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丙酮乙醇的gc定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GC及GC-MS方法检测肝素钠中溶剂残留杂质研究张相雷;许卉【摘要】目的:建立肝素钠中溶剂残留杂质的快速简便检测方法,并对未知杂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GC外标法对肝素钠中常见杂质进行检测,结合GC-MS进行合理的方法设计对出现的未知杂质做深入研究.结果:杂质各峰均能完全分离,检测限为0.3μg·mL-1,定量限为1.3μg·mL-1,在1.3~120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准确度回收率为103.9%,中间精密度为3.7%,未知杂质经GC-MS确认为三甲基硅醇.结论:本方法兼顾检测的简便有效性及杂质的准确灵敏检出,对于肝素钠实际生产中溶剂残留的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7(014)008【总页数】2页(P2-3)【关键词】肝素钠;GC-MS溶剂残留;乙醇;三甲基硅醇【作者】张相雷;许卉【作者单位】烟台大学药学院烟台 264005;烟台大学药学院烟台 264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肝素钠作为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广泛收载于各国药典,我国是肝素生产和出口大国[1]。
肝素钠的主要成分为高度硫酸化的糖胺聚糖[2],其生产工艺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改进,使用的溶剂逐渐集中于对人体相对更安全的乙醇。
《中国药典》检测方法使用内标物正丙醇进行内标法检测,检测的杂质除乙醇外,还包括乙醛、甲醇和丙酮[3]。
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乙醇使用前进行质量控制,其中含有的乙醛、甲醇量极低,丙酮基本不能检出。
因此在产品的工艺质量研究及半成品检测中采用GC外标法检测乙醇残留量,简便快速,对出现的未知杂质使用相同条件结合GC-MS进行鉴定在肝素钠溶剂残留杂质研究上具有较强实用性,并可作为药典方法的有益补充。
1.1 实验仪器:气相色谱仪Glarus500(PerkinElmer仪器公司);GC-MS气质联用QP-2010(岛津仪器公司);电子天平BT125D(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氮氢空一体机NHA300(北京中惠普分析技术研究所)。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对醇系物的分离分析姓名:班级:学号: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物质及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时,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由于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不同,经反复多次分配过程,不同组分流经色谱柱所需的时间不同,从而使性质差异微小的各组分彼此分离。
气相色谱仪目前已经成为分析化学中极为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在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环境监测、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分析中,气相色谱已成为药物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中药挥发油分析、药物的纯化、制备等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仪器允许的气化条件下,凡是能够气化且热稳定,不具腐蚀性的液体或气体,都可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有的化合物因沸点过高难以气化或热不稳定而分解,则可以通过化学衍生化的方法,使其转化成易气化或热稳定的物质后再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和信号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
醇系物系指甲醇、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等,其中常含有水分。
采用程序升温技术,可使各组分在最佳的柱温流出色谱柱,以改善复杂样品的分离,缩短分析时间。
对于沸程较宽、组分较多的复杂样品,柱温可选在各组分的平均沸点左右,低沸点组分因柱温太高很快流出,色谱尖而挤甚至重叠,,而高沸点组分因柱温相对于太低,滞留过长,色谱峰扩张严重,甚至在一次分析中不出峰。
当柱温接近各组分的保留温度时,各组分已大致相同的速度流出色谱柱。
1.仪器与材料1.1仪器气相色谱仪(GC-2010,日本岛津公司);气相色谱工作站(GC solution,日本岛津公司);氮氢空一体机(NHA-500,北京中惠普分析技术研究所);色谱柱:毛细管柱,RTX-Wax (Crossbond carbowax polyethylene gloycol,日本岛津公司),1.2试剂与材料甲醇(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密度0.7914 g/cm3);乙醇(天津市北方化玻采购销售中心,密度0.7893 g/cm3);正丙醇(西安化学试剂厂, 密度0.8036 g/cm3);正丁醇(天津市富宇精化工有限公司, 密度0.8098 g/cm3);丙酮(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气相色谱检验方法生物样品中乙醇、甲醇和正丙醇的气相色谱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和定量这些醇类物质在血液和尿液等生物样品中的浓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检验方法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一、试剂和设备准备1.气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测定样品中的醇类物质。
2.色谱柱:选择无极性或低极性的固定相色谱柱,如HP-5、DB-1等。
3.样品瓶:用于保存和处理生物样品,建议选择带有盖子的玻璃瓶。
4.甲醇:优质无水甲醇,用于制备标准品和洗涤溶剂。
5.乙醇、正丙醇:优质乙醇和正丙醇,用于制备标准品。
6.氮气:用于色谱仪的气源,确保气体纯净无水。
二、样品处理和制备1.血液样品:将采集到的血液样品保存在冰箱中,避免发生样品的分解和氧化。
使用前取出样品,在4℃下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转移到干净的样品瓶中。
避免使用不锈钢类容器,以免发生金属离子催化反应。
2.尿液样品:将采集到的尿液样品通过离心法分离上清液,然后转移到干净的样品瓶中。
三、标准品制备1.乙醇标准品:取一定量的乙醇溶液(浓度约为20%),然后用甲醇稀释到合适浓度,得到一系列乙醇标准品。
2.甲醇标准品和正丙醇标准品的制备方法与乙醇标准品类似。
四、色谱条件设置1.色谱仪温度:色谱柱温度设定为常温即可,毛细管温度和检测器温度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2. 气体流速:一般为1.0 ml/min。
3.注射量:通常情况下,使用0.1-1μl的样品量即可得到理想的信号。
五、样品检测1.将经过处理和稀释的样品注入色谱仪中,使用仪器的进样器进行样品的分离和检测。
2.设置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质谱检测器(MSD),获得准确的醇类物质浓度结果。
3.根据醇类物质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配合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计算出样品中醇类物质的浓度。
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1.每次实验前,应进行仪器的校正和预热,并检查色谱柱的状态是否良好。
2.给定实验条件下,浓度在线性范围内的醇类物质的检测结果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关于实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的通知公交管[201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交通管理局、处:2011年1月1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强制性国家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10),于2011年7月1日实施,请贯彻执行。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辆驾驶人员饮酒后及醉酒后驾车时血液、呼气中的酒精含量值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驾车中的车辆驾驶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254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GA/T105血、尿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酮、正丁醇、异戍醇的定性分析及乙醇、甲醇、正丙醇的定量分析方法GA/T842血液酒精含量的检验方法GA/T843唾液酒精检测试纸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车辆驾驶人员vehicle drivers机动车驾驶人员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
3.2酒精含量alcohol concentration车辆驾驶人员血液或呼气中的酒精浓度。
4酒精含量值4.1酒精含量阈值4.2血液与呼气酒精含量换算车辆驾驶人员呼气酒精含量按1:2200的比例关系换算成血液酒精含量,即呼气酒精含量值乘以2200等于血液酒精含量值。
5检验方法5.1一般规定车辆驾驶人员饮酒后或者醉酒后驾车时的酒精含量检验应进行呼气酒精含量检验或者血液酒精含量检验。
对不具备呼气或者血液酒精含量检验条件的,应进行唾液酒精定性检测或者人体平衡试验评价驾驶能力。
5.2呼气酒精含量检验5.2.1呼气酒精含量采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应记录并签字。
5.2.2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的技术指标和性能应符合GB/T21254规定。
甲醇丙酮乙醇的G C定量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摘要:目的:建立法莫替丁中甲醇、丙酮和乙醇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 P-W a x;柱温:50℃保持3m i n,以20℃/m i n升温至120℃保持4m i n;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F I D;外标法计算含量。
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测得各溶剂线性均良好(r=~;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和%,R S D分别为%,%和%;甲醇、丙酮和乙醇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和%;3批样品中上述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要求。
结论: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本品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
关键词:法莫替丁;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有机溶剂残留量药物中的残留溶剂是指在原料药或赋型剂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
由于残留溶剂不仅没有疗效,还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故所有的有机溶剂应尽可能除去。
为了保护患者免受药物中残留有机溶剂的伤害,需对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测定。
法莫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滞药,对胃酸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泌素瘤。
由于合成本品过程中使用甲醇等有机溶剂,故有可能会残留在产品中,本文参考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法莫替丁项下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法,以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同时测定法莫替丁中甲醇、丙酮和乙醇残留量,结果表明本法分离度高、灵敏、准确且简便。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药美国惠普公司H P5890型气相色谱仪,甲醇、丙酮、乙醇及二甲基甲酰胺(D M F)均为分析纯试剂。
法莫替丁自制样品(批号1、2、3),法莫替丁市售品(郑州瑞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1.2色谱条件色谱柱:H P-W a x(键合聚乙二醇,30m×0.32m m×μm);柱温:50℃保持3m i n,以20℃/m i n升温至120℃保持4m i n;检测室温度:200℃;进样温度:200℃;载气:氮气;柱头压:;F D I检测器;顶空进样m L。
CP-Lowox大口径毛细柱在甲醇制烯烃反应气中测定含氧化合物的应用与探讨摘要:使用岛津GC-2014气相色谱仪,对填充柱PEG、毛细柱PLOT-Q、毛细柱Stable-Wax、大口径毛细柱CP-Lowox分别实验,综合对比,得出结论:采用CP-Lowox大口径毛细柱,对甲醇制烯烃反应气中多种含氧化合物如二甲醚、甲醇、丙酮、丁酮、乙醛、丙醛、乙醇、丙醇等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09%-1.98%,定量结果准确可靠,该分析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分析快捷,是理想的富含含氧化合物组分的气体样品分析方法。
关键词:CP-Lowox大口径毛细柱甲醇制烯烃含氧化合物气相色谱仪以煤为原料,通过煤气化制水煤气,水煤气制成粗甲醇,粗甲醇制低碳烯烃(以下简称MTO技术)诸如乙烯、丙烯、丁烯的技术,旨在代替日益枯竭的石油原料的全新技术路线,俗称煤制烯烃工程与工艺,以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世界首套煤制烯烃项目成功示范化运行多年,为国家能源产业的成功转型,企业创新产业模式,清洁化煤炭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MTO技术路线中,一些C2-C5烯烃被脱氢、环化、氢转移、缩合以及烷基化从而形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芳烃、饱和烃、含氧化合物及焦炭【2】。
MTO反应气基本组成为H2、O2、N2、CO、CO2以及C1~C6烃类气体,但是该反应气中也会存在一些含氧化合物,它们的存在可影响后续工艺,致使生产不能长周期运行【3】。
因此准确测定这些杂质对产品质量以及工艺过程控制、工艺操作稳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现有分析方法1.1双FID+TCD、四阀四柱分析法现有安捷伦以及岛津公司配备煤制烯烃化验室气相色谱仪时使用的双FID+TCD、四阀四柱经典分析法:2个FID和一个TCD检测器,三个色谱分析柱(PLOT-Q、Al2O3、MS-13X)和一个预分离柱(P-N)对MTO反应气进行分析,其阀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中,PLOT-Q毛细柱对甲醇、乙醇、二甲醚等含氧化合物分析,FID进行检测;MS-13X、P-N填充柱对N2、H2、CO、CO2进行分析,TCD进行检测;Al2O3毛细柱对CH4、C2H6、C2H4、C2H2、C3H6、C3H8、C4、C5+进行分析,FID进行检测。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甲醇中乙醇的含量摘要:通过进行实验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甲醇当中的微量乙醇含量,应用外标法进行定量。
研究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回收率99.6%,检出限为0.06mg/L,将研究采用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GC)对比国家标准填充柱色谱内标法(GB338-2004)显示检测的整体结果更佳。
该方法的精密度较高,适用于对工业甲醇中的乙醇进行测定。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工业甲醇;微量乙醇;含量测定当前对于工业甲醇的下游产品在不断地被开发,广大用户对于工业甲醇当中的乙醇含量控制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越来越高。
当前,甲醇当中的微量乙醇分析主要是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本研究主要以采用气相色谱法当中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GC)进行测定,通过外标法定量对工业甲醇当中的微量乙醇进行分析。
研究的试验显示,该气相色谱外标法在测定甲醇当中的微量乙醇相对快速、简便,同时检出限较低,且分离的效果高等。
具体试验内容如下文。
1试验资料1.1仪器与试剂气相色谱仪选用美国生产的VarianGC-3380型气相色谱仪,同时配有氢火焰离子的化检测器、1041型进样器以及色谱处理工作站等相关的色谱检测仪器。
试剂主要选择甲醇、进口甲醇(即乙醇的含量≤10*10-6)以及乙醇(C.P.)等。
1.2色谱条件设置色谱柱应用由北京明尼克公司生产的AT.SE-30型石英毛细管色谱柱(50m*0.53mm*1.0μm),将柱温控制为60℃,同时要求汽化室的温度以及检测器的温度设置为150℃,对于尾吹气(N2)的流量控制为25mL/min,对于空气流量控制为300mL/min,对于H2的流量控制为30mL/min,对于色谱柱的流量控制为2.1mL/ min,1.0μL进样量。
1.3配制标准溶液精密称取0.5mL乙醇注入到已干燥的100mL容量瓶當中,结合瓶重进行准确的称量,同时应用甲醇将乙醇稀释至容量瓶刻度线,以配置5000mg/L乙醇的储备液。
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水中甲醇和丙酮的测定陕西榆能化学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神木 7193002摘要:实验采用了顶空-气相色谱仪,搭配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来分析水中甲醇和丙酮的含量。
通过色谱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的方式来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甲醇的检出限为0.072mg/L,而丙酮为0.009mg/L。
甲醇和丙酮的精密度分别为1.9%~4.4%和2.4%~3.7%,说明该方法测试结果的精度高。
在添加不同浓度的加标样品后,甲醇和丙酮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3.0%~100%和97.9%~99.8%,说明该方法准确度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度,适用于水质监测和分析,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顶空-气相色谱法;甲醇;丙酮;测定甲醇和丙酮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甲醇为无色透明液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医药领域,也可作为溶剂。
甲醇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有机化合物,长期接触或吸入其汽雾会对视力、神经系统、肝脏和呼吸系统等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失明、中毒、死亡等严重后果。
丙酮也为无色液体,常用于制药、染料、油漆等工业生产,也常用于清洁、溶剂和金属表面处理等。
丙酮有刺激性气味,易燃,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头痛、眩晕、皮肤过敏等症状。
因此,甲醇和丙酮是有毒的化学物质,需要注意安全使用和储存。
比色法、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是水体中甲醇和丙酮等污染物检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中,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效果好、选择性和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水体样品中复杂成分的快速分离和准确检测,而且需要的样品量比较少。
液相色谱法分离物质时可采用不同的柱和回收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分离效果,从而达到对样品中含有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的目的,分离效果较好。
因此本次研究采用了具有自动顶空装置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甲醇和丙酮,并利用FID检测器监测甲醇和丙酮的响应特征得出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的水样,置于具有一定顶上空气的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温度下,目标组分会向容器的顶上空间挥发,产生蒸汽压。
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生物样品(如血液和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可按照以下步
骤进行:
1. 样品预处理:将生物样品进行适当的前处理。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稀释、固相萃取或液液萃取等。
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干扰物、浓缩目标物或改变样品的特性以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
2. 顶空采样:将预处理过的样品装入顶空采样瓶中,并用适当的方法(如注射针头或顶空装置)将顶空气相抽取到顶空瓶中。
顶空瓶中的气相是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浓缩形式。
3. 色谱条件设置:使用气相色谱仪,设置适当的色谱柱和色谱条件。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型号和尺寸,并设置适当的流速、温度梯度和检测器等参数。
常见的色谱柱选择包括毛细管柱、PTV柱或毛细管柱等。
4. 校准曲线制备:制备合适浓度范围的标准品,含有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等目标化合物。
使用适当的浓度梯度进行稀释,并进行质量浓度的准确测定。
5. 检测分析:将顶空采样瓶插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样品的分析。
通过峰的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与校准曲线进行比较,定量分析样品中各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6. 数据处理:根据样品中各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和校准曲线,计算出其对应的浓度。
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根据不同的样品性质和实验室条件进行适当改进和调整。
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实验安全规范,注意仪器的操作规程。
中 南 大 学学 院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班 级 应 化 0904 学 号 ********** 姓 名 杨 ****** 实验日期 2012 年 4 月 28 日 指导教师 郭 方 遒三、仪器与试剂1.GC4001气相色谱仪;2.A4800色谱数据工作站;3.真空泵;4.漏斗;5.不锈钢色谱柱2m x 3mm ;6.氢气、空气、氮气高压钢瓶;7.皂膜流量计;8.微量注射器,1μL ,100μL ;9.固定液: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色谱纯;10.担体:6201红色硅藻土,60~80目;11.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
四、实验步骤1.实验条件色谱柱,DB-5(10m ×0.05mm ×0.05um );汽化室温度 200℃;检测器温度 200℃;柱温 70℃;进样量 1uL ;氢气流速 3mL/min ;空气流速 300mL/min ;分流比,20:1;2. 内标溶液、混合标准溶液配置和试样溶液配置①先取少量甲醇加入100mL 容量瓶中,置于分析天平上,去皮归零,量取24mL 丙酮于容量瓶中,称重,用甲醇定容,制成内标溶液。
②取10mL 内标液(含丙酮 1.829g )加入50mL 容量瓶,分别加入二氯甲烷(2.610g )、乙酸乙酯(4.390g ),然后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即为混标。
③取10mL 内标溶液于50mL 容量瓶中,然后移取适量试样溶液,用甲醇定容,即得到样品溶液。
3. 测试样品用正确的顺序装住、通气、打开电源和色谱工作站,建立新方法,设置好工作条件,待基线平稳后,依次进混标、样品、二氯甲烷单标、乙酸乙酯单标溶液。
通过单标溶液,得到相应的保留时间,并以此确定混标和样品溶液中各峰归属,然后依据内标法计算样品溶液中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浓度。
气相色谱法测定溶液某些组分含量——内标法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并熟悉色谱仪器的操作。
2.学习掌握色谱法保留时间定性和内标法定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实验 萃取精馏分离甲醇-丙酮物系一 实验目的[1] 熟悉萃取精馏的原理和萃取精馏实验;[2] 采用蒸馏水为分离剂进行萃取精馏;[3] 掌握萃取精馏塔的操作方法和甲醇-丙酮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二 实验原理精馏是根据被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相对挥发度的差异而使之分离的重要单元操作。
常见精馏的基本过程为料液自塔的中部某适当位置连续地加入塔内,塔顶设有冷凝器将塔顶蒸汽冷凝为塔内液体。
冷凝液的一部分回流入塔顶,称为回流液,其余作为塔顶产品(馏出液)采出。
在塔内上半部分(加料位置以上)上升蒸汽和回流液体之间进行逆流接触和物质传递。
塔底部装有再沸器(蒸馏釜)以加热液体产生蒸汽,蒸汽沿塔上升,与下降的液体逆流接触并进行物质传递,塔底连续排出部分液体作为塔底产品。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组分沸点相近或形成共沸物的情形,这时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较小,采用普通精馏的方法往往难以实现分离,需采用其他精馏的方法,如恒沸精馏、萃取精馏、溶盐精馏或加盐精馏等。
萃取精馏是在被分离的混合物中加入溶剂,以增大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从而使近沸点混合物或共沸物获得有效分离的一种特殊精馏技术。
所加入的溶剂不与原来的任一组分形成共沸物,其沸点高于原溶液中任一组分的沸点。
甲醇-丙酮能形成共沸物(常压下甲醇沸点64.53 o C ,丙酮沸点55.5 o C ,恒沸物中质量分数为88 wt%),用普通精馏的方法难以分离,本实验采用蒸馏水为分离剂,通过萃取精馏的方法分离甲醇-丙酮。
原溶液组分1和2的相对挥发度为:(1)P 1S 、P 2S -纯组分1、2在系统操作条件下的饱和蒸汽压;γ1、γ2-纯组分1、2在溶液中的活度系数。
加入溶剂后,组分1和2的相对挥发度为:(2)(P 1S /P 2S )—加入溶剂后,组分1和2在三元系统操作条件下的饱和蒸汽压之比,随温度变化较小,可近似认为不变。
萃取剂的选择性S= (α12)s /α12,是指溶剂改变原组分间相对挥发度的能力,选择性是衡量溶剂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S 越大,选择性越好。
酒类中的甲醇含量化学分析方法酒类中的甲醇含量是酒类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甲醇是一种有毒物质,摄入过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甚至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确定酒类中甲醇的含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酒类中甲醇含量化学分析方法。
1.气相色谱法(GC法)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酒类中甲醇含量测定方法之一、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仪分离和定量分析酒样中的甲醇。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适量的酒样,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内标物(例如丙酮或氯仿)。
(2)将混合物加热,使其蒸发为气体。
(3)将蒸发后的气体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酒类中甲醇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甲醇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取适量的酒样,以乙腈等有机溶剂稀释。
(2)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分析。
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甲醇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中的特定吸收峰从而定量分析甲醇的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取适量的酒样,制备成透明的样品薄膜。
(2)将样品薄膜放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进行光谱扫描。
(3)通过与标准品光谱比对,计算甲醇的含量。
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甲醇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耦合在一起,通过气相色谱进行样品分离,质谱进行样品分析和定量。
具体步骤如下:(1)取适量的酒样,利用气相色谱进行分离。
(2)将分离后的样品通过质谱进行分析和定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为一些常用的甲醇含量测定方法,具体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分析要求综合考虑。
此外,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严格控制分析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例如标准品的选取和校准、样品的制备和处理等。
甲醇纯度gc测定方法甲醇纯度GC测定方法引言甲醇纯度的测定对于许多化学工业过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甲醇纯度GC测定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和选择合适的方法。
方法一:气相色谱法操作步骤1.准备样品:取一定量的甲醇样品并加入适量的内标溶液,混匀。
2.注射样品:使用自动进样器将混合样品注入GC色谱仪。
3.色谱条件设置:设置合适的色谱柱和载气流速,并调整进样量和排样量。
4.进行分析:开启色谱仪进行分析,记录结果。
优点•快速: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快速的分析方法,几分钟内即可得到结果。
•灵敏度高:气相色谱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准确测定甲醇的含量。
•重复性好: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结果可靠。
方法二:密度法操作步骤1.准备试剂:准备好用于测定密度的试剂,并根据需要进行标定。
2.抽取样品:使用密度计或密度计算器抽取一定量的甲醇样品。
3.测定密度:将抽取的样品放入密度计中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4.计算纯度:根据测得的密度值,使用相应的公式计算甲醇的纯度。
优点•简单:密度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廉价:密度计和试剂的成本相对较低。
•适用范围广:密度法适用于测定低浓度到高浓度的甲醇样品。
方法三:滴定法操作步骤1.准备试剂:准备好滴定所需的试剂。
2.进行滴定:将甲醇样品放入滴定瓶中,滴加适量的滴定试液并进行滴定。
3.终点指示剂:根据需要使用相应的终点指示剂。
4.计算结果:根据滴定的消耗量计算甲醇的纯度。
优点•灵敏度高:滴定法对于甲醇的纯度变化非常敏感。
•精确度高:滴定法可实现较高的精确度。
•可靠性好:该方法曾被广泛使用,结果可靠。
结论本文介绍了三种常用的甲醇纯度GC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密度法和滴定法。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针对不同场景,可以选择不同方法的组合,以达到更高的分析效果。
方法四:比色法操作步骤1.准备试剂:准备甲醇比色试剂和标准溶液。
2.预处理样品:将甲醇样品与试剂混合,进行反应。
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气相色谱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通过检测生物样品中乙醇、甲醇、正丙醇等醇类化合物来评估酒精摄入量和代谢产物。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仪器设备:-气相色谱仪:包括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
-色谱柱:一般使用非极性毛细管柱,例如DB-5-检测器: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质谱检测器(MS)等。
试剂和溶液:-标准品:乙醇、甲醇、正丙醇。
- 内标:常用正辛醇作为内标,浓度为1000 mg/L。
-提取剂:选择适当的提取剂(如氯仿、甲醇等)。
样品制备:1.血液样品制备:取适量血液样品(比如1mL),加入到离心管中。
2.尿液样品制备:取适量尿液样品(比如2mL),加入到离心管中。
3. 加入内标:向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如100 μL 1000mg/L正辛醇溶液)。
4.加入提取剂:加入适量的提取剂,如1mL氯仿。
5.摇匀混合:封闭样品离心管盖,摇匀混合样品。
提取过程:1.离心分离:将含有提取剂和样品的离心管离心分离,分为有机相(上层)和水相(下层)。
2.转移有机相:使用滤芯移液管转移有机相至干燥的离心管中。
3.干燥有机相:使用氮气吹干离心管中的有机相。
4.重新溶解:使用适宜的溶剂重新溶解样品。
常见的溶剂有乙醇、甲醇等。
色谱条件:1. 色谱柱:使用非极性毛细管柱,如DB-5(30 m x 0.25 mm x 0.25 μm)。
2. 色谱条件:初始温度为50°C,持续1分钟,然后以10°C/min 的速率升温至200°C,保持5分钟。
3.进样量:一般情况下,进样量为0.5μL。
检测条件:1.检测器:常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质谱检测器(MS)。
2.检测温度:一般情况下,检测器温度为250°C。
3. 氢气流速:一般设置为1.0 mL/min。
4. 空气流速:一般设置为300 mL/min。
定量和计算:1.计算峰面积比:将乙醇、甲醇、正丙醇的峰面积与内标(正辛醇)进行比较。
摘要:目的:建立法莫替丁中甲醇、丙酮和乙醇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 P-W a x;柱温: 50℃保持3m i n,以20℃/m i n升温至120℃保持4m i n;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F I D;外标法计算含量。
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测得各溶剂线性均良好(r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和%,R S D分别为%,%和%;甲醇、丙酮和乙醇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和%;3批样品中上述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要求。
结论: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本品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
关键词:法莫替丁;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有机溶剂残留量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是指在原料药或赋型剂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
由于残留溶剂不仅没有疗效,还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故所有的有机溶剂应尽可能除去。
为了保护患者免受药物中残留有机溶剂的伤害,需对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测定。
法莫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滞药,对胃酸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泌素瘤。
由于合成本品过程中使用甲醇等有机溶剂,故有可能会残留在产品中,本文参考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法莫替丁项下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法,以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同时测定法莫替丁中甲醇、丙酮和乙醇残留量,结果表明本法分离度高、灵敏、准确且简便。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药
美国惠普公司H P5890型气相色谱仪,甲醇、丙酮、乙醇及二甲基甲酰胺(D M F)均为分析纯试剂。
法莫替丁自制样品(批号1、2、3),法莫替丁市售品(郑州瑞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1.2色谱条件
色谱柱:H P-W a x (键合聚乙二醇,30m×0.32m m ×μm);柱温:50℃保持3m i n,以20℃/m i n 升温至120℃保持4m i n;检测室温度:200℃;进样温度:200℃;载气:氮气;柱头压:;
F D I检测器;顶空进样m L。
1.3溶液配制
对照溶液:称取甲醇、丙酮、乙醇于100m L容量瓶中,加D M F稀释至刻度,为对照贮备溶液,每1m L含m g甲醇、丙酮、乙醇。
依次取、、、、对照贮备溶液
分别至10 m L容量瓶中,加D M F稀释至刻度,制得系列浓度的对照溶液,每1m L含甲醇60.
0、120、180、240、300μg;丙酮100、200、300、400、500μg;乙醇100、200、300、400、500μg。
供试品溶液:称取2g供试品于20m L容量瓶中,加D M F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测定:精密量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 L,分别置于25m L顶空瓶中,在80℃的恒温箱中加热30m i n,取顶空气进样。
2结果与讨论
2.1专属性试验
取甲醇、丙酮和乙醇依次进样,记录保留时间作为定性指标。
色谱图中各成分峰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913m i m和,各成分峰之间峰分离度良好。
2.2线性范围
取系列浓度的对照溶液(每1m L含甲醇、120、180、240、300μg;丙酮100、200、300、400、500μg;乙醇100、200、300、400、500μg)依次进样,记录峰面积。
将峰面积对浓度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
2.3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定法莫替丁样品(批号1)约0.5g,精密加入中浓度对照品溶液10m L,混匀,进样,计算甲醇、丙酮和乙醇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和%,R S D分别为%,%和%,表明方法准确可靠。
2.4精密度试验
取中浓度的对照溶液(每1m L含甲醇180μg、丙酮300μg和乙醇300μg)连续进样6次,记录色谱图,甲醇、丙酮和乙醇峰面积的R S D分别为 1.91%、%和%(n=6),表明精密度良好。
2.5最低检测限
以信噪比3∶1(S/N=3)计算,甲醇、丙酮和乙醇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和%,根据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简称I C H)对药品中限制使用溶剂残留限量规定为甲醇≤%,丙酮和乙醇≤%,表明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符合要求。
2.6样品测定结果
取自制样品3批(批号1、2、3)及上市品1批,依法测定,用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甲醇、丙酮和乙醇的残留量,结果表明,3批自制样品及1批上市品中甲醇、丙酮和乙醇3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均符合I C H规定;自制样品所采用的合成工艺和技术路线与上市品有所不同,因此3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也不同,自制样品采用乙醇作为精制溶剂,故只检出乙醇;上市品则未检出乙醇,而甲醇和丙酮有一定的残留。
3讨论与小结
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法莫替丁中甲醇的G C检查方法采用填充柱,本法采用毛细管柱法,由于毛细管柱法的分离度好,且顶空进样与溶液法直接进样相比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的优点,因此用于同时测定药物中的甲醇、丙酮、乙醇残留量,效果令人满意。
D M F由于溶解性好,对药物和甲醇、丙酮、乙醇均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因此,本法选用D M F作溶剂。
所建立的甲醇、丙酮和乙醇残留量的G C检查方法,经方法学检验是准确可靠的,可用于法莫替丁中甲醇、丙酮和乙醇残留量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