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865.50 KB
- 文档页数:72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订本标准。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疟疾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适用于各级各类防疫和医疗卫生机构对疟疾的诊断和处理。
二、诊断原则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三、诊断标准1、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史。
2、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
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
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
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
3、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
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
5、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其种类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1)疑似病例:具备1与2。
(2)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或4。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5。
四、治疗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成人量磷酸氯喹2g 3日分服(第1日1g、第2、3日各0.5g),加磷酸伯氨喹316.8mg 8日分服(每日39.6mg)。
2、恶性疟治疗(1)对磷酸氯喹未产生抗性地区恶性疟治疗成人量氯喹2g 3日分服(第1日1g,第2、3日各0.5g),加磷酸伯氨喹316.8mg 8日分服,每日39.6mg。
(2)对磷酸氯喹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恶性疟治疗任选以下方案之一:a、哌喹1.5g 3日分服,加磷酸伯氨喹79.2 mg(6片)或118.8mg (9片)2日或3日分服。
b、咯萘啶1.2g加磺胺多辛1.0g 2日分服,加磷酸伯氨喹79.2 mg(6片)或118.8mg (9片)2日或3日分服。
c、咯萘啶0.8~1.0g加磺胺多辛1.0~1.5g加乙胺嘧啶50~75mg,均2日分服。
d、青蒿琥酯钠600mg 5日分服(第1日100mg×2次,第2~5日每日50mg×2次),加磷酸伯氨喹118.8mg(9片) 3日分服。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哎,说到疟疾,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病。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老人总是说,这病是“蚊子病”,因为蚊子叮咬会传播疟疾。
不过,这病可不简单,诊断和处理都得讲究科学。
今天,咱们就聊聊疟疾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让你对这个病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疟疾的诊断,可不是随便就能下的。
它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你得有发热、寒战、出汗这些症状,这可是疟疾的典型表现。
然后,你得有疟疾的流行病学史,比如你最近有没有去过疟疾高发区,或者有没有被蚊子叮咬过。
最后,你得通过实验室检查,比如血液涂片检查,确认体内有疟原虫。
说到这,我得提个细节。
有一次,我有个朋友从非洲回来,突然就发起了高烧。
他一开始以为是感冒,结果去医院一查,血液涂片里发现了疟原虫。
这可把他吓坏了,好在医生及时诊断出是疟疾,给他开了抗疟药,这才慢慢好转。
所以,这疟疾的诊断,真是马虎不得。
接下来,咱们说说疟疾的处理原则。
这可是个大事,处理不好,可是会出人命的。
首先,你得及时就医,越早越好。
疟疾这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然后,你得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抗疟药。
这抗疟药,可不是随便吃的,得按照医生的处方来。
我记得有个邻居,他得了疟疾,结果自己乱吃药,结果病情加重,差点没命。
所以,这抗疟药,一定得按医嘱来。
除了吃药,你还得注意休息和营养。
疟疾这病,会消耗你大量的体力,所以得好好休息。
同时,你得保证营养,多吃点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我记得我那个朋友,他得了疟疾后,医生就让他多吃点鱼、肉、蛋,补充营养。
他还特意买了一堆维生素片,说是要增强免疫力。
最后,我得提醒你,疟疾这病,预防也很重要。
你得做好防蚊措施,比如穿长袖衣服、用蚊帐、点蚊香。
同时,你得避免去疟疾高发区,或者去的时候做好防护。
我记得我那个朋友,他去非洲前,就打了疟疾疫苗,还带了一堆防蚊用品。
虽然最后还是得了疟疾,但至少病情没那么严重。
总之,疟疾这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好诊断和处理,还是能控制住的。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一、疟疾概述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以亚非地区为高发区。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寒战、恶心、呕吐等,并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因此,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疟疾的诊断常规的疟原虫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涂片法、血红蛋白盖屑法、引物扩增法等。
1.血液涂片法血液涂片法是一种直接检测疟原虫的方法,其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因此常被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该方法仅适用于血液中疟疾特异性的镜检。
血液涂片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较低,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血红蛋白盖屑法血红蛋白盖屑法是通过制取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盖屑,进行热凝集试验来检测疟原虫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出初步结果,但因为检测的是血红蛋白盖屑中的疟原虫结晶,因此也可能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
3.引物扩增法引物扩增法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疟原虫检测方法,能够检测低至 5 疟原虫/ml 的浓度。
该方法可通过多重引物扩增-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或寡核苷酸微芯片技术实现。
引物扩增法有较高的检测效率,但因为需要分离DNA,因此操作较为复杂。
三、疟疾的治疗疟疾的治疗依据疟疾的类型、患病程度以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选择。
1. 氯喹和羟氯喹(4-氨基喹啉)氯喹和羟氯喹是目前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可用于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并常与其他抗疟药物合用。
两种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疟原虫代谢途径的酵素活性,使其不能正常进行生存和分裂繁殖。
2. 阿莫洛芬阿莫洛芬是一种新型的抗疟药物,其抗疟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疟原虫的代谢途径和蛋白质合成途径来发挥。
阿莫洛芬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口服吸收性,适用于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治疗。
3. 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素类药物是目前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之一,其具有较快的抗疟效果和良好的耐药性。
青蒿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氧化反应作用于疟原虫代谢途径,引起其死亡。
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的蚊子传播给人类。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疟疾的全球传播范围和致死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控制和消除疟疾,国际组织、政府和社区应采取一系列的标准和措施。
下面是一些与疟疾控制和消除相关的参考内容:1. 医学诊断和治疗:疟疾的确诊和治疗是控制和消除疟疾的关键步骤。
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通常使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显微镜检查、快速诊断试纸和分子诊断工具。
治疗疟疾的方法通常是基于药物疗法,如磷酸氯喹、氯喹等。
2. 居民教育和意识提高:教育和宣传是推动公众参与疟疾控制和消除的重要手段。
公众应该了解疟疾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此外,应鼓励个人和社区采取积极且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使用蚊帐、衣着保护和室内室外喷洒杀虫剂等。
3. 环境管理和蚊虫控制:疟疾病例的发生与蚊子的繁殖密切相关。
因此,为了控制和消除疟疾,需要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和蚊虫控制。
这包括清除蚊子的生殖基地,如水坑、河流等,减少蚊子的滋生环境。
此外,还可以使用室内室外喷洒杀虫剂、使用虫媒介控制方法等。
4. 疫苗研发和接种:疟疾疫苗的开发是控制和消除疟疾的重要策略之一。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最为成功的是RTS,S疫苗。
推广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疟疾的发生。
5. 国际合作和资源调配:疟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组织、政府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和资源调配。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疫苗研发和生产、药物供应、技术支持和信息交流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国际援助和捐款来支持疟疾控制和消除项目。
6. 监测和报告: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告系统是有效控制和消除疟疾的关键。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报告疟疾病例,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监测和报告系统还可以帮助评估疟疾控制和消除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控制策略。
总之,疟疾控制和消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同时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和标准。
疟疾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疟疾(ma1aria)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疟原虫所侵袭的红细胞破裂时释放出大量裂殖子、疟色素、疟原虫代谢产物及变性血红蛋白进入血液引起的机体反应性改变。
临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征。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了解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近年是否有疟疾发作史或近期接受输血者。
雌性按蚊为传播媒介。
潜伏期12~20do2.临床表现各型的特点分述如下。
(1)各型疟疾的共同特点:分为四期。
①前驱期,如疲乏、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②发冷期,突起畏寒,继之寒战,常伴有头痛、恶心和呕吐,同时体温迅速升高,此期持续数分钟至1~2h;③发热期,体温可达40。
C以上,面色潮红,结膜充血,口干思饮,呼吸加快,患者烦躁不安,重者可出现澹妄,此期持续3~8h;④出汗期,先是颜面和双手微汗,渐至全身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除感疲乏外,上述症状随之消失,此期持续1~5h。
此后视疟原虫种类不同呈现不同周期间歇性发作。
起病后3-4d脾脏开始肿大,肝脏亦可肿大。
(2)各型疟疾的特点:①间日疟:隔日发作1次,开始可不规则且症状轻,逐渐呈典型的间日发作,症状加重。
如不经治疗,发作5~7次后可自行停止。
经2~3个月后再行发作。
②三日疟,相隔3d发作1次,周期规律,症状同间日疟。
③恶性疟,多数起病突然,无寒战而仅有畏寒,发热时间长,热型不规则,出汗期不明显,头痛、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显著。
疟疾的凶险发作多见于恶性疟,包括脑型、肺型、胃肠型。
还可见肾型、黄疸弛张型、厥冷型,病情凶险,可引起死亡。
其他并发症可见黑尿热、肝肾损害。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单核细胞相对增高,多次发作后可有贫血。
疟原虫检查、外周血涂片找疟原虫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在发冷期或发作6h内易检出。
骨髓中找疟原虫的阳性率高于血液中。
【防治措施】1一般治疗患者按虫媒隔离,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疟疾临床救治实施方案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疟疾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周期性发热、寒战、贫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案对于疟疾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疟疾的临床救治实施方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诊断。
1. 临床表现,疟疾患者常表现为周期性发热、寒战、贫血等症状,需及时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2. 实验室检查,需进行血液镜检、快速诊断试纸检测和疟原虫PCR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二、治疗。
1. 药物治疗,疟疾的治疗应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药物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疟药物,如氯喹、奎宁、蒿甲醚等。
2. 支持治疗,对于严重疟疾患者,应给予输液、输血、氧疗等支持治疗,维持体液平衡和心肺功能。
三、预防。
1. 疟疾的预防包括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两个方面,应加强对疟疾传播途径的监测和控制。
2. 对于疟疾高发地区的人群,可考虑进行疟疾疫苗接种和长期服用预防药物。
四、并发症处理。
1. 脑型疟疾,对于脑型疟疾患者,应积极处理颅内压升高、脑水肿等并发症,必要时进行脑室穿刺引流术。
2. 肺型疟疾,对于肺型疟疾患者,应给予充分的氧疗和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性感染。
五、随访和复查。
1. 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观察症状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2. 对于疟疾患者及时进行疟原虫检测,排除复发和再感染的可能。
六、结语。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疟疾的临床救治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对疟疾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疟疾的发病和死亡率。
最后,希望全社会能够加强对疟疾的防控工作,共同努力,减少疟疾的发病和传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