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植物的进化
- 格式:ppt
- 大小:1010.00 KB
- 文档页数:40
第一章绪论1、园艺植物的进化:进化的基本要素:达尔文把这些进化的要素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2、品种的概念: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3、品种的特性:特异性、整齐性(或一致性)、稳定性、优良性、适应性4、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其具体内容:1、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研究及利用。
2、用园艺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原理与方法,从现有园艺资源中选育优良的变异类型,并通过人工有性杂交、诱变及基因工程等方法,创造新的变异类型,从而选择、培育新品种。
3、园艺植物的良种繁育,即采用科学的繁育技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制度,提高现有品种的种性,防止品种退化,加速新品种的繁育与推广。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与育种特点1、1.自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以内;2.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3.常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达5%—50%2、自花授粉植物:豆科植物(蚕豆除外)、番茄、莴苣、茼蒿;三色堇、紫罗兰、凤仙花、金盏菊;小麦、大麦、水稻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指以自花授粉为主,但也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
例如:蚕豆、茄子、辣椒、黄秋葵;翠菊、牡丹、莲;棉花及高梁等作物。
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雌蕊接受其它花朵的花粉、接受其他植株、品种的花粉为主。
特点:1)雌雄异株:菠菜、芦笋、银杏、猕猴桃、山葡萄、杨柳、苏铁、红豆杉、罗汉松、南洋杉。
(100%)2)雌雄同株异花:葫芦科植物(甜瓜除外)、甜玉米、醉蝶花、核桃、板栗、榛、松、柏、杉(100%)3、园艺植物的品种类型:(一)同型纯合类:1.纯育品种(pure line cultivar):纯系品种、常规品种、定型品种.2、自交系(inbred line):单株经过若干代连续强制自交严格选择而获得的群体。
(二)、同型杂合类3、.杂交种4.营养系品种(三)、异型纯合类5.杂交合成群体6.多系品种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主要育种目标:1、高产稳产2、优质3、适应性强4、抗病虫害和除草剂5、不同成熟期6、适于保护地目标性状:1、产量性状2、品质性状3、适应性4、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耐性5、成熟期6、对保护地生产的适宜性第四章种质资源1、种质(germplasm):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植物家族来源与发展一、地球生命和植物演化(一)地球生命现象和生物演化就目前人类掌握的知识,生命现象的存在和生物演化是我们地球与宇宙中其它星球最大的不同之处。
地球的构造和水热气条件与地球生物构成了宇宙中最和谐的统一体。
地球上的生命现象是怎么来的,生物又是如何演化变成了今天的样子,还将变成什么样子,是人类一直关心的问题。
所谓地球生命现象就是地球上存在着具有几十亿年历史的各种生物有机体。
这些生物有机体具有新陈代谢、遗传和繁殖功能,与地球上其它非生命物质构成的环境和谐地共处,并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什么又是地球上的生物演化呢?生命现象最基本性质是其存在随时间进程而动态变化。
一个生命个体会随着时间而出现、成长、成熟、生殖后代、衰老和死亡,这个过程叫个体发育(ontology)过程;对于无数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称之为类群,类群的单位可以是物种、属、科或更高的生物分类单位。
地球上的类群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少数到多数的历史过程。
作为物种或任何类群,也是有来源、有发展分化和衰亡的,这个过程就是系统发育(phylogeny)过程。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系统发育过程统称为生物演化。
对于地球生物中最重要的一大类群 - 植物,其总体可称之为植物界。
对植物界所有类群的系统发育过程而言,也就是植物界的演化。
植物界的演化就是植物界各类群的发生和发展。
(二)生物演化的基本要素和重大历史事件地球上的生物演化需要3个要素:其一是平台,地球及其水热气等条件可以理解为生物演化的平台;其二是演化材料,组成DNA大分子和生命有机体的各种元素,如碳、氮、氢和氧等化学元素;三是时间。
就植物界而言,存在着最早出现的菌藻类和后来发生的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不同的重大演化级别。
一个演化级别向另一个演化级别的跃变需要数以亿年的历史。
例如:从DNA大分子形式的初级简单生命形式发展成为原核生物的时间还不清楚,可能为38-25亿年前的事情;从化石记录来看,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绿藻)可能经历了近十亿年,由低等植物藻类发展到高等植物(有胚)的苔藓植物和裸蕨类经历了4亿多年(奥陶纪/志留纪),由孢子生殖的高等植物发展到种子生殖的高等植物(种子蕨出现,泥盆纪晚,距今约4亿年)经历了近2亿年,种子植物中具有复轴性大孢子叶球的裸子植物约出现在二叠纪,距今约2.5亿年,被子植物出现在早白垩纪,距今约1.5亿年。
植物的进化过程: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菌藻植物时代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
其中从35~15亿年间为细菌和蓝藻独霸的时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
从15亿年前开始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
2、蕨类植物时代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
它们虽无真根,也无叶子,但体内已具维管组织,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展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陆地上已初披绿装。
此外,苔藓植物也是在泥盆纪时出现的,但它们始终没能形成陆生植被的优势类群,只是植物界进化中的1个侧支。
裸蕨植物在泥盆纪末期已绝灭,代之而起的是由它们演化出来的各种蕨类植物;至二叠纪约1.6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
许多高大乔木状的蕨类植物很繁盛,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等蕨类植物。
3、裸子植物时代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
许多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所取代。
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出来的。
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
4、被子植物时代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
直到现在,被子植物仍然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
纵观植物界的发生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整个植物界是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人类出现后还有人工选择)而不断地发生和发展的,并沿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分化到有分化、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化。
新的种类在不断产生,不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种类不断死亡和绝灭,这条植物演化的长河将永不间断,永远不会终结。
生命来自于海洋早期的地球曾经被海洋覆盖,因此可以说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于海洋。
教案:初中植物的进化历程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进化历程,掌握不同类型植物的主要特征。
2. 能够分析植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的进化历程。
2. 不同类型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 植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2. 学生对植物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植物进化历程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让学生注意到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
2. 提问:你们认为植物是如何进化的?植物的进化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二、植物的进化历程(15分钟)1. 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特点,如单细胞、多细胞、水生等。
2. 苔藓植物:介绍苔藓植物的特点,如无根、有茎叶、适应陆地生活等。
3. 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特点,如有根、茎叶、输导组织等。
4. 裸子植物:介绍裸子植物的特点,如种子、无花果、适应干旱环境等。
5. 被子植物:介绍被子植物的特点,如种子、有花果、适应多样化环境等。
三、植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15分钟)1. 原因:介绍植物进化的原因,如环境变化、自然选择等。
2. 过程:介绍植物进化的过程,如变异、遗传、自然选择等。
四、学生观察和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植物,分析它们的主要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类型植物的特点和进化关系。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植物的进化历程和主要特征。
2. 提问:植物进化过程中有哪些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植物的生存有何意义?3. 拓展:介绍一些特殊的植物进化现象,如植物的共生、寄生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进化历程和主要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进化的理解和认识。
植物进化历程简述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逐步适应了地球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多样的植物界。
植物的进化历程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5亿年前的古老时代,从最早的原始藻类到如今的高等植物,植物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关键的转折点。
本文将简要概述植物的进化历程,带领读者一起探索植物在地球上的演化之路。
1. 原始藻类的出现植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5亿年前的古老时代,最早的植物是一些原始藻类,它们生活在水中,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是植物界的祖先。
原始藻类的出现标志着植物在地球上的萌芽,为后来陆地植物的演化奠定了基础。
2. 陆地植物的出现约在距今4亿年前的古生代,陆地植物开始出现在地球上。
最早的陆地植物是一些简单的苔藓类植物和蕨类植物,它们逐渐适应了陆地环境的条件,发展出了根、茎、叶等结构,实现了陆地生活的转变。
陆地植物的出现丰富了地球的植被,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化在植物的演化历程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两个重要的类群。
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其种子裸露在植物体表面,如松树、银杏等;而被子植物则是另一类种子植物,其种子包裹在果实内,如花草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化标志着植物界的进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被子植物的出现使植物在繁殖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
4. 高等植物的兴起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和生物进化的推进,高等植物逐渐兴起并繁盛发展。
高等植物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器官,如根、茎、叶、花、果等,能够进行更为高效的光合作用和繁殖。
高等植物在地球上占据了重要的生态地位,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从藻类到高等植物,从苔藓植物到木本植物,植物界呈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植物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逐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总结起来,植物的进化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最早的原始藻类到如今的高等植物,植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逐步适应了地球环境的变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植物界。
植物的系统分类和进化关系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以各种形态和生态习性存在于地球的各个角落。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学家们将植物进行系统分类,并研究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一、植物的系统分类根据植物形态特征、生态特点和遗传关系,植物学家将植物分为不同的分类单元,以便更好地研究和描述它们。
植物的系统分类包括种、属、科、目、纲、界和域等级别。
1. 种(Species)物种是植物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物种定义为一群具有相同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和遗传特征的个体,它们可以通过自然繁殖获得繁衍后代。
2. 属(Genus)属是物种的集合,具有共同的近缘关系和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
属是根据植物的共性而建立的分类单元。
3. 科(Family)科是属的集合,属于同一科的属在遗传关系和形态特征上具有更加密切的联系。
科是对植物进行分类和研究的基本单位之一。
4. 目(Order)目是科的集合,同一目中的科在遗传关系和形态特征上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目的进化历程相对较长,包含了多个科。
5. 纲(Class)纲是目的集合,纲的分类标准主要是植物的形态特征、细胞结构以及生理特性等。
6. 界(Division)界是纲的集合,界的分类主要依据是植物的细胞结构、生长方式以及生殖方式等。
7. 域(Kingdom)域是界的集合,域是植物分类的最高等级,包括所有的植物。
植物界目前主要被分为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两个大类。
二、植物的进化关系植物的进化关系研究主要基于形态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等方面的证据。
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征和遗传标记的比较分析,植物学家可以了解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揭示植物的亲缘关系。
1. 原始植物原始植物是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它们通常具有原始的形态特征,如没有真维管束、没有真根系统等。
原始植物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等。
2.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古老的植物类群,它们具有裸露的种子,没有真花和真果。
裸子植物包括松树、银杏等。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2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培养模拟探究能力。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4.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第1课时)●导入新课[复习回顾]1.始祖鸟是进化到的过渡类型。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重要方法是。
4.科学家通过对的纵向比较和的横向比较来推断的大致过程。
●探究新知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62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从1850年到1950年华尺蠖有什么变化?2.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3.这种变化遗传吗?4.这种变化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什么关系?有什么意义?[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第63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被称为,这样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敌害或者猎物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模拟探究]阅读教材第64---65页,并在课本上填写相关内容。
●课堂小结1.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随堂检测1.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而夏天它却呈现褐色,这种现象时()A.生物具有保护色B.雷鸟随意改变自己的体色C.因为冬天较冷,夏天较热D.夏天阳光较强烈2.下列关于动物保护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使动物容易躲避敌害B.有利于动物捕食猎物C.能保护动物的皮肤的美丽D.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3.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A.人工选择B.天敌的影响C.环境的改变D.温度的改变4.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A.产生了有利变异B.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C.产生了不利变异D.产生了不遗传的变异5.下表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两个时期的栖息在树干上的桦尺蛾类型数量调查情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850年(森林时期)1950年(工业城市)浅灰色桦尺蛾深黑色桦尺蛾浅灰色桦尺蛾深黑色桦尺蛾99%1%1%99%(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_________现象。
植物变化的过程范文植物变化是指植物从种子、幼苗到成熟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
植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扩大了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
同时,植物还能够通过地下部分吸收养分和水分,起到保护和固定土壤以及调节气候的作用。
植物变化的过程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殖发育和成熟植株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种子萌发种子是植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们通常储存有丰富的养分和能量。
当种子受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刺激时,种子壳会破裂,从而释放出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和胚芽。
接下来,胚芽开始发育并向外生长。
同时,胚芽还会释放出生长激素,促进根系的形成。
第二阶段:幼苗生长当根系形成后,幼苗开始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利用光合作用产生能量。
通过根系的吸收,植物可以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地上的部分。
在这个阶段,植物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茎和叶子会不断伸长,并逐渐形成植物的主体结构。
同时,幼苗还会不断分化出新的器官,如侧枝和侧根,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第三阶段:生殖发育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开始进行生殖发育。
生殖器官是植物进行繁殖的关键部分,通常包括雄蕊和雌蕊。
花是植物生殖器官的典型形态,在花的结构中,雄蕊通常包括花药和花丝,负责产生花粉;雌蕊包括花柱和子房,负责接受花粉和产生种子。
植物通过传粉和授粉的过程使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种子。
种子落地后,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等待适宜的条件再次生长。
第四阶段:成熟植株成熟植株是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后形成的植物,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已经达到最佳状态。
成熟植株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继续进行生殖繁殖,产生更多的种子,并将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同时,成熟植株还会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支持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变化的过程中,植物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同时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基本概念 1.1.1 细胞的发现 1.1.2 细胞的基本特征 1.1.3 细胞理论的确立1.2 细胞的结构 1.2.1 细胞膜 1.2.2 细胞质 1.2.2.1 细胞质基质 1.2.2.2 细胞器1.3 细胞的功能 1.3.1 营养摄取与消化 1.3.2 细胞排泄 1.3.3 细胞运动 1.3.4 细胞分裂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2.1 基因的概念 2.1.1 遗传与基因的关系 2.1.2 基因的发现和性质2.2 DNA的结构和复制 2.2.1 DNA的结构 2.2.2 DNA的复制2.3 RNA与蛋白质的合成 2.3.1 RNA的结构与种类 2.3.2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2.4 高一生物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生物的发展与进化3.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3.1.1 进化与进化论 3.1.2 进化的证据3.2 生物的起源与演化 3.2.1 生命的起源 3.2.2 生物的演化过程3.3 进化中的适应与变异 3.3.1 适应与生物的适应性 3.3.2 变异与自然选择3.4 高一生物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四章植物的起源与演化4.1 植物起源和演化的基本特点 4.1.1 植物的起源 4.1.2 植物的演化过程4.2 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4.2.1 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4.2.2 植物的基本特征4.3 植物的结构与生活方式 4.3.1 植物的营养器官 4.3.2 植物的繁殖器官 4.3.3 植物的生活方式与适应环境4.4 高一生物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五章动物的起源与演化5.1 动物起源和演化的基本特点 5.1.1 动物的起源 5.1.2 动物的演化过程5.2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 5.2.1 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5.2.2 动物的基本特征5.3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生活方式 5.3.1 脊椎动物的外部形态 5.3.2 脊椎动物的内部结构 5.3.3 脊椎动物的生活方式与适应环境5.4 高一生物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6.1 生物圈的概念与组成 6.1.1 生物圈的基本概念 6.1.2 生物圈的组成要素6.2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6.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6.2.2 生态系统的功能6.3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6.3.1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6.3.2 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6.4 高一生物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此目录为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章节内容,共六章。
植物的进化顺序
植物进化顺序
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其进化历程跨度极长,经历了多次漫长的进化过程,才形成了现今丰富多彩的植物界。
本文将以植物的进化顺序为主线,为大家介绍植物的进化历史。
1. 蓝藻
蓝藻是最早出现的藻类之一,其身体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但其具有光合作用,可以利用阳光合成有机物。
蓝藻的出现标志着植物开始进入陆地生活的历程。
2. 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是最早的陆地植物之一,它们具有真正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可以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苔藓植物的进化,标志着植物开始具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
3.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体内具有真正的维管束,可以输送水分和养分。
蕨类植物的进化,标志着植物开始具有了更强的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
4.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其种子没有被包在果实中,而是直接裸露在空气中。
裸子植物的进化,标志着植物开始具有了更强的繁殖能力。
5.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主要的植物群体之一,其种子被包在果实中,可以更好地保护种子,使它们在恶劣环境下存活。
被子植物的进化,标志着植物具有了更为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6. 开花植物
开花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为高级的一类,其具有花器、花粉和花药等结构,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开花植物的进化,标志着植物具有了更为高级的生命形式。
植物的进化历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经过了多次的进化过程,才形成了现今丰富多彩的植物界。
在未来,植物的进化还将继续进行,我们期待着更为高级、复杂的植物形态的出现。
植物的进化与分类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基础的生物之一,在数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它们适应了各种环境,并且分为了不同的类群。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进化历程和分类体系。
一、植物进化的历程植物的进化可以追溯到约45亿年前的原始地球,当时只有原始海洋中的藻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逐步从水中进化到陆地上。
1. 青绿藻植物青绿藻是植物界最早出现的有机体,它具有原核细胞结构。
青绿藻通常生活在水中,是植物界演化的重要起源。
2.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最早登陆的植物,它们能够在陆地上存活并繁衍。
苔藓植物的特点是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3. 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陆地上最广泛分布的植物类群,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这些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形态结构实现了更高效的物质输送和光合作用。
二、植物的分类体系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植物的多样性,科学家们根据植物的形态、生理和遗传特征将它们进行了分类。
现代植物分类主要基于进化的角度,以下是常见的植物分类群:1.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的海藻。
藻类表现出多样的形态和生活方式,有的生活在浅水海底,有的生活在深海中。
2. 苔藓植物门苔藓植物门包括藓类、角苔类和藻苔类等。
它们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3. 蕨类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包括蕨类和石松类,是最早出现的种子植物。
它们具有根、茎和叶的结构,能够进行孢子繁殖。
4. 裸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包括松类、柏木类等,它们具有裸露的种子,没有结构完善的果实。
5. 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是目前最为多样化和进化完善的植物类群,包括了绝大部分的花草植物。
被子植物通过花、果和种子进行生殖,形态和生态适应性极为丰富。
三、植物的进化对人类的影响植物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食物和药物来源,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生态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植物能够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水源,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植物进化历程简述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经过数亿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植物界。
植物进化历程可以追溯到约45亿年前的地球形成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植物到现代的高等植物,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进化事件。
本文将简要介绍植物进化的主要里程碑,以及这些进化事件对植物界的影响。
1. 原始植物的出现约4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原始植物。
这些原始植物是单细胞的藻类,生活在水中。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能量,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氧气。
2. 陆地植物的进化约4.5亿年前,最早的陆地植物出现了。
这些陆地植物是从水中的藻类演化而来,它们适应了陆地环境的条件。
最早的陆地植物是低矮的苔藓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而是通过细胞间的水分传导来获取水分和养分。
3. 蕨类植物的兴起约4亿年前,蕨类植物开始兴起。
蕨类植物是第一个具有真正根、茎和叶的植物,它们可以更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蕨类植物还具有细胞壁中的木质素,使它们能够生长得更高更大。
4. 裸子植物的出现约3亿年前,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它们的种子没有包裹在果实中。
裸子植物的种子可以在干旱和恶劣的环境中存活,并且可以通过风传播。
裸子植物包括松树、柏树等。
5. 被子植物的繁荣约1.4亿年前,被子植物开始繁荣。
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另一类,它们的种子包裹在果实中。
被子植物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可以生长在各种环境中。
被子植物包括大多数现代植物,如花草树木等。
6. 花的进化约1.2亿年前,花的进化成为植物界的重要事件。
花是被子植物的独特特征,它们吸引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花粉,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花的进化使得植物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有性繁殖,增加了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7. 现代植物的多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特征。
现代植物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涵盖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植物物种。
现代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和功能,包括树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我下面所写的是争对奖励涉及到的植物,并不是人人都需要这么练的。
仅作参考大家都知道第一次玩植物大战僵尸的人,系统所送的植物是太阳花妹妹,悟空射手炮,小猫蘑菇,黄豆炮妹妹。
系统会送的素材有蓝色翅膀(光),黄豆叶(光),轰鸣一星珠(雷),冰霜结晶(水)。
而到了2级时系统会给一个小红宝箱(草莓小红),3级时系统会给一个食人宝箱(食人花),4级时系统会给一个香蕉宝箱(香蕉小弟)。
5级给红石榴(火)正好进化草莓小红转为石榴娃娃,至此火系植物也有了。
6级奖励光弹技能书一本,10级奖励蓝色翅膀一个。
我们要利用好系统给的东西来强化植物,玩这个不就是为了植物强大嘛。
问题是该如何进化做到最省材料,最省时间,最省精力呢?什么是最省?每天只浇树,花1分钟就够了,每天收银币,半小时够了,经验满了休息,打洞要比收钱多花精力吧。
有多少人会花8小时以上去玩这个,难道这个和偷菜一样吗?需要大量的时间,错,这个游戏你每天打完次数,浇一次大树,收钱经验满了后就可以结束一天了,除了R们会无止尽的打下去。
接下来我说的就是关键了:借用饼子哥的图片建议参战植物:光系0~1个,暗系2个,火系2个,雷系1个,水系1个,风系0~1个注:括号内为系统赠送素材首先说大嘴进化路线:太阳花妹妹5级(赠送蓝色翅膀)--->花仙子(花费2万)小狐花30级(30级奖励火狐花)--->五尾小狐40级(33级奖励朋克之翼)--->天使朋克50级(39级奖励狮王叶)--->霸王红唇花(共花费70万)大嘴怪90级(大树94米奖励血红牛角)--->大嘴怪酋长110级(等级49级奖励强力牛角)--->双头大嘴怪130级(大树110米奖励深渊牛角)--->恶魔大嘴怪(共花费570万)如果不喜欢这个路线,系统不是送一个食人花嘛也可以进化成最终态,像神龙那样。
食人花10级(15级奖励铁碎牙)--->尖刺食人花30级(大树16米奖励美女叶)--->红唇花50级(39级奖励狮王叶)--->霸王红唇花(共花费86万)这样的路线大伙儿都可以接受吧唯一的缺陷是强力牛角不送如果火影材料够的话,可以进化大蛇,也许更多的人喜欢大蛇胜过喜欢大嘴。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教案+重要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教案+重要知识点_起源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标要求: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生命起源的四种学说,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其中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教材中资料分析部分呈现的素材有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的观点,原始地球的大气特点和气候、地质条件,米勒实验的装置。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 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1. 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 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