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模板1)
- 格式:doc
- 大小:440.00 KB
- 文档页数:47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太阳导学案套1《太阳》一课我的导学案设计如下。
在尝试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疑惑。
同学们,和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传说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太阳的科普短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和太阳相关的知识。
请你根据下面的自学提示先自己学习,遇到不懂得地方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者问老师同学,然后我们再集体交流。
第一课时导学案整体感知部分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下面的词语要注意。
其实箭法摄氏度抵得上估计鸟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烦比较杀菌预防治疗疾病凝成2、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什么?从介绍内容上看课文可分为几个大的部分?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一下,这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词语盘点在练习本上抄写下面的词语,争取默写上来。
其实箭法摄氏度抵得上估计鸟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烦比较杀菌预防治疗寸草不生日夜不停提示:“区”的笔顺见黑板第二课时导学案1、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默读课文思考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叫什么句子?有什么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说一下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3、日积月累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以上是我在太阳一课中设计的导学案。
结合以前的实践我将导学案分为两课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如果将两课时的目标合而为一那么学生一堂课中不可能全部学完,也不可能有所消化,即便是交流也浅尝辄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操作起来都行之有效,从整体感知到词语积累到精度感悟到片断积累最后是目标检测,这样做设计的目的是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一、导言导学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本模板将为您提供一个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基本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二、学习目标本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与课程目标一致,明确而具体。
例如,学习目标是“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学习内容及问题情境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计算购物所需的金额。
四、学习过程这一部分将详细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步骤和时间安排。
例如,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加减法练习题。
五、学习反馈及调整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问题或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估他们在加减法运算上的进步。
六、学习评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和标准。
例如,我们将根据学生的练习题成绩和课堂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学习拓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额外的资料或活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加减法练习题或阅读材料。
八、结语本模板旨在提供一个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导学案,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不同的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因此在使用本模板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了解X概念,学会X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导学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
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练习。
学习方法:通过实例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练习。
学习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应用场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8、《一个文官之死》导学案编订者:邓洁玫一)预习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及其作品的主要特点。
2、学习通过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小说。
3、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感情变化;能找出切尔维亚科夫打了喷嚏后的心理历程,分析其心理活动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4、探索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5、认识反复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使用这一写作手法。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文官的死》、等。
与、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三、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沙皇政府为了镇压民粹派而实行高压政策,警察和官僚飞扬跋扈,社会非常黑暗。
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贵民贱,官官相卫,大官压小官,小官欺小民,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
政府暴戾无道,扼杀自由;百姓饱受压制,怨声载道;整个社会气氛令人窒息,人心惶惶。
当时社会黑暗与专制导致人民的恐惧和心理扭曲与压抑。
四、初读作品:1、字词积累:庶务()喷嚏()咳嗽()惶惶不安 ( ) 嘟嘟哝哝()2、小说中死去的文官谁?他的死因是什么?3、概述小说大体故事情节。
(叙述格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五、研读作品:4、为了一个喷嚏,文官道歉了几次?5、找出文官的神态变化和心理变化的语句。
(在书本中圈划出来)神态变化:心理变化:6、找出将军面对道歉的反应的语句。
(在书本中圈划出来)7、小说结尾写切尔维亚科夫之死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8、“反复道歉”是小说的主体,分析“反复”在文中的作用。
二)探究案1、死因探究: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管是谁,也不管在什么地方,打喷嚏总归是不犯禁的。
农民固然打喷嚏,警察局长也一样打喷嚏,就连三品文官偶尔也要打喷嚏。
大家都打喷嚏。
”打喷嚏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为何竟会导致一个人的死亡?他是被什么吓死的?2、探索小说主题:(1)从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2)作者对这种社会环境和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切尔维亚科夫的态度如何?(小说主题)三)检测案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踉跄靓妆斗量车载相互谅解B.书箧挈带切骨之仇锲而不舍C.况味粗犷旷日持久框架结构D.数落数说滥竽充数数典忘祖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梁朝伟在电影《色•戒》中的表演真可谓出类拔萃,人们透过他的眼神可以穿越时空,窥看人物内心深处存留的关于人性的复杂纷扰的记忆。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一、导学目标: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二、导学内容:1.概念解释:a.重点概念1:xxxxxx- 定义1:xxxxxx- 特点1: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b.重点概念2:xxxxxx- 定义2:xxxxxx- 特点2: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2.规则和原理:a.规则1:xxxxxx- 描述1: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b.规则2:xxxxxx- 描述2: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3.解题方法:a.方法1:xxxxxx- 步骤1:xxxxxx1) 步骤说明1:xxxxxx2) 步骤说明2:xxxxxx - 步骤2:xxxxxx- 步骤3:xxxxxxb.方法2:xxxxxx- 步骤1:xxxxxx- 步骤2:xxxxxx- 步骤3:xxxxxx三、导学过程: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xxxxxx的知识内容。
请大家先根据以下概念进行思考。
1.概念解释:a.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定义。
- 学生思考时间b.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特点。
- 学生思考时间c.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示例。
- 学生思考时间2.规则和原理:a.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规则。
- 学生思考时间b.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描述。
- 学生思考时间c.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示例。
- 学生思考时间3.解题方法:a.请思考并给出解决xxxxxx问题的方法。
- 学生思考时间b.请思考并给出解决xxxxxx问题的步骤。
- 学生思考时间四、导学结果总结:通过以上的思考,我们可以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 确定了xxxxxx的定义和特点。
- 掌握了xxxxxx的规则和原理。
- 学会了xxxxxx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1:xxxxxx- 作业2:xxxxxx- 作业3:xxxxxx六、板书设计:下面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供同学们参考:----------------------------------------| 本节课的标题 ||--------------------------------------|| || 概念解释 || || || 规则和原理 || || || 解题方法 || || ||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个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通过设置概念解释、规则和原理、解题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导学案设计模板一、概述导学案是指在课前设计,用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提供学习资源的教学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个导学案设计的模板,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二、导学案设计模板1.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填写课程名称]•授课对象: [填写受众对象,如初中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 [填写授课时间,如2022年9月1日]•授课地点: [填写授课地点,如教室编号]2.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填写知识目标,如掌握某个知识点]•能力目标: [填写能力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填写情感目标,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 学习任务•[填写学习任务1]•[填写学习任务2]•[填写学习任务3]•…4. 学习资源•教材: [填写教材名称和页码]•辅助资料: [填写辅助资料,如PPT、视频等]•网络资源: [填写网络资源链接]5. 学习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填写导入新知识的步骤,如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步骤二:学习任务1•[填写学习任务1的步骤,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步骤三:学习任务2•[填写学习任务2的步骤,如观察、实验、讨论等]步骤四:学习任务3•[填写学习任务3的步骤,如练习、归纳总结、展示成果等]6. 总结与拓展•[填写总结与拓展的内容,如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拓展学习的内容等]三、总结以上就是一个导学案设计的模板,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导学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
希望本文的模板能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导学案模板把握的三个核心:学习内容分析:包括: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结构问题导学学习过程设计:知识链接、预习、学习探究、反馈和展示、启发点拨、作业。
学法指导: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
知识线:知识点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
三线一面学法线:指导学生怎么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以此做出培养学生能力的设计德育线:挖掘情感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一个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心中有人:指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怎样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两有学案设计目中有纲: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得当、层次分明。
探索性:问题要真,要能激发起学习欲望,真正解决问题。
三性科学性: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次、梯度),又能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主导性:避免放任自流,在老师主导下,有效学习。
导学案模板一【学习目标】1.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2.要求:a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
b让学生明确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均以考纲(课标)为准。
c学习目标设计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要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定,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重点、难点】1.对重点的要求:a需要学生着重掌握的问题为重点;b重点是课堂的一条主线,是讲师点拨的总抓手;是学生学习的方向。
故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2.对难点的要求:a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b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用分散突破法简化难点等。
【知识链接】1.定义:指“前挂后连”的知识。
具体是指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
导学案模板(样板) 导学案模板年级:高一时间:第一学期课时:第三课时单元:数学基础知识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课型:导学案研究目标:1.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研究惯。
重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如何在混合运算中正确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
课前准备:认真预课本第4-5页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应该如何计算?2.如何正确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研究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运算方法。
当这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二、揭示目标1.预交流,明确目标,掌握预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组内互评)。
2.分配任务,立体教,独立思考,在相关(如: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3.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先组内互评)。
4.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理解,并用各种形式指导研究(如:朗读)。
5.各学科老师根据上课内容来确定指导方法。
如:语文拓展,此时此刻,看着这些人,你有何感想?练写小练笔等。
三、出示自学提示认真看课本第4-5页的内容,重点看如何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
思考问题: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应该如何计算?2.如何正确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自主合作研究1.请自学书本第4-5页例1及例2,研究本课知识,并将例题补充完整,不会的标记下来。
2.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的计算的顺序。
你有什么收获?或做一做练册上的挑战题等。
72 + 16 - 54 =25 ÷ 5 × 7 =五、展示交流讲解72 + 16 - 54 = 88 - 54 = 3425 ÷ 5 × 7 = 5 × 7 = 35我的发现: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高桥新区中心学校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课题:7、傅雷家书两则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习课后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4、理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教学重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一、课前预学1.第一封信中,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2.说说傅雷给儿子写这两封信的缘由和目的分别是什么?3.依据课文话傅雷,请用下列句式写话:读着这些语句:“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我感觉傅雷是一个严谨勤奋治学的学者;读着这些语句“”,感觉傅雷是一个的中国人;读着这些语句“九年级上语文学科第二单元第7课第 1 页。
”,我感觉傅雷是一个多么的父亲;读着这些语句“”,我感觉傅雷是一个多么。
二.课中导学1.请你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语句进行赏析,并试着用恰当的朗读语气来表现傅雷形象。
如:“我是过来人……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读得慢一些,加点字读得重一些,读出无比心疼、体贴入微的语气。
)2.领略哲理,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如:“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②“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③“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的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情怀。
”三、课后研学读了两封信,你觉得傅雷最终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理解“坚强”的含义)九年级上语文学科第二单元第7课第 2 页。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1)初中数学教学引导案例设计(修正版)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设计:1. 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白板作图来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教学目标:(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白板作图,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运用图片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运用白板作图,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运用白板作图)?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课题名称:物质地分类(1)基本说明1、教学时间:45分钟2、授课人数:60人3、课时:1课时4、课型:新授课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地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地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地角度认识物质地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地角度认识物质地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地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地关系地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地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地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地观点.在分类地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地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地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地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地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地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地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地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地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本节教材地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地应用,为形成.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地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地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DXDiT。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地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地过程,激发学习化学地兴趣,强化科学探究地意识,促进学习方式地转变,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TCrp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地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地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地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地情感.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成功地喜悦.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地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分类法地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地分类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地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地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地药品及仪器[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地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地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地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地性质,故更方便对比.[投影]图书馆中陈列地图书、超市中地商品摆放.[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地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地基础上来进行研究.第二步:授新课—物质地分类以及分类方法(30分钟)[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地分类(一)[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地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地分类方法.[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氧化物:SO2、CaO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固体:CaO、KOH、Na2SO4气体:HCl 、SO2液体:H2SO3 )[讲]在分类地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地事物在某些方面地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地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地科学方法.运用分类地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地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地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地规律.[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地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地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地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地Na2CO3地例子.[板书] 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地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板书] 2、树状分类法[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地话,还可以怎么分?(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投影][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地从属关系.)[小结]学习了分类地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地化学知识进行及时地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地代表物质地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地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地效率.[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地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后地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地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地是什么样地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理解分散系地概念.[板书]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地混合物,称为分散系.(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地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地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地溶剂是分散剂.[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地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投影][问]按照分散质粒子地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地,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地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地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地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地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地特性.第三步:学生练习(3分钟)[练习]下列物质中:①Na2SO4②Ba(OH)2③NaHCO3④NaBr ⑤Fe3O4⑥H2O ⑦HNO3⑧AgNO3⑨H2SO4中,其中属于氧化物地是;属于碱地是;属于酸地是;属于盐地是.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讲]:化学物质地分类方式分为两种,交叉分类法以及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地优点是可以全面地把物质所属地类别表现出来.树状分类法则是可以更好地表现从属关系.分散系就是一种“大环境”这个大环境中含有两个小体系,一个是分散剂,另一个是分散质.分散剂中含有分散质,这样理解可以较为清楚地分清这三个概念地关系.第五步:布置课外作业(2分钟)课本P29 1,2,5题M2ub6。
导学案模板样板一、导学目标1. 理解导学案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3. 能够根据具体题目要求,自行选择合适的导学案格式编写。
二、导学案的作用和重要性导学案是一种教育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准备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导学案的作用如下:1. 引导学生预习课程内容,提前了解知识点。
2. 提供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知识的整合与迁移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三、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包括导入、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反思等部分。
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模板:导入:通过问题、情境、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思考。
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介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
学习过程:分步骤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可以包括示范、演示、实践等环节。
学习反思:让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检验学习成果,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四、选择合适的导学案格式导学案的格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和题目要求来选择,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导学案格式:1. 问题导向式:以问题为核心,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适用于启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2. 情境导向式:通过情境展示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适用于实际应用型学科。
3. 图文导向式: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适用于以视觉为主的学科。
4. 实践导向式: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适用于实验类学科。
五、总结导学案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有效的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合理选择合适的导学案格式,根据具体题目要求编写导学案,将为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思南县田秋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班级:姓名:组名:
整理导学案,为自己加星:☆☆☆☆☆。
一、自学导航(3分钟)
(一)目标展示: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二)新课导入:
1、出示第四页你知道吗?中的图形。
提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图形吗?拼出了什么图形?今天我们也用七巧板拼一拼我们认识的一些图形。
2、要想拼出图形,就要先知道图形的特点,谁来说说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