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动物儿歌优质课件-PPT1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18
部编版课件《动物儿歌》完美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7课《动物儿歌》。
本课是一首描绘小动物的儿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儿歌中的生字词,理解儿歌的意义,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儿歌中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拼音和意思。
2. 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儿歌,理解儿歌的意义和主题。
3.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儿歌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难点:理解儿歌的意义和主题,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动物图片、儿歌音频。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儿歌(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熟悉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儿歌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儿歌的意义。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儿歌中的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教师挑选一些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
4. 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儿歌。
学生可以先跟读音频,然后自主朗读和背诵。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和展现自己。
5.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动物的生活场景,运用儿歌中的生字词进行对话。
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动物儿歌小老鼠,尾巴长,会唱歌,唱得真欢畅。
小猫咪,胡子长,捉老鼠,本领强。
小兔子,耳朵长,爱吃萝卜和青菜。
小鸭子,脚丫长,水中游,快乐多。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儿歌中的生字词,每个词语写两遍。
2. 背诵儿歌,并能够向家长或朋友进行展示。
部编版精品课件《动物儿歌》完美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动物儿歌》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中第二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涵盖儿歌《小鸭子》、《小老鼠上灯台》和《捉泥鳅》,通过对这些儿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儿歌《小鸭子》、《小老鼠上灯台》和《捉泥鳅》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对儿歌的学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儿歌中动物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理解,以及歌词的熟练朗读和表达。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提高朗读、表达和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音响设备、挂图等。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趣味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PPT课件,带领学生学习儿歌《小鸭子》、《小老鼠上灯台》和《捉泥鳅》。
3. 例题讲解:挑选儿歌中的典型歌词进行讲解,分析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 朗读与表达:让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编写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儿歌,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儿歌《小鸭子》、《小老鼠上灯台》、《捉泥鳅》2. 动物特点:小鸭子—可爱、活泼;小老鼠—机灵、调皮;捉泥鳅—勤劳、勇敢3.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儿歌内容,提高朗读、表达和音乐素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儿歌,要求内容生动、有趣。
2. 答案示例:儿歌:《小猫咪》小猫咪,小猫咪,捉迷藏,躲猫猫。
爪子尖,眼睛亮,捕捉老鼠本领高。
晚上巡逻保家园,可爱猫咪人人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视频、PPT展示、例题讲解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表达和音乐素养。
部编版课件《动物儿歌》完美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取材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动物儿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小动物儿歌》中的《小兔乖乖》、《小鸭嘎嘎》、《小鸟喳喳》三首儿歌。
详细内容为儿歌的朗读、解析、背诵以及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三首儿歌的内容,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
2. 通过对儿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三首儿歌的朗读、背诵以及语文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中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儿歌》。
2. 课堂讲解:a. 朗读儿歌,让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
b. 对儿歌中的生字、词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c. 分析儿歌的韵律特点,讲解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儿歌的写作特点,创作一首简短的动物儿歌。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儿歌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儿歌小兔乖乖、小鸭嘎嘎、小鸟喳喳2. 生字、词:乖乖、嘎嘎、喳喳、活泼、可爱等。
3. 语文知识点:韵律、拟人、比喻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动物,创作一首简短的儿歌,不少于4句。
2. 答案示例:小猫咪咪喵喵喵喵捉迷藏躲猫猫快乐又逍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歌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较高。
但在生字、词的掌握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教学中要注重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特点,为下一节课的写作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部编版课件《动物儿歌》完美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动物儿歌》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动物儿歌》的朗读与解析,动物名词及其特点的学习,儿歌节奏与韵律的感受,以及通过儿歌学习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动物儿歌》,理解儿歌中出现的动物名词及其特点,掌握儿歌的节奏与韵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儿歌学习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动物儿歌》,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物名词及其特点的理解,儿歌节奏与韵律的掌握。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动物儿歌》,了解动物的特点,体会儿歌的节奏与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大自然中动物们和谐共生的画面,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儿歌内容。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儿歌中的动物名词及其特点。
c.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与韵律。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儿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动物名词的用法和儿歌的节奏特点。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动物儿歌》2. 板书内容:a. 动物名词:蝴蝶、蜜蜂、蜻蜓、小鸟、小鱼等。
b. 儿歌节奏与韵律:强弱、长短、高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朗读《动物儿歌》,签字确认。
b. 根据儿歌内容,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
c. 仿写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
2. 答案:a. 朗读签字:由家长签字确认,保证学生朗读质量。
b. 画画:学生根据儿歌内容,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动物名词及其特点的理解,以及对儿歌节奏与韵律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