我国的民营企业集群除少部分是由地方政府自上而下加以设计和推动(如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区)外绝大部分都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如浙江省的300多个民营企业集群和广东已具一定规模的30多个集群区等都是在市场力量驱动下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从集群形成的动力来源看自下而上的民间力量形成的以专业镇经济为特色的民营企业集群较为普遍也有部分集群如珠三角外向型出口加工为主的企业集群是由外资推动形成的2.地域分布以广东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为主从我国产业集群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浙江省与广东省其次是江苏省的苏南地区而其他地方只有一些零星的产业集群浙江省各地都有大量产业集群而广东省的产业集群则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这表明我国产业集群的分布极不均匀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机制越健全的地方集群越容易出现发展越健康3.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科技加工组装产品为主在产业选择上我国的民营企业集群化成长多以服装陶瓷纺织玩具家具家电I T产品组装鞋类五金等用工量大技术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约占集群比例的七成以上民营企业集群大都集中于回收期限较短风险相对较小充分竞争性的行业在产业技术选择上也基本局限于低技术行业以生产中低档的产品为主集群的这种选择偏好是因为这些产业的进入退出的行政性壁垒和经济性壁垒都较那些高技术和资金密集性行业要低得多且在发展初始阶段的技术和资本进入门槛低投资回收快所生产的中低档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市场稳定不会大起大落4.发源地以农村和小城镇为主除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少量产业集群外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与小城镇兴起的最明显的就是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等省的特色纺织集群苍南标牌集群则是在苍南县的金乡镇东方电器之都则在温州市的柳市镇这种格局主要是由我国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决定的因三来一补而形成的广东珠三角产业集群当初外资进入时正是看重村镇土地成本的低廉而选择一些村镇建立合资企业温州产业集群的发起者基本都是本地农民且很多都是通过农村家庭工业而逐步形成5.企业间关系以建立在亲缘关系基础上的合作分工为主在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内部专业化程度很高因地缘血缘亲缘和朋友关系形成的社会资本较丰厚产业集群发展颇为成熟表现出较强的集群效应如在苍南县不足45平方公里的金乡镇标牌产业集群中小小徽章生产的设计熔铝写字刻膜晒版打锤钻孔镀黄点漆制针打号码装配及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全都有独立的企业加工专业户来完成而且每道工序产生的半成品都通过市场来交易由800多家企业参与的各道工序集合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民营企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民营企业集群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我国民营企业集群的未来发展1.集群内低水平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是集群企业的低进入壁垒民营企业群的产品档次一般不高技术含量较低因此企业进入障碍低过多的竞争对手挤在狭小的市场空间竞争问题严重第二大部分民营企业群属于单一部类产品生产群产品同质性较高第三部分业主经营行为短期化竞争手段低劣民营企业通常采取的手段是压价竞我国民营企业集群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如浙江宁波温州地区(服装行业)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家用电器行业江苏的环太湖地区纺织行业和福建闽东地区电器制鞋行业等认真总结我国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推动我国民营企业集群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学术研究A cademic research200.1068销仿冒偷工减料降低品质等低劣的竞争手段如在保温杯市场供不应求时温州永康曾有1300多家五金制品企业转产突击上马保温杯在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的思想支配下部分业主经营行为出现短期化以次充好进行压价竞争最终导致低品质产品驱逐高品质产品的柠檬市场现象的出现损害了整个产业群乃至地区的形象严重影响了企业集群的持续发展能力2.集群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群属于单一部类产品生产群因此很容易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市场需求旺盛整个企业群发展繁荣市场需求萎缩群内的企业几乎都要处于停产状态浙江桐乡的羊毛衫生产企业群发展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3.集群创新能力较弱当前民营企业集群普遍存在六多六少现象低档次多中高档次少消费品多投资品少小制品多大制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一般技术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模仿产品多自主创新产品少导致集群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包括企业群内的单个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短缺技术革新能力低集群未形成区域创新网络有些集群或者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系统和行业协会或者集群内企业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或者缺乏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和联系集群内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4.集群内企业间合作度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尚未建立许多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分散独立小而全状况使组织程度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建立起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联合生产网络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良性发展的中心卫星工厂制度也推广不够5.民营企业集群缺乏完善的支持系统如民营企业集群融资机制不健全资金供应渠道少集群硬件环境不佳企业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此外专业市场不配套品牌意识薄弱也阻碍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促进我国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我国民营企业集群现存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集群内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壮大民营经济的实力应采取如下对策1.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作为一种民间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日益起着重要作用它以民间形式广泛同各种经济组织发生联系开展交往活动按照企业间的共同利益协调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意图推行行业协调与管理目前在我国各产业区内企业间存在的恶性竞争假冒伪劣互相拆台等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加以解决通过建立行业协会一方面可以是集群内各企业可以真正实现内抓质量外树形象从而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很多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也不好管的事情可以交给行业协会去做使之起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行业协会的职能最重要的归纳起来是代表群内企业共同利益的职能制订和协调企业集群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的职能提供产品服务的监督职能调查研究企业集群问题的职能信息教育咨询培训等服务职能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把握的原则是行业协会作为自律性民间经济组织应由企业家们自发组建政府在其中只起协助作用2.完善政府服务增强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常常会因为缺乏创新能力而衰落下去因此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增强集群内部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一要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组织机制和专门化的技术开发公司为集群内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服务二要通过对集群内较大型企业的扶持增强其研发能力使其成为拉动集群发展的增长点三要从不同渠道积极引入外部技术创新资源和优秀人才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四要加快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进程严格执法程序构筑知识产权保护网提高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3.完善集群区内服务体系产业集群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1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市场调查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2创业服务中心为区内处于创建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孵化器功能3教育培训体系其职能是提供人才保障除此之外还应把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条件简便创建手续纳入改善服务的范畴如美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登记实行无门槛制即它不要求最低注册资金(美国思科公司的创始人仅用25美元就注册了该公司)也不要求场地和专职人员等只要你有新思想想把它产业化就可以实践没有任何制度障碍4.加强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是民营企业集群得以形成的一个基础条件不同的专业化形式会产生不同的企业组织模式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集群能否正常运营和良性发展地区专业化除了能给各个企业之间协作提供空间上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一种专业氛围促进企业和地区文化的发育成熟提升地区的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传递日益加快交通运输越来越便利地区间的贸易障碍进一步减少贸易竞争会愈加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更多的体现为智力资源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地方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上集群内企业之间专业化与分工的加强有利于提高集群内部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本文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民营企业集群及相关支持体系研究批准号70372059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项目批准号03JD79001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姜志诚井冈山学院胡大立江西财经大学郭智玲井冈山学院编辑雨露中200.107/。
福建省民间投资现状、预期及优化建议
黄宁;缪宇丰;张本富
【期刊名称】《福建金融》
【年(卷),期】2022()9
【摘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民间投资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文章通过分析福建省民间投资近三年的变化情况,结合全省357家民营企业调研数据,认为当前疫情冲击、房企违约、企业盈利不佳、传统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对民间投资形成制约,并建议从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民营企业投资参与机制、推动民间投资转型升级、优化信贷资金支持等方面,引导民营企业预期,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黄宁;缪宇丰;张本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5
【相关文献】
1.增加民间投资预期收益是扩大民间投资的首要对策
2.我国现阶段民间投资发展研究——投资现状、主要障碍及对策建议
3.民间投资新特点及政策建议——以福建
省三明市为例4.激活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对福建省永泰县民间投资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省基本省情一、自然地理:山多海阔,区位独特。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面对台湾,邻近港澳。
全省人口3330万,现辖福州、厦门、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8个地级市和宁德1个行政公署,下设84个县(市)区。
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素有摪松揭凰 环痔飻之称。
福建地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林果竹茶和食用菌的栽培,山地综合开发潜力大。
福建又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首位。
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还大;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
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港湾125个,拥有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三都澳等许多天然良港。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近海分布着五大渔场,有海洋生物3000余种,其中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
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
全省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0多条,大多流程短、水量大、水流湍急,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还拥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名胜古迹多,武夷山和湄洲岛已列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区,闽西、闽东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二、对外开放:优势明显,起步较早。
福建海外乡亲多,是全国第二大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总数有800万人,其中90%聚居在东南亚国家。
港澳闽籍同胞80万人,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0%。
侨港澳台是福建发展对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
199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192.2亿美元,占全省GDP的47.8%;其中出口120.73亿美元,占全省GDP的30.3%左右,利用外资42.12亿美元。
四、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特点(一)经济规模扩张迅速福建达利集团上榜排列169名,位居福建省首位。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位居175位;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居259位;福建凯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居441位;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位居442位;三六一度 (中国)有限公司,位居488位。
福建省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加强,由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其中福建有6家企业,位居福建省首位的是福建达利集;其次是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凯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三六一度 (中国)有限公司。
他们的资产都在50亿元以上。
(四)福建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状况较好,且具有区域分布特色目前福建民营企业产业集群一是晋江的鞋业群,广为人知的有安踏、匹克、特步、361°、乔丹;二是石狮服装产业群,他们有劲霸,柒牌、利郎、才子、太子龙、九牧王、虎都;三是德化工艺陶瓷产业群,他们有阿凡提陶瓷艺术研究所和好瓷人家;四是丰泽树脂礼品群,丰泽区有“中国树脂之乡”的美誉;五是泉州箱包群,据了解泉州现有箱包生产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达到100多亿元,泉州是福建全省乃至全国箱包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安水暖器材、六是福安电机设备产业群,福安享有“中国中小电机之都”;漳州钟表家具等产业集群在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安溪的茶叶产业群,2010年安溪县涉茶行业总产值达到92亿元,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6%,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
(三)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我省民营企业初始进入的产业领域主要集中在一般的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进入基础设施、基础工业、新兴产业的比重较低。
在第二产业中,民营企业主要投资于非金属矿采选业及制品业、食品加工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皮革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业等11个行业。
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省民营企业涉足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兴起,资本密集型企业缓慢发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的产品结构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并注重品牌塑造和科技创新。
福建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众多福建民营企业大多是发端于农村手工业作坊的家族企业,创业初期家族企业凭借亲缘关系迅速集聚人才,全请投入,同时家族企业反应迅速家族式管理方式在起步阶段曾发挥积极作用,但也留下了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理不规范、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我省地处沿海开放区,经济商品化程度较高,民营经济在政策刺激和经济升温的拉动下迅速发展并达到一定规模,出现了诸如石狮服装业、磁灶陶瓷业、莆田城郊制鞋业、石庭电(三)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我省民营企业初始进入的产业领域主要集中在一般的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进入基础设施、基础工业、新兴产业的比重较低。
在第二产业中,民营企业主要投资于非金属矿采选业及制品业、食品加工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皮革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业等11个行业,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5.4%。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省民营企业涉足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兴起,资本密集型企业缓慢发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的产品结构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并注重品牌塑造和科技创新。
不少企业已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组建研究所,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兴起。
已开始涉足新兴产业,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导企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等。
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交通运输和贸易餐饮业成为民营经济y1跻身y2的主要行业。
原来以零售餐饮业为主,现又向新兴服务业进军,并开始进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
200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中个私经济的比重最高,达到80%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业比重超过61%;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比重也达到了28%以上。
(四)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且具有区域块状特征民营企业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初现。
以泉州为例,目前已形成四大产业集群。
一是以晋江、石狮为主的服装旅游鞋产业集群,2004年两市规模以上服装旅游鞋产业生产企业数已达731家;二是以德化为主陶瓷产业集群,2004年德化县规模以上陶瓷生产企业达105家,实现工业产值311.3亿元,占该县全部工业产值的46.2%;三是以安溪为主的茶叶产业集群,2004年安溪茶叶产值占全省茶叶产值的23.4%;四是以南安为主的建材产业集群,2004年南安市规模以上建材产业企业数已达234个,占该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0.7%。
这些产业集群明显的地方,其产品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均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福安的电机集群,莆田涵江的电子集群,漳州漳浦的花卉集群业很有竞争力。
2010年,厦漳泉三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8%;实现财政总收入106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2%;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757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70%。
2000~2010年间,除2010年厦漳泉三市GDP增幅与全省相同,2009年略低1个百分点外,其余年份均高于全省增幅。
同时,厦漳泉三市工业产业集群聚集,集约发展优势凸显。
2010年,厦漳泉三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879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4%。
服装、计算机、电子器件、建材、石化是龙头产业,已形成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如厦门光电产业、厦门计算机及通信产业、厦门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漳州石化产业、漳州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泉州石化产业、泉州纺织服装产业、泉州体育用品产业等。
厦漳泉三市外向型经济特色凸显,2010年,厦漳泉三市经济外向度达到73%,高出全省23个百分点。
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757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70%。
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39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67%。
港口货物吞吐量22386万吨,占全省总量的68%,集装箱吞吐量719万标箱,占全省总量的83%。
统计结果显示,厦漳泉三市以占全省45%的人口、21%的土地面积、45%的贷款,创造了占全省48%的经济总量和52%的财政总收入。
分歧不易夈决;独埩的管理导侓决策的质懴不氊等,揭露家族企业的曨槝总是多于对家族企业的峖美。
本文先介绍家族企业的定义和家族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后,从家族企业优势的壱度阐忦我国发展家族企业的必墎性。
[ 关键嬐 ] 家族企业;优势;发展;必墎性[ 中图分类号]F276.5 [ 文献标嬈码]A [ 文章编号]1002-736x (2006 )S1-0153-02N 、家族企业的定义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据考嬃,家族企业始于 18 世纪傫国工业梚命时期,侒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
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理嫼界从家的壱度,从关系网络的壱度,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壱度,从与公司制度联系的壱度给了不同的定义。
哈佛大学教授唐纳利嫟为:家族企业是指同N 家族侒少有两代人参与徺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徺两代人圱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家族企业是世界范围内企业存在的主墎形式之N,是g 具普怣性意义的企业类型。
岲料坔明,全球有 65%侒 80% 的私人企业为家族企业,在《财富》( Fortune )杂志“ 500 家”企业中有 175 家为家族所控制、占 35% 。
即使在美国家族企业也是经济的主导力懴,家族企业在美国占企业总数 2 / 3 ,占 GDP 的 49% ,提供就业 60% ,新增就业 78 %。
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嫟为,杁了美国,其他国家的大愯分企业均由家族控制。
家族企业在德国,占企业总数 80% ;占 GDP 的 53% ;提供就业 68% 。
家族企业在欧洲企业中的比懲:意大利> 95% 、瑞典> 90% 、瑞士 85% 、西班牙 80% 、傫国 75% 、刟萄牙 70% 。
欧洲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的比懲:法国 64.8% 、德国 64.6% 、刟萄牙 60.3% 、意大利 59.6% 、西班牙 55.8% 、瑞士 48.1% 、瑞典 46.9% 。
拉丁美洲的家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比懲,氊于世界平均值。
东亚和东南亚无疑是家族企业 g 兴旺的地区。
调查坔明,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占全愯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是:日本 9.7% ,楅国 48.2% ,中国台湾 61.6% ,歭来西亚67.2% ; g 大的 15 个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分别为:櫃港 84.2% ,歭来西亚 76.2% ,新加坡 48.3% ,凃律宾 46.7% ,泰国 39.3% ,印尼 31.5% ,中国台湾 17% ,楅国 12.9% ,日本: 2.1% ;在凃律宾和印尼, g 大的 10 个家族控制了市价总值的 50% ;在泰国和櫃港, g 大的 5 个家族控制了市价总值的 26% 。
可壛,家族企业与市场经济并不是不相容的,成功的家族企业在全世界比比皆是,如美国的福特、杜惁、安利、摩托罗拉、応斯尼,澳大利亚的新曽柶团,櫃港的长江实业柶团等。
家族企业在世界的经济中占有懲墎的地位,它在全世界N 直是g 普怣存在的企业形式。
二、大中华经济圈家族企业的状况现在经济界提出N 种“大中华经济圈”嬼法,所谓的大中华经济圈包括中国大朏、台湾、櫃港、澳曡以及海外华人企业。
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华人经济徟速崛峸,成为继北美、欧洲和日本以后的世界“第四种经济强权”,国朎管理学界的注意焦点也_ 始从日本企业弆向华人企业。
1997 年 7 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朾正式成立了“全球华人企业研究中心”,在全美各地企业界和工商管理学朾掀峸了 N 股研究华人企业的新潮流。
约翰·奈斯比特嫟为,世界华人经济对日本的经济地位大有取代之势,华人企业家团体“把亚洲经济推向巅峰”,“并逐渐侵唨着西方经济槅域”。
唥然海外华人所处的环境并不相同,他们却慅N 样地发展并保持了 N 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
据有关统嫛岲料显示,在印尼,华人只占人口总数的 2.1% ,却侒少拥有 70% ~75% 的私人岲本;在凃律宾,占人口总数不到 1% 的华人控有 35% 左右的•售槤;在歭来西亚,占人口 37% 的华人控有属于当地人岲本的 60% ~ 70% ;泰国的海外华人(占总人口的 8.5% )拥有商业愯曡总投岲的90% ,制造业总投岲的 90% ,旜圠与懷噸业总投岲的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