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儿歌,编儿歌《什么虫》
- 格式:doc
- 大小:453.50 KB
- 文档页数:1
学儿歌巜小木马》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七星瓢虫的特征与农作物的关系。
2. 自学儿歌,培育幼儿朗读儿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1.课件-照片:七星瓢虫幼儿园课件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七星瓢虫教师:小朋友,你们重新认识它吗?它就是谁?你在哪儿见过七星瓢虫?(使幼儿民主自由互说道)2.观察图片教师:认真看一看,七星瓢虫短的什么样子?引导幼儿发现概括七星瓢虫的特征:存有两对翅膀,三对肢,身体就是半球形。
穿一身花衣服,花衣服就是它的第一对翅膀,第二对翅膀就是透明化的,在第一对翅膀的下面,只有飘的时候就可以看到。
头很小,有一对大眼睛,一对触角,六条腿(三对足)。
背上存有7个美丽的大黑点,左右翅膀上各存有三个,中间一个小黑点,左右翅膀各一半。
3.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4.导幼儿自学儿歌教师领读,幼儿结合图片记忆。
5.各种形式鼓励幼儿自学儿歌,唤起幼儿诵读兴趣。
6.教师:我们到户外去找七星瓢虫好不好?自然完结。
附:儿歌七星瓢虫小瓢虫,真美丽,身上穿件花花衣。
数数它有几颗星?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瓢虫,真卖力,一飞飞至棉田里,专抓蚜虫当点心,暗自棉桃笑眯眯。
教学目标:1、在说道说道、学学、玩玩的过程中使幼儿学儿歌、编成儿歌,体会文学活动领略到小朋友的欢乐。
2、通过小朋友对于喜爱的小动物的熟悉度尝试仿编儿歌,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力。
3、幼儿尝试与同伴交流、与成人交流。
教学重点:学会儿歌,鼓励幼儿自学词语"欢欢喜喜"。
教学难点:鼓励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教学准备:1、科学知识的准备工作:熟识几种动物的鸣叫、习性、特征。
2、材料的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多媒体课件、音乐等。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基本部分(一)、引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它们?(二)、出具课件,初步介绍儿歌1、出示小鸡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回答:这就是谁呀?看一看小鸡在干什么?小鸡最喜欢吃米粒啦,她吃到米粒就怎么样呀?(很高兴很高兴我们用一个词去则表示:欢欢喜喜)2、(出示小羊)老师提问:这是谁呀?小羊怎样叫?它喜欢吃什么东西?小羊小羊,咩咩咩咩,喝至青草,欢欢喜喜。
幼儿园儿歌活动优质教案《虫儿飞》一、教学内容《虫儿飞》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儿歌,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夏天的歌》。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儿歌的歌词理解、节奏感知和动作创编展开,通过学习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美丽与宁静,提高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记住《虫儿飞》的歌词内容,能够正确地唱出儿歌。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创编动作表现儿歌情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节奏的掌握和动作的创编。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和正确演唱,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挂图。
学具:小虫子手偶、彩带、小夜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夜灯营造夏夜氛围,让幼儿想象夏夜的景象。
以小虫子手偶引入,讲述小虫子在夏夜飞翔的故事。
2. 歌词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歌词,讲解歌词中的生词和意义。
分组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3. 音乐感知(10分钟)播放《虫儿飞》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感知并模仿节奏。
4. 动作创编(10分钟)分组让幼儿用彩带和小虫子手偶创编动作,表现儿歌情境。
邀请部分幼儿展示,大家共同评价。
5. 随堂练习(5分钟)全班幼儿一起唱《虫儿飞》,边唱边做动作。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边:歌词《虫儿飞》2. 黑板右边:小虫子手偶图案,提示动作创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虫儿飞》,并展示创编的动作。
2. 答案:正确唱出歌词,动作流畅,表现儿歌情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节奏感和动作创编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开展“夏天的夜晚”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观察夜晚的动植物,创作属于自己的儿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歌词记忆与正确演唱二、音乐节奏感知与动作创编三、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歌词记忆与正确演唱1. 引入生动有趣的实践情景,如利用小夜灯、小虫子手偶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记忆。
幼儿园儿歌活动教案《虫儿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材,具体章节为《虫儿飞》。
内容主要包括儿歌学唱、节奏感知和动作创编。
详细内容包括:儿歌歌词的学习,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通过模仿和创编,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演唱《虫儿飞》这首儿歌,并理解歌词的含义。
2. 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节奏的掌握和动作创编。
2. 教学重点:儿歌的学唱和歌词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小虫子手偶、彩色纸条、沙锤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一个关于小虫子的故事引入,让幼儿观察小虫子的动作,引导他们模仿。
2. 儿歌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唱《虫儿飞》儿歌,逐句教唱,讲解歌词含义。
3. 节奏感知(10分钟):教师用钢琴伴奏,让幼儿用沙锤等学具感知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
4. 动作创编(10分钟):分组进行,让幼儿自由发挥,创编与歌词内容相关的动作。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并让幼儿跟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书写《虫儿飞》歌词。
2. 黑板右侧:展示小虫子图片,标注音乐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虫儿飞》儿歌,并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幼儿尝试创编其他儿歌的动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音乐节奏的掌握和动作创编。
2. 教学过程:节奏感知和动作创编环节。
幼儿园语言(儿歌):虫虫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儿歌《虫虫飞》,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儿歌学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儿歌《虫虫飞》的歌词学习。
2. 儿歌中的生词学习。
3. 儿歌的节奏和动作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儿歌《虫虫飞》的歌词学习和动作表演。
2. 教学难点:儿歌中的生词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儿歌课件、图片、动作道具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活跃气氛。
2.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儿歌《虫虫飞》,让幼儿听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关注儿歌中的昆虫角色。
3. 歌词学习(7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歌词,注意停顿和节奏。
b. 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如“蝴蝶”、“蜜蜂”等,让幼儿理解和记忆。
c. 分组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4. 动作学习(5分钟):a. 教师示范儿歌中的动作,如蝴蝶飞、蜜蜂采蜜等。
b.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动作,并进行分组练习。
c. 进行动作表演比赛,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5. 总结与拓展(3分钟):让幼儿谈谈学习儿歌的收获,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昆虫。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表演儿歌《虫虫飞》,加强幼儿对儿歌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歌词学习和动作练习。
2. 歌词记忆:通过歌词接龙游戏和课后作业,评估幼儿对歌词的记忆程度。
3. 动作表现:评估幼儿在动作学习中对蝴蝶飞和蜜蜂采蜜等动作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活动1.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
2.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昆虫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昆虫的生活。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昆虫主题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因材施教: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中班语言:仿编儿歌《虫虫虫虫爬》虫虫虫虫爬,快乐的虫子多么神奇,
他们在草丛中嬉戏,舞动着小小的身躯。
爬上爬下好有劲,虫子的世界真好玩!
小小的蚂蚁要找食物,
拖着一颗大大的蛋糕。
背上背着好重哦,
不过蚂蚁却毫不闹。
一步一步爬上坡,
大家一起看瞧!
啄木鸟在树枝上敲敲敲,
一口气敲出个洞。
找到虫子就高兴,
爪子在洞口跳跃。
嘴巴张开就下咬,
虫子们想要逃。
蜻蜓轻轻飞飞过,
翅膀快速振动。
眼睛大大的好美丽,
飞来飞去真好看!
停在一片草叶上,
准备享受美食盛宴。
快乐的蝴蝶飞来飞去,翅膀像花瓣般多彩。
一会儿停在花朵上,
一会儿停在绿叶上。
给花儿带来快乐,
展示美丽景色。
小蜜蜂嗡嗡嗡飞来,
给我们采蜜带来快乐。
从花朵中取得甜蜜,
带回家乐享一起。
蜂巢中忙碌快乐,
大家一起加油!
毛毛虫身上有条纹,
慢慢爬行好像个小侦探。
耐心寻找美食,
不怕辛苦也不怕苦。
吃饱了会变蝴蝶,
美丽的翅膀展开!
小甲虫滚来滚去,
身上有华丽的颜色。
背上背着一颗大宝石,让人看了都心动。
在草叶上滚来滚去,带给我们快乐。
这就是虫子的世界,充满了欢声笑语。
它们快乐的爬行,给我们带来欢乐。
让我们一起欢唱,快乐的虫子在爬行!。
幼儿园语言(儿歌):虫虫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儿歌《虫虫飞》的内容,认识相关的昆虫名称。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能力和节奏感,能够跟上音乐一起唱。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儿歌,让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儿歌《虫虫飞》的歌词学习。
2. 认识相关昆虫的图片和名称。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唱儿歌,让幼儿跟随模仿。
2. 互动法: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回答。
3. 观察法:展示昆虫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名称。
四、教学准备:1. 儿歌《虫虫飞》的音乐文件。
2. 昆虫的图片和名称卡片。
3. 教学PPT或者黑板。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让幼儿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活跃气氛。
2. 引入儿歌:教师唱儿歌《虫虫飞》,让幼儿边听边跟唱。
3. 学习歌词:教师逐句教唱儿歌,让幼儿跟读歌词。
4. 认识昆虫:展示昆虫的图片和名称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名称。
5. 互动游戏:教师说出昆虫的名称,让幼儿找出对应的图片。
6.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儿歌内容和认识的昆虫,加深记忆。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跟家长分享儿歌和昆虫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唱歌和回答问题。
2. 记录幼儿在互动游戏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找出昆虫的图片。
3. 收集幼儿的作业作品,评估他们是否能够回家后跟家长分享儿歌和昆虫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程度,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八、教学拓展:1. 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他们喜欢的昆虫,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2. 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现实中的昆虫,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3. 可以开展一次昆虫知识竞答活动,让幼儿更加了解昆虫的知识。
儿歌100首1《色彩谣》红黄两个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橘子。
黄蓝两个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
红蓝两个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成黑色画轮子。
2《彩色的梦》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3《五只小猴》五只小猴爬上树,五只小猴摘莲雾,五只小猴滚下树,五只小猴抢莲雾。
4《小瓢虫》小瓢虫,张开背,一对对,风里追。
小瓢虫,合起背,喝露水,打瞌睡。
5《花儿红》花儿红,花儿黄花儿绿草丛里藏。
风儿吹,风儿唱,风儿扰乱了红绿黄。
6《梅花开》冬天来,梅花开,哪里开?山上开。
怎么开?小朵小朵地开,满山满山地开。
7《小手绢》小手绢,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
又擦鼻涕又擦汗,干干净净真好看。
8《搬鸡蛋》小老鼠,搬鸡蛋,鸡蛋太大怎么办?一只老鼠地上躺,紧紧抱住大鸡蛋。
一只老鼠拉尾巴,拉呀拉呀拉回家。
9《小松鼠》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找不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10《大骆驼》骆驼骆驼志气大,风吹日晒都不怕。
走沙漠,运盐巴,再苦再累不讲话。
11《老虎学爬树》小松鼠,教老虎,学什么?学爬树。
记得教上树,忘了教下树,害得老虎下不了树,抱紧树干大声哭。
12《红气球,绿气球》红气球,绿气球,长长尾巴圆圆头,好像只只花蝌蚪,跟着个个小朋友,小朋友,一松手,蝌蚪就向天空走。
13《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阳坡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无凌丝,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4《瓜》黄瓜脆,丝瓜长,西瓜甜,冬瓜胖,菜瓜甜瓜和南瓜,一个一个有营养。
冬春种下一棵秧,夏天瓜儿满园香。
15《小蜻蜓》小蜻蜓,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最棒。
16《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17《水珠宝宝》小小船帆,像个摇篮。
大班音乐精品教案:虫儿飞(最新10篇)大班音乐精品教案:虫儿飞篇一活动内容:歌唱歌谣《虫儿飞》活动目标:1、幼儿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重点: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2、材料准备:挂图《虫儿飞》、音乐CD、节奏卡。
活动过程:一、预备起势师生讨论,什么时候人会打哈欠?保持打哈欠的状态,练声曲《亲爱的回声》幼儿起立,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
学习模仿虫儿飞练习发音。
讨论:刚刚你们学习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二、赏析感受1、播放音乐CD,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2、请幼儿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三、情境感应1、出示节奏型卡XXXXX|X—X—|,引导幼儿做动作。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景。
四、学唱歌曲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范歌词及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小手准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遍请幼儿看教师指划唱歌;第二遍幼儿与教师一起指划。
2、教师钢琴伴奏,幼儿分句学唱。
五、延伸变式教师请幼儿讨论歌曲共有几部分?引导幼儿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结束活动1、请幼儿利用课余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幼儿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
《虫儿飞》教案篇二一、教学内容:歌唱歌谣《虫儿飞》二、教学目标:1、学生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懒惰虫》教案15篇《懒散虫》教案1中班音乐活动:懒散虫〔歌颂〕执教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刘亭一、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做懒散虫。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心情,能用欢快、平稳的声音学唱歌曲。
3、能掌握住自己的声音,唱出弱起小节。
二、活动预备老师预备:活动前援助认知懒散虫的含义。
三、活动过程1、通过阅历的回顾,引出“懒散虫”的活动主题。
2、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找“懒散虫”的游戏,援助幼儿熟识歌词。
师:你们也和它一样是眼睛痛、肚子痛、全身都在痛的懒散虫吗?3、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幼儿初步熟识歌曲旋律。
〔2〕幼儿随老师边玩游戏边唱歌。
〔3〕幼儿当“找虫人”,边玩游戏边唱歌。
3、结束活动。
师:我们还是没有找到懒散虫,不如,我们到外面去找找懒散虫好吗?《懒散虫》教案2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理解“懒散虫”的含义,并感受和表现歌颂中的弱起节奏。
2、借助歌颂、动作表演和人际沟通,体验和表现歌曲中的幽默。
3、初步形成勤劳、不依靠他人的生活立场。
活动预备:1、ppt课件2、知道懒散虫是什么样的人3、幼儿围坐成一个半圆形。
活动过程:一、歌曲导入师:张老师今日给小伙伴带来一首特别好听的歌,你听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
小伙伴肯定要认真的听噢!待会老师有问题提问呢!〔播放视频歌曲〕,幼儿倾听,感知歌曲的旋律师:1、小伙伴,歌曲里唱了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2、懒散虫是什么样的人?3、歌曲里谁是懒散虫?他那里疼呀?为什么呢?老师小结:我们不学那个懒散虫小伙伴,我们要做一个按时起床、爱运动的好孩子。
二、学唱歌曲这是谁呀?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喊大黄牛,看看大黄牛能不能听见我们喊他〔播放歌曲〕大黄牛没反应,可能是年龄大了,耳朵不灵了,这次我们声音大一点,好不好?〔播放歌曲〕我们听一听大黄牛听见了吗?〔播放牛叫声〕我们来问一问大黄牛,它是不是懒散虫呢?〔师幼一起问〕听一听大黄牛怎么说?〔播放大黄牛的声音〕这是谁呀?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喊小蜜蜂,看看小蜜蜂能不能听见我们喊他〔播放歌曲〕我们听一听大黄牛听见了吗?〔播放蜜蜂叫声〕我们来问一问小蜜蜂,它是不是懒散虫呢?〔师幼一起问〕听一听小蜜蜂怎么说?〔播放小蜜蜂的声音〕这是谁呀?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喊小伙伴,看看小伙伴能不能听见我们喊他〔播放歌曲〕我们听一听小伙伴听见了吗?〔播放小伙伴笑声〕我们来问一问小伙伴,它是不是懒散虫呢?〔师幼一起问〕听一听小伙伴怎么说?〔播放小伙伴的声音〕三、游戏:找懒散虫1、点兵点将〔孙悟空、花仙子、懒散虫〕2、点老师,边做夸张的.动作边说:我不是懒散虫,我不是懒散虫3、点幼儿,边做夸张的动作边说:我不是懒散虫,我不是懒散虫4、跟着音乐边唱边点小伙伴,找懒散虫老师小结:我们都不是懒散虫,我们每天按时起床,爱学习本事,喜爱援助别人,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多运动熬炼身体。
读读童谣和儿歌(一)1.《风来了,雨来了》风来了,雨来了,雷公背着(鼓)来了。
2.《小蜗牛》(1)小蜗牛,小蜗牛,背着(房子)去旅游。
(2)下雨了,(小蚂蚁)别发愁,躲进(小蜗牛)的房里头。
3.《雨铃铛》房檐上,挂水珠,好像一串一串(小铃铛)。
4.《春风请客人》(1)李花(白),桃花(红),(春风)弟弟请客人。
(2)春风邀大家到草坪,高高兴兴地(放风筝)。
5.《燕子小姑娘》(1)河边小柳树请(燕子小姑娘)剪绿衣裳。
(2)柳树穿上绿衣裳,对着河水忙(梳妆)。
6.《这山望到那山好》跑到南山望北山,望见北山(草儿)茂。
7.《一对蝈蝈吹牛皮》两只吹牛的蝈蝈被(公鸡)吃了。
8.《葫芦娃》(1)一群(葫芦娃),藤架上面挂。
(2)我家小宝宝,摘来荷叶儿,给它们(缝兜兜、做裤衩)。
9.《桥》桥左(鸭群)在打盹,桥右(青蛙)呱呱叫。
10.《树叶飘》(1)飞过山,飞过桥,撵着(白云)向前跑。
(2)鸟妈妈,眼神差,错把树叶当(娃娃)。
11.《月牙船》(月牙船),银闪闪,悄悄划进大水田。
12.《四季的风》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
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盆火。
秋天里,(西风)多,吹熟(庄稼)吹熟果。
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
13.《冬天到》冬天到,(喜鹊)叫,朵朵雪花像(鹅毛)。
(松树柏树)绿油油,(腊梅水仙)开得好。
雪下(麦苗)眯眯笑,冬眠动物睡大觉。
14.《忙年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15.《放风筝》大姐放的(花蝴蝶),二姐放的(活蜈蚣),飘飘在天空,好似一条(龙)。
16.《新年到》新年到,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
(耍龙灯,踩高跷,包饺子,蒸年糕)。
17.《十二月歌》正月要把(龙灯)耍,二月要把风挣扎,三月清明把(柳)插,四月(牡丹)正开花,五月龙桥下河坝,六月要把(扇子)拿,七月双星桥上会,八月中秋看(桂花),九月重阳(登高)去,十月初十打(糍粑),冬月天寒要(烤火),腊月过年把猪杀。
《什么虫》教案2021-07-28《什么虫》教案活动设计背景这是一个大班的语言教材,在设计此教案时,我用树林做为背景,用声音引出昆虫,并观察发现昆虫的基本特征,了解昆虫的运动方式,利用昆虫不同的运动方式仿编儿歌。
激发幼儿认识了解昆虫的乐趣和创编儿歌的乐趣,达到开心、开口的目的。
活动目标1、幼儿能说出图中昆虫的名字,并了解它们的运动方式。
2、引导幼儿发现昆虫的特征,了解昆虫的不同之处,学习儿歌并仿编儿歌。
3、激发幼儿认识、了解昆虫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儿歌,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及运动方式。
难点:仿编儿歌活动准备1、录音:知了的叫声;音乐:《虫儿飞》;2、昆虫的图片若干;3、字卡:⑴昆虫的'特征:头上有一对触角,有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⑵什么虫儿树上叫;_____树上叫;⑶什么虫;⑷什么虫儿空中飞,_____空中飞;⑸什么虫儿路边爬;_____路边爬;⑹什么虫儿草里跳;_____草里跳。
活动过程一、引入:1、(手指游戏)师:宝贝们,早上好,树林里的空气真好,我们一起来做做手指游戏,让我们的手指更加灵活,更有劲。
(做一会就放录音)2、师:听,是谁在叫呀?(让幼儿自由的猜测并作答)3、师:我们一起找找,看在桌子下、椅子下有没有。
(在幼儿找寻时,师悄悄的将知了贴到黑板上的树上去。
师:找到了没有(在黑板的树上)4、师问:⑴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知了)⑵它是昆虫还是鸟啊?(昆虫)为什么?(让幼儿观察后说出昆虫的特征)板书:字卡⑽并教读5、师:知了的叫声把我们带到了树林,想想还有什么虫儿会在树上叫呢?(贴图片:蛐蛐)板书字卡⑵6、师小结:宝贝们真聪明,想不想认识更多的昆虫呀?(想)那我们就一起去抓昆虫吧,在抓的时候一定要安静,不然会把它给吓跑的,抓到了就马上回到位置上坐好,看谁的速度最快。
(幼儿下位取自己早已放好了的昆虫卡片)板书:字卡⑶二、认识昆虫(一)认识会飞的昆虫1、宝贝们,你们抓到昆虫了吗?2、师问:⑴说说你抓的虫子叫什么名字?⑵它是怎么运动的?(飞)⑶除此以外什么虫儿会在空中飞?(蜜蜂、七星瓢虫……)(贴字卡⑷)⑷这儿是天空,这儿是草地,这儿是地面。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懒惰虫》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懒惰虫》「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儿歌中幽默,诙谐的语句,并愉快的投入活动。
2、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形象的进行表演。
3、在游戏与讨论中了解要做个勤快人。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磁带--《懒惰虫》情境表演--懒惰虫活动过程:1、欣赏情境表演,引出懒惰虫的形象。
2、引出儿歌的前半部帧(1)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分。
(2)提问:“你是不是懒惰虫?”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我不是懒惰虫。
”(3)提问:“懒惰虫的手脚、全身是不是真的痛?”(4)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分。
3、引出儿歌的后半部分。
(1)讨论:“你们不是懒惰虫,那是什么人?为什么?”。
(2)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后半部分。
(3)提问:“你们会做什么劳动?”,讨论后教师与幼儿边表演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的后半部分。
(4)启发幼儿用愉快的情绪表演儿歌后半部分并加入自己劳动的句子。
如:“我会拖地板、我会拖地板,我经常拖地板。
”4、帮助懒惰虫改正缺点,大家一起完整地朗读儿歌《懒惰虫和勤快人》。
附儿歌:懒惰虫和勤快人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全身都在痛。
你的手也痛,你的脚也痛,你全身都在痛。
我是勤快人,我是勤快人,我全身都是劲。
我的手有劲,我的脚有劲,我天天在劳动。
我会,我会,我经常教学反思: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首歌,第一段描述了勤快人在厨房辛勤劳动的情景,第二段描述了懒惰人在厨房睡觉的情景,这两段对比强烈而鲜明的歌词充分表达了以勤为荣,以惰为耻的感情。
本课通过有表情、有对比地演唱《勤快人和懒惰人》,使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不同速度,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设计本课时以故事《兄弟俩当家》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欣赏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再次呈现出两种人不同的生活场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时候外婆经常念的临海民间童谣:⽃⽃⾍、指纹谣...你还记得吗?临海民间童谣,具有浓郁的地域⾊彩和⽣活⽓息,童趣盎然,朗朗上⼝,在城乡百姓⼝中代代传唱,散发出不朽的艺术魅⼒。
《⽃⽃⾍》开发⼤脑《⽃⽃⾍》“⽃⽃⾍,⾍买⽶,⼩⾍望户⾥(家⾥),⼤(⾳陀)⾍⾼⼭啜⽩⽶。
⽩⽶碎,喂⼩妹,‘嘟’响⼀记,⼤⾍飞及开(飞⾛了)。
”这⾸临海经典童谣《⽃⽃⾍》(有异⽂),相信⼩伙伴们声犹在⽿。
玩法“⽃⽃⾍”是民间逗⼀岁左右⼩孩的⼩游戏,⼩孩坐着或抱在⼈⼿⾥:另⼀⼤⼈使⼩孩握拳伸出⾷指,将两个⾷指尖互相“⽃”着玩,不停相碰再离开,合着童谣的节拍⽐划着。
念到末句时加重语⽓,并且将两⼿指分开呈飞状。
⼀些哭闹的⼩孩此时往往被逗得破涕为笑!游戏虽⼩,但据说有助于开发左右脑,提⾼⼩孩的协调能⼒呢。
《催眠曲》临海《摇到外婆桥》摇、摇、摇,摇到外婆桥;⽩⽶饭,鲞汤浇,黄鲫鲓,箸样长;饭呒熟,再摇摇。
《催眠曲》扇扇凉,勿赖娘;扇扇猛,勿赖爸。
爸到⼭上捉蛱蜢,蛱蜢捉勿牢;爸爸回来抱宝宝,摇呀摇,宝宝快睏觉。
摇篮歌轻柔、婉转。
婴⼉躺在妈妈的怀抱⾥、外婆的臂弯⾥,在咿咿呀呀的哼唱中安然⼊眠。
《指纹谣》《⽣肖歌》⼈⼈有份⼈的指纹有脶和箕两种形状。
脶[lu ],台州⽅⾳读若罗,圆形指纹。
箕则指呈簸箕形状的指纹,不闭合。
⼗脶全、满⼿箕谓⼗指都是圆形纹或箕形纹。
因不多见,故民间认为⼀⽣的运势旺,好运相伴,不是“中状元”就是“有得嬉”。
《指纹谣》“⼀脶穷,⼆脶富;三脶磨⾖腐,四脶造酒醋;五脶掼⼑枪,六脶杀鸡娘;七脶七,讨饭匹;⼋脶⼋,拜菩萨;九脶九,做太守;⼗脶全,中状元。
满⼿箕,有啜(吃)⼜有嬉。
”《⼗⼆⽣肖歌》⽼⼤⽣来细(⿏),⽼⼆有⼒⽓(⽜)⽼三名头⼤,⽼四钻柴哈(间)(兔)⽼五游上天(龙),⽼六溜路边(蛇)⽼七啜官粮(马),⽼⼋⾃挣粮(⽺)⽼九勿像⼈(猴),⽼⼗报更鸣(鸡)⼗⼀啜勿饱(狗),⼗⼆谢天佬(猪)话虽质朴,但耐⼈寻味,有很强的语⾔表现⼒。
People always like to wander between loss and gain. In fact, those things you have experienced will become yourwealth.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幼儿园中班教案《瓢虫》幼儿园中班教案《瓢虫》1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会用肢体语言大胆模仿瓢虫的动态,愿意关注瓢虫等小昆虫。
2.尝试创编诗歌,体验创编的乐趣。
3.领会诗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让幼儿尝试叙述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大胆模仿瓢虫动态,尝试创编,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自制瓢虫指偶人手一个。
2.儿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念谜语,请幼儿猜猜今天谁到了我们班级里:身体圆圆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
2.教师出示指偶:今天老师要教给小朋友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喽。
设计意图:通过与幼儿交谈,直接进入主题。
二、教师模仿瓢虫动态,边动作边念诗歌第一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1.(出示背景图)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的第一部分:瓢虫,瓢虫,老是脚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沿着玫瑰小路,去谁家串门?来来来,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动也不动。
变成一枚闪闪的钻戒把!2.根据诗歌内容提问:(1)小瓢虫沿着什么小路去别人家呢?(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句子)(2)停在了哪里,变成了什么?(个别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中的句子总结,并引导全体幼儿朗诵句子)3. 教师小结:老师把这首好听的诗歌画成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把,出示图谱。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4.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朗诵诗歌第一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边模仿瓢虫动态(如:脚步匆匆、沿着小路飞、钻进草丛等肢体动作),边完整的朗诵儿歌。
设计意图:分段讲述,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懒惰虫》中班音乐教案《懒惰虫》中班音乐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懒惰虫》中班音乐教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懒惰虫》中班音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知《懒惰虫》这首歌曲中的节奏2.乐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3.能跟着身体的节奏歌唱《懒惰虫》二、教学活动1.导入:用已经学过的《咚咚锵》作为律动,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歌唱并做动作,这样能够迅速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
律动完了,就进入主题。
教师:“今天啊,老师请来了一只大虫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只大虫子长什么样啊?大虫子说正哭着说,它的眼睛痛,肚子痛,它的全身都在痛,它的哪里还在痛啊?头,鼻子,耳朵,嘴巴,脖子,肩膀,腰,屁股,腿,手脚……它的全身都是痛。
”教师:“为什么它全身都在痛啊?是因为它太懒惰了,不爱运动,总是坐在凳子上,也不起来做游戏。
”2.教师通过激发好奇心,引入歌曲和节奏动作的教学。
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只懒惰虫长什么样子啊?老师给你们模仿一下。
”教师唱《懒惰虫》并做节奏动作,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节奏,知道身体的一个个动作可以表现歌曲中的节奏。
幼儿看教师多次表演后,能主动站起来模仿教师。
3.做游戏,学唱歌与能做节奏动作。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懒惰虫子请出来,让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你刚才说,还有头痛,所以你来做我们懒惰虫的头,好吧?你现在是头宝宝”把第一个小朋友请出来做游戏,“现在,大虫子的头出来,就是我们这个头宝宝,他排在第一个,还有眼睛宝宝,鼻子宝宝……都快出来吧”依次把幼儿请上来做游戏。
“我们一起让懒惰虫动起来,这样它就不会全身都痛了”,幼儿扮演大虫子,教师指导幼儿的动作,多次游戏后,幼儿能学会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4.结束游戏,慢慢地调节速度,声音和速度都变弱变慢。
“懒惰虫和我们做游戏,带给小朋友们好听的歌曲,它现在已经不懒惰了,我们谢谢它并请它回到小凳子上吧。
小班儿歌教案萤火虫小班儿歌教案萤火虫1【教材分析】歌曲《萤火虫》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3/4拍,F宫调式。
歌曲的第一、第二句采用了旋律的变化重复,乐曲中多次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萤火虫晶莹可爱的形象。
其中第二乐句做了下移五度的变化,更加把萤火虫轻盈飞舞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第三、第四乐句在节奏上作了舒展与紧缩的对比,表达了孩子们天真的语言和对萤火虫的亲切情感。
【教学目标】聆听伊能静演唱的歌曲《萤火虫》,学唱歌曲《萤火虫》,初步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体会萤火虫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能用天真、亲切的情感演唱歌曲《萤火虫》,较好地把握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节奏。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萤火虫》,较贴切地表现出八分休止符的效果。
【教学难点】初步唱好歌中八分休止符的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音响、歌谱【教学过程】1、聆听伊能静演唱的歌曲《萤火虫》设计意图:此教学内容以聆听感受为主,调动起情绪从而为学唱歌曲《萤火虫》做铺垫。
提问:小朋友,听到过这首歌吗?这是台湾歌星伊能静演唱的歌曲《萤火虫》歌名演唱形式情绪演唱者《萤火虫》女生独唱优美抒情伊能静2、边播放《萤火虫》,边按表格逐一讨论填写3、用lu或者la哼唱《萤火虫》片段4、师生一起跟音乐做飞的律动小结:刚才老师已从你们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乐曲特点。
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首歌曲《萤火虫》,你们听一听和刚才欣赏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学唱歌曲《萤火虫》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为熟悉旋律,感知歌曲情绪,通过聆听、演唱、律动等方法学习歌曲《萤火虫》,引发学唱歌曲的欲望。
1、聆听歌曲《萤火虫》 1)初听歌曲(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提问:与刚才欣赏的歌曲《萤火虫》相比,这首歌曲有何不同?(情绪天真活泼)2)复听歌曲,带领学生拍击,感受三拍子特点歌名拍号情绪《萤火虫》3/4 天真、活泼 3)用lu跟钢琴哼唱4)师生对唱方法视唱字母谱,唱准曲调2、学唱歌曲《萤火虫》 1)用轻巧的声音念歌词2)出示多媒体,学生跟师画旋律线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为指导学生演唱第一、第二乐句,唱好八分音符的节奏要求:边哼唱第一、第二边跟音乐画旋律线老师:萤火虫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渐渐飞近了(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范唱、指导)3)跟钢琴歌唱形式:(1)师生对唱(2)小组对唱要求:每次演唱完,老师要给予评价或者学生自我评价4)完整练唱歌曲方法:全班齐唱;分组生唱;个别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