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数学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小数解要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小数解,我们可以使用配方法、求根公式或图像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的步骤和应用。
方法一: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通过变换方程的形式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然后求解。
步骤:1. 将方程表示成标准形式:ax² + bx + c = 0,其中a,b和c是已知的实数常数,且a ≠ 0。
2. 如果方程的系数a不为1,则将方程两边都除以a,使得方程的首项系数为1。
3. 将方程的常数项c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这两个数的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b。
假设这两个数为m和n。
4. 重新排列方程,将一次项bx拆分为mx + nx。
5. 将方程按照完全平方的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即(x + m)(x + n) = 0。
6. 使用零乘法,将方程拆分为两个线性因式,即x + m = 0和x + n = 0。
7. 解这两个方程,得到x的值。
这些值即为方程的小数解。
举例来说,考虑方程2x² + 5x - 3 = 0。
1. 将方程表示成标准形式,得到2x² + 5x - 3 = 0。
2. 系数a为2,不为1,所以我们将方程两边都除以2,得到x² + (5/2)x - 3/2 = 0。
3. 将常数项-3/2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这两个数的和等于5/2。
我们可以将-3/2分解为1/2和-2,因为1/2 + (-2) = 5/2。
4. 重新排列方程,得到x² + (1/2)x - 2x - 3/2 = 0。
5. 将方程按照完全平方的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即(x + 1/2)(x - 2) = 0。
6. 使用零乘法,将方程拆分为两个线性因式,即x + 1/2 = 0和x - 2 = 0。
7. 解这两个方程,得到x = -1/2和x = 2。
这两个值即为方程的小数解。
方法二:求根公式求根公式是一种通过直接计算方程的根的公式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21.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实验中学-余志高一、教材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一元二次方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第21章第3节,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点个数的不同对应了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有两个相等实根、没有实根的三种情况下继续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及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这也突出了课标的要求:注重数形结合。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的情况之间的关系,会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关系的过程,体会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种求解方程的思路,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究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用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难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教学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法三、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关系,懂得了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y=0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于是,我们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只要知道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但是在图象上我们很难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所以要进行估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Ⅱ.讲授新课【例】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近似解(精确到0.1).解:画出函数y=x2+2x-1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一个在-3和-2之间,另一个在0和1之间.先求位于-3和-2之间的根.由图象可估计这个根是-2.5或-2.4,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见下观察上表可以发现,当x分别取-2.5和-2.4时,对应的y由正变负,可见在-2.5与-2.4之间肯定有一个x使y=0,即有方程x2+2x-1=0的一个根.题目只要求精确到0.1,这时取x=-2.5或x=-2.4作为根都符合要求.但当x=-2.4时,y=-0.04比y=0.25(x=-2.5)更接近0,故选x=-2.4.同理,可求出方程x2+2x-1=0在0和1之间精确到0.1的另一个根.方程x2+2x-1=0的近似解还可以这样求:分别画出函数y=x2和y=-2x+1的图象,如图,它们的交点A、B的横坐标就是方程x2+2x-1=0的根.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画出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图象在x轴上方的点所对应的x值所组成的集合,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图象在x轴下方的点所对应的x值所组成的集合.如下表:ax2+bx+c>0(a>0)的解集是x<x1或x>x2ax2+bx+c<0(a>0)的解集是x1<x<x2ax2+bx+c>0(a<0)的解集是x1<x<x2ax2+bx+c<0(a<0)的解集是x<x1或x>x2Ⅲ.课堂练习P34随堂练习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1.经历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了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2.经历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了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集可由二次函数图象直接得出结论。
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形式为ax^2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c为实数且a≠ 0。
而不等式是指形式为ax^2 + bx + c > 0或ax^2 + bx + c ≤ 0的不等关系,其中a、b、c为实数且a≠ 0。
本文将探讨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并分析其应用场景。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主要有图像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求解。
1. 图像法图像法主要通过绘制函数y = ax^2 + bx + c的图像,通过观察函数与x轴的交点来确定方程的解。
当图像与x轴相交于两个点时,方程有两个实根;当图像与x轴相交于一个点时,方程有一个实根;当图像与x轴不相交时,方程无实根。
2. 配方法配方法是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的形式,并借助平方根的性质来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方程的三项按照平方根的部分进行配方,即将bx项除以2并平方。
- 其次,将方程两边的式子按照平方差公式进行整理,并将两项的平方根合并。
- 最后,通过开平方根运算,得到方程的解。
3. 公式法公式法是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利用求根公式来求解方程。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根的求解公式为:x = (-b ± √(b^2 - 4ac)) / (2a)其中,±表示两个相反的根。
4. 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主要适用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进行因式分解的情况,即方程的三项均可以被因式分解为两个一次项的乘积。
通过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得到每个因式等于零的条件,并解得方程的根。
二、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主要有图像法、代数法和数线法等,根据不同的不等式形式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求解。
1. 图像法图像法同样通过绘制不等式对应的函数曲线,观察函数曲线与坐标轴的关系来确定不等式的解。
浅谈用图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高一12班 薛雨晴现在有这样一个题目,设关于x 的方程2kx 2+2x-3k-2=0的两根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求k 的取值范围。
通常看到这类题目,我们会有韦达定理来求出答案,过程是这样的 方程可变成x 2+ x+ =0设二次函数为y=x 2+ x+ △>0设方程两根为x1,x2. (x1-1)(x2-1)<0→…… k >0可见解题过程繁琐。
但是,换一个角度,用图像法更加方便直观。
一、何为图像法:顾名思义就是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地解题。
二、在一元二次方程中图像法的使用方法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时,我们可以使用图像法。
在运用图像法时,我们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开口方向 2.根的多少 3.对称轴分布 4.分界点。
考虑了这几方面,这类题目的解题时就会明朗很多。
我们再回头看开篇的那道题目。
2 2k -3k-2 2k2 2k -3k-2 2k(图像法)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开口向上,对称轴没有范围,有两个根。
另外当x=1时,y <0 答案是k >0相比之下,图像法明显简单了许多。
三、图像法思考能训练我们的思维相比繁琐的代数解题方法,图像法更加直观易懂。
图像法更加可以培养空间想象力,开阔思维性,敏捷性。
学数学靠的是对题目的理解和做题时的一种直觉。
图像法能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一些抽象的数学题目面前,图像法能够使题目具体化。
多掌握一种数学解题方法,对数学的认识也会更深一步。
正如萧伯纳所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彼此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方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求根,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求根方法,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² + bx + c = 0。
其中,a、b、c 为已知实数,且a ≠ 0。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因式分解时,我们可以利用因式分解法来求解。
例如,考虑方程x² - 5x + 6 = 0。
我们可以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得到(x - 2)(x - 3) = 0。
由此可知,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 = 2和x = 3。
二、配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无法直接因式分解时,我们可以运用配方法来求解。
例如,考虑方程x² - 6x + 8 = 0。
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将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即(x - 3)² - 1 = 0。
进一步化简,得到(x - 3)² = 1。
通过开平方运算,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 = 2和x = 4。
三、求根公式求根公式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之一。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其根可以通过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来得到。
例如,考虑方程x² - 4x - 5 = 0。
我们可以根据求根公式计算出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 = 5和x = -1。
四、图像法图像法是一种直观且易于理解的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来观察方程的根。
例如,考虑方程x² - 2x - 3 = 0。
我们可以绘制出该方程的图像,发现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 = 3和x = -1。
五、因子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为整数时,我们可以通过因子法来求解。
例如,考虑方程x² - 7x + 10 = 0。
专题5.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5个考点)【考点1 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问题】【考点2 图象法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考点3已知函数值y 求x 的取值范围】【考点4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不等式的关系】【考点5二次函数综合】【考点1 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4y ax ax c =-+(0a ¹)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另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 )A .5B .3C .3-D .5-2.抛物线y=x 2+6x+8与x 轴交点坐标( )A .(0,8)B .(0,-8)C .(0,6)D .(-2,0),(-4,0)3.二次函数256y x x =--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0个4.如图,二次函数2y x mx n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5,0),那么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x mx n -++=的解为( )A .15x =,21x =B .15x =,21x =-C .15x =,25x =-D .5x =5.已知二次函数22y x x m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x x m --+=的解为( )A .3或1B .3-或1C .3或3-D .3-或1-6.若抛物线224y x x =-与x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 .7.若二次函数22y x x b +=-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两个公共点,则b 满足的条件是 .【考点2 图象法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8.根据下列表格对应值:x3.24 3.253.262ax bx c++0.020.01-0.03-判断关于x 的方程20ax bx c ++=的一个解的范围是( )A . 3.24x < B .3.24 3.25x <<C .3.25 3.26x <<D . 3.26x >9.观察下列表格,一元二次方程x 2﹣x =1.1的一个解x 所在的范围是( ) x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x 2﹣x0.110.240.390.560.750.961.191.441.71A .1.5<x <1.6B .1.6<x <1.7C .1.7<x <1.8D .1.8<x <1.910.下表是一组二次函数 y =ax 2+bx +c 的自变量x 与函数值y 的对应值:那么下列选项中可能是方程 20ax bx c ++=的近似根的是( )x 1.21.31.4 1.5 1.6y0.36-0.01-0.360.751.16A .1.2B .1.3C .1.4D .1.511.小明在学习了利用图象法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知识后进行了尝试: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2210y x x =+-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方程22100x x +-=有两个根,一个在5-和4-之间,另一个在2和3之间,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由下表知,方程的一个近似根是( )x4.1- 4.2- 4.3- 4.4-y1.39-0.76-0.11-0.56A . 4.12-B . 4.23-C . 4.32-D . 4.43-12.根据下列表格,判断出方程28910x x +-=的一个近似解(结果精确到0.01)是( )x1.5- 1.4- 1.3- 1.2- 1.1-2891x x +- 3.52.080.820.28- 1.22-A . 1.45-B . 1.35-C . 1.25-D . 1.15-13.下列表格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自变量x 与函数值y 的对应值,判断方程20ax bx c ++=(0,,,a a b c ¹为常数)的一个解x 的范围是( )x1.5-00.51.52y ax bx c=++ 1.25-2- 1.25- 1.75A .2 1.5x -<<-B . 1.50x -<<C .00.5x <<D .0.5 1.5x <<【考点3已知函数值y 求X 的取值范围】14.已知函数222y x x =--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得1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3x ³-B .31x -££C .13x -££D .1x £-或3x ³15.已知一次函数()10y kx m k =+¹和二次函数()220y ax bx c a =++¹部分自变量和相应的函数值如表,当21y y >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x×××1-0245×××1y ×××01356×××2y ×××1-059×××A .12x -<<B .45x <<C .1x <-或5x >D .1x <-或4x >1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mx n 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1x a =,2x b =(a b <),则二次函数2y x mx n =++中,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a<B .x b>C .a x b<<D .x a <或x b>17.已知二次函数222y x x -=-,当1y >时,则x 的取值范围为( )A .13x -<<B .31x -<<C .1x <-或3x >D .3x <-或1x >18.如图,对于抛物线2y ax bx =+,若当x <3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3时,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使y <0的x 的取值范围为.19.如图,已知点()4,P m 在抛物线223y x x =--上,当y m >时,x 的取值范围是.20.如图,抛物线y=ax 2+bx+c 分别交坐标轴于A (-2,0)、B (6,0)、C (0,4),则0≤ax 2+bx+c<4的解是.21.函数y =-x 3+x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4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不等式的关系】22.如图是二次函数()210y ax bx c a =++¹和一次函数()20y mx n m =+¹的图象,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23.如图,抛物线21(2)1y x =--与直线21y x =--交于(1,0)A 、(4,3)B 两点,则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为.24.直线11y x =+与抛物线223y x =-+的图象如图,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为25.如图,抛物线21y ax =与直线2y bx c =+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2,4A -,()1,1B ,则12y y £,x 的取值范围是 .26.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与直线y kx m =+交于()31A --,,()03B ,两点.则关于x 的不等式2ax bx c kx m ++£+的解集是.27.二次函数21y ax bx c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2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21y y >时,根据图象写出x 的取值范围 .28.如图,直线y =px +q (p ≠0)与抛物线y =ax 2+bx +c (a ≠0)交于A (﹣2,m ),B (1,n )两点,则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 +c ≤px +q 的解集是 .29.如图,直线y=mx+n 与抛物线y=ax 2+bx+c 交于A (−1,p ),B (5,q )两点,则关于x 的不等式mx+n<a 2x +bx+c 解集是 .【考点5二次函数综合】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0,3A -,()1,0B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3y <-时,x 的取值范围.31.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O (O 为坐标原点)、A 两点,且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2-,点()1,M m 是其对称轴上一点,点B 在y 轴上,1OB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二次函数在第四象限的图象上有一点P ,连接PA ,PB ,求PAB V 面积的最大值;(3)在二次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N ,使得以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如图,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C ,且3OA OC ==.(1)求二次函数及直线AC 的解析式.(2)P 是拋物线上一点,且在x 轴上方,若45ABP Ð=°,求点P 的坐标.33.如图,已知直线112y x =+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D ,抛物线2112y x bx =++与直线交于A 、E 两点,与x 轴交于B 、C 两点,且线段OA OB =.(注:抛物线2y ax bx c =++的对称轴为2bx a=-)(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M ,使AM CM -的值最大,求点M 的坐标.34.将抛物线2(0)y ax a =¹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2:()H y a x h k =-+.抛物线H 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3,0)A -,点P是抛物线H 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H 的表达式;(2)如图,点M 是抛物线H 的对称轴L 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A ,M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5.如图,抛物线234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直线334y x =+经过A 、C 两点,点D 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AD 、CD ,求ACD V 面积的最大值;(3)若点D 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D ¢恰好落在直线AC 上,求点D 的坐标.1.A【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涉及求抛物线对称轴、图象与x 轴交点的对称性等知识,先求出抛物线对称轴,再由抛物线图象与性质求解即可得到答案,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详解】解:Q 二次函数24y ax ax c =-+(0a ¹)的对称轴为4222-=-=-=b a x a a,且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由抛物线上点的对称性可知,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5,故选:A .2.D【分析】把y=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到x 2+6x+8=0,解方程即可.【详解】解:把y=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x 2+6x+8=0,解得 x 1=-2,x 2=-4,∴抛物线y=x 2+6x+8与x 轴交点坐标为(-2,0),(-4,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求抛物线与x 轴交点坐标就是求当y=0时自变量的取值.3.C【分析】先计算=0x 的函数值得到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再解方程2560x x --=得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从而可判断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详解】解:当=0x 时,2566y x x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6)-,当=0y 时,2560x x --=,解得121,6x x =-=,∴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6,0)-,∴二次函数256y x x =--与坐标轴有3个交点.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及解一元二次方程,抛物线与x 的的交点纵坐标为0,与y 轴的交点横坐标为0.4.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和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和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根据图象可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然后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最后根据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由图象可知:二次函数2y x mx n =-++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2x =,∵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5,0),∴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1,0-,∴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x mx n -++=的两实数根是125,1x x ==-故选B .5.B【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得到该函数的对称轴,该函数与x 轴的一个交点,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即可得到另一个交点,从而可以得到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x x m --+=的解.【详解】解:由图象可知,该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212(1)x -=-=-´-,与x 轴的一个交点是(3,0)-,则该函数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是(1,0),即当0y =时,220x x m --+=时,13x =-,21x =,故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x x m --+=的解为13x =-,21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6.2【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问题,熟悉掌握交点的运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0y =代入224y x x =-求出两个交点后,即可得到两点间的距离.【详解】解:、把0y =代入224y x x =-得:2240x x -=解得:2x =或0,∴202AB =-=,故答案为:2.7.1-或0【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等知识.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由题意知,分①二次函数22y x x b +=-的图象与x 轴有1个公共点;②二次函数22y x x b +=-的图象与x 轴有2个公共点,但其中一个点为原点,两种情况求解作答即可.【详解】解:∵二次函数22y x x b +=-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两个公共点,∴分①二次函数22y x x b +=-的图象与x 轴有1个公共点;②二次函数22y x x b +=-的图象与x 轴有2个公共点,但其中一个点为原点,两种情况求解;①当二次函数22y x x b +=-的图象与x 轴有1个公共点时,()2240b D =--=,解得1b =-;②当二次函数22y x x b +=-的图象与x 轴有2个公共点,但其中一个点为原点时,0b =,∴()222y x x x x +==+,与x 轴有2个公共点,为()20-,或()00,,综上所述,b 的值为1-或0,故答案为:1-或0.8.B【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联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根据上表可知当20ax bx c ++=时,x 的取值范围为:3.24 3.25x <<,即可.【详解】由上表可知当20ax bx c ++=,关于x 的方程的一个解的范围为:3.24 3.25x <<,故选:B .9.B【分析】利用表中数据可判断方程解的范围为1.6<x <1.7.【详解】解:因为x =1.6时,x 2-x =0.96,x =1.7时,x 2-x =1.19,所以一元二次方程x 2﹣x =1.1的一个解的范围为1.6<x <1.7.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用列举法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具体方法是:给出一些未知数的值,计算方程两边结果,当两边结果愈接近时,说明未知数的值愈接近方程的根.10.B【分析】本题考查了抛物线法求方程的近似根,采用零距离比较法,与零的距离越小,越近似看成方程的根,得到所求方程的近似根即可.【详解】观察图表的,得0.01-与零的距离最小,方程 20ax bx c ++=的近似根的是: 1.3x =故选B .11.C【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当y 等于0时得到的x 值即为方程22100x x +-=的解.分析题干中的表格,取y 值最接近0时x 的值作为方程的近似解.【详解】解:由表格可知,当 4.3x =-时,0.110y =-<,当 4.4x =-时,0.560y =>,则方程的一个根在 4.3-和 4.4-之间, 4.3x =-时的y 值比 4.4x =-时更接近0,\方程的一个近似根为: 4.32-.故选:C .12.C【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根据方程28910x x +-=的一个根是函数2891y x x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再找到表格中2891x x +-的值最接近0的数即可,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是解题关键.【详解】解:方程28910x x +-=的一个根是函数2891y x x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即关于函数2891y x x =+-,0y =时,x 的取值,由表格可知:当 1.2x =-时,函数y 的值最接近0,\方程的近似解是 1.25-,故选:C .13.D【分析】本题考查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根据表格找到y 由负变为正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0.5x =时, 1.250y =-<,当 1.5x =时, 1.750y =>,∴方程20ax bx c ++=(0,,,a a b c ¹为常数)的一个解x 的范围是0.5 1.5x <<,故选D .14.C【分析】令y=1,求解出x 的两个值,则在这两个值所包含的范围内的x 均符合题意要求.【详解】解:令y=1,则2221x x --=,解得x=-1或3,则由图像可知当13x -££时,可使得1y £,故选择C.【点睛】本题结合一元二次方程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知识.15.D【分析】利用表中数据得到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1,0)和(4,5),−1<x<4时,y 1>y 2,从而得到当y 2>y 1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详解】∵当x=0时,y 1=y 2=0;当x=4时,y 1=y 2=5;∴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1,0)和(4,5),而−1<x<4时, y 1>y 2,∴当y 2>y 1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1或x>4.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义.16.C【分析】根据抛物线方程画出该抛物线的大体图象,根据图象直接回答问题.【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x+n=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a ,x 2=b (a <b ),∴二次函数y=x 2+mx+n 与x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是(a ,0)、(b ,0)(a <b ),且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示知,符合条件的x 的取值范围是:a <x <b ;故选C .【点睛】考查了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问题.解题时,采用的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7.C【分析】先求出当1y =时,对应的x 的值,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当1y =时,即2221x x --=,解得:1231x x ==-,,∵10a =>,∴图象开口向上,∵1y >,∴1x <-或3x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正确理解题意、明确求解的方法是关键.18.06x <<【分析】求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由题意对称轴x =3,抛物线经过(0,0)和(6,0),观察图象可知:使y <0的x 的取值范围为0<x <6.故答案为:0<x <6.【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9.2x <-或4x >【分析】先将4x =代入223y x x =--求出m 的值,再令y m =,解一元二次方程,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即可得出x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Q 点()4,P m 在抛物线223y x x =--上,\242435m --=´=,令5y m ==,则2235x x --=,即2280x x --=,解得12x =-,24x =,Q 抛物线开口向上,\当y m >即>5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2x <-或4x >.故答案为:2x <-或4x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根据交点确定不等式的解集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20.-2≤x <0或4<x≤6【分析】根据点A 、B 的坐标确定出对称轴,再求出点C 的对称点的坐标,然后写出即可.【详解】解:∵A (-2,0)、B (6,0),∴对称轴为直线x=262-+=2,∴点C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4,4),∴0≤ax 2+bx+c <4的解集为-2≤x <0或4<x≤6.故答案为:-2≤x <0或4<x≤6.【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难点在于求出对称轴并得到C 点的对称点的坐标.21.x <-1或0<x <1【分析】根据y =0时,对应x 的值,再求函数值y >0时,对应x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y =0时,即-x 3+x =0,∴-x (x 2-1)=0,∴-x (x +1) (x -1)=0,解得x =0或x =-1或x =1,∴函数y =-x 3+x 的部分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0,0),(1,0),故当函数值y >0时,对应x 的取值范围上是:x <-1,0<x <1.故答案为:x <-1或0<x <1.【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值与对应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关系,需要形数结合解题.22.2<<1x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根据图象可以直接回答,使得21y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就是直线()20y mx n m =+¹落在二次函数()210y ax bx c a =++¹的图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详解】根据图象可得出: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2<<1x -.故答案为:2<<1x -.23.14x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函数值比较,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求出交点坐标,然后根据图象找到上方部分,即可解答.【详解】解:抛物线21(2)1y x =--与直线21y x =--交点为(1A ,0)(4B ,3),由图象知,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14x <<,故答案为:14x <<.24.2x <-或x >1##x >1或2x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写出直线在抛物线上方部分的x 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解:∵直线11y x =+与抛物线223y x =-+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1-,∴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为:2x <-或1x >,故答案为:2x <-或1x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25.21x -££【分析】直接观察图象,即可求解.【详解】解:观察图象得:当21x -££时,12y y £,∴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21x -££.故答案为:21x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交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数形结合,理解方程的解为两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是解题的关键.26.3x £-或0x ³##0x ³或3x £-【分析】根据图象,写出抛物线在直线下方部分的x 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解:∵抛物线y =ax 2+bx +c 与直线y kx m =+交于()31A --,、()03B ,,∴不等式2ax bx c kx m ++£+的解集是3x £-或0x ³,故答案为:3x £-或0x ³.【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主要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关键在于对图象的理解,题目中的不等式的含义为:二次函数的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下方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7.2<<1x -【分析】利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象,进而结合其交点横坐标得出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当21y y >时,即一次函数2y kx b =+的图象在二次函数21y ax bx c =++的图象的上面,可得x 的取值范围是:2<<1x -.故答案为:2<<1x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利用函数的图象得出正确信息.28.x ≤﹣2或x ≥1##x ≥1或x ≤﹣2【分析】直接利用函数的交点坐标进而结合函数图象得出不等式ax2+bx+c≤px+q 的解集.【详解】解:由图象可得点A 左侧与点B 右侧抛物线在直线下方,∴x ≤﹣2或x ≥1时,ax 2+bx +c ≤px +q ,故答案为:x ≤﹣2或x ≥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正确数形结合分析是解题关键.29.-1<x <5【分析】直接利用函数的交点坐标进而结合函数图象得出不等式mx+n <ax 2+bx+c 的解集.【详解】解:∵直线y=mx+n 与抛物线y=ax 2+bx+c 交于A (-1,p ),B (5,q )两点,∴关于x 的不等式mx+n <ax 2+bx+c 解集是-1<x <5故答案为:-1<x <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正确数形结合分析是解题关键.30.(1)223y x x =+-(2)20x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掌握二次函数与方程及不等式的关系.(1)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2)令=3y -求出x 的值,即可求解.【详解】(1)解:将点(0,3),(1,0)A B -代入2y x bx c =++得:301c b c -=ìí=++î,解得:2,3b c =ìí=-î223y x x \=+-.(2)令=3y -即2233x x +-=-,解得:120,2x x ==-,Q 抛物线开口向上,\3y <-时,20x -<<。
一元二次方程的6种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6种解法如下:
1、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 ax^2+bx+c=0 的形式,先将两边同乘以a后,即a(x^2+ b/ax + c/a),然后将此形式拆解为(x+())(x+(/))的形式,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求出原方程的解。
2、公式法: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即通过求解公式:x=(-
b±√(b^2-4ac))/2a来求解,此公式中,b和c为方程的系数,a为系数前的系数。
3、图像法:使用图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即作出ax^2+bx+c=0方程图象,然后根据图象上的交点判断出方程的解。
4、判别式法:此法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来求解,即当判别式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当判别式b^2-4ac=0时,方程有一个实根;当判别式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根。
5、求根公式法:此法可以用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即用求根公式x1=(-b+ √(b2- 4ac))÷2a和x2=(-b-√(b2- 4ac))÷2a,其中,b 为系数前的系数,a和c分别为方程的系数。
6、特殊值法:此法适用于一元二次方程中特殊的系数或解。
如当
a=0,系数b和c任意时,可将该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当a=b=0时,可直接算出方程的解。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讲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四种: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图像法。
1、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使每个一次因式等于0,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2、配方法:通过加减平方完成方程的配方,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的形式,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3、公式法:利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其中求根公式为x=(-b±√(b²-4ac))/2a。
4、图像法:通过绘制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找出方程在x轴上的根,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例1、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x²-3x-10=0.解:将方程化为(x-5)(x+2)=0,得到x=5或x=-2.例2、用配方法解方程2x²+5x-3=0.解:将方程改写为2(x+5/4)²-121/16=0,得到x=-3/2或x=1/2.例3、用公式法解方程3x²+4x-1=0.解:根据求根公式,得到x=(-4±√52)/6,化简后得到x=-1/3或x=1/2.例4、用图像法解方程x²-2x-3=0.解:绘制出方程的图像,找到x轴上的两个根,得到x=-1和x=3.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选择合适的解法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当方程一边为完全平方式,另一边为非负数时,可用直接开平方法;当方程的一边为一次因式的乘积,而另一边可以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的形式时,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当方程的一边较易配成含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另一边为非负数时,常用配方法;当不便用上面三种方法时,就用求根公式法。
例如,对于方程$2x-8=\sqrt{x+2}$,可以使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对于方程$(1-x)^2-9=0$,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对于方程$2x(x-3)=5(x-3)$,可以使用配方法求解;对于方程$(4x+y)^2+3(4x+y)-4=0$,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法求解。
图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浅析教学目标(1) 会求出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2)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 总结出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表述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重点和难点:重点:(1)会求出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2)总结出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表述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和没有实根。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象解法一、预习交流:画出函数y x22x 3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⑴翻线与渐几个公共点?交点的坐标分别是什么?⑵ 条取何值时,函数广火-2广3的值是0?(3)一元二次方程x2-2v-3 = 0有没有极?如果有根,它的根是什么?(4)-元二舫散:-21-3=0 wiftgy寸-小3乐输佛筋鼬标轴么好?(5)傩鼬项□炫桂冰+加+c=瞰敏拥日通绑=ar+版+c 乐敝决辅掀甄的关勰?小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密切的联系,二次函数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即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根的判别式决定着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二.例题欣赏:例1 用图象法讨论一元二次方程x^-3x-2 = 0的根(精确到0.1 )分析:先画图像,再观察图像,找出图像与x轴的公共点,最后再求出方程的根的近似值。
解(1)画抛物线y^x2 ~3x~ 2(图5-27 ).(2 )观察图象找出图象与*轴的公共点,可以发现,在-1与0之间以及3与4之间各有一个根.为求-1和。
之间的根,可分别计算尸0,》=-由于当x=T时,当工= -0.5时,i <0tTORO-1»-0.5ZR.可再的和也力耽为5靴够分点枷氏利册辩求顺褪艇数底歹惕可师由我个根在-0,6和-03丽,由于槌蔓端蒯0』,晒可将-0.6或-05看作二次方爵』-2 = 0 .同舰,可以黜-亡次方程F项- X 0的另-㈱的顾值.赚得批荆见洲眼5粉询翩破翻如春忙l2tt§rJx-2=0«ffi(W10J),(2)由于图象乐猿有公共点,所以-元二次方程f d + 3=0没有实数根例3 用图象法讨论一元二次方程F r十} = 0的根.解(1 )画出抛物线广寸- l 土(图5-29 ),|¥1 5-29、课堂小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三种情况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四、当堂达标:1 .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2x+n=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则n=,此时抛物线y=x2— 2x+m与x轴有个交点.2. 已知抛物线y=x2- 8x + c的顶点在x轴上,贝U c =.3. 抛物线y=2x2 - 3x — 5与y轴交于点,与x轴交于点.4. 一元二次方程3 x2+x- 10=0的两个根是x i=—2 , X2=5,那么二次32函数y= 3x +x —10与x轴的父点坐标是.五、课外作业:1、必做题:习题5.9 A组1—— 3.2、选做题:习题5.9 B组.。
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学习了二次函数之后,可以利用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画出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则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ax 2+bx+c=0的根.其步骤一般为:(1)作出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
(2)观察图象与x 轴交点的个数;(3)若图象与x 轴有交点,估计出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方法二:先将方程变形为ax 2+bx=-c ,再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y=ax 2+bx 和直线y=-c 的图象,则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根. 方法三:可将方程化为a c x a b x ++
2=0,移项后为a
c x a b x --=2.设y=x 2和y=a c x a b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y=x 2和直线y=a c x a b --的图象,则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根.这种方法显然要比方法一快捷得多,因为画抛物线远比画直线困难得多.
例: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程20ax bx c ++=的两个根.
(2)写出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
(3)写出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4)若方程2ax bx c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解:(1)观察图象,抛物线与x 轴交于两点(1,0)、(3,0)故方程20
ax bx c ++=
的两个根11x =,23x = .
(2)不等式20ax bx c ++>,反映在函数图象上,应为图象在x 轴上方的部分,因此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应为13x <<.
(3)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且开口向下,所以在对成轴的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2x > .
(4)若使方程2ax bx c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也就是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图象与直线y=k 有2个不同的交点,观察图象可知抛物线的顶点的纵坐标为2,所以只有当2k <才能满足条件.
点评:可以看到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和方程20ax bx c ++=及不等式20ax bx c ++>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
练习、小明在复习数学知识时,针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整理了以下的几种方法,请你按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复习日记卡片
内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归纳 时间:×年×月×日 举例:求一元二次方程210x x --=的两个解
方法一:选择合适的一种方法(公式法、配方法、分解因式法)求解 解方程:210x x --=.
解:
方法二: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求解
如图所示,把方程210x x --=的解看成是二次
函数y =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
横坐标,即12,x x 就是方程的解.
x
y 1x 2x O
答案:(1)解:原方程的解是1x ,2x (2)21x x --.
(3)2x 与1x +或21x -与x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