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毒作用机制
- 格式:ppt
- 大小:386.00 KB
- 文档页数:59
1第三章2第一节生物转运一、外源化学物的体内动态过程吸收(A bsorption)分布(D istribution) 代谢(M etabolism)排泄(E xcertion)ADME 过程统称为毒物动力学生物转运量变过程质变过程生物转化生物转运(biotransport):是指外源化学物主要依据物理学规律,本身不发生化学结构改变,从接触部位吸收,转运进入血液、再转运至组织与脏器(分布)、最终转运到排泄器官离开机体。
即为外源化学物在体内量的改变的过程。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指外源化学物经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代谢过程,即为外源化学物在体内质的改变的过程。
3二、生物膜(biomembrane)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包括:质膜、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溶酶体膜等)4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脂质蛋白质少量的糖5生物膜主要有三个功能:①隔离功能,包绕和分隔内环境②是进行很多重要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的场所③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67简单扩散膜孔滤过易化扩散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膜动转运高→低低→高三、生物转运耗能耗能(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1、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由生物膜的分子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扩散,当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时,扩散即中止。
随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毒物与生物膜不发生化学反应;生物膜不具有主动性,只相当于物理过程。
毒理学意义: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外源化学物是通过简单扩散进行生物转运的。
8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有:外来化合物在脂质中的溶解度脂/水分配系数:外源化合物在脂相中的浓度与水相中的浓度的比值。
只有既易溶于脂肪又易溶于水的化合物,才最容易透过生物膜进行扩散。
外来化合物的电离或离解状态和体液中的PH生物膜两侧体液的蛋白质浓度和与蛋白质结合的亲和力92、滤过(水溶扩散)滤过是外源化学物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依靠生物膜两侧的渗透压梯度和液体静压的作用。
绪论1.什么是体内试验?什么是体外实验?2.什么是外源化学物?什么是内源化学物?3.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一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什么是毒物、毒性、选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2.表示毒性常用的指标(致死剂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毒作用带)?3.剂量反应曲线定义、类型?4.什么是量反应、质反应、剂量反应关系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1.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方面?2.什么是生物转运?生物转运包括哪几种类型?3.什么是吸收?吸收的途径有哪些及其转运方式?4.什么是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哪些?5.什么是分布?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6.什么是靶器官?第三章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1.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意义是什么?2.代谢反应过程分为哪几相?其定义是什么?3.什么是代谢活化?经过代谢活化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可分为几类?4.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主要包括哪几个反应?第四章毒作用机制1.什么是细胞钙稳态?外来化学毒物如何影响细胞钙稳态?2.机体内自由基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自由基的类型?自由基如何损害生物大分子?3.什么是终毒物?4.毒性作用实现的途径?第五章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1.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哪些?2.主要有哪些毒物因素影响毒性作用?(注意各种例子)3.主要有哪些机体因素影响毒性作用?4.主要有哪些环境因素影响毒性作用?5.什么是毒物的联合作用?其形式有哪些?第六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1.什么是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分为哪几种类型?2.何谓急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设计?3.何谓蓄积毒性作用?常用的蓄积毒性试验方法有哪些?4.什么是蓄积系数?蓄积系数公式,K值的大小与毒性的关系?5.何谓慢性毒性作用?其试验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慢性毒性试验设计?6.何谓亚慢性毒性作用?第七章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1.什么是生殖毒性?2.什么是胚胎毒性作用?由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胚胎毒性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什么是显性致死试验?4.什么是致畸物?什么是致畸试验?5.什么是致畸指数?致畸指数与致畸作用的关系?6.简述单细胞凝胶电泳(SCG)试验的原理和方法?7.雄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有什么?8.体外致畸试验有哪些优点?第八章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1.什么是突变?什么是致突变作用?2.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有哪些?3.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理及其后果如何?4.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5.什么是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的类型6.什么是遗传?7.什么是变异?造成生物变异的原因有哪些?8.列举八种常用的致突变试验?9.简述细菌回复突变实验(Aemes试验)的原理?第九章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1.什么是肿瘤?2.什么是化学致癌物?如何分类?3.化学致癌分为哪几个过程?4.什么是遗传毒性致癌物?什么是非遗传性致癌物?5.什么是直接致癌物?什么是间接致癌物?6.化学毒物致癌性的判别系统分为哪几个大类?第十章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1.什么是免疫系统?2.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及免疫器官种类?3.什么是免疫应答?4.什么是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类型?5.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6.什么是自身免疫?什么是自身免疫病?。
毒理学第一章食品毒理学基础基本概念一、毒物:一般认为,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二、毒性: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三、损害作用:外来化合物毒性的具体表现四、靶器官: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对体内各器官的毒作用并不一样,往往有选择毒性,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五、生物学标志: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六、选择毒性: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一种生物油损伤,而对其它种类的生物不具有损害作用,这种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称为选择毒性。
毒物基本特征: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的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必须能够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毒性作用的分类速发或迟发性作用局部或全身作用可逆或不可逆作用过敏性反应特异体质反应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损害作用的特点:1.影响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缩短寿命。
2.功能容量降低。
3.外加应激代偿能力降低。
4.某些不利环境影响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非损害作用的特点:1.不改变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2.不降低功能容量;3.不损伤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
4.在机体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不增高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生物学标志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剂量-反应关系效应(effect)是量反应,指接触一定剂量外来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特点:仅涉及个体,即一个动物或一个人;可用一定计量单位来表示其强度。
反应(response)是质反应,指接触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
特点:1.涉及群体,如一组动物或一群人;2.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来表示。
各系统的毒作用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损伤作用:如强酸或强碱可直接造成细胞和皮肤粘膜的结构破坏,产生损伤作用。
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与立体选择性作用:产生特征性生物学效应。
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毒物可以多种方式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例如,有些海产品毒素和蛤蚌毒素均可通过阻断易兴奋细胞膜上钠通道而产生麻痹效应。
干扰细胞能量的产生:通过干扰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作用以影响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例如,铁在血红蛋白中的化学性氧化作用,由于亚硝酸盐形成了高铁血红蛋白而不能有效地与氧结合。
毒物ADME过程:包括从接触部位进入血液循环、从血液循环进入靶器官、增毒与解毒等步骤。
这个过程中,毒物可能经过肠上皮细胞、肝细胞的毒物转运蛋白转出细胞(肝胆排泄),或者在接触部位(如皮肤)被细胞代谢。
干扰细胞调节功能和细胞修复功能:毒物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的调节功能和修复功能,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或细胞死亡。
请注意,具体的毒作用机制可能因毒物的种类和靶器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毒性作用机理有哪些
毒性作用机理指的是毒素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具体方式和过程。
毒素的作用机理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细胞膜损伤
某些毒素具有破坏细胞膜的作用,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并最终导致细胞溶解或死亡。
这种机制通常会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细胞内代谢失调等问题。
2. DNA损伤
一些毒素可以直接干扰细胞DNA的稳定性,导致 DNA 损伤。
这会影响细胞的复制和修复过程,最终可能导致细胞死亡或突变。
3. 蛋白质修饰
某些毒素可以与细胞内的蛋白质结合,激活或抑制特定的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这种方式会影响蛋白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胞异常。
4. 抗氧化能力降低
一些毒素可能会导致体内氧化应激增加,破坏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进而损害细胞结构和功能。
这种机制会引发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5. 代谢亚健康
毒素可以影响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干扰细胞内各种代谢途径的正常运转,最终导致代谢紊乱和疾病发生。
结语
毒素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不同类型的毒素可能采用不同的作用方式。
了解毒素的作用机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中毒事件。
在使用化学品或食品时,应当注重毒素的潜在危害,以避免不必要的危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