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人居文化-含广州等地
- 格式:ppt
- 大小:9.98 MB
- 文档页数:62
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岭南, 作为一个地域性概念, 指五岭以南地区, 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
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 南傍南海, 加上南岭万山叠嶂, 不仅使岭南地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 而且孕育于其中的岭南文化也形成了迥异于岭北的文化特质, 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岭南文化鲜明特色的形成, 地理环境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1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111 岭南文化的重商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存在有“重农抑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念, 中原正统汉文化下的社会经济一直以自给自足、单一化生产的农业经济为主。
而岭南文化在这一点上与中原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历史上, 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一直是一个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 “崇利”的商品价值观念渗透到岭南社会各个角落。
广东尤其是广州、潮州等地, 人们逐利之广, 上至官僚、地主, 下至士子农人, 经商活动十分普遍。
清代仅潮州一地, “不务农业”的居民就发展到10 万户之多, 务商在平民中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与之相适应, 岭南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向多元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明代时, 珠江三角洲就成为商品性农业区, 土地经营方式已呈多样化特点, 经济作物生产成为最发达的农业部门, 以至于明朝中后期, 广东在历史上第一次变为缺粮省, 农业生产已带有较强的商品性目的。
同样, 手工业生产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以品种繁多、工艺先进而远销海内外。
岭南地区物质生产的多元化、商品化倾向,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112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岭南地处我国南疆边陲, 位于南海之滨,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
历史上, 广州是外国人居住和出入最多的城市之一。
同样, 岭南人也不断走出家门, 向海外开拓, 今海外华侨和华人有3000 多万, 而粤人就占了2000 多万。
频繁的贸易交流和人口流动, 使岭南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势。
自汉朝以来, 岭南不仅从海外引进了众多的花果和农作物品种, 同时,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也都由广东传入, 并辐射内地。
一、广府民系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被当时统治者称为“蛮夷”之地。
古书上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为对百越诸族的蔑称。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百越古族有的与中原汉族移民融合,自成体系,有的演变、发展,生存到今,形成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三大民系,展示了特异的人文风貌。
直到解放后,广东仍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即:黎、瑶、壮、苗、满、回、畲族,并有百万风格特异的“水上居民”( 即古书上所谓的“蛋民”) 。
在汉民族中,又明显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各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使岭南民俗更为丰富多彩,绰约多姿,具有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魅力。
广西有11 个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即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汉族有桂柳话、粤语、客家话、平话、湖南话、福建话六大方言,以及“水上居民”。
不同民族、民系的居民群体,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具有不同的优势。
他们在共同生存的竞争中取长补短,拓展、交融、充实提高,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后来居上,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果,为全国所瞩目。
(一)三大民系的形成与特征历代迁居岭南的中原人,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群落,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分别构成了岭南东部汉族的“三大民系”。
即: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1、广府民系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第一次是秦朝时发卒50 万戍五岭;第二次是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率数十万大军南征,留守岭南九郡;第三次是北宋时高宗仓皇南逃,部分中原人随隆佑太后散落珠江三角洲;第四次是南宋末年皇室南逃,大批将士及庶民随帝南下,流散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
他们所居住的地域,主要是珠江三角洲,还有粤中、粤西的一些县市,所操语言为汉语粤方言,属壮侗语族,这是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一种方言。
岭南民俗文化民俗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如:“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礼记.缁衣》);“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
”(《管子.正世》);“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韩非子.解老》)。
以上所说的“民俗”,或指民间的一种精神状态或价值取向,相当于“民风”,或指民间节日、礼仪、祭祀等民间活动,或两者兼而有之。
这也即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民俗,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既包含“形而上”的民间风气,也包括“形而下”的实实在在的民间活动。
民俗有多种分类方法,如陶立璠在《民俗学概论》中采用纲目式分类法,把民俗分为四大类: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口承语言民俗,精神民俗。
张紫晨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中则采用平列式方法把中国民俗分为十类:巫术民俗,信仰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之民俗,建筑民俗,制度民俗,生产民俗,岁时节令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商业贸易民俗,游艺民俗。
结合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已有专门章节介绍了岭南饮食、建筑、民居、音乐、戏剧等方面的内容,本部分将重点介绍与岭南人民的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节令民俗、人生礼俗、游艺民俗和信仰民俗。
第一节岭南节令民俗岭南重要的节令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同样的节日,在广府、客家、潮汕各地的习俗又有不同,且各地还有不少特色节日,以此可看出三大民系不一样的文化渊源。
一、传统节日1.春节广府地区的春节例行有送灶神、扫尘、行花市等习俗,比较特别的是“卖懒”:除夕夜,孩子们提灯笼带鸡蛋,拿一炷香,沿街叫卖:“卖懒,卖懒,卖到三十晚,人懒我不懒”,最后到土地庙上香,回来把鸡蛋分给长辈吃,分得越多越好。
意味着把懒卖掉后,在新的一年会更加勤快。
广州有童谣云:“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是赤口,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游花地,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
岭南文化※广州的文化艺术,包括文学、戏剧、影视、音乐、书画、民间工艺、园林建筑艺术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
其中粤剧、广东音乐和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工艺等,是岭南文化风格和流派的典型代表。
粤剧是广州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享有“南国红豆”的盛誉。
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东南亚以至欧洲、美洲、澳洲等华侨、华人居住地区也常有粤剧演出。
※岭南画派是现代中国画派之一,始创于利“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和陈树人。
他们早年师从花鸟画家居廉,曾留学日本。
之后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台日本和西洋画法,而自创一格,注重写生,多画岭南风物,色彩鲜丽,面目一新,学之者甚众,被称之为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是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和民主意识的勃兴而诞生的,有时代的创新精神,是中国画的改革派。
岭南画派的创始人物高剑父、陈树人和高奇峰,早年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
岭南画派的第二代传人。
当代画家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继承和发展了岭南画派的优良传统和风格,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培养出大批人才。
※一、岭南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回归线两侧,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
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气候湿热,长年繁花似锦。
二、岭南文化什么是岭南文化?首先,岭南文化是作为地理和政治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岭南人在岭南地区创造的文化为主体,岭南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岭南文化形成于明清之际,以岭南三家文化形成为代表,由此开始,岭南文化才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
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时期达到了它的高峰时期。
改革开放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地方文化兴起提供了条件,各地文化开始复兴,在这一潮流中,岭南文化发展得最为迅速.香港在七、八十年代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中图分类号 TU9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2-0139-04 收稿日期 2023-03-25摘 要 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色彩是乡村风貌的直观表达,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地域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以岭南广府传统村落——广州花都港头村为例,基于色彩地理学,运用NCS自然色彩感知模型、色彩网络等方法,剖析建筑色彩构成属性、用色比例,阐释色彩演变特征,为乡村规划、村落建筑色彩保护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岭南广府传统村落 民居 建筑色彩 乡村色彩 演变特征Abstract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olor can provide intuitionistic expression for rural landscape,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heri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manifestation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Gangtou villag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color geography and biology, with the method of NCS nature color perception model, color adjacent network, we deeply discuss the color extraction, propor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Moreover, we hope it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refined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color. Keywords Lingnan Guangfu traditional villages, Traditional dwellings, Architectural color, Rural color,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岭南广府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色彩演变特征研究——以广州花都港头村为例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Architectural Color in Lingnan Guangfu Traditional Villages: A Case Study of Gangtou Village in Huadu, Guangzhou边文娟 | Bian Wenjuan 黄 东 | Huang Dong传统村落积淀、培育了地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在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中,色彩总是先于形体而被视觉感知,具有极强的空间识别、造型和调节作用,并能传达形体、形态要素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对于传统村落人工环境的空间感知具有重要意义[1];其次,色彩作为村落形象的直观表现,传承与延续着地域历史文脉,承载着地域记忆、审美价值,社会历史、人文逻辑,能够较好地保存本土环境的识别特色,对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凝聚民族集体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2]。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任务一一、单项选择15 、追求精细化的生活方式是()的文化特点之一。
A、广府民系B、潮汕民系C、客家民系参考答案:B7 、文白异读是()的特色。
A、潮汕话B、客家话C、广府话D、壮侗语系参考答案:A5 、把普通话的“冰淇淋”说成“雪糕”,这是()。
A、广府方言的说法B、潮汕方言的说法C、客家方言的说法D、雷州话的说法参考答案:A9 、把普通话的“方便”说成“荒便”,把普通话的“飞机”说成“灰机”,这是()。
A、广府方言的说法B、潮汕方言的说法C、客家方言的说法D、雷州话的说法参考答案:B3 、粤西的雷州话和中山的隆都话(或叫“村话”)是属于()。
A、粤方言B、闽南方言C、客家方言D、 ABC都不是参考答案:B17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赞美岭南诗句的作者是()。
A、苏东坡B、韩愈C、梁启超D、黄遵宪参考答案:A8 、过去,称为“广州湾”的地方是()。
A、江门B、阳江C、湛江D、雷州参考答案:C18 、从()开始,广州就是对外贸易的中心。
B、汉代C、唐代D、宋代参考答案:C10 、在广东地区,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是()。
A、客家人B、广府人C、潮汕人D、雷州人参考答案:C11 、广府民系使用的是()。
A、粤方言B、闽南方言C、广州方言D、南越方言参考答案:A4 、在宋代移民潮中,()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A、南雄珠玑巷B、广州西来初地C、肇庆封开县D、广信县参考答案:A6 、“桑基鱼塘”是()独有的农业经济形式。
A、潮汕平原B、珠江三角洲C、客家山区D、雷州半岛参考答案:B2 、()是广府人与其地方人相比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
A、平民意识B、经商意识C、贵族意识D、农民意识参考答案:A20 、闽人大量移居潮汕地区,始于()。
A、唐朝B、北宋前期C、北宋后期D、元后期参考答案:C13 、“工夫茶”是()一件讲究的茶事活动。
A、广府人B、潮汕人参考答案:B14 、研究者认为广东河源是()。
(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些粤文化资料,希望大家平时看到有好的资料也能整理成电子版,传到群里共享哦)广府人主要是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
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广府民系分布的地域西江、北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的广东是封建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
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
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
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
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
经济发达推动了文化的兴盛,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宋代以来,人文兴旺,一直居于全省人才优势的地位。
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的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的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
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无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涪中期就已驰名全国。
同时,也带来了投机性、市侩性的负面作用,以及较为深厚的宿命观,如广府商家中普遍可见到供奉关公为财神,在穗港澳等地民间存在迷信,敬神奉鬼的风气。
在岭南珠三角旅游--从广州开始寻找岭南文化地标来到广东广州、深圳、东莞以及珠江三角洲内外各地,在广东或者其他岭南区域生活,你就不能不对岭南文化有所认识。
岭南的过去和现在,都时刻在你身边,在你耳旁,对你潜移默化影响着。
所以,你需要寻找岭南文化的脉络,认识岭南文化地标。
一、岭南文明千古文明--与中华文化休戚与共、同根同源、密切联系●南越国遗址赵佗在岭南建立的南越国,其遗址于20世纪后期陆续被发现,包括南越国宫署、南越王墓、都城水闸等。
遗址记录了二千年前的岭南文明史,遗址的独特建筑风格,以及珍贵随葬品,见证了岭南人民的智慧,见证了中外文化在岭南的早期交融。
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是我国西汉初期在岭南地区建立的诸侯王国(地方割据政权)。
始建于公元前203年,于公元前111年为汉武帝所灭,传国五世,历时93年。
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
●南海Ⅰ号是在海底沉睡八百余年的宋代商船,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海上考古文物中,实体最大、年代最早、文物最多、内涵最丰富的宋代沉船,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最高集粹,被誉为“海上敦煌”,震动了世界。
是广东文物文化、海上丝绸文化、海洋文化的光辉载体。
●岭南文化精神与鲜明特征--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与时俱进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三千多万人,其中祖籍广东的有二千多万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最大的侨乡,是中国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
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地区的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岭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与时俱进等较鲜明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侨乡文化影响过来的。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广东文化中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思想文化,都打上了浓重的华侨文化的烙印。
岭南文化篇—岭南建筑展开全文岭南建筑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色,是建筑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建筑有轻巧通透的体形,富有岭南传统文化的韵味。
广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常受台风吹袭。
因此传统的建筑在解决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建筑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建筑;第二阶段是清末民初的西关大屋、竹筒屋和商业骑楼建筑;第三阶段是西洋建筑的传入,中外建筑师将中西建筑融合起来;第四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建筑技术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岭南建筑逐渐进入现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形成鲜明地方特色的岭南派建筑新风格。
涌现出以佘(左边田,右边逡去掉之旁)南、莫伯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中青岭南派建筑大师。
广州的岭南建筑有许多代表作。
余荫山房、小画舫斋、陈家祠、西关大屋、竹筒屋、商业骑楼建筑等都充分表现岭南城市的风貌。
20世纪50年代以后广州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诸如北园酒家、泮溪酒家、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矿泉别墅、白云山双溪别墅等一大批园林宾馆和酒店,它们都是现代岭南建筑的优秀作品。
这里向大家介绍构成岭南市井风情图画要素的,让旅游者们充分领略岭南建筑文化风貌的骑楼商业建筑、西关大屋、竹筒屋和誉为“岭南建筑艺术宝库”的陈氏书院(陈家祠)等。
1.岭南园林建筑广州的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代表。
岭南园林建筑兴起于明代,后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与苏州园林齐名。
现存的佛山的梁园、东莞的可园、顺德的清晖园和番禺的余荫园(余荫山房)合称广东四大名园,是岭南园林建筑中的佼佼者。
此外,到广州解放前已有诸如文塔花园、晚景园、唐荔园、清华池馆、环翠园、荔香园、海山仙馆等一大批明清时代的名园。
然而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这些名园大多已荡然无存,已成陈迹,只留下文献书画的记载。
广州除余荫山房和小画舫斋两处清代园林建筑外,现存的园林建筑多是如泮溪、北园、南园等几家现代园林建筑。
广东民风民俗资料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通行粤语、客家语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
下面小编整理了广东民风民俗资料,欢迎阅读!广东语言广东方言主要由粤语、客家话、闽方言构成。
粤语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及广东省中部和西南地区的50多个县市,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
广东语言分布客家话主要分布在粤东和粤北地区的约20个县市,以梅州(旧称梅县)话为标准。
客家人是在古代为躲避战乱而从中原地区南迁到广东一带的,其语言曾受到湖南及湖北方言的影响,具有两湖方言的某些特征。
闽方言包括潮汕话和雷州一带的方言,沿用了较多古汉语中的语词,有些发音已经不能用现代汉字表示了。
早茶习俗广东人喝早茶的风气兴起于清代,当时有一种叫“一厘馆”的小茶楼,里面有糕点供应,让来往行人歇脚吃点心,后来规模逐渐扩大成为茶楼。
现在的广东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茶楼,在这些茶楼里可以喝到各种好茶,品尝到各式各样制作精细的茶点,店堂里会有服务员推着小车四处走动,车上放着装有虾蛟、肠粉、烧卖、蛋挞、糯米鸡、叉烧包、马蹄糕、鱼片粥、排骨、肚片、肉丸等食品的小碟,顾客可以随意挑选。
广东人喜欢在茶楼里见面谈事,邀上三五友人上茶楼饮茶更是常有的事。
现在广东人喝早茶的习惯已经延伸到了喝下午茶及夜茶,一般来说,早上喝茶的以老年人居多,他们起得早,不用赶时间上班;下午茶通常是生意人会面时喝的;喝晚茶的则以年轻人居多。
饮茶时如果有人为你倒茶,要用食指轻扣桌面几下以示感谢,这是广东人常用的礼节。
其它习俗广州民间民族风情广州是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方古城。
广州的节日同节日活动很多。
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等。
除此之外,还有广州的八大特色节日,他们是春节期间的迎春花会,元宵节,端午节,番禺荷花节,从化,增城的荔枝节,重阳节,中国旅游艺术暨广东欢乐节,广州美食节等。
还有中秋节的中秋灯会,10月份举行的文艺会演等。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网上作业参考答案备考资料《地域文化》任务二作业答案参考操作方法:登录“广东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用学号、密码登录——点击“更多课程”——找到课程代码“8801”——点击课程后面的“选课”——点击“课程信息”——点击“进入作业”——选“任务二”做题即可。
如果觉得每次的成绩不理想,点击“撤销交卷”即可继续重做!一、单项选择6 、3、岭南的“岭”指的是。
A、秦岭 B、南岭 C、北岭 D、丹霞岭参考答案:B11 、秦末汉初建立南越国。
A、赵佗 B、任嚣 C、赵昧D、赵越参考答案:A8 、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
A、潮州八邑 B、潮人古邑 C、潮州八府D、潮人八邑参考答案:A2 、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A、湖南B、江西C、江苏D、福建参考答案:D10 、追求精细化的生活方式是的文化特点之一。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参考答案:B4 、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传说与古代的有关。
A、春龙节B、上巳节C、寒食节D、上元节参考答案:C7 、一般不在清明节进行扫墓活动,这是的习俗。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D、粤西地区参考答案:C9 、岭南地区的端午节也吃棕子,且品种多样,双色棕是的一个特色品种。
A、客家地区 B、珠三角地区 C、潮汕地区D、粤西地区参考答案:C3 、放风筝是的习俗。
A、春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D、冬至参考答案:C15 、一般说的“秋色”,是指。
A、秋天进行的游神活动B、秋天进行的民间表演活动C、秋天参加比赛展览的工艺品D、秋天进行的民间游行活动参考答案:C15 、广东妈祖庙为省内最大的妈祖庙。
A、汕尾 B、澄海 C、南沙 D、珠海参考答案:C1 、鲤鱼放生是的一项风俗。
A、拜祭龙母 B、拜祭北帝 C、拜祭海神 D、拜祭妈祖参考答案:A18 、据统计,广东省内纯粹使用客家话的县市有个,而非纯客县市约有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