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ICU的临床效果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4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基层医院ICU 的应用价值甘爵民,赵承锦,黄宏毅,王伟林(宁明县人民医院ICU ,广西宁明532500)【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DT )在基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价值及前景。
方法对102例危重患者分别行PDT 及传统气管切开术(OT )建立人工气道,其中55例患者行PDT 作为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传统OT 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PDT 作为一种新的急救技术,具有微创、快速、安全、操作简便等诸多优势,适合于ICU 的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值得在基层医院ICU 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救;气管切开术;基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经皮气管切开术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0-3071-02中图法分类号:R653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value of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in ICU of primary hospitalGan Juemin ,Zhao Chengjin ,Huang Hongyi ,Wang Weilin (ICU ,Ningming County People ′s Hospital ,Ningming ,Guangxi 532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prospect of 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 (PDT )in in -tensive care unit (ICU )of primary hospitals.Methods 102critical i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PD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55cases )and the traditional open tracheostomy (OT )as the control group (47cases ),respectively.The opreration time ,incision siz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s and various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shortened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rate of operation related complication was appare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show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Conclusion PDT as a new first aid technique has the superiorities of mini -mal invasion,rapidness ,safety and smiple operating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artificial airway establish of critical ill patients in ICU and worthy of being clinically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primary hospitals.【Key words 】First aid ;Tracheotomy ;Primary hospi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通讯作者:赵承锦(E -mail :zhao -cheng -jin@ )。
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ICU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icu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icu重症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①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愈合时间方面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观察组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并在肩部下垫一软枕,头正中后仰,以充分暴露颈部,应用1%的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麻醉完全后在颈前正中线第2、3气管软骨环处作一长约1-1.5cm的横行切口,然后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应用注射器连接穿刺针进行穿刺,进针过程中同时回抽注射器,直到有针筒抽出空气证实穿刺入气管内,拔出针芯,留下外套管,在套管内置入导丝,应用扩张器扩开皮下组织和气管前壁,沿导丝将气管套送入气管内,拔出管芯和导丝,再次确认套管是否在位,充分吸痰和分泌物,固定气管套管,接呼吸机导管给氧。
1.2.2 对照组在患者的环状软骨和颈静脉切迹间行纵行切口,切口皮肤及以下组织,正中分离颈前带状肌和气管前筋膜,在气管3-4前纵行切开,置入气管套管,其后操作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系统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并应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2.1 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愈合时间方面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下气肿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共出现6例并发症,其中气胸2例,皮下气肿3例,套管脱出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0%,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短篇论著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对比研究庞宇峰龚静蓉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 T )与常规气管切开术(CT)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方法60例需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PDT 组与CT 组。
对手术时间与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PDT 组手术时间为(633160)m i n ,CT 组手术时间为(2827526)m i n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DT 组术后出血、伤口感染、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T 组(P <005)。
结论PDT 较传统CT 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单人操作完成。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手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近年来顺利开展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 ata ti ona l tracheosto m y ,PD T),与常规气管切开术(conventi ona l tracheost o m y ,CT)相比,该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极大地降低了气管切开术的手术难度与手术风险。
现将临床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耳鼻咽喉科、急救中心、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需气管切开术的成年患者共60例。
其中男36例,女24例。
年龄20~80岁,中位年龄501岁。
其中紧急气管切开术共16例,16例中PD T 8例,CT 8例。
其余44例为气管插管数日后转为气管切开,其中PD T 22例,CT 22例。
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PDT 组30例与CT 组30例。
60例患者中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14例,脑出血18例,颅脑外伤28例。
本次研究排除了<18岁的患者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以及曾有气管切开术史的患者。
2方法:两组手术均在床旁进行。
经皮扩长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icu的应用及护理差异。
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临床选择60例患者(分pdt试验组30例及ot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
发现对照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切口大小明显大于试验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多于试验组,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在icu危重患者抢救中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扩长气管切开术传统气管切开术操作优势 icu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minitracheotomy)。
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surgery,pdt))是由toye和weinstein于1969年首次介绍,并在1986年再次提出。
1985年以后专用器械被投放市场(shiley lnc,cook,inc.)。
资料显示经皮气管切开术能将病人的机体损害降低,有利于病人的后期恢复,能减少医务人操作时间等[1]。
由于其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2]。
我院从2008年开始引进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行气管切开病人6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9-87岁。
0t组(2008年1月—2009年12月)和pdt组(2010年1月—2011年6月)。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借鉴Seldinger血管穿刺法发展的微创气管切开术,由Ciaglia于1985年首次报道应用于临床,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伤口感染率低、切口小、瘢痕小不影响美观等优点。
2017年,我院ICU在五官科医师的协助下,成功开展两例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填补了我院在此方面的空白。
一、目的:由于重症医学科接收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很容易出现无法自主呼吸的症状,必须借助呼吸设备辅助呼吸。
当前常见的辅助呼吸方式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主要起到降低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强患者自主护理能力等作用。
传统气管切开术在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手术时间较长,且很容易致使附近组织损伤。
为了有效改善传统气管切开术存在的弊端,如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其利于患者更早脱离呼吸机,避免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过度担心,提高治疗满意度。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1.PDT的适应症:(1)需长期机械通气(2)需引流气道分泌物(3)解除上呼吸道梗阻(4)有利于脱机(5)减少与气管插管相关的喉损伤(6)提高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度(7)便于交流与发声2.绝对禁忌症:(1)紧急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2)婴儿(3)临床情况不稳定(4)需要高水平peep或者高浓度吸氧3.相对禁忌症:(1)解剖异常(2)甲状腺肿大或颈部其它包块(3)凝血功能障碍(4)有颈部手术史(5)肥胖三、手术方法1.预备气切套管组(1)膨胀套管气囊,检测气囊是否漏气。
确定套管管心(obturator)可自由移动。
确定无误后,将气囊完全消气,避免套管插入时损伤。
再将套管固定翼扣好.(2)检测导引钢丝可否自由通过扩张钳和套管管心。
2.预备手术病患(1)病患仰卧。
用枕头支撑颈部和肩部,头后仰,让颈部完全伸展,下颏、喉结、胸骨上切迹三点一线。
(2)用拇指和食指标出甲状软骨位置,并标示下列生理解剖位置。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对icu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经皮气管切开手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icu危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气管切开手术,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时间短,患者出血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气管切开手术。
1.2.2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手术。
手术前准备好气管切开插管组套装,无菌手套,消毒物品,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吸痰器等。
将床位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为患者取标准的气管切开体位,手术者站在患者的右侧,第一助手在患者的左侧,护士在患者头侧。
在颈前铺好无菌巾,并使用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
在环甲膜下的1-1.5cm为手术部位,局麻后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利多卡因带穿刺针进针后有气泡涌出为进入到气管内,沿着穿刺针放入导丝25cm,随后将穿刺针拔出,使用扩张器和扩张钳扩张,沿着导丝导入气管套管,随后确认套管是否在气管内,并固定套管。
1.3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中的出血量。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表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 检验。
3讨论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是临床的新技术,从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使用经皮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在10min左右,出血量在8ml左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
经皮气管切开手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这种方法使用了导丝,对患者气管前壁和气管前层组织、血管等损伤小[2],且能够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出血,避免由于出血导致的贫血,避免了气管插管的失败,且避免了套管脱出等情况[3]。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作者:张篙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需实施气管切开术的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气管切开术,研究组行经皮气管切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常规气管切开术相比,经皮气管切开术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与愈合时间,减少了手术伤害,降低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对于缓解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有着良好的效果,临床应用前景较好,但是需加强其对于远期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 ICU患者;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7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2-0035-02相较于传统手术室气管切开方法来说,经皮气管切开术节省时间,快速有效,并发症少,尤其是对于ICU的危急重症患者来说,此切开术能股快速解决其呼吸功能障碍等情况,减少患者呼吸道内的阻力,有助于机械通气的实施,可以说是挽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需实施气管切开术的100例ICU患者,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需实施气管切开术的100例ICU患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3~79岁,平均(40.23±4.66)岁,其中颅脑外伤33例,COPD 17例,呼吸衰竭1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8例,脑血管疾病14例,心肺复苏5例,中毒7例。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气管切开术,研究组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取仰卧位,颈肩部下方垫物使头后仰成过伸位,取第一与第二气管软骨环节间,或第二与第三气管软骨环节间作为穿刺点,做1.5~2 cm水平切口。
ICU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临床效果比较目的:探讨ICU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某院ICU内56例需要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28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7±1.28)min,术中出血量(4.56±2.59)ml,愈合时间为(4.94±3.84)min,伤口创伤为(0.31±0.11)cm,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手术特点为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适合ICU患者,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经皮气管切开术;ICU;危重患者ICU患者的病情反复,在行气管切开术时比较困难。
传统气管切开术的创口面积大、手术时间长,会影响患者身体体征表现,不利于对患者快速抢救。
所以临床中推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
为研究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效果,本次选择针对56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观察临床各项病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某院ICU内56例需要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55.65±7.25)岁。
患者病情类型为:脑外伤23例,脑出血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后大出血16例,脑梗死1例,重症呼吸道疾病1例。
在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分组,分组原则遵循统计学计算后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28例。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患者作局部麻醉,呈仰卧姿势,于胸骨上窝和环状软骨间做切口,在皮下与颈前肌群出分离,暴露出气管前壁,纵向切开气管软骨环1~2个,掀开气管前壁,放入气管导管,缝合。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作者:宋喜成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危重患者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30例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气管切开术,对比治疗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小于对照组, P【关键词】危重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应用在ICU病房,部分患者不能进行气道自洁,必须借助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比较多,但是,应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发病率能够达到49.3%[1]。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损伤比较小,耗时较少,创伤小,在临床中应用逐步增多。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应用危重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30例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气管切开术。
患者男性为38例,女性为22例,年龄为20~74例,平均年龄为(40.2±2.3)岁。
根据原发病分类,颅脑损伤为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16例,脑血管疾病为10例,原有气管插管为8例,心肺复苏为4例。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应用导丝扩张钳法,若患者已经接受机械通气,需要退出少部分气管导管,在声门管端不能退出。
患者选择仰卧位,肩下垫高为5~10 cm,头颈部在中位,颈前进行延展。
进行局部麻醉以后,于1、2或者是2、3气管软骨间隙正前方皮肤,进行横切口,切口的长度是气管导管外半径×π,应用注射器和套针相连接,注射器内带生理盐水3 ml,经过切口,借助穿刺套管针,实行穿刺,在穿刺针进入气管以后,将导丝置入,将穿刺套管抽出。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ICU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室(ICU)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观察组)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用于ICU患者较传统气管切开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标签: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传统气管切开术;重症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ICU)为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病房,患者多伴有呼吸功能衰竭,而进行气管切开来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1]。
传统气管切开术虽然能在直视下操作、术野广阔,但切口较长、创伤较大,且并发症较多。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近年来新型的微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2-3]。
本研究分析了ICU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气管插管指证,且排除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气管明显移位、拟切开部位有明确感染及其他气管切开禁忌证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
观察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9~78岁,平均(52.63±6.18)岁;其中颅脑外伤者7例,脑卒中者13例,严重脓毒症者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者1例,心力衰竭者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5例。
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8~79岁,平均(52.84±6.53)岁;其中颅脑外伤者9例,脑卒中者11例,严重脓毒症者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者2例,心力衰竭者3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具体如下:患者仰卧位,肩下垫软枕使得头后仰呈过伸位,充分显露拟切开术区部位。
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于环状软骨下缘至颈静脉切迹上方,作4~6 cm的颈前正中线纵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分离颈前肌群,暴露气管软骨环并切开,利用弯钳撑开切口后,插入气管套管并缝合固定。
(2)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具体如下:患
者体位、麻醉方式同上。
以前正中线3~4气管软骨间作为穿刺点作约2.0 cm横切口,经手指尖摸清气管软骨环间隙,用带鞘管的穿刺针进行气管穿刺,有突破感后缓慢回抽见大量气泡,退出穿刺针并保留鞘管,经鞘管置入导丝后退出鞘管,沿着导丝先后置入软组织扩张器和扩张钳进行皮下、软组织、气管前壁扩张,沿导丝置入气管套管,拔出导丝和内芯,最后充气囊固定气管套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麻醉开始到操作完成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如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皮下气肿、低氧血症、食管损伤、气管套管脱出、气胸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验,P<0.05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对照组为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79,P=0.020),见表2。
3 讨论
入住ICU的多为病情复杂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往往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强化气道管理,这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气管切开术不仅减少解剖死腔、方便吸出痰液和分泌物,而且避开口咽部弯曲,更有助于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进行,因此在ICU中的应用逐渐广泛[4]。
传统气管切开术操作相对复杂、耗时长,不利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5],且术中需要气管的充分暴露、切口长、创伤大,造成术中失血较多,容易导致并发症增加。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是在Seldinger技术原理基础上发展和改进而来,作为一种微创、快捷的急救术式在临床迅速开展起来,诸多的对比研究也表明该术式在ICU的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出血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陈通等[6]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分别施行传统气管切开术(传统组)和经皮气管切开术(PDT组),结果显示PDT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3/32),
低于传统组的20.0%(5/25),且PDT组操作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小于传统组,认为PDT更能快速有效建立气道,且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另一项对比研究结果也显示,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PDT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切口愈合时间短、颈部瘢痕小、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采取了很小的切口,并在术中使用导丝,避免了传统气管切开术对气管各层组织及血管的损伤,大大减少了对ICU危重患者的打击,可由一名医师独立完成,手术操作简单、耗时短、创伤轻[7]。
本研究中将ICU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其他研究结论是相近的。
总结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1)切口小,术后瘢痕轻,美容效果好;(2)手术耗时短,术中无需充分暴露气管,对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损伤轻、刺激小;(3)术中置入相应套管后,有助于压迫气管套管管壁从而减少出血;(4)减少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皮下气肿、低氧血症、食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5)对患者体位要求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虽然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优势明显,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对气管明显移位、拟切开部位有明确感染、甲状腺明显肿大、颈部肿瘤等患者,需要谨慎選择[8],儿童患者由于气管相对较细较软,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时容易造成气管及其临近组织损伤,因此也不提倡行此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是ICU患者一种较好选择,具有耗时短、失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ICU危重症患者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良好术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Kilic D,Findikeioglu A,Akin S,et al.When is surgical tracheostomy indicated surgical”U-shaped” versus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J].Ann of Thora an d Cardiovas Surg,2011,17(1):29-32.
[2]趙保建,董迎春,王新河,等.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风险与对策[J].江苏医药,2016,42(10):1911-1912.
[3]周琰,苟安栓,邓婉欣,等.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5(3):207-208.
[4]贺承健,傅念,廖谷清,等.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ICU的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678-1680.
[5] Hsia D W,Ghori U K,Musani A I.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J].Clin Chest Med,2013,34(3):515-526.
[6]陈通,付爱军,朱军,等.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老年脑卒
中患者救治中安全性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6):3060-3063.
[7]彭伟波,袁光雄,许俊.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经皮扩张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应用效果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3):411-412.
[8]龚金兵,喻坚柏,罗刚.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运用体会[J].中国神经外科杂志,2014,19(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