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因岩石学复习资料资料

成因岩石学复习资料资料

成因岩石学复习资料资料
成因岩石学复习资料资料

成岩石学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共XX分)

1不相容元素:又称湿亲岩浆元素(hy-gromagmatophile elements),在岩浆或热液的矿物结晶过程中

趋向于在液相中富集的某些微量元素(如Sn、Li、Rb Sr、Cs、Be Ba、Zr、Hf、Nb Ta、Th、u和稀土

元素)。因其浓度低,不能形成独立矿物相。因受其离子半径、电荷和化合键所限,很难进入造岩矿物___________ 晶体结构中,而在残余岩浆或热液中相对富集。其固——液相分配系数近于零。元素的不相容性可因结 _ 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2、煌斑岩:煌斑岩为细粒致密块状基性脉岩,常可发现角闪斑晶,为片麻岩之侵入岩脉。其接触带可见

绿帘石岩之换质带或团块。主要由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与斜长石组成。煌斑岩为一种浅成岩,通常颜

色较深,含有由暗色矿物组成的斑晶,在肉眼观察时,其标本闪闪发光,因此而得名。其组成成分多为长石和与斑晶相同的暗色矿物,尤其是云母。产地如金门夏墅、烈屿红山。

3、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化或溶解围岩或捕虏的围岩碎块,将改变岩浆的成分,当熔化或溶解较彻底

时,称同化作用;不彻底时可有未熔物质的残留,称为混染作用。

4、鲍文反应原理

?鲍文反应原理一酸盐熔浆的物理化学实验及自然界矿物生成的特点总结出基性岩浆演化过程中矿物生成顺序的一般规律,称为鲍文

:■丄 i I

5、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环境: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貌单元(地点、场所),即在物理上、

化学上和生物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6、大离子亲石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是指离子半径大,电荷低,离子电位n3,易溶于水的元素,化学性

质活泼,地球化学活动性强,特别是有流体参与的系统。典型代表为K、Rb Sr、Ba、Cs、Pb2+、Eu2+等。[

7、榴辉岩:榴辉岩是一种高温高压变质岩,含绿辉石、石榴子石,常常含蓝闪石等矿物。超高压环境形成

的榴辉岩可含柯石英和(或)金刚石。

8、混合岩化作用:是一种介于变质作用和典型的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有不同性质流体参加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引的总称。

9、辉长岩:辉长岩是一种基性深层侵入岩石,主要由含量基本相等的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组成,此外尚有角

闪石、橄榄石、黑云母等成分。辉长岩为灰黑色,结构为中粒至粗粒,伴生的矿物有铁、钛、铜、镍、磷

10、底辟作用:是指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倒置所引起的浮力作用,地下高塑性岩

体,如盐、石膏、粘土、页岩及煤层等向上流动并向上推挤或刺穿挤入上覆岩层,从而形成上隆构造的作

用。盐丘是最重要的底辟构造;岩浆侵位时也可产生岩浆底辟作用。[

11、金伯利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碱性或偏碱性的超基性岩。是具斑状结构和(或)角砾状构造的云母橄榄岩。1887年发现于南非的金伯利(Kimberley),故名,旧称角砾云母橄榄岩。是产金刚石的最主要火成岩之一。

二、简述题(每题XX分,共XX分)

1、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分类及每种类型的代表性侵入岩和喷出岩

首先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如下:

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

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这类

岩石的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有大面积分布。

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

长岩-响岩类。侵入岩是闪长岩,相应的喷出岩是安山岩。

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侵入岩是花岗岩类,喷出岩是流纹岩和英安岩。

2、简述蛇绿岩的概念、岩石组合和构造意义

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又称蛇绿岩套。

构造:蛇绿岩的代表性层序自下而上是:橄榄岩、辉长岩、席状基性岩墙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

物。据上述蛇绿岩的代表性层序,现已广泛认为,蛇绿岩是贴附于大陆边缘或岛弧上的洋壳碎片、因为

世界各地蛇绿岩层序有大的相似性,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与现代洋底层序(据挖掘出来的洋底岩石和

地球物理资料)对比。然而,由于洋壳的消减作用、构造侵位或逆掩推覆,使蛇绿岩的分布数量少,面积

小(不足洋壳的十万分之一),并使蛇绿岩层序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以致在某些地段只能见到该层序的部分组成或杂乱堆积的混杂岩块。蛇绿岩可以形成于洋中脊、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等

构造环境。现在大陆上发现的蛇绿岩,多数是大陆裂解或弧间扩张的产物,而不是洋中脊蛇绿岩。

ft K 蛇绿岩的岩石组合从下至上分为4个单元,即:变质撤榄岩单尤深成杂岩单元孙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和喷出岩单元。各单元的岩行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变质橄榄岩单元主要由才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及斜长二辉橄榄岩纽成;深成杂岩单元包括辉长岩-撲按质堆晶岩和超钱鉄质堆晶岩,在深成杂岩和席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内有复杂的岩浆侵入事件;喷出芝单元不仅仅由玄武岩组成胚包括安山岩玻安岩钠畏岩以及角砾岩凝灰岩等口蛇绿岩和深滋钻探硏究表明,许多屹绿岩不具层状结构。蛇绿岩剖面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具层狀结构模型的蛇绿岩,另一类不具层状结构口不同的蛇绿岩剖面反映了洋脊之下不同的动力学过程,主要受板块

一个发育完整的蛇绿岩从下向上出现以下岩石序列(Coleman, 1977)。①超镁铁质杂

岩,由不同比例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等组成,具变质构造组构(或多或少发生蛇纹石化);②辉长质杂岩,通常具堆晶结构,常见橄榄岩和辉长岩类,与超镁铁质杂岩比较,堆晶岩变形较弱;③镁铁质席状岩墙杂岩;④镁铁质火山杂岩,常具枕状构造。

3、I型花岗岩和S型花岗岩的主要区别

I型花岗岩(I type granite )是一系列准铝质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的总称,主要是各种英云闪长岩到

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S型花岗岩(S type granite )是一种以壳源沉积物质为源岩,经过部分熔融、结

晶而产生的花岗岩。

由于Na和Ca在风化过程中易于溶解流失,在沉积岩源岩中的含量会低于未经历风化作用的火成岩源岩中的含量。铝饱和指数(ASI)是区分I型花岗岩与S型花岗岩的重要参数。

ASI大于1.1为强过铝质,属 S型无疑;

ASI小于1.0为准铝质,属I型;

ASI介于1.1与1.0之间为弱过铝,属 S型抑或I型?应结合其他标志加以区别。例如:P2O5含量、Y、Th等微量元素含量。

4、简述地幔源区/储库/端元的地球化学特征

地幔的几种形式

根据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在地球化学上已划分为以下6种地幔端元或储源(reservoirs ),通

过这些地幔端员广泛的混合作用可以解释所有观察到的各种幔源岩浆岩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

百度答案:(1) DM亏损地幔,是洋中脊玄武源区的主要成分,主要特征是低 Rb/Sr,高Sm/Nd;143Nd/144Nd

比值高,87Sr/86Sr 比值低,其 &Nd(t)为高正值, &Sr(t)为负值。

(2) EMI I型富集地幔,特点是 Rb/Sr比值较高,Sm/Nd比值较低;Ba/Th和Ba/La比值高,87Sr/86Sr 比值变化大;143Nd/144Nd比值较低。对于给定的 206Pb/204Pb,其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高。

(3) EMII II 型富集地幔,特点是 Rb/Sr比值高,Sm/Nd比值低,Th/Nd K/Nb 和Th/La比值较高。 143Nd/144Nd 和87Sr/86Sr比值均高于 EMI。EMII具有壳幔相联系的交代成因。 EMII与上部陆壳有亲缘关系,可能代表了陆源沉积岩陆壳蚀变地大洋地壳或洋岛玄武岩的再循环作用,也可能是次大陆岩石

圈进入地幔与之混合。

(4)HIMU 高U/Pb比值的地幔,U和Th相对于Pb是富集的。HIMU的成因可能是由于蚀变地大洋地壳进入地幔并与之混合,丢失的铅进入地核,地幔中交代流体使Pb和Rb流失。

(5) PREMA prevale nt ma ntle 的缩写,称为流行或普遍地幔,为经常观察到的普通地幔成分。特点是

206Pb/204Pb 为 18.2-18.5,高于 DM 和 EMI,低于 EMII 和 HIMU地幔;87Sr/86Sr 低于 EMI 和 EMII,高于

DM.143Nd/144Nd 高于EMI 和EMII ,低于DM. (6) FOZO 地幔集中带。它在 DM-EMI-HIMU所构成三角形底部,它是DM和 HIMU的混合物,可能源于下

由起源于核幔边界的地幔热柱捕获

PPT

1.DM (亏损地幔)=N-MORB 源区

2.BSE (Bulk Silicate Earth) 总体硅酸盐地球或原始均一库=CHUR

3.EMI富集地幔I , 87Sr/86Sr 较低

4.EMII 富集地幔II, 87Sr/86Sr较高(> 0.720, 高于任何合理的地幔源区

5.PREMA (PREvale nt MAn tle) 主体地幔

6.HIMU(Hlgh m value) 高 m值地幔

地幔端元的特征:

(1>亏损的洋中脊玄武岩地幔(DMM) 其^Nd/144Nd值约为5131-0. 5133? 阳Sr严Sr值约为0?7020—0* 7024; ^Pb/^Pb值对A组分为17. 0-17. 8.对E组分为15. 5~16?3「幅为0?2831-0- 2835,

(2)高铀/铅值地幔(HTMU)其143Nd/U4Nd值约为0?5028;R7Sr/86Sr值约为6 7026 —0. 7030; ^pb/^Pb 值为21—22;ir6Hf/17T Hf 约为0. 2829 °

⑶ 富集地幔之—(EM1) 其KS Nd/li4Nd值约为0. 5123-0. 5124/7Sr/?Sr值约为0. 7045?6 7060* wl Pb/M4Pb 值约为16. 5—17.5;17a Hf/1TT Hf 为0* 2826-0. 2827 °

(4)富集地幔之二(EM2〉其142Nd/144Nd 值约为6 5131-0* 5133;a7Sr/&6Sr 值约为

0. 707

狮Pb/^Pb 值约为18. 5-19-5| ,?(Hf/1TT Hf 为① 28284

(

DMM—般在地幔的最上部,亏损不相容元素,代表地壳从地幔分异后的残留物

HIMU地幔与再循环洋壳的混合,由于洋低热液作用或俯冲带的脱水作用,造成Pb的流失和

m值升高

EM I和EM II可能分别来自地幔与下地壳和上地壳的混合

三、论述题(共XX分)

1举出三种代表性的超高压变质岩,描述它们的岩石学特征,简述其变质条件。(x分) 斑点板岩:

原岩:泥质、粉砂质沉积岩及部分中酸性凝灰岩、沉凝灰岩等;

主要矿物成分:原岩中矿物没有明显的重结晶现象,新生矿物少,仍以隐晶质为主,显微镜下可见不

均匀分布的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矿物;

结构构造:由矿物微粒聚集成斑点构造,变余泥状结构。

热接触变质作用所形成。

碎裂岩:

具有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的岩石称为碎裂岩。碎裂岩是原岩在较强的应力作用下破碎而形成。其粒化作用仅发生在矿物颗粒的边缘,而尚未达到糜棱阶段,因而颗粒间的相对位移不大,原岩的特征尚部分被

保存下来。据此可以判断原岩的性质。

碎裂岩可由各种岩石破碎而成,但主要在刚性岩石中发育,以长英质岩石中尤为常见。矿物除产生裂

缝和机械破碎外,常发生晶面、解理面、双晶结合面的弯曲,云母等片、柱状矿物弯曲扭折,石英呈压扁

凸镜状并被细粒的碎基围绕等现象。碎裂岩中还可见到少量新生矿物的出现,如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等。碎裂岩在断裂带经常可见。

由动力变质作用所形成。

云英岩:

云英岩(greisen ),—种变质岩。由花岗岩类在高温气化热液作用下经交代蚀变形成。呈灰白、灰绿、粉红等色,具细、中粒鳞片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云母、黄玉、电气石和萤石等,其次为绿柱石、石榴石、金红石等。

由气液变质作用形成。

2、论述I-S-M-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x分)

I型花岗岩为准铝质,含有相对高的Na和Ca,起源于地壳中变火成岩的部分熔融;1、成分范围一般很宽(即SiO2 53— 76% ) . 2、通常为准铝质的,但在受到较高度分异的最低量熔融体花岗岩中为过铝质的一般

CaO值高(即Si02 66 %时为3.7 % ) . 3、一般Ns t O值高(即镁铁质岩石中为 2.2 %,到长英质岩石中为,

3.2 % ) . 4、通常Sr高(跟着CaO变化).5、一般Rb低或中等(高度分馏的衍生物除外).6、在分异程度相同的情况下,Rb/Sr总是低于S型花岗岩的.7、A/CNKc 1.1 , 87Sr/ 86Sr v 0. 708, S 18O<9,源

岩为镁铁质到中性的火成岩或来自壳下的火成岩;

S型花岗岩为过铝质,含有相对低的Na和Ca,起源于地壳中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 1.SiO2变化65—77%; 2.一般为过铝质的;3.一般CaO值低;4 .一般Na2O变化大;5.通常Sr低;6.通常Rb低;7.在分异程度相同的情况下,Rb/Sr总是高于I型花岗岩的;&初始,87Sr/86Sr>0.708 . A/CNK> 1.1 , S 18O

> 9,原岩为沉积岩或上壳原岩;

M型花岗岩,起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M指地幔起源的源区。SiO2成分范围54 — 73% ,常见铁镁矿物

为角闪石、黑云母、辉石,可见显微文象钾长石, A / CNK<1.2, Na2O>3.2% K2O/Na2O很低

A型花岗岩的名称,由经历混染的碱性玄武岩经分离结晶形成。A是指:an hydrous, alkali ne, ano roge

nic ;

重要意义是将幔源引入花岗岩的岩浆起源范畴

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FeO/(FeO+MgO)>O.446+O.OO46 x wt.% SiO 2

NK/A>0.85

104X Ga/Al>2.6

Zr+Nb+Ce+Y>350 ppm

For low Ga/Al and (Zr+Nb+Ce+Y): FeO T/MgO>16

岩石学试题库

岩石学试题库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岩石学试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岛状硅酸盐矿物的是() A石榴石 B辉石 C橄榄石 D石英 2、常见暗色矿物有() A橄榄石 B辉石 C普通角闪石 D黑云母 3、下列哪类岩石的斜长石含量最多()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火山碎屑岩常见的结构() A.集块结构 B.火山角砾结构 C.凝灰结构 D.煌斑结构 5、碎屑物质被搬运后的沉积分异取决于() A.碎屑物自身的密度、体积和形态 B. 流体的流速和动能大小 C. 流体的化学性质 D.碎屑物的化学性质 6、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而逐渐变化的结构称为()。 A交错层理 B单斜层理 C递变层理 D粒序层理 7、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称为()A片状构造 B斑状构造 C眼球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8、变质岩主要分布在()。 A大陆前寒武纪的基底 B造山带 C大陆裂谷 D大洋中脊 9、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大理石 B. 石油 C. 混凝土 D. 汞 10、下面属于斜方晶系的有() A.十字石 B.石膏 C.正长石 D.钠长石 11、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花岗岩是中性侵入岩 B.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C.辉长岩是中性喷出岩 D.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12、火成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有() A.辉石 B.角闪石 C.黑云母 D.橄榄石 13、以下的反应形式为化学风化的有() A.水化和水解 B. 去硅和硅化 C. 酸的作用 D.阳离子交换 . 14、接触热变质作用是指在火成侵入体侵入到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对围岩烘烤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作用。 A变形 B破碎 C重结晶和变质结晶 D熔融 15、交错层理的特征是纹层向不同方向倾斜呈交错状,指示的沉积环境意义是()A静水 B微弱水流 C水介质波状运动 D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不断变化 16、岩石中含大量片、柱状矿物且均呈平行排列是以下哪种构造的特点()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高级岩浆岩石学复习题 答案

一、岩浆岩的成因 1.岩浆岩成因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什么是原生岩浆和演(进)化岩浆?什么是部分熔融?固体地幔与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原生岩浆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岩浆岩成因包括岩浆的起源与演化。 岩浆的起源:在合适的温压条件下地壳或上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原生岩浆的作用过程。 岩浆的演化:就是原生岩浆通过各种作用派生为多种多样进化岩浆及岩浆岩的过程。 其中主要发生了分异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 原生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进化岩浆:经分异作用产生的派生岩浆又可成为进化岩浆 导致固体地幔/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基本原因 (1)地温异常:由于软流圈上隆、地幔柱上升、或板块俯冲引起地温异常,超过源岩的固相线温度(即起始熔融温度)。 (2)挥发份的加入:由于挥发份的加入使源岩的固相线温度降低。三种体系。 (3)压力改变:由于地幔对流、拆沉、去根作用或大断裂诱发的减压熔融;在某些情况下,增压也可以引起部分熔融,增压熔融。 2.控制原生岩浆类型与成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源岩及源区的性质和组成; (2)起源温度与熔融程度; (3)起源压力与深度; (4)挥发份的类型及含量 3.岩浆的三大源区指的是什么?这些不同源区分别能产生哪些岩浆? (1)地幔岩浆:各类玄武岩浆(碱性玄武岩浆、拉斑玄武岩浆),金伯利岩浆、碳酸岩浆。 (2)陆壳岩浆:花岗岩类岩浆 (3)俯冲洋壳:埃达克岩浆、钙碱性或岛弧拉斑质岩石组合(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 4.解释相图中以下名词:固相线温度与固相线矿物,液相线温度与液相线矿物,熔融

沉积岩石学考题及答案

勘资 2000沉积岩石学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l.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质及少量宇宙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及沉积后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2.母岩是地壳表层的先存岩石,能够为沉积岩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 3.底形在河床或水槽中,流水沿着河床上非粘性沉积物(如砂、粉砂)的床面上流动时,在沉积物表面所铸造的几何形态就称之为底形。 4.平行层理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为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平行层理主要产出于砂岩中,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具平行层理的砂岩沿层面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沉积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共生。 5.启动流速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启动流速或开始搬运流速 6.重力流这是一种高密度流体,这种流体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流动。 7.鲕粒是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2-0.25mm),很象鱼子(即鲕),故得名。常见的鲕粒为粗砂级(1-0.5mm),大于2mm和小于0.25mm的鲕粒较少见。粒径超过2mm者称豆粒 8.波痕指数波痕长度与波痕的高度之比。 9.杂基是指与碎屑颗粒同时以机械方式沉积在颗粒间的细小碎屑物质,粒度 <0.03mm,成份主要是粘土矿物及少量石英、长石。 10.粘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粒度小于0.005mm的碎屑,二是指蒙脱石、伊利石、 高岭石等层状铝硅酸盐矿物。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 30分) l . 简述水流流速、颗粒大小与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与沉积的关系。 答案要点:①碎屑颗粒的启动流速与继续搬运流速不同;②不同粒径颗粒启动流速与继续搬运流速及其差值;③不同粒径颗粒搬运与沉积特点、搬运难易程度不同。 2.简述陆源颗粒大小与颗粒成分的关系。 答案要点: ①砾级颗粒主要为岩屑;②砂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③粉砂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④泥级颗粒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及云母。 3.简述长石砂岩特征及成因。 答案要点: ①长石砂岩特征(颗粒成分、填隙物成分、胶结类型、沉积构造、重矿物等); ②长石砂岩成因(母岩条件、风化条件、大地构造、改造历史、沉积环境)。 4 .简述白云岩形成的回流渗透作用。 一种机制是在潮上地带(由毛细管浓缩作用)形成的高镁粒间盐水,当对表层沉积物的白云化基本完成后,多余的高镁盐水在地表就无“用武之地”了,它必然会向下回流。一个原因是高镁盐水的相对密度较大,当在地表无出路时,在本身重力以及风暴的潮水涌到潮上带而施加的压力下,便会向下回流渗透。当高镁盐水穿过下面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就会使它们白云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 另一种机制是在蒸发泻湖里重的超盐度卤水由于石膏先沉积而引起镁离子富集,并沿着湖底向下渗透并向海方向流去,一直到达可能是由文石和高镁方解石组成的渗透带。这种卤水可以透过这些沉积物,并给白云化作用提供镁离子来源,同时还带走置换出来的钙离子。 概念题 1.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岩石。

岩石学课后思考题全解

答案不全,望请大家用红色补充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叫矿物?什么叫造岩矿物? 矿物:就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造岩矿物: 2、地壳中的造岩元素通常是指哪8种元素?含量最高的是元素是什么元素? O、Si、Al、Fe、Ca、Mg、Na、K。含量最高的:O 3、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那些?肉眼如何鉴别? 石英:柱状晶型;高硬度;无解理;断口具有油脂光泽等 钾长石:常见肉红色;卡式双晶;两组完全解理夹角90度;硬度高等 斜长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常具有聚片双晶;两组完全解理不正交;硬度高等 普通角闪石:常见浅、深绿色或黑色;长柱状;两组解理夹角近56度;断口近菱形等 普通辉石:常见黑绿色或黑色;短柱状或粒状;两组解理夹角近90度,硬度高等 橄榄石:常见橄榄绿色;粒状;常见贝壳状断口;硬度高等 黑云母:常见黑色、褐黑色、绿黑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 白云母:常见无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 方解石:常见白色;菱形体解理;硬度3;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等 白云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菱形解理;晶面常完全呈马鞍形;块体遇冷稀盐酸不起泡,但其粉末遇冷稀盐酸起泡等 4、什么叫岩石?什么叫岩石学? 岩石是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他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及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如何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互相转化关系?(比较多,挑自己喜欢的背哈)

矿物岩石学试题及答案2

矿物岩石学上网试题及答案B(红字体为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 对称型: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2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某一固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3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粒度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呈现的形貌特征。 4 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5 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 晶体又被称为结晶质,指具有空间格子构造的固体。或者说,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与非晶的区别:晶体具有空间格子构造,非晶不具备。 2为什么变质岩中的斜长石很少出现环带结构? 斜长石的环带构造一般是岩浆岩在结晶过程中,斜长石结晶时岩浆不断存在成分的变化,或者说晶体周围有持续的岩浆补给,使得斜长石出现由中心到边缘成分成不同的变化的环带。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一般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所以,斜长石变质没有外来组分的参与,一般不能形成还带结构。 3用以下几组数据确定侵入火成岩的名称: (1)暗色矿物 40%(单斜辉石 25%、紫苏辉石 10%、黑云母 5%),斜长石 60%。 苏长辉长岩 (2)暗色矿物 98%(橄榄石 65%、透辉石 20%、顽火辉石 13%),尖晶石 2%。 二辉橄榄岩 4、简述岩浆岩的块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成因? 块状构造岩石一般为全晶质结构,矿物结晶粒度、颜色、成分无明显的差异性变化,反映的是岩浆在相对稳定、缓慢降温条件下结晶的特点。

《岩石学》试题库

岩石学试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岛状硅酸盐矿物的是() A石榴石B辉石C橄榄石D石英 2、常见暗色矿物有() A橄榄石B辉石C普通角闪石D黑云母 3、下列哪类岩石的斜长石含量最多()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火山碎屑岩常见的结构() A.集块结构 B.火山角砾结构 C.凝灰结构 D.煌斑结构 5、碎屑物质被搬运后的沉积分异取决于() A.碎屑物自身的密度、体积和形态 B. 流体的流速和动能大小 C. 流体的化学性质 D.碎屑物的化学性质 6、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而逐渐变化的结构称为()。 A交错层理B单斜层理C递变层理D粒序层理 7、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称为() A片状构造B斑状构造C眼球状构造D条带状构造 8、变质岩主要分布在()。 A大陆前寒武纪的基底B造山带C大陆裂谷D大洋中脊 9、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大理石 B. 石油 C. 混凝土 D. 汞 10、下面属于斜方晶系的有() A.十字石 B.石膏 C.正长石 D.钠长石 11、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花岗岩是中性侵入岩 B.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C.辉长岩是中性喷出岩 D.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12、火成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有() A.辉石 B.角闪石 C.黑云母 D.橄榄石 13、以下的反应形式为化学风化的有() A.水化和水解 B. 去硅和硅化 C. 酸的作用 D.阳离子交换. 14、接触热变质作用是指在火成侵入体侵入到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对围岩烘烤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作用。 A变形B破碎C重结晶和变质结晶D熔融 15、交错层理的特征是纹层向不同方向倾斜呈交错状,指示的沉积环境意义是() A静水B微弱水流C水介质波状运动D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不断变化 16、岩石中含大量片、柱状矿物且均呈平行排列是以下哪种构造的特点()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条带状构造

普通岩石学试题B卷

课程号:0104084 《岩石学(含晶体光学)一》期末考试试卷(B)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3分) 1. 边缘和贝克线: 2. 光性方位: 3. 糙面: 4. 辉长结构: 5. 色率: 6. 块状构造: 7. 岩浆岩的相: 8. 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 二、选择题(每个空格1分,合计15分,每个空格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空格处) 1. 以下的矿物中,是负高突起;是正高突起;是正极高突起;具有明显的闪突起。 A.锆石; B. 辉石; C. 方解石, D. 萤石 2. 脉岩是产状特殊的一种岩石,请指出下列那一种岩石为脉岩。 A. 正长岩, B. 细晶岩, C. 苦橄岩, D. 安山岩 3.岩浆的粘度与氧化物含量、挥发分和温度有关,其中挥发分含量越高,岩浆的粘度。A.越大; B. 越小; C.不变化 4.下面的侵入岩产状中,属于整合的产状、属于不整合的产状。 A.岩床; B. 岩脉; 5.在岩浆岩中,将矿物划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其中主要矿物是划分的依据,次要矿物是划分的依据。 A.岩石大类; B. 种属; C. 岩石种类 6.二轴晶矿物的不同切面表现的多色性不同,其中在切面,多色性最明显;在切面无多色性,其余方向切面, 多色性介于最强与无之间。 A.//光轴; B. ^光轴; C, 斜交光轴 7.在单偏光下观察薄片中矿物的边缘、贝克线、糙面和突起等现象,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矿物的。 A.折射率; B. 切面方向; C. 晶族 8.下列各项中,是火山岩的相,是侵入岩的相。 A.火山通道相; B. 深成相; C. 岩基 三、填空题(共31分,每空1分,请把正确答案直接填入空格处) 1.当二轴正晶的光率体中Nm=Np时,它与的光率体相同;当Nm=Ng时它与的光率体相同;当Ng=Nm=Np时,它与的光率体相同。

红层的岩石学特征在工程上的应用

红层概述 红层为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形成于古盆地和湖泊环境,主要形成于炎热、干燥的地质时期。红层岩石组成多为砂岩和砾岩,并夹粉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石膏及岩盐等,红层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红层是地壳演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不只是中新生代的产物,在古生代也有红层发育与分布。中国的红层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的广大地区。山于各地区红层的岩性、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和时间因素不同,红层中发育了多种地貌,如方山、丘陵、高原、丹霞地貌等。红层地貌与丹霞地貌应严格区分开来。 红层的界定 曾昭璇等认为“红层是从中生代,特别是从侏罗纪到早第三纪的陆相红色岩系”,是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至于它形成于什么时代,没有必要在定义中加以限制,因为在中生代以前和晚第三纪也有红层堆积;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红层的颜色可能变化于棕黄、褐黄、紫红、褐红、灰紫等偏红色调;红层是一种岩性复杂的陆相沉积,这与相对均质、致密的海相沉积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应该允许有过渡相和交互相夹层;说红层是碎屑岩系主要用以区别陆相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作者对红层提出了一个界定依据:①颜色是偏红色调;②是陆相沉积环境;③是碎屑沉积。因此认为,红层是一种红色的陆相碎屑岩系。 红层这个名称在中国最早由李四光提出,红层主要指侏罗系、白奎系及少量三叠系及早第三系形成的,己经成岩的,主色调为红色的泥岩、粉砂岩、砂岩等岩性的一套陆相及浅水湖相沉积物,但红层并非只是中生代及以后的产物,在北美一俄罗斯古陆以及我国的山西及塔里木盆地等部在古生代就有陆相“老红层”沉积。 红层的物质组成 根据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红层碎屑的颗粒组成差异很大,有洪积泥砾、短促河床砾石层、河床相砂砾、较长途搬运的具有砂波结构的河床砂、河流三角洲前缘相的砂质层和以泥质为主的湖盆相粉砂质或淤泥质沉积等。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古山前拗陷中的红层巨砾可达数十厘米,而许多红层盆地中部多由泥质岩构成。碎屑的砾石组成一般与其外围山地的物源一致,岩屑、砾屑是其外围物源地岩石碎屑的混合。其砂质主要是石英,含部分长石;胶结物以泥、砂为主,化学胶结物主要为硅质、钙质和铁质。湖南岌山的碳酸钙含量随外围接触地层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在接触碳酸盐岩源地的地方,碳酸钙含量可达25%以上。 红层的结构和构造 红层一般发育在内陆盆地和湖泊环境,所以其沉积特征在粒度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红层盆地边缘往往堆积巨厚的洪积相混杂泥砾,往中心渐变为洪、冲积砾岩、砂砾岩,砂岩与河、湖积细砂、粉沙岩或泥质岩。这是因为形成红层的物质来源于古盆地或古湖盆周围的高地,所以边缘地带最先接受沉积,粒度较大,而粒度较小的物质可以被搬运到盆中。但在垂直剖面上,盆地外围的洪积扇前缘粗碎屑堆积区,岩石粒级的变化很大,常常表现为互层状。即砾岩、砂砾岩交互成层,夹砂岩;或砂砾岩、砂岩为主夹砾岩或夹薄层粉砂岩、泥质岩。而接近湖盆中心的细碎屑堆积区,岩性的垂直变化一般较小。相对说来,河流淡水沉积、泥砂胶结或硅质、铁质胶结的砾岩和砂砾岩比较坚硬;而盆地中心沉积的粉砂岩、泥质岩所含的可溶性物质较多,透水性较差、含水较多,因而比较软弱。 大部分的粗碎屑红层以厚层或巨厚层甚至块状构造为主;接近盆地中心的湖积相或河漫滩相细碎屑红层一般以薄层构造为主;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河床相和三角洲相堆积则较为复杂,比

矿物岩石学问题及答案

第一节 1.晶体的概念: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重复排列的 固体)。 2.晶体的基本性质:自限性,均一性和异向性,对称性,固定的熔点,最小内能和稳定性。 自限性: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环境适宜且有足够的自由空间,能自发地形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形态。 均一性:同一晶体的各个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异向性:晶体的性质随方向不同有所差异。 对称性:格子构造中结点的周期性重复排列,导致晶体中相同的晶面、晶棱和角顶重复出现。 固定的熔点:同一个晶体的各个部分质点排列相同,破坏其不同部分所需温度是一样的,所以有固定的熔点。 最小内能和稳定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晶体与同种物质的气体、液体和非晶质相比,其内能最小,晶体也处于最稳定状态。 1.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各列举出若干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答: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如石盐,水晶;非晶体是不具有格子构造的固态物质。 如玻璃、松香、琥珀、蛋白石。 2.什么是空间格子,包括哪些要素? 答:空间格子:表示晶体内部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结点,行列,面网,平行六面体。 3.空间格子的分类方法。 答:分类依据: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和大小。立方格子,四方格子,六方格子,三方格子,斜方格子,单斜格子,三斜格子。 分类依据:结点的分布情况。原始格子,底心格子,体心格子,面心格子 4.晶体的基本性质有哪些?请详细解释之。 答:同上2 5.非晶体为什么能够自发地转变为晶体? 答:P19最下面

第二节及余下内容 1.对称的概念及晶体对称的特点:物体可分为若干彼此相同的部分。这些相同部分之间可通过某些操作发生有规律的重复。特点:1.所有的晶体都是对称的。 2.晶体的对称受格子构造严格控制,因此晶体的对称是有限的。 3.晶体的对称不仅表现在外形上,还表现在物理化学性质和微观结构方面。 2.晶体的对称操作和对称要素有哪些? 答:对称操作:使对称图形中相同部分重复的操作。反伸,旋转,反映。对称要素:在晶体对称的研究中,使晶体上相等部分有规律的重复所凭借的几何图形。包括: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旋转反伸轴。 3.什么是晶体对称定律?如何解释? 答:晶体对称定律:受格子构造规律的制约,晶体中可能存在的对称轴的轴次并不是任意的,只能是1、2、3、4、6,与轴次相对应的对称轴也只能是L1、L2、L3 、L4、L6。 解释: 4.晶体对称分类的原则是什么(晶族,晶系,晶类)? 答:晶体中对称要素的组合受对称规律的控制,存在的对称型是有限的。经推导,总共只有32种。 对称型的分类:3个晶族,划分依据:高次轴的个数。7个晶系,划分依据:对称特点 32个晶类,划分依据:是否属于同一对称型 5.晶体可分为哪三个晶族?哪七个晶系? 答:低级晶族(无高次轴3)中级晶族(只有一个高次轴3)高级晶族(有数个高次轴1);三斜晶系,单斜晶系,斜方晶系,四方晶系,三方晶系,六方晶系,等轴晶系。 6.单形和聚形的概念。 答:单形:由等大同形的一种晶面组成。 聚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形聚合而成。 7.什么是开形/闭形? 答:开形和闭形:开形:单形晶面不能围成一个封闭空间,为开形,如平行双面、各种柱类单形。闭形:单形晶面可以围成封闭空间者为闭形,如四方双锥、立方体、八面体等。 8.认识47种几何单形。自己看吧

岩石学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1、岩石 2、岩浆 3、沉积岩 4、层理 5、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二、填空(共20分) 1、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有母岩的、、 。 2、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1),(2),(3)。 3、按造岩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分类中作用分为、 、。 4、粒屑的颗粒类型包括:。 5、侵入岩的产状包括:。 6、磨园度可分为三级:。 7、基性岩类的代表性侵入岩是; 。 8、火山碎屑物按内部组分结构可分为。 9、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 ;。 10、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

。 三、判断对错(共20分,将错的部分打×) 1、陆源碎屑岩的分类及粒度为:砾岩:碎屑直径>2mm;粉砂岩:碎屑直径0.0063-0.004mm;砂岩:碎屑直径2-0.0063mm;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 2、内源沉积岩按成分可分为八类:1、铝质岩类;2、铁质类岩, 3、镁质岩类, 4、磷质岩类, 5、蒸发岩类, 6、可燃有机岩类, 7、石英岩类, 8、碳酸盐岩类。 3、岩浆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大小分为:粒状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变晶结构,似斑状结构。 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包括:超基性岩类,火山岩类,基性岩 4、按SiO 2 类,碳酸岩类。 5、注入混合岩包括:角砾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肠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 6、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为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为正变质岩。 7、变质带是一个等物理序列,而变质相则是等化学序列 8、主要区域变质岩的基本名称包括:板岩、千枚岩、角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麻粒岩、榴辉岩、大理岩和石英岩。 四、简述题(共50分) 1、白云岩化作用的渗透回流机制。 2、比较粒屑结构与砂屑结构的异同? 3、简述尤尔斯特龙图解 4、简述片岩与片麻岩的区别 5、在手标本和镜下如何区分斜长石与石英?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完整word版)岩石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

第一篇绪论 一、岩石及其地质分布 1. 概念 岩石(rock):天然形成的、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的基本特点: 1) 岩石多由不同矿物组成,单矿物的岩石相对较少; 2) 岩石可由玻璃质(如黑曜岩)、有机质(如沥青)、胶体物质等组成; 3) 岩石一般指天然产出的固体物质,人工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工业岩石。 2、分类: 岩石可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① 火成岩: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地面以下或喷出地表 后冷却、凝结的产物。占地壳体积的66%。 侵入岩: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凝固成岩; 喷出岩:岩浆喷出到地表形成。 ② 沉积岩:地表岩石经风化等作用形成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约占地表面积的70%、地壳体积的8%。以下两种作用综合产物的沉积→ 混积岩:☆化学及生物风化→ 化学溶液及胶体的沉淀→ 化学沉积(岩); ☆剥蚀及机械破碎→ 碎屑物质(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生物碎屑)→ 碎屑岩; ③ 变质岩:已有岩石(火成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应力变化及化学流体等内动力作用 下,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占地壳体积的20%。 ◇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固体状态下,一般未经过熔融过程。 ◇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介于地表的沉积作用及岩石的熔融作用之间。 3、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 互相过渡: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混合岩与火成岩;沉积岩与低级变质岩。 火成岩经风化沉积或变质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变质岩; 互相转换:沉积岩经变质改造或进一步的重熔作用,可形成变质岩或火成岩; 变质岩经风化沉积或重熔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火成岩。 3楼 第二篇火成岩(Igneous rocks) 二、岩浆及岩浆作用 一、岩浆 1、岩浆的定义: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的高温、粘稠熔融体,以硅酸盐成分为主,含有挥发分及少量固体。有以下两层含义: 1)岩浆产生的部位、性状和成分; 2)岩浆的基本特点:具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流动性。 2、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包括→成分、粘度、挥发分、温度、压力) 2.1 岩浆的成分 △SiO2、Al2O3、Cr2O3含量高,岩浆粘度增加; △Ca、Mg、Fe、K、Na、OH-含量高,粘度低。

2015-2016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43、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44、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45、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6、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47、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48、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49、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50、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A.元古代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51、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岩石学三大岩代表性岩石

岩石学代表性岩石 火成岩 超基性岩类: 侵入岩: 纯橄榄岩: 颜色:深绿、黄绿、褐绿色。 结构构造:全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组成:几乎全部(90~100%)由橄榄石组成,间或有少量(<10%)的辉石和角闪石。副矿物多为铬铁矿、尖晶石和磁铁矿。 其它:新鲜的纯橄岩少见,通常遭受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若部分蛇纹石化,称蛇纹石化纯橄榄岩;若全部蛇纹石化,则叫蛇纹岩。 橄榄岩: 结构:具细粒-粗粒结构,常呈包含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明显它形的金属矿物,胶结了自形较高的橄榄石和辉石)。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40~90%)和辉石构成,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或斜长石。副矿物常为铬铁矿、磁铁矿。 其它特点:如果岩石中角闪石较多,则可形成角闪橄榄岩。橄榄岩也易遭受次生变化,其中橄榄石变为蛇纹石,辉石和角闪石变为绿泥石等。 辉石岩: 颜色:浅褐色、暗黑色或灰绿色。 结构:全自形粒状结构,也可有包含结构或海绵陨铁结构。 矿物组成:主要由辉石组成,可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及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角闪石岩: 颜色:黑色或墨绿色。 矿物组成:主要由角闪石组成(>90%),有时含少量辉石、橄榄石和磁铁矿。其它:常呈脉状产出,穿插于其他超基性岩体中。 喷出岩: 苦橄岩: 颜色:呈淡绿色至黑色。 结构构造: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或杏仁构造。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50~70%)和辉石(<40%)组成,可含少量基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副矿物有钛铁矿、磁铁矿、磷灰石等。

产状:往往产出于玄武岩的底部或与超基性侵入岩伴生 金伯利岩: 颜色:多呈黑、暗绿、绿、灰等,而以绿色常见 结构构造:常见斑状结构和角砾状构造。 矿物成分:在斑状结构中斑晶成分主要是橄榄石、金云母。在角砾状构造中,角砾成分十分复杂,有早期形成的金伯利岩、橄榄岩、辉石岩破碎而成的岩块,也有来自围岩的岩块,角砾之间的胶结物为金伯利岩浆物质。 蛇绿岩: 大洋岩石圈向大陆消减时,洋壳下的上地幔随洋壳物质一起俯冲、拼贴到大陆边缘的构造岩片,因此常与岩壳物质相共生,总称为蛇绿岩或蛇绿岩套。 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又称蛇绿岩套。ophiolite一词,由法国A·T·布龙尼亚于1827年提出,它的希腊文含义是蛇纹状岩石 基性岩类: 侵入岩: 辉绿岩: 颜色:暗绿色,黑绿色 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含斑晶时,称为辉绿玢岩 结构:辉绿结构,斑状结构 辉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可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结构。 蚀变特征: 斜长石——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集合体。 辉石——角闪石,绿泥石 辉长岩: 颜色:黑色,灰黑色,深灰色 结构: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辉长结构: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同时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岩相的典型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或韵律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斜长石+辉石(1:1) 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 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一、 新构造运动1.风化壳2.莫霍面3.标准化石4.岩石圈5.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1、 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2、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 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3、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4、变 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5、 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6_________三类。 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1、A、J B、K C、T D、Q 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2、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3

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A、动力变质作用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4、 、 D、早古生代 C、晚古生代 B、中生代A. 新生代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5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6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7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8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9、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赣东北地区晚元古代钾玄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

赣东北地区晚元古代钾玄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① 廖群安 薛重生 李昌年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 Sm2N d同位素测龄研究表明,赣东北广丰地区桃源组火山岩的Sm2N d等时线年龄为(1100±168)M a,形成时代应归属晚元古代,与扬子、华夏两板块在晋宁期对接造山作用的时间一致。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表明,该组火山岩富碱、K2O,A l2O3,LREE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属碱性系列中的钾玄岩系列;低Εt(N d)(-4.5±1.9),I t(Sr)为017048~017131,变化范围很大,具壳幔混合成因的Sm2N d、Rb2Sr同位素组成。笔者研究认为,桃源组钾玄岩系列火山岩是晋宁期岛弧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赣东北 晚元古代 钾玄岩系列 岛弧火山岩 分类号 P58811 1 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龄 研究区位于江绍断裂带赣东北段的广丰—上饶地区,上元古界桃源组火山岩分布于受江绍断裂带和赣东北断裂带夹持的环玉山地体内,构成N EE 走向的普塘—官田坞—三家村—桃源火山岩带。火山岩与下伏中元古界田里岩群(变质年龄为120514 M a〔1〕)和上覆下震旦统听门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本次研究对广丰桃源剖面的粗面玄武岩、粗安岩等5个样品进行了Sm2N d等时线测年,所获得的Sm2N d等时线年龄值为(1100±168)M a,较本区前人做的R b2Sr等时线年龄(736165M a)、锆石U2Pb 年龄〔(82112±912)M a〔2〕〕偏老,但与江南造山带蛇绿岩套的年龄(1000~1100M a〔3,4〕)及该带向东到浙江的西裘细碧—角斑岩的Sm2N d等时线年龄〔(1 012±28)M a〕相近,形成时代应归属晚元古代。 2 岩石化学特征 211 火山岩系列划分、岩石化学分类 桃源组火山岩属碱性系列(图1)。用TA S图解(图2),结合N a2O,K2O的相对含量,定名为钾质粗面玄武岩、钾玄岩(橄榄安粗岩)、安粗岩和高钾流纹岩,为钾玄岩系列的岩石组合。 岩石均为斑状结构, 橄榄安粗岩中斜长石具钾 图1 火山岩的Si O22A lk图解Fig.1 Si O22A lk diagram of volcanic rocks 图2 火山岩的TA S分类图Fig.2 TA S classification diagram of volcanic 第18卷 第2期1999年 6月 地质科技情报 Geo logic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Info rm ati on Vol118 No12 Jun1 1999 ①国家计委和原地矿部“八五”地勘专项“上饶地区1∶5万区域遥感地质调查项目”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廖群安,男,1959年4月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岩浆岩岩石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收稿日期:1998207202 编辑:曲梅兰

成因岩石学

《成因岩石学》读书报告 吉林伊通幔源包体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成因岩石学意义 姓名:梁飞 学号:201001010224 班级:地质学二班 2013年4月

吉林伊通幔源包体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成因岩石学意义 摘要:利用离子探针分析了吉林伊通幔源包体(二辉橄榄岩、辉石岩和易剥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和富钾玻璃体微量元(Ti、Zr、Nb、Hf、Rb、Sr、Ba、Y)和稀土元素(REE)含量结果表明 二辉橄榄岩的单斜辉石存在三种稀土配分型式:轻稀土(LREE)亏损型、U型和LREE富集型。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相邻REE的亏损程度随LREE富集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异熔融模 型模拟计算表明,二辉橄榄岩为上地幔低程度(0?6%)部 分熔融的残余,而LREE的富集与含挥发份富钾硅酸盐熔体的 交代作用有关。‘粗粒”和糜棱”二辉橄榄岩的微量元素组成对比说明地幔交代富集事件发生在剪切变形之前。 (1) 辉石岩中单斜辉石具有与世界各地岩浆型辉石岩包体相 似的稀土配分型式。HFSE亏损程度较低。因而代表了玄武 质岩浆高压结晶的产物。辉石岩母岩浆类似于寄主玄武岩浆,而与富钾玻璃体无关。(3)易剥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富集LREE,稀土配分型式和HFSE亏损程度与富集LREE的二辉橄榄 岩相比均十分相似。因此,微量元素数据支持了由岩石学 研宄获得的成因模式,即伊通易剥橄榄岩是交代流体与正常 二辉橄榄岩相互反应的产物。交代流体(现为富K玻璃体) 的形成与挥发份存在条件下上地幔(交代)橄榄岩的低程度、近熔点部分熔融有关。 关键词:蔓源物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吉林 引言 吉林伊通中新世碧玄岩和碱性玄武岩含有丰富的橄榄岩包体,初步的岩石学和矿物学工作已揭示出该地区上地幔的种种不同寻常的特征:(1)本区二辉橄榄岩具有由碱性玄武岩捕虏的幔源包体中罕见的糜棱结构,暗示上地幔经历了强烈的剪切变形,并可能与郯庐断裂的活动有关(Xuetal., 1993); (2)这些糜棱二辉橄榄岩具有不均一的矿物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沉积岩石学》课程考试试卷(B卷)答案答案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课程名称:沉积岩石学(B卷) 任课教师:何幼斌、李维锋授课班级:资工10501~10506班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①粘土岩,②砂岩,③碳酸盐岩。 2、①2,②0.125mm。 3、①颗粒、②泥、③胶结物、④晶粒、⑤生物格架。 4、①海绿石、②鲕绿泥石、③磷灰石。 5、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临滨)。 6、①远离海岸的X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sedimentary facies,沉积相:一种观点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一种观点是特定的岩石组 合即岩相,一种观点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后生作用—沉积岩形成后,到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 作用。 3、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 或“矿物成熟度”。 4、板状交错层理—交错层理的一种类型,其层系界面为平面,且互相平行。 5、胶结物—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6、硅岩—主要指自生二氧化硅含量达70~80%的沉积岩,不包括主要由碎屑石英组成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 7、相标志—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包括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 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地球化学特征。 8、狭盐性生物—耐盐度有限的生物。 9、陆缘海—即大陆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或大洋边缘的、坡度较大的(海底坡度约每英里2~10英尺)、范围较小的(宽度一般100~300英里)、深度较大的(水深可达200~350m)的浅海。 10、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清水是碳酸盐沉积作用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区别浪成波痕与水流波痕? 形态不同:流水波痕不对称、峰谷均圆滑,浪成波痕对称、峰尖谷圆;成因不同:流水与 波浪。 2、简述碎屑岩与粘土岩的关系。 碎屑岩是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中的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粘土岩是以粘土矿物为主 (含量>50%)的沉积岩。因粘土矿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源碎屑物质,因此,粘土岩是碎屑岩中 的一种类型。 3、比较曲流河沉积与辫状河沉积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河流沉积,砂泥岩沉积,下粗上细正粒序层序; 不同点:曲流河沉积边滩发育,二元结构发育;辫状河沉积心滩沉积发育,二元结构顶层 沉积不发育。 4、对比浊流与等深流的主要区别。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体。是深水 沉积物重力流的一种类型。沿斜坡向下运动。可出现于半深海-深海环境,也可出现于半深湖-深湖环境中。等深流是深水牵引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地球旋转的结果而形成的温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这种底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作稳定低速流动(5~20cm/s),主要出现在陆隆区。二者均出现于深水环境中,但运动方向不同。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每小题1分,共8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五、按课堂上推荐的砂岩和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对下列岩石进行命名(每小题5分, 1

岩浆岩石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I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2. 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石。它与火山岩有“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 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 地表相0?0.5km ;超浅成亚相0.5?1.5km ;浅成亚相1.5?3.0km。 3. 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这种结构是辉石和斜长石含量近于共结比时,同时从岩浆中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相的典型结构。 4. 安山岩:是与闪长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致密块状,有时具气孔构造。具斑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斑晶为斜长石(中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质常见交织结构或玻晶交织结构。 5. 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生岩浆。 二、填空题(每题2.5分,共15分) 1. 火山岩常见岩相有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颈相,次火山相,火山沉积相六种。 2. 按SiO2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四类。按里特曼指数(S )又分为钙碱性(g <3.3),碱性(b =3.3?9)和过碱性(b >9)三个系列。 3. 岩浆岩色率是指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根据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硅铝矿物,铁镁矿物两类。 4. 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三类。 5. 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称玢岩;斑晶以石英、碱 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称斑岩。 6. 蛇绿岩套并不是一种岩石名称,而是一种特殊的岩石组合,该组合由上往下由镁铁质火山杂岩,镁铁质 席状岩墙杂岩,辉长岩质杂岩和超镁铁质杂岩组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2.简述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观点,主要的原生岩浆种类有那些?它们的起源条件是什么?根据目前研究,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并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始岩浆。岩浆岩种类虽然繁多,但原始岩浆的种类却极其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