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学

岩石学

岩石学
岩石学

岩浆岩填空

1.按主要造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划分岩石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的矿物粒径(以mm为单位)范围依次分别是(>5mm)(5mm-2mm)(2mm-0.2mm)

2.条纹结构是(钠长石)和(钾长石)有规律地交生;文象结构是(石英)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3.安山岩的基质结构常见的有两种:(1)斜长石微晶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列,其间隙中充填的是辉石和磁铁矿等粒状矿物,称为(交织结构);(2)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平行排列,微晶之间充填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称为(安山结构)。

4.火成岩不整合侵入体主要有(岩脉)(岩墙)(岩株)(岩基)-四种类型。

5.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分类,按SiO2 含量划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SiO2 含量(单位为wB/%)分别依次是(<44%)(45%-52%)(52%-66%)(>66%)。

6.与侵入岩的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对应的火山岩岩石名称分别依次是(苦橄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

7.常见的刚性火山碎屑物有(岩屑)和_(晶屑)。

10.辉绿岩属于岩浆岩的(浅成相基)性岩类,这种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和(辉石)_。

11.岩浆岩中SiO2 含量大于66%的喷出岩称为(流纹岩); SiO2 含量为52%-66%的浅成岩称为(闪长玢岩) ,SiO2 含量小于45%的深成岩称为(橄榄岩)。

12.鲍文反应序列中最先结晶的矿物是(橄榄岩)。

13.与玄武岩成分相当的侵入岩是(辉长岩)。

14.岩浆的粘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力)(化学成分)(sio2含量)三个因素控制。

15.按里特曼指数(σ)又分为(钙碱性岩)(碱性岩(过碱性岩)三个系列。

16.根据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两类。

17.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三类。

18.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称玢岩;斑晶以(碱性长石)(似长石)和(石英)为主,称斑岩。

19.基性喷出岩代表性岩石是(玄武岩),其往往具斑状结构,基质常具(间粒结构)(间隐结构)(玻璃质结构)。

20.正长岩-粗面岩类主要造岩矿物有(碱性斜长石)和(斜长石)。粗面岩常具有(粗面)结构,其特征是(碱性长石微晶近于平行排列,若遇斑晶时微晶绕过斑晶)。

21.岩浆岩的碱性程度是指岩石的碱(Na2O+K2O)饱和度。

22.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多形成于(不同)世代;似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则基本上是(同一)世代的产物。

23.常见交生结构有(文象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结构)常见于花岗岩中。

24.超基性岩以SiO2 含量(<45%)及不含(石英)为特征,超镁铁质岩以镁铁矿物含量(高于90%)而命名。

26.安山岩是一种分布较广的火山熔岩,它主要分布于(造山带)(现代孤岛)(活动大陆边缘带)地区。环太平洋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为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组合,且以安山岩为主,地质上称为(安山岩)线。

28. 某岩石具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含斜长石60%,角闪石20%,石英10%,钾长石5%,黑云母3%,磁铁矿1%,定名为(石英闪长)岩

30.某岩石斑晶为钾长石、石英,基质细粒结构,基质中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酸性斜长石,应定名为(花岗斑)岩。

31.某种岩石含橄榄石60%,辉石36%,尖晶石4%,定名为(尖晶石橄榄)岩。

32.某种岩石含橄榄石95%,辉石3%,角闪石、铬铁矿少量,定名为(纯橄榄)岩。

33.按粒度大小,常见火山碎屑有(集块结构)(火山角砾岩结构)(火山灰)

40.斜长石常见环带结构,An分子由中心向边缘递减的称为(正环带),反之称为(反环带)。

42 岩浆岩中反映矿物间相互关系的结构有(包含关系)(交生结构)和(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等。

44.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分之间的(排列)_(充填空间)方式。

45.整合侵入体产状形式有(岩床)(岩盖)(岩盆)(岩鞍)等四种。

46.色率是指(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百分比),基性侵入岩的色率范围是(40%-70%)。

47.火成岩据组合指数分(钙碱性)(碱性)和(过碱性)三个碱度系列,组合指数大小分别为(<3.3)(3.3_-9)和((>9)。

48.据岩浆岩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四种结构。显晶质的岩石按矿物的粒度大小分为(粗粒结构)、(中粒结构)和(细粒结构)(微粒结构)。

49.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矿物间的相互关系。

50.据全晶质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可分为(自形晶)(半自形)和(他形晶)三种不同的结构。

53.侵入体侵入深度为(<3km)时,称浅成相;侵入深度为(3km-10km)时,称中深成相;侵入深度大于(10km)时,称深成相。

54.花斑岩是(花岗斑岩)的一个种属,它的特点是___(基质中的石英和正长石呈显微文象结构)。

56.岩浆岩中划分酸性程度的标志是(sio2)的含量,划分碱性程度的指数称为(里特曼综合)指数。

沉积岩填空

1.沉积岩的形成和变化历史大致可分(沉积岩原始物质形成结构)、(沉积原始物质搬运沉积作用阶段)、(沉积物的同生成岩和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三个阶段。

2.母岩风化的产物有:(碎屑物质)、(粘土物质)、(溶解物质)。

3.沉积岩物质的来源有:(母岩风化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深部来源的沉积物)、(宇宙来源的沉积物)。

4.造岩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决定于(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物理性质)和(造岩矿物所处的风化条件)。

5.岩石的抗风化能力决定于(所含矿物成分)和(岩石所处的条件)。

6.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方式有(悬浮)、(滚动)和(跳跃)三种。

7.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溶解度)。

10.沉积岩造岩矿物按来源(或物态)分为(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和(化学沉积物)三类。

11.沉积岩的自生硅质矿物有(蛋白石)、(石英)、(玉髓)等。

14.层理构造的单位从小到大依序为(细层)、(层系)和(层系组)。

15.泥质岩及粉砂岩中,纹层互相平行称为(水平)层理;砂岩中纹层互相平行称为(平行)层理。

16.纹层界线波状起伏,但总体方向平行层面,称为(波状层理),纹层与层系界面有一定交角,称为(交错)层理。

17.在同岩层中,自下而上由组份粒度粗细递变纹层显示的层理称为(递变)层理;在同一

岩层中不显示层状构造称为(块状)层理。

19.沉积岩的顶面构造有(波痕)、(干痕)、(雨痕)等。

20.沉积岩的底面构造有(底冲刷)、(泥砾)、(槽模)(沟模)等。

22.陆源碎屑按粒度大小分为(砾)、(沙)、(泥)3级。

23.碎屑颗粒的圆度分为(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四级。

25.陆源碎屑岩的胶结类型主要有(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溶蚀交结)四种类型。

27.某岩石含杂基10%,石英碎屑85%,长石碎屑5%,石英、长石碎屑粒度为0.5-1mm,应定名为(粗粒长石石英)岩。

28.碳酸盐岩中的颗粒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核形石)、(球粒)、(团块)六种类型。

29.碳酸盐岩的主要矿物有(碳酸岩矿物)、(自生的非碳酸盐矿物)、(陆源矿物)等。

30.按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含量,石灰岩和白云岩之间的过渡种属有(含云灰岩)、(云灰岩)、(灰云岩)和(含灰云岩)。

变质岩填空题

1.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组分)。

2.变质作用的方式有(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和(变形作用)。

3.变质作用的类型主要有(热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5种类型。

7.变质岩的5个等化学类型是:(泥质岩类)、(长英质岩类)、(碳酸盐岩类)、(基性岩类)和(镁质岩类)。

8.常见的变成(变质结晶和重结晶)构造有(块状)、(斑点状)、(条带状)、(板状)、(千枚状)和(片状)(片麻状)构造。

10.交代结构的类型按交代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分为(交代穿孔结构)、(交代蠕虫结构)、(交代净边结构)、(交代蚕蚀结构)、(交代残留结构)和(交代假象)交代结构。

16.区域变质相系分为(低压型)、(中压型)和(高压型)三种类型,它们代表的地温梯度依次为(30摄氏度/km )、(20摄氏度/km)和(10摄氏度/km )。

21.据脉体与基体量比,混合岩可分为(混合岩化变质岩)、(混合岩)、(混合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四大类。

岩浆岩简答题

1.以SiO2含量为例,说明岩浆岩化学成分对超基性岩和酸性岩矿物组合的影响。

答:SiO2>66%者,称为酸性岩;SiO2 <45%者,称为超基性岩。由于火成岩中SiO2与其它氧化物存在协变关系,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随SiO2的渐增,具镁铁矿物由多到少,浅色矿物渐增,石英由无到有,含量渐增的变化趋势。在超基性岩中,SiO2<45%,富FeO、MgO 而贫K2O、Na2O,因此在矿物成分上镁铁矿物占主要地位(色率>90),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酸性岩中SiO2>66%, FeO、MgO、CaO大大减少,而K2O、Na2O,显著增加,因此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为主要矿物,暗色矿物多为黑云母,色率小于15。

2.对比分析说明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区别。

答:花岗岩指的是SiO2>66%的酸性侵入岩,即狭义的花岗岩。化学成分上,SiO2高,同时富K2O+Na2O,平均为6~8%,FeOt、MgO 、CaO很低。钙碱性系列与碱性系列相此,前者CaO略高,而Na2O、K2O较低。矿物成分上浅色矿物含量一般在85%以上,主要由石英、碱性长石和酸性斜长石组成。暗色矿物含量(色率)一般<15%,以黑云母常见,可见角闪石,有时可出现少量的辉石。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斜

长石、钾长石。特点是斜长石多于钾长石,暗色矿物含量也较高,以角闪石为主,但常含黑云母,斜长石为更-中长石。

3.试述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答:SiO2>66%者,称为酸性岩;SiO2 =53-66%者,称为中性岩;SiO2 = 45-53%者,称为基性岩;SiO2 <45%者,称为超基性岩。由于火成岩中SiO2与其它氧化物存在协变关系,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随SiO2的渐增,具镁铁矿物由多到少,浅色矿物渐增,石英由无到有,含量渐增的变化趋势。在超基性岩中,SiO2<45%,富FeO、MgO而贫K2O、Na2O,因此在矿物成分上镁铁矿物占主要地位(色率>90),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在基性岩中,SiO2=45%-53%, FeO、MgO较超基性岩减少,Al2O3、CaO大量出现,因此矿物成分为辉石与基性斜长石共生,镁铁矿物占40%-90%(一般为40%-70%)。中性岩中SiO2增至53%-66%, FeO、MgO、CaO均较前减少,K2O、Na2O的含量相对增加,因此在中性岩中常为角闪石与中性斜长石共生,暗色矿物减少,色率在15-40%之间。酸性岩中SiO2>66%, FeO、MgO、CaO大大减少,而K2O、Na2O,显著增加,因此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为主要矿物,暗色矿物多为黑云母,色率小于15。

5.岩浆岩相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侵入岩有哪些主要的岩相?试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答:岩浆岩的相指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

按照侵入体的定位深度,分为三个相,侵入岩的相可据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程度等特征进行识别。

(1)浅成相(epizone):侵入深度为0-3km。侵入体规模较小,常见岩墙、岩床、岩盖、小岩株、隐爆角砾岩体等,岩体中可以发现晶洞构造,与围岩多呈不整合接触。

(2)中深成相(mesozone):侵入深度为3-10km,多属较大的侵入体,如岩株、岩基、岩盆等,也有岩盖、岩墙等小型侵入体。

(3)深成相(catazone):侵入深度>10Km。岩体较大,岩体走向与区域构造线理方向一致,围岩为区域变质的结晶片岩、片麻岩类,岩体主要为花岗岩类。岩体常为片麻状构造,交代结构十分发育。斜长石无环带。岩体无冷凝边,围岩无接触变质带,与围岩多为逐渐过渡关系。

6.解释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概念,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结构类型的区别。

答:斑状结构(Porphyritic texture):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斑状结构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结构类型,斑晶和基质形成于不同的世代,斑晶一般是在深处(岩浆房)或上升过程中晶出的,而基质是在地表快速冷凝的条件下固结的。

似斑状结构(Porphyaceous texture):岩石也是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基质为显晶质,与斑晶为同一世代的产物。

7.说明深成岩与喷出岩在构造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答:火成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火成岩构造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与岩浆结晶时的物化环境有关,还与岩浆的侵位机制、侵位时的构造应力状态及岩浆冷凝时是否仍在流动等因素有关。

侵入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Massive structure)是侵入岩中较常见的构造,其特点是岩石在成分和结构上是均匀的,往往反应了静止、稳定的结晶作用。

球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可围绕某一中心呈同心层状或放射状生长成球状体。

火山岩的构造:

气孔构造:在地表冷凝固结的喷出岩具有明显不同于侵入岩的构造特征。由于快速降压导

致挥发组分的大量出溶,出溶的气体上升汇集、膨胀,可在熔岩中,尤其是熔岩流的上部形成大量的气孔。

杏仁构造:当气孔被岩浆后期的矿物(常见为方解石、沸石、石英、绿泥石)所充填时,称为杏仁构造。

流动构造:大部分喷出熔岩是在流动过程中冷凝固结的,这就会造成岩浆中不同组分的拉长定向,形成流动构造。流动构造在粘度较大的酸性熔岩中最为特征,表现为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条纹、条带和球粒、雏晶及拉长的气孔定向排列,又称为流纹构造。

柱状节理构造:熔岩在均匀而缓慢冷缩的条件下,可形成被冷缩裂隙分割开的规则多边形长柱体。柱体均垂直于熔岩层面-冷却面,断面形态以六边形者为主。

枕状构造:海底溢出的熔岩或陆地流入海水中的熔岩,遇水淬冷,可形成形似枕状的熔岩体,称为枕状体,这些枕状体被沉积物、火山物质胶结起来,就形成枕状构造。

8.列出岩浆岩的七种主要造岩矿物,并说明什么是暗色矿物,什么是浅色矿物。

答: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

硅铝矿物:矿物中SiO2与Al2O3的含量较高,不含FeO和MgO,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及似长石类。他们基本不含色素原子,颜色较浅,所以又称为浅色矿物。

镁铁矿物:矿物中FeO、MgO的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这些矿物的颜色一般较深,又称为暗色矿物。

9.一岩石被命名为灰色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闪长岩,请说明该岩石手标本结构、构造以及各矿物含量。

答:灰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显晶质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60%;钾长石,15%;石英,15%;黑云母,10%

10.试回答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中浅色矿物各具何特征,并请利用岩石的化学性质加以解释。

答:辉长岩中,以基性斜长石为主,含量约50%左右,不含或少含碱性长石,不含石英。闪长岩中,以中性斜长石为主,含量约70%以上,少含碱性长石,石英<5%。

花岗岩中,以酸性斜长石约50%左右,碱性长石10-50%,石英30%以上。

SiO2含量增加,岩石从不含石英到含石英较多;

K2O含量增加,岩石从不含碱性长石到含较多碱性长石;

Na2O含量增加,岩石从高牌号斜长石变为低牌号斜长石。

11.岩浆岩中的交生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岩石学意义?

答:文像结构:规则活不规则的石英有规律的镶嵌生在钾长石中。意义:研究岩浆作用特点。

蠕虫结构:蠕虫状石英嵌布在酸性斜长石边部。意义:了解岩石结晶过程、结晶时所处物理化学条件及矿物的结晶先后顺序。

条纹结构:钾长石和钠长石呈条纹状交生。意义:了解地球动力学背景。

12.谈谈岩浆岩的酸度和碱度划分?

答:酸度:据SiO2含量(%),分为酸性(>66)、中性(52-66)、基性(45-52)和超基性(<45);碱度:里特蛮组合指数划分:σ= 根据σ值将岩浆岩分为三个系列:<3.3,为钙碱性;3.3-9,为碱性;>9,为过碱性。

13.简述岩浆岩中二氧化硅与其它氧化物的含量对应变化关系。

答:随着SiO2增多,Na2O、K2O增多,Fe2O、MgO减少,Al2O3、CaO由超基性岩的最少到基性岩的最多,然后又逐步减少。

14.国际地科联关于火成岩分类的QAFP双三角图中Q、A、P、F各代表什么?如何使用该分类图?答:Q=石英,A=碱性长石(正、微斜、条纹、歪、钠长石),P=斜长石、方柱石,F=似长石

用法:将岩石中的Q、A、P或F、A、P换算成100%,投影得出基本种属名称、该双三角图仅适用暗色矿物小于90%的岩石。

15.显微镜下如何根据岩石结构分析矿物的结晶顺序?

答:(1)自形度:自形者早

(2)包裹关系:被包裹者早

(3)反应关系:被反应者早

(4)相对大小:斑晶早

(5)填隙关系:架构者早、架间者晚

16.枕状构造常出现在哪类岩浆岩中,有何指相意义?

答:枕状构造为水下喷溢的基性熔岩形成的一种构造,多发育在熔岩层的顶面。常出现在古海相火山岩中,指示喷发时处于海底或水下

17.岩浆岩中二氧化硅不饱和的标志是什么?过饱和的标志是什么?

答:不饱和的标志:存在镁橄榄石、霞石和白石榴石。

过饱和的标志:出现石英。石英是硅酸过饱和的产物。

沉积岩的简答题:

1.砂岩分类三角图中选用的端元成分石英、长石、岩屑各有何成因意义?

答:石英(Q)的含量值反映砂岩的成分成熟度。长石(F)端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和风化作用的特点。岩屑:F/R值既反映物质来源,又反映大地构造状况。

2.如何衡量碎屑沉积物的成分成熟度?

答:成分成熟度用石英占碎屑总量的比例进行描述。

3.萨布哈环境中形成的白云岩有哪些鉴别标志?叙述萨布哈环境中白云岩的形成机理。答:萨布哈环境中形成的白云石多呈薄层,有暴露标志,与膏盐共生或含石膏结核。

在气候炎热干旱和蒸发作用强的潮上带,海水不仅在海面上蒸发,也通过毛细血管作用泵汲到潮上带的陆地表面蒸发,结果潮上带沉积物孔隙中的海水盐度增高,使Mg2+/ Ca2+、CO32—/Ca比值增高到达了发生成水白云石化的条件,故引起潮上带/CaCO3沉积物的白云石化。

8.泥质岩、泥岩和页岩是什么关系?各是如何定义的?答:泥岩和页岩是泥质岩的分类。从属关系,泥质岩包含泥岩和页岩。

泥质岩:粒度<0.0039m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弱固结的粘土经过中等程度的后生作用,即可形成强固结的泥岩和页岩。泥岩已固结成岩,但层理不明显。页岩已固结成岩,但具有明显的页状层理。

10.用你所知的两种现象说明沉积物曾经受过明显的压实作用。答:第一种现象,经过压实作用后,泥质沉积物表现为含水量减少,孔隙度建校,并可出现定向性。第二种现象,经过压实作用后,砂质沉积物初期表现为含水量减少,孔隙度减小,后期对碎屑矿物产生压裂、压碎、压溶及石英和长石碎屑的次生加大现象。

13.沉积岩的颜色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岩石会呈红色或黑色?

答:沉积岩的颜色与岩石成分、结构和成因有关。呈红色:因含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呈黑色:由于含有机质分散状硫化铁。

15.什么是鸟眼构造?该构造有何环境意义?答:在泥晶、微晶白云岩或灰岩中,见有1-3mm 大小、大致平行纹理排列、似鸟眼状的孔隙,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等充填或半充填的构造称为鸟眼构造。

鸟眼构造多产于潮上带,少数在潮间带,而潮下带罕见。若鸟眼、窗孔内未被充填或后受溶蚀而成窗格状孔隙,可成为油气水的储集空间。

18.比较同心鲕和核形石在成因上的异同。答:同心鲕的同心层常由泥晶方解石组成;核形

石主要是蓝藻生命活动的痕迹,核形石的同心层不规则,色暗,可有多个核心,大小不一。变质岩的简答题

1.影响变质过程中热状态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地热增温;(2)上地幔热流;(3)放射性衰变热;(4)岩浆热;(5)应力作用磨擦热。

2.什么叫变质作用的压力类型?它的划分依据和划分方案如何?

答:按来源分为负荷压力、流体压力和应力。

3.试述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异同点。

答:(1)前者温度低(小于650℃,一般150℃—250℃,后者温度高(大于700℃);(2)前者基本保持固态,后者经过液态。

4.变质矿物组合复杂多样的原因是什么?

答:(1)变质岩原岩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多种多样;(2)变质类型多种多样;(3)变质改造程度。

5.试举例说明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答:(1)温度。举例:高岭石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形成红柱石与石英的矿物组合,并析出流体。(2)压力。举例:钙长石和橄榄石在较大压力下,可反应形成分子体积小、响度密度大的石榴子石。(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举例:绿泥石和绢云母在脱水作用下可转变为黑云母。

8.成分—共生图解的作用是什么?

答:体现了戈尔德斯密特矿物相律,直观地表示了岩石化学组成与矿物共生组合的关系。9.变质矿物成分复杂多样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稳定矿物:在变质作用中残留下来的原岩中的矿物。如:花岗岩在云英岩化过程中残留有不稳定矿物。

稳定矿物:新生矿物、原生矿物对于一定的变质作用条件都是稳定存在的,所以统称为稳定矿物。如:泥质组分经过变质部分后生成红柱石。

特征变质矿物:变质岩中某些新生矿物的存在,对指示原岩成分和变质作用性质、强度有特殊意义。如:绿泥石、红柱石、绢云母。

10.试述变质岩结构构造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答:特点:既有原岩结构,构造残余,又有各种变质作用形成的结构构造.....

研究意义:(1)变质岩分类命名..(2)恢复原岩 .(3)变质成因分析 ..

(4)研究变质事件与地质事件的关系;

11.变晶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答:(1)同次变质矿物大体上同时结晶;(2)相对大小、自形、不代表先后顺序,而是处决于结晶力。变斑晶稍晚于基质。(3)除变斑晶外,多为他形。(4)包裹体发育。(5)片、柱状矿物较多且多具定向性。

12.交代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答:(1)矿物颗粒形态复杂多样;(2)矿物粒度变化大;(3)同种矿物光性,成分不均一;(4)变斑晶中包裹物相对少;

13.接触变质岩中角岩结构特点有哪些?

答:(1)结构以角岩结构为主;(2)构造上不具定向性,多为块状;

14.试述接触变质晕发育程度的决定因素。

答:(1)岩体规模的大小。(2)岩体的侵入深度。(3)岩体的成分。(4)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积及产状。(5)围岩的成分、结构和产状。

15.为什么说岩浆岩体的成分是决定接触变质晕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

答:(1)岩浆温度高低不同。(2)所含挥发份不同。(3)酸碱度不同,对围岩的反应力不同。(4)岩体规模不同,保持温度的时间不同

16.举例说明围岩的组分和组构对接触变质晕的影响.答:泥质岩。碳酸盐岩。花岗质岩石

17.试述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原则

答:(1)按岩石化学成分分成五大类:泥质岩类、碳酸盐类、长英质岩类、基性岩类、镁质岩类。(2)按组构特征确定基本名称:斑点板岩、角岩、接触片岩、接触片麻岩;

18.引起交代作用的气态或液态溶液的来源有哪些?答:(1)岩浆热液(2)变质热液(3)混合岩化过程中分泌出的气水液;(4)与地下水有关的气水热液;

19.为什么交代变质岩会出现单矿物岩?

答:在气—液作用下,原岩的某些组分在一些地方强烈地带出、留下的是稳定性最大、而活动性最小的组分,使岩石组分单一化而形成单矿物岩(气液中心部)。

20.简述交代变质作用的特点。

答:(1)产出地:岩体顶部内外接触带、火山岩区、混合岩化区、气—液活动的断裂两侧....形态不规则、脉状、透镜状(2)低温矿物组合。(3)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斑杂状构造、定向构造不发育。(4)分带性明显,气—液中心改造愈强烈。(5)与矿产关系密切。21.试述交代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原则。

答:(1)交代蚀变强烈的岩石有固有的基本名称:矽卡岩、云英岩、青盘岩、蛇纹岩(2)基本名称之前可以冠以主要交代矿物作词头,如白云母云英岩、白云母萤石云英岩..(3)交代程度不等的岩石,划分强、弱蚀变带,名称采用“强××化+原岩名称”形式;如强云英岩化花岗岩

25.简述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命名方案。

答:动力变质岩可根据结构、碎裂程度、碎斑及其含量等原则或特征进行分类。动力变质岩的命名,首先根据结构特征定出岩石基本名称,如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然后根据原岩或矿物成分等进一步命名。

26.简述糜棱岩、千糜岩的结构构造、组分特征。

答:糜棱岩:糜棱结构,颗粒较粗(0.5—0.1mm),碎斑多(<50%)。

超糜棱岩:糜棱结构,颗粒细(0.1—0.01mm ),碎斑少(<10%)。

千糜岩:糜棱结构,颗粒较粗(0.1—0.01mm),重结晶明显,碎基具千枚状构造。

27.简述区域变质作用的主要特点。

答:分布广:前寒武的古老基底;后寒武的造山带 ..变质因素复杂:T=200—800℃,P=0.4GPa —1.2GPa,强大应力....

.变质环境多样:大陆地盾、热穹隆核部、造山带、板块边缘、洋底.....

28.简述板岩、千枚岩、片岩的鉴定特征。

答:板岩:具板状构造。重结晶不明显或及轻微,板理面上可见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等,具变余泥质结构。

千枚岩:具千枚状构造。重结晶程度比板岩高,矿物组分主要是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石等。显微变晶结构,片理面具明显的丝绢光泽。

片岩:具片状构造。原岩已全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常见矿物有云母、滑石、角闪石、阳起石等。

29.简述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特征。

答:片麻岩:具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具中粗粒鳞片状变晶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或辉石组成。

斜长角闪岩:矿物成分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常见铁铝榴石、绿帘石、黝帘石和少量黑云母、透辉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或微显片理构造。

大理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或条带状构造。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和白云母。常含有少量特征矿物,如;蛇纹石、滑石、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符山石、钙铝榴石、镁橄榄石、透辉石等。

30.试比较千枚岩与千糜岩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具有千枚构造。

相异点:前者:显微鳞片变晶结结构,变余泥质结构,变余层理构造。后者:糜棱结构,有少量碎斑。

31.试比较云英岩与云母片岩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主要矿物均为石英和云母。相异点:前者:云母较少,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后者,云母较多,为鳞片—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理构造。

34.试述麻粒岩、榴辉岩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特征。答:麻粒岩:中粗粒不均粒状变晶结构,不明显的片麻状或块状构造。矿物组合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透辉石+紫苏辉石榴辉岩:中粗粒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合为绿辉石+镁榴石+其他高压矿物。

35.区分斑晶与变斑晶。

答:(1)前者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Py,Ol,Hb等;后者为结晶力强的矿物,一般无上述矿物

(2)前者比基质早结晶,而后者比基质稍后结晶;(3)前者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后者在固态晶出,有推挤基质的现象。

(完整word版)岩浆岩岩石学试题(修改)

绪论 1.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 岩浆岩,指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3. 结晶岩地壳深处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组成,它们又称为结晶岩。 4. 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岩浆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活动,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1、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炙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 2、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把直接来 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生岩浆。 3、岩浆作用: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又不断地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的总体为岩浆作用。 4、熔岩;指火山宁静溢流出来的熔岩流,经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5、火山碎屑岩:指火山强烈爆发出来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岩石。 二、填空 1、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岩浆的成分,岩浆的温度,岩浆的粘度。 3、喷出岩可分为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1、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 2、岩浆岩的相系指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 2、熔透式喷发是指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 通道。 4、裂隙式喷发指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 5、中心式喷发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6、熔岩流是指线形流动、分布的熔岩,其形状决定于地形 7、火山口指火山堆顶部中心常见圆形的漏斗状、盆状凹陷。8、破火山口是指经过破坏的火山口及其周围的洼陷。 9、岩盆是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10、岩盖是上凸下平的穹隆状整合侵入体。 11、岩床是厚薄均匀的近水平的整合的板状侵入体。 12、岩墙是一种厚度比较稳定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 13、岩株是一种常见的侵入体,平面上近园形或不规则状,接触面陡立,似树干状延伸,又称岩干。 14、岩基是最大的巨型侵入体,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平面上通常呈长园形。 15.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石。它与火山岩有“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亚相0.5~1.5km;浅成亚相 1.5~3.0km。 二、填空 1、常见的喷发类型可划分为: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 2、火山锥依物质组成不同分为:碎屑锥,熔岩锥和混合锥等三种。 3、火山岩相主要有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喷出相又可分为溢流,爆发,侵出三个相。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主要矿物;指在延伸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延伸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2、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 3、副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很少,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的矿物。 4.矿物的成因类型及其概念? 原生矿物: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分为:正常矿物(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 残余矿物与反应矿物:(矿物从岩浆中结晶出来,因物化条件的变化,,使矿物受到部分反应 和分解,其中尚未遭受变化的残留部门叫残余矿物,而反应,分解所形成的新矿物叫反应矿物)5、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主要造岩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 第五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2、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3、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4、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的为基质 5、似斑状结构外貌类似于斑状结构,只是基质为显晶质的。 6、反应边结构: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完全或局部包围着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这种结构为反应边结构。

岩石学试题库

岩石学试题库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岩石学试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岛状硅酸盐矿物的是() A石榴石 B辉石 C橄榄石 D石英 2、常见暗色矿物有() A橄榄石 B辉石 C普通角闪石 D黑云母 3、下列哪类岩石的斜长石含量最多()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火山碎屑岩常见的结构() A.集块结构 B.火山角砾结构 C.凝灰结构 D.煌斑结构 5、碎屑物质被搬运后的沉积分异取决于() A.碎屑物自身的密度、体积和形态 B. 流体的流速和动能大小 C. 流体的化学性质 D.碎屑物的化学性质 6、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而逐渐变化的结构称为()。 A交错层理 B单斜层理 C递变层理 D粒序层理 7、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称为()A片状构造 B斑状构造 C眼球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8、变质岩主要分布在()。 A大陆前寒武纪的基底 B造山带 C大陆裂谷 D大洋中脊 9、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大理石 B. 石油 C. 混凝土 D. 汞 10、下面属于斜方晶系的有() A.十字石 B.石膏 C.正长石 D.钠长石 11、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花岗岩是中性侵入岩 B.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C.辉长岩是中性喷出岩 D.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12、火成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有() A.辉石 B.角闪石 C.黑云母 D.橄榄石 13、以下的反应形式为化学风化的有() A.水化和水解 B. 去硅和硅化 C. 酸的作用 D.阳离子交换 . 14、接触热变质作用是指在火成侵入体侵入到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对围岩烘烤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作用。 A变形 B破碎 C重结晶和变质结晶 D熔融 15、交错层理的特征是纹层向不同方向倾斜呈交错状,指示的沉积环境意义是()A静水 B微弱水流 C水介质波状运动 D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不断变化 16、岩石中含大量片、柱状矿物且均呈平行排列是以下哪种构造的特点()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岩石学课后思考题全解

答案不全,望请大家用红色补充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叫矿物?什么叫造岩矿物? 矿物:就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造岩矿物: 2、地壳中的造岩元素通常是指哪8种元素?含量最高的是元素是什么元素? O、Si、Al、Fe、Ca、Mg、Na、K。含量最高的:O 3、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那些?肉眼如何鉴别? 石英:柱状晶型;高硬度;无解理;断口具有油脂光泽等 钾长石:常见肉红色;卡式双晶;两组完全解理夹角90度;硬度高等 斜长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常具有聚片双晶;两组完全解理不正交;硬度高等 普通角闪石:常见浅、深绿色或黑色;长柱状;两组解理夹角近56度;断口近菱形等 普通辉石:常见黑绿色或黑色;短柱状或粒状;两组解理夹角近90度,硬度高等 橄榄石:常见橄榄绿色;粒状;常见贝壳状断口;硬度高等 黑云母:常见黑色、褐黑色、绿黑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 白云母:常见无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 方解石:常见白色;菱形体解理;硬度3;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等 白云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菱形解理;晶面常完全呈马鞍形;块体遇冷稀盐酸不起泡,但其粉末遇冷稀盐酸起泡等 4、什么叫岩石?什么叫岩石学? 岩石是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他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及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如何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互相转化关系?(比较多,挑自己喜欢的背哈)

沉积岩石学试题二

《沉积岩石学》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是①____________,其次分别是②____ 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 2、0.25mm粒径对应的φ值是①______φ,3φ对应的粒径是②______mm。 3、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 ______、④ __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_。 4、海相沉积中常见的自生矿物有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等。 5、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可将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四个亚相。 6、欧文(Irwin,1965)根据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将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环境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 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sedimentary facies 2、后生作用 3、成分成熟度 4、板状交错层理 5、胶结物 6、硅岩 7、相标志 8、狭盐性生物 9、陆缘海 10、清水沉积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区别浪成波痕与水流波痕? 2、简述碎屑岩与粘土岩的关系。 3、比较曲流河沉积与辫状河沉积的主要异同点。 4、对比浊流与等深流的主要区别。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每小题1分,共10分) 1、母岩的风化产物是沉积岩原始物质最主要的来源。() 2、自然界任何流体按其流动特点有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形态。层流和紊流的判别标准是弗劳德数(Fr)。() 3、该沉积构造()所指示的水流方向是向左的。() 4、泥裂、雨痕、晶痕及晶体印痕等层面构造具良好指相性,主要见于海(湖)滨岸及河漫滩等沉积环境的泥质沉积物表面,古气候一般较干燥。() 5、底砾岩成分比较简单,多为稳定性较高的砾石,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它是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 6、在偏光显微镜下,海百合碎片的显微结构是连生单晶结构,腕足类碎片的显微结构是平行片状结构,三叶虫碎片的显微结构是玻纤结构。() 7、陆源碎屑淡水湖泊沉积中常见各种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等,它们都属狭盐性生物。() 8、高建设性三角洲向海推进时,砂质堆积迅速,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支河口砂坝、远砂坝可连结组合成指状或鸟爪状砂体,称指状砂坝。指状砂坝的几何形态是确定古代三角洲的重要标志。() 9、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碳酸盐岩的浅海大多是陆表海。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浅海大都是陆缘海而不是陆表,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海平面很低的地质时代中。() 10、在海相地层中,大套石灰岩(尤其是生物石灰岩、礁石灰岩)、磷酸盐岩、铁、锰、铝等沉矿产,均为潮湿气候的可靠标志。() 五、按课堂上推荐的砂岩和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对下列岩石进行命名(每小题5分,共10分)。

矿物岩石学试题及答案2

矿物岩石学上网试题及答案B(红字体为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 对称型: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2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某一固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3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粒度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呈现的形貌特征。 4 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5 重结晶作用:在一定温度下的固态条件下,原岩中的细小颗粒重新结晶长成较大晶体同种矿物的过程,叫重结晶作用。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 晶体又被称为结晶质,指具有空间格子构造的固体。或者说,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与非晶的区别:晶体具有空间格子构造,非晶不具备。 2为什么变质岩中的斜长石很少出现环带结构? 斜长石的环带构造一般是岩浆岩在结晶过程中,斜长石结晶时岩浆不断存在成分的变化,或者说晶体周围有持续的岩浆补给,使得斜长石出现由中心到边缘成分成不同的变化的环带。 变质岩的变质过程一般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所以,斜长石变质没有外来组分的参与,一般不能形成还带结构。 3用以下几组数据确定侵入火成岩的名称: (1)暗色矿物 40%(单斜辉石 25%、紫苏辉石 10%、黑云母 5%),斜长石 60%。 苏长辉长岩 (2)暗色矿物 98%(橄榄石 65%、透辉石 20%、顽火辉石 13%),尖晶石 2%。 二辉橄榄岩 4、简述岩浆岩的块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成因? 块状构造岩石一般为全晶质结构,矿物结晶粒度、颜色、成分无明显的差异性变化,反映的是岩浆在相对稳定、缓慢降温条件下结晶的特点。

红层的岩石学特征在工程上的应用

红层概述 红层为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形成于古盆地和湖泊环境,主要形成于炎热、干燥的地质时期。红层岩石组成多为砂岩和砾岩,并夹粉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石膏及岩盐等,红层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红层是地壳演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不只是中新生代的产物,在古生代也有红层发育与分布。中国的红层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的广大地区。山于各地区红层的岩性、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和时间因素不同,红层中发育了多种地貌,如方山、丘陵、高原、丹霞地貌等。红层地貌与丹霞地貌应严格区分开来。 红层的界定 曾昭璇等认为“红层是从中生代,特别是从侏罗纪到早第三纪的陆相红色岩系”,是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至于它形成于什么时代,没有必要在定义中加以限制,因为在中生代以前和晚第三纪也有红层堆积;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红层的颜色可能变化于棕黄、褐黄、紫红、褐红、灰紫等偏红色调;红层是一种岩性复杂的陆相沉积,这与相对均质、致密的海相沉积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应该允许有过渡相和交互相夹层;说红层是碎屑岩系主要用以区别陆相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作者对红层提出了一个界定依据:①颜色是偏红色调;②是陆相沉积环境;③是碎屑沉积。因此认为,红层是一种红色的陆相碎屑岩系。 红层这个名称在中国最早由李四光提出,红层主要指侏罗系、白奎系及少量三叠系及早第三系形成的,己经成岩的,主色调为红色的泥岩、粉砂岩、砂岩等岩性的一套陆相及浅水湖相沉积物,但红层并非只是中生代及以后的产物,在北美一俄罗斯古陆以及我国的山西及塔里木盆地等部在古生代就有陆相“老红层”沉积。 红层的物质组成 根据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红层碎屑的颗粒组成差异很大,有洪积泥砾、短促河床砾石层、河床相砂砾、较长途搬运的具有砂波结构的河床砂、河流三角洲前缘相的砂质层和以泥质为主的湖盆相粉砂质或淤泥质沉积等。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古山前拗陷中的红层巨砾可达数十厘米,而许多红层盆地中部多由泥质岩构成。碎屑的砾石组成一般与其外围山地的物源一致,岩屑、砾屑是其外围物源地岩石碎屑的混合。其砂质主要是石英,含部分长石;胶结物以泥、砂为主,化学胶结物主要为硅质、钙质和铁质。湖南岌山的碳酸钙含量随外围接触地层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在接触碳酸盐岩源地的地方,碳酸钙含量可达25%以上。 红层的结构和构造 红层一般发育在内陆盆地和湖泊环境,所以其沉积特征在粒度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红层盆地边缘往往堆积巨厚的洪积相混杂泥砾,往中心渐变为洪、冲积砾岩、砂砾岩,砂岩与河、湖积细砂、粉沙岩或泥质岩。这是因为形成红层的物质来源于古盆地或古湖盆周围的高地,所以边缘地带最先接受沉积,粒度较大,而粒度较小的物质可以被搬运到盆中。但在垂直剖面上,盆地外围的洪积扇前缘粗碎屑堆积区,岩石粒级的变化很大,常常表现为互层状。即砾岩、砂砾岩交互成层,夹砂岩;或砂砾岩、砂岩为主夹砾岩或夹薄层粉砂岩、泥质岩。而接近湖盆中心的细碎屑堆积区,岩性的垂直变化一般较小。相对说来,河流淡水沉积、泥砂胶结或硅质、铁质胶结的砾岩和砂砾岩比较坚硬;而盆地中心沉积的粉砂岩、泥质岩所含的可溶性物质较多,透水性较差、含水较多,因而比较软弱。 大部分的粗碎屑红层以厚层或巨厚层甚至块状构造为主;接近盆地中心的湖积相或河漫滩相细碎屑红层一般以薄层构造为主;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河床相和三角洲相堆积则较为复杂,比

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一、晶体光学部分 名词解释: 1、光率体:反映光被在晶体中传播时,光波的振动方向与相应的折射 率之间的关系的光学立体图形,我们称为光率体,也成为光性指示体。 2、多色性: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而使矿物颜色发生变化的 现象称为多色性。 3、消光类型:根据矿片消光时,矿片的解理缝、双晶缝以及晶面迹 线等与十字丝之间的关系,可以吧消光类型分为平行消光,斜消光和对称消光。 4、光性方位:光率体主轴和晶体结晶轴之间的关系,称为光性方位。 5、消光位:矿片处于消光时的位置。 6、色散效应:同一晶体的光率体随入射光波波长不同而发生大小、形 状改变的想象,称为光率体色散。(两种折射率相差不大的无色矿物,在白光下观察,界线附近的贝克线发生变化,变成有色细线,折射率的一边呈橙黄色,较高的矿物一边呈浅蓝色。) 7、一轴晶:中级晶族晶体,只有一个光轴方向,叫做一轴晶。 8、贝克线:岩石薄片中,在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矿物边缘,可以见到 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我们称为贝克线或者亮带。 9、二轴晶:低级晶族晶体有两个光轴方向,称为二轴晶。 10、干涉图:锥形偏光中不同方向的光波通过矿片之后,到达上偏光 所发生的消光与干涉效应的总和。

11、均质体:高级晶簇以及非晶质物质的光学性质各个方向都相同, 称为光性均质体,简称均质体。 12、干涉色:白光在正交偏光镜下的非均质体中传播时,发生干涉作用产生的混合色。 13、非均质体:中级晶族和低级晶族的矿物,其光学性质随方向而异, 称为光性非均质体,简称非均质体。 14、全消光:矿片处于消光位时,转动物台360度,矿片始终保持 黑暗的现象,叫做全消光。 二、简答题 1、一轴晶//OA的切面有多少个,该切面有何特点和用途? 答:有无数多个这样的切面。特点:这样的切面是一个圆切面,其半径等于No。光波垂直这种切面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并且基本不改变光波的振动特点和振动方向,其相应的折射率值等于No,双折射也就等于零。(对于多色性公式、吸收性公式、双折射率及消光角等特征,需要在平行光轴或光轴面的切面上测定、对于光性正负的确定需要在除平行光轴或光轴面的切面外的各种切面上进行、对于2V大小的测定则需要在垂直光轴的切面上进行。) 2、二轴晶//AP的切面有多少个,该切面有何特点和用途? 答:这样的切面有无数个。特点:这样的切面为椭圆切面,其半径等于Ng 和Np。光波垂直这样的切面入射时,要发生双折射,分解成两种偏光,这两

《岩石学》试题库

岩石学试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岛状硅酸盐矿物的是() A石榴石B辉石C橄榄石D石英 2、常见暗色矿物有() A橄榄石B辉石C普通角闪石D黑云母 3、下列哪类岩石的斜长石含量最多()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火山碎屑岩常见的结构() A.集块结构 B.火山角砾结构 C.凝灰结构 D.煌斑结构 5、碎屑物质被搬运后的沉积分异取决于() A.碎屑物自身的密度、体积和形态 B. 流体的流速和动能大小 C. 流体的化学性质 D.碎屑物的化学性质 6、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而逐渐变化的结构称为()。 A交错层理B单斜层理C递变层理D粒序层理 7、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称为() A片状构造B斑状构造C眼球状构造D条带状构造 8、变质岩主要分布在()。 A大陆前寒武纪的基底B造山带C大陆裂谷D大洋中脊 9、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大理石 B. 石油 C. 混凝土 D. 汞 10、下面属于斜方晶系的有() A.十字石 B.石膏 C.正长石 D.钠长石 11、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花岗岩是中性侵入岩 B.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C.辉长岩是中性喷出岩 D.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12、火成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有() A.辉石 B.角闪石 C.黑云母 D.橄榄石 13、以下的反应形式为化学风化的有() A.水化和水解 B. 去硅和硅化 C. 酸的作用 D.阳离子交换. 14、接触热变质作用是指在火成侵入体侵入到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对围岩烘烤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作用。 A变形B破碎C重结晶和变质结晶D熔融 15、交错层理的特征是纹层向不同方向倾斜呈交错状,指示的沉积环境意义是() A静水B微弱水流C水介质波状运动D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不断变化 16、岩石中含大量片、柱状矿物且均呈平行排列是以下哪种构造的特点()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条带状构造

工程地质学基础(完整版)word版本

工程地质学基础(完整 版)

绪论蒲博文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 ?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和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矛盾。 第四章活断层与地震 活断层:一般是是指近期曾有过活动或正在活动或将来有可能重新活动的层。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活断层的继承性与反复性。 ?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称之为地震断层或者粘滑性断层。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的滑动称之为蠕变断层或者蠕滑型断层) 活断层的鉴别: ?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 ①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最可靠的依据。 ②地貌特征:活断层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并加强各地貌单元的差异性。活断层往往构成同一地貌单元或地貌系统的分解和异常。走滑型的活断层可使穿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活动断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性密集分布。 ③水文地质方面:活动断裂带的透水性和导水性较强,因此当地型、地貌条件合适时,岩断裂带泉水常呈线性分布,且植被发育。而且活断层沿线常有温泉出露。 ?历史地震和历史地表错断资料。 ?用仪器测定 ?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 活断层地区的建筑原则: 1、建筑场址一般应避开活断层断裂带 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与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 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尽可能的选择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在 下盘。 4、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抗震结构和建筑形式。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按构造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岩石学三大岩代表性岩石

岩石学代表性岩石 火成岩 超基性岩类: 侵入岩: 纯橄榄岩: 颜色:深绿、黄绿、褐绿色。 结构构造:全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组成:几乎全部(90~100%)由橄榄石组成,间或有少量(<10%)的辉石和角闪石。副矿物多为铬铁矿、尖晶石和磁铁矿。 其它:新鲜的纯橄岩少见,通常遭受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若部分蛇纹石化,称蛇纹石化纯橄榄岩;若全部蛇纹石化,则叫蛇纹岩。 橄榄岩: 结构:具细粒-粗粒结构,常呈包含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明显它形的金属矿物,胶结了自形较高的橄榄石和辉石)。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40~90%)和辉石构成,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或斜长石。副矿物常为铬铁矿、磁铁矿。 其它特点:如果岩石中角闪石较多,则可形成角闪橄榄岩。橄榄岩也易遭受次生变化,其中橄榄石变为蛇纹石,辉石和角闪石变为绿泥石等。 辉石岩: 颜色:浅褐色、暗黑色或灰绿色。 结构:全自形粒状结构,也可有包含结构或海绵陨铁结构。 矿物组成:主要由辉石组成,可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及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角闪石岩: 颜色:黑色或墨绿色。 矿物组成:主要由角闪石组成(>90%),有时含少量辉石、橄榄石和磁铁矿。其它:常呈脉状产出,穿插于其他超基性岩体中。 喷出岩: 苦橄岩: 颜色:呈淡绿色至黑色。 结构构造: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或杏仁构造。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50~70%)和辉石(<40%)组成,可含少量基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副矿物有钛铁矿、磁铁矿、磷灰石等。

产状:往往产出于玄武岩的底部或与超基性侵入岩伴生 金伯利岩: 颜色:多呈黑、暗绿、绿、灰等,而以绿色常见 结构构造:常见斑状结构和角砾状构造。 矿物成分:在斑状结构中斑晶成分主要是橄榄石、金云母。在角砾状构造中,角砾成分十分复杂,有早期形成的金伯利岩、橄榄岩、辉石岩破碎而成的岩块,也有来自围岩的岩块,角砾之间的胶结物为金伯利岩浆物质。 蛇绿岩: 大洋岩石圈向大陆消减时,洋壳下的上地幔随洋壳物质一起俯冲、拼贴到大陆边缘的构造岩片,因此常与岩壳物质相共生,总称为蛇绿岩或蛇绿岩套。 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又称蛇绿岩套。ophiolite一词,由法国A·T·布龙尼亚于1827年提出,它的希腊文含义是蛇纹状岩石 基性岩类: 侵入岩: 辉绿岩: 颜色:暗绿色,黑绿色 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含斑晶时,称为辉绿玢岩 结构:辉绿结构,斑状结构 辉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可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结构。 蚀变特征: 斜长石——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集合体。 辉石——角闪石,绿泥石 辉长岩: 颜色:黑色,灰黑色,深灰色 结构: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辉长结构: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同时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岩相的典型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或韵律构造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斜长石+辉石(1:1) 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 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火成岩石学 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岩浆的三个基本特点:有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能够流动 *岩浆又基性到酸性,熔融温度降低。越基性,温度越高。 *影响岩浆黏度的主要因素有:岩浆的成分、岩浆的温度、挥发组分、岩浆中固体碎屑物数量 ①成分:Si、SiO2含量越高,黏度越大 ②温度:温度增加,黏度减小,流动性增加 ③挥发组分:散失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组分,黏度增大(挥发组分可抑制SiO4聚合,H2O,F) 较为复杂:气泡并不多,黏度小,增加流动性;气泡很多,黏度大,降低流动性Exception:CO2 ④固体碎屑物数量:增多会增加黏度, *岩浆作用可分成岩浆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前者对应侵入岩,后者对应喷出岩。 侵入岩可分为深成岩(3—10km)and浅成岩(1.5—3km)。 喷出岩则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的超浅成侵入岩称为次火山岩。 一般所说的火山岩为喷出岩和次火山岩。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受化学成分、温度、压力、挥发组分含量等物理化学条件影响 其中,挥发组分:超基性、基性岩中挥发组分少,不易出现大量含OH的矿物; 酸性岩中挥发组分多,大量出现角闪石、黑云母(OH),萤石 及黄玉(F),绿柱石(Be铍),电气石(B硼) 【very important!!】 喷出岩中,水压低——基质中,不易出现角闪石、黑云母等含水镁铁矿物。同时,由于氧逸度高—喷出岩中呈斑晶产出的角闪石、黑云母经常暗化,出现暗化边。 *喷出条件——高温低压,高温相同质多相变体——β-石英,易变辉石、白榴石、 碱性长石为透长石 侵入条件——低温高压,低温相同质多相变体——α-石英,碱性长石为正长石、 微斜长石 *A型花岗岩三A代表:碱性、贫水、非造山,碱性花岗岩是其中的一大类,将其中含有碱性铁镁矿物的花岗岩称为碱性花岗岩 *矿物组分中含有挥发分的:角闪石、黑云母 *Ch02 划分火成岩结构类型的基本要素: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矿物自形程度、组成岩石矿物颗粒的相互关系 *Ch02雏晶进一步发展为骸晶和微晶。微晶呈纤维状,并由共同的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生长呈球状体,则称为——球粒。球粒在正交镜下:十字形消光 球粒的组成矿物:石英+碱性长石,酸性熔岩(球粒流纹岩) 球颗的组成矿物:(普通)辉石+斜长石,基性熔岩 *科马提岩的典型结构:【鬣】刺结构 *黄长石的特殊构造:钉齿构造

普通岩石学试题B卷

课程号:0104084 《岩石学(含晶体光学)一》期末考试试卷(B)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3分) 1. 边缘和贝克线: 2. 光性方位: 3. 糙面: 4. 辉长结构: 5. 色率: 6.块状构造: 7. 岩浆岩的相: 8. 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 二、选择题(每个空格1分,合计15分,每个空格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空格处) 1. 以下的矿物中,是负高突起;是正高突起;是正极高突起;具有明显的闪突起。 A.锆石; B. 辉石; C.方解石,D. 萤石 2. 脉岩是产状特殊的一种岩石,请指出下列那一种岩石为脉岩。 A. 正长岩, B. 细晶岩, C. 苦橄岩, D. 安山岩 3.岩浆的粘度与氧化物含量、挥发分和温度有关,其中挥发分含量越高,岩浆的粘度。 A.越大; B. 越小;C.不变化 4.下面的侵入岩产状中,属于整合的产状、属于不整合的产状。 A.岩床; B. 岩脉; 5.在岩浆岩中,将矿物划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其中主要矿物是划分的依据,次要矿物是划分的依据。 A.岩石大类; B. 种属; C. 岩石种类 6.二轴晶矿物的不同切面表现的多色性不同,其中在切面,多色性最明显;在切面无多色性,其余方向切面, 多色性介于最强与无之间。 A.//光轴; B. 光轴;C, 斜交光轴 7.在单偏光下观察薄片中矿物的边缘、贝克线、糙面和突起等现象,归根到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矿物的。A.折射率; B. 切面方向; C. 晶族 8.下列各项中,是火山岩的相,是侵入岩的相。 A.火山通道相; B. 深成相; C.岩基 三、填空题(共31分,每空1分,请把正确答案直接填入空格处) 1.当二轴正晶的光率体中Nm=Np时,它与的光率体相同;当Nm=Ng时它与的光率体相同;当Ng=Nm=Np 时,它与的光率体相同。 2.矿物干涉色的高低取决于,,和。 3.二轴晶光率体的主要切面包括,,

岩石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 失、新矿物形成的一种变质方式, 2、特征变质矿物:是仅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 3、稳定矿物:又称为新生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经变质结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 矿物。 4、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 5、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构造称为变成构造。 6、变质带是: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在空间上呈规律性的变化, 按变质强度带划分带通常称为变质带, 二、填空 1、根据变晶矿物的相对大小划分: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2、根据其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划分为:粗粒变晶结构;中粒变晶结构;细粒变晶结构。 3、变成构造主要有: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眼 球状构造;块状构造。 4、接触变质相包括:钠长绿帘角岩相;普通角闪石角岩相;辉石角岩相;透长石相。 5、根据变质作用产生的地质背景,可以分出七大类型: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洋底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等。 6、变质作用的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交代作用、变质 分异作用以及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等。 7、其中主要是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和时间等因素。 8、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有: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类,角闪质岩类, 麻粒岩类,榴辉岩类,大理岩类。 9、混合岩分为四大类:混合岩化变质岩;注入混合岩类;混合片麻岩类;混合花岗岩类。 10、泥质岩石的递增变质带共划分出六个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 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矽线石带。 三、判断正误 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7、错、8错;9、对;10、错。 四、多项选择 1、根据变晶矿物的晶体习性划分:d 2、根据其颗粒的自形程度划分为:d 3、泥质岩石的递增变质带共划分为:c 4、斑点板岩属于 b 5、榴辉岩属于 a 6、蛇纹岩属于 d 7、角闪石片岩属于 a 8、千靡岩属于 c 9、透长石相属于 b 10、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有:b 五、简答 1、用吉布斯相律:P=C十2-f,解释SiO2和CaCO3系统中出现的矿物共生组合。 答:在这两种组分的系统中,组份数为2,可形成石英、方解石及其中间化合物硅灰石。 CaCO3+SiO2==CasiO3+CO, 根据吉布斯相律:当两种矿物共生时,其自由度f=2+2-2=2,如Cc+Wo和Q+Wo共生。当两种矿物共生时,其自由度f=2+2-3=1,如Q十Cc+Wo,故一般不共生。 2、简述片岩与片麻岩的区别 答:片岩主要由片状或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其中片状或柱状矿物至少〉30%,粒状矿物中常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25%。岩石表现为显晶质的均粒鳞片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具片状构造。 片麻岩主要由粒状矿物和片状或柱状矿物组成,其中粒状矿物大于50%或更多,且长石多于石英。是指具有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条带状或条痕状构造并含长石较多的岩石, 4、绘图简述双变质带的分布(以日本为例)及成因 答:如图所示:双变质带为两个成对的变质带平行排列,一个是高压低温型的,常位于(高压)大洋的一侧;一个是低压高温型的,常位于高压型内侧靠大陆一边。有时这两个带都包有某些属于中压型的地区。两个带各具有不同的建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包括混合岩化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特点。 5、简述灰色片麻岩的基本特征 答:灰色片麻岩又称为变质长英质侵入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铁镁矿物组成,钾长石含量很少,通常在5%±或更低一些。以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等岩石组成,常称为TTG岩系。 一、名词解释

赣东北地区晚元古代钾玄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

赣东北地区晚元古代钾玄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① 廖群安 薛重生 李昌年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 Sm2N d同位素测龄研究表明,赣东北广丰地区桃源组火山岩的Sm2N d等时线年龄为(1100±168)M a,形成时代应归属晚元古代,与扬子、华夏两板块在晋宁期对接造山作用的时间一致。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表明,该组火山岩富碱、K2O,A l2O3,LREE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属碱性系列中的钾玄岩系列;低Εt(N d)(-4.5±1.9),I t(Sr)为017048~017131,变化范围很大,具壳幔混合成因的Sm2N d、Rb2Sr同位素组成。笔者研究认为,桃源组钾玄岩系列火山岩是晋宁期岛弧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赣东北 晚元古代 钾玄岩系列 岛弧火山岩 分类号 P58811 1 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龄 研究区位于江绍断裂带赣东北段的广丰—上饶地区,上元古界桃源组火山岩分布于受江绍断裂带和赣东北断裂带夹持的环玉山地体内,构成N EE 走向的普塘—官田坞—三家村—桃源火山岩带。火山岩与下伏中元古界田里岩群(变质年龄为120514 M a〔1〕)和上覆下震旦统听门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本次研究对广丰桃源剖面的粗面玄武岩、粗安岩等5个样品进行了Sm2N d等时线测年,所获得的Sm2N d等时线年龄值为(1100±168)M a,较本区前人做的R b2Sr等时线年龄(736165M a)、锆石U2Pb 年龄〔(82112±912)M a〔2〕〕偏老,但与江南造山带蛇绿岩套的年龄(1000~1100M a〔3,4〕)及该带向东到浙江的西裘细碧—角斑岩的Sm2N d等时线年龄〔(1 012±28)M a〕相近,形成时代应归属晚元古代。 2 岩石化学特征 211 火山岩系列划分、岩石化学分类 桃源组火山岩属碱性系列(图1)。用TA S图解(图2),结合N a2O,K2O的相对含量,定名为钾质粗面玄武岩、钾玄岩(橄榄安粗岩)、安粗岩和高钾流纹岩,为钾玄岩系列的岩石组合。 岩石均为斑状结构, 橄榄安粗岩中斜长石具钾 图1 火山岩的Si O22A lk图解Fig.1 Si O22A lk diagram of volcanic rocks 图2 火山岩的TA S分类图Fig.2 TA S classification diagram of volcanic 第18卷 第2期1999年 6月 地质科技情报 Geo logic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Info rm ati on Vol118 No12 Jun1 1999 ①国家计委和原地矿部“八五”地勘专项“上饶地区1∶5万区域遥感地质调查项目”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廖群安,男,1959年4月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岩浆岩岩石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收稿日期:1998207202 编辑:曲梅兰

岩石学岩石命名

岩石学岩石命名 1、某岩石中,石英35%,长石5%,燧石5%,石英岩岩屑10%,安山岩岩屑7%,流纹岩岩屑8%,花岗岩岩屑22%,花岗片麻岩岩屑8%,杂基5%,该岩石定名?(长石砂岩) 2、某岩石中,方解石73%,白云石22%,泥质5%,该岩石定名为含白云质石灰岩。 3、一个小岩体,岩石呈暗绿色,色率为65,岩石中矿物组成为橄榄石5%,普通辉石55%,角闪石2%,紫苏辉石3%,拉长石35%。其中拉长石晶形为半自形晶,大小以2-3mm为主,辉石呈柱状形态,大小1.5-3.5mm,两者嵌晶状。该岩石定名为辉长岩,辉长结构,属于基性侵入岩。 4、某种由角闪石、斜长石与石英等组成岩石,若角闪石含量为60%,长石为40%,具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定名为斜长角闪岩。 若角闪石含量为30%,长石为中长石,含量70%,具块状构造,细晶结构,定名为闪长岩。 若角闪石含量为30%,长石30%,石英20%,钾长石20%,具片麻状构造,粗粒变晶结构,定名角闪斜长片麻岩。 若角闪石含量为60%,长石10%,石英30%,具片状构造,针状变晶结构,定名角闪片岩。 若角闪石含量为20%,长石5%,石英80%,片麻状构造不清楚,细粒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定名角闪变粒岩。 5、某岩石中,方解石65%,白云石16%,泥质19%,该岩石定名为含泥含云石灰岩。 6、某岩石中,方解石16%,白云石65%,泥质19%,该岩石定名为含泥含灰云岩。 7、某岩石中,方解石19%,白云石16%,泥质65%,该岩石定名为含云灰泥岩。 8、某岩石中,方解石65%,白云石35%,该岩石定名为白云质灰岩。 9、某岩石中,方解石35%,白云石65%,该岩石定名为灰质白云岩。 10、某岩石中,方解石5%,泥95%,该岩石定名泥岩。 11、某岩石中,石英60%,长石5%,燧石15%,石英砂岩岩屑18%,花岗岩岩屑2%,杂基16%,该岩石定名?(石英杂砂岩) 12、某岩石中,石英35%,长石5%,燧石5%,火山岩岩屑47%,花岗片麻岩岩屑8%,杂基5%,该岩石定名?(岩屑砂岩) 13、某岩石中,石英40%,长石5%,燧石5%,石英砂岩岩屑15%,花岗岩岩屑30%,杂基5%,该岩石定名?(长石砂岩) 14、某岩石中,石英35%,长石10%,燧石17%,石英岩岩屑19%,火山岩岩屑3%,杂基16%,该岩石定名?(长石石英杂砂岩) 15.某岩石中,方解石含量85%,粘土含量10%,白云石含量5%,定名为(含泥石灰岩)。 16.某岩石中,石英40%,长石35%,燧石5%,石英砂岩岩屑15%,花岗岩岩屑5%,杂基5%,该岩石定名? 并标在三角分类图解中相应的位置。(长石砂岩)。 17.某岩石中,石英62%,长石5%,燧石15%,石英砂岩岩屑15%,花岗岩岩屑3%,杂基5%,该岩石定名? 并标在三角分类图解中相应的位置。(长石石英砂岩) 18.某岩石中,石英35%,长石4%,燧石5%,火山岩岩屑46%,花岗片麻岩岩屑10%,杂基17%,该岩石定名? 并标在三角分类图解中相应的位置。(岩屑杂砂岩) 19.某岩石中,石英60%,长石15%,燧石5%,石英砂岩岩屑15%,花岗岩岩屑5%,杂基16%,该岩石定名? 并标在三角分类图解中相应的位置。(长石杂砂岩)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 岩浆作用:是岩浆的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和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的复杂过程。 3.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4. 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遭受变异的岩浆。 5. 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和辉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它形粒状。 6. 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在不规则排列的长条状斜长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和磁铁矿物的细小颗粒。 7. 拉斑玄武结构:填隙物有辉、磁铁矿物及玻璃质 8. 粗面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微晶呈平行排列。 9.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 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10. 里特曼指数: 5=(K20+Na2O 2/ (SiO2 -43 (wt%) S <3.者称为钙碱 性岩,5 =3.-9者为碱性岩,5 >翳为过碱性岩。

11. 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12. 粗玄岩: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具喷出产状。 13. 熔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的斑晶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压力降低使一些固相的熔点降低,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会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斑晶的熔蚀结构 14. 包橄结构:橄榄辉岩中,常见到大的辉晶体,包含有多被溶蚀的浑圆状的小橄榄颗粒 15. 文象结构:英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中,这些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 16. 环带结构:常见于一些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以斜长最常见(图3- 4)。 固溶体矿物从中心向边缘具有不同的端元组成而形成环带,镜下显示不同的消光位。可出现An 分子由中心向边缘递减的正环带,也可出现反向变化的反环带及交替变化的韵律环带。 17. 镁铁矿物:矿物中FeO、MgO 的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类、辉类、 角闪类及xx 类。 18. 蛇绿岩:蛇绿岩是代表由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熔岩/ 细碧岩和伴生沉积物--放射虫硅质岩、远洋粘土和有虫灰岩组成的一套岩组合的术语。一般认它代表了洋中脊处的大洋岩圈组成,并将蛇绿岩的出现作为古板块缝合线位置的标志。 19. 细晶岩:细晶岩是一种浅色的脉岩,它以缺乏暗色矿物,并具细晶结构为特征。 20. 斑状结构:岩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