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二维图纸的一般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0
座椅布置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XX-03-15发布 20XX-03-15实施XX公司发布前言本规范根据GB13094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国家强制法规的要求,对汽车座椅及乘客就座空间、座椅安全带配置、座椅强度、汽车等级评定中有关座椅及座椅布置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
1 范围本标准对汽车座椅设计、座椅布置、座椅安全带配置、座椅强度、汽车等级评定中有关座椅及座椅布置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M2,M3,N1类汽车,其他类型的车辆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CJ/T162 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JT/T 325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QC/T633 客车座椅GB 13057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GB13094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T13053 客车车内尺寸3 术语和定义3.1 R点GB11551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其在座椅上的位置用三维H点装置测得;3.2 R′点R点在座垫上表面的垂直投影点。
3.3座椅高在座椅中心平面上,座垫上表面最高点至安装水平面的高度3.4座椅深在座椅中心平面上,座垫前缘的垂直切级至G点的距离3.5座垫宽在通过R′点且与座椅中心平面垂直的垂直面上,座垫的最大宽度。
4.要求4.1乘客座椅的尺寸如表1所示表1乘客座椅尺寸4.2座间距同向座椅:在座垫上表面最高点所处平面与地板上方620mm高度范围内水平测量,座椅靠背的前面与前排座椅靠背后面之间的距离H,应不小于表规定的数值(如表2,图1所示)。
座椅设计师试题库一、填空题汽车座椅头枕的作用是发生撞车事故时,减轻乘员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其性能的主要考核项目是强度和吸能。
汽车座椅一般由面套、泡沫、骨架、调节装置和附件组成。
汽车座椅座垫的性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即:静刚度、振动衰减特性、共振传递比、疲劳寿命。
奇瑞公司对于H点的公差要求为R12.5mm 。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发泡工艺可分为热熟化和冷熟化工艺,其发泡机可分为低压发泡机和高压发泡机。
国家正面碰撞法规GB-11551规定头部伤害值≤1000,胸部挤压变形量≤75mm ,大腿骨轴向力≤10KN。
座椅振动参数测试的目的在于测定其刚度和阻尼系数8.下图所示参数针对欧标的相关尺寸:ECER14要求如下:钢丝直径D: 6±0.1; L1: ≥25; L4: ≤255;L6: ≥305;9.座椅的功能主要有:支撑、定位、提供舒适性和保护乘客10.座椅面料的分类,可以分为:织物、皮革,织物面料又可以分为:机织、经编和纬编,皮革可以分为:真皮和仿皮11.人造革主要生产方法:直接涂覆法、转移涂覆法、压延贴合法和挤出贴合法;12.塑料模具浇口的形式主要有:直接胶口、侧浇口和点浇口;13.塑料的主要成型方法: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压延成型、压制成型、真空吹塑和热成型;14.腰托最高点与H 点关系:建议从H点延靠背躯干线为:135-150mm ,腰托行程:≥35mm15.座椅Dpoint压限量经验值,根据不同车型的定位,范围可分为:15mm-35mm或30mm-50mm或45mm-65mm;16. 解决塑料件表面缩痕的常用方法有减小加强部分壁厚、增大保压时间、增大保压压力、及提高保压温度等。
17.安全带安装紧固件应为英制螺栓或螺母。
18.安全法规所规定与乘员保护相关的汽车碰撞实验标准主要包括:美国FMVSS208 和FMVSS204 ,欧洲的ECE R94和ECE R95 ,我国目前的国标是GB 11551 、GB 20071 。
河北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作者:盖梦林学号: 100258 学院:机械学院系(专业):车辆工程题目:轿车座椅的结构设计指导者:刘璇讲师评阅者:2014年5 月 25日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目录1绪论 (1)1.1引言 (1)1.2 国外发展现状 (3)1.3国内发展现状 (4)1.4未来发展趋势 (4)1.5研究该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5)2汽车座椅的基本设计 (5)2.1汽车座椅的功用 (5)2.2座椅的设计要求 (6)2.3人机工程学在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6)2.3.1我国成年人的人体构造尺寸 (6)2.3.2坐姿人体尺寸与生理特性 (7)2.3.3人体水平尺寸 (11)2.3.4座椅各结构的作用与设计要求 (12)2.3.5人体H点的确定 (15)2.4汽车座椅的主要设计参数 (17)3汽车座椅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 (20)4 汽车座椅的强度要求与部分位置的强度校核 (29)4.1强度要求 (29)4.2部分部位的强度校核 (31)5汽车座椅外观设计 (33)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7)1 绪论1.1 引言自上个世纪诞生以来,汽车行业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的汽车发展速度确实十分惊人,从卡尔本次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到现在,汽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从一种实验性的发明转为关联产业最广,工业技术波及效果最大的综合型工业。
随着近些年我国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随着水涨船高,现在汽车保有量持续上涨,据某汽车资讯网站报,中国2012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2089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4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3%。
私人汽车保有量增长依然显著,去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9309万辆,增长18.3%。
民用轿车保有量5989万辆,增长20.7%,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5308万辆,增长22.8%。
随着生活节奏的大大提高,人们在汽车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汽车的安全舒适大大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而同时,汽车交通事故与伤亡人数也直线上升,据统计,仅2012年全年,全国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路口交通事故4.6万起,造成1.1万人死亡、5万人受伤,分别上升17.7%、16.5%和12.3%。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1 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干货】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智享导读GEAR SHARE•获取《本文pdf+相关干货资料合集》,进入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原文”获取下载路径。
•免费资料包下载:【干货合集】内外饰篇丨工艺流程—正文—一、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座椅设计应满足的性能要求和应完成的校核内容适用于M1,N1类汽车座椅的设计开发,其它类型车辆可以参考此文。
二、座椅相关的标准本文中座椅适用的国标、行业标准如下: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50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l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 11552 《汽车内部凸出物》GB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T 5453 《织物透气性试验方法》FZ/T 72001 《涤纶针织面料》GB/T 10802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B/T 10607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硬度的测试方法(压陷法)》GB/T 6670 《软质泡沫塑料回弹性能的测定》GB/T 6669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 6344 《软质聚氨酯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外观(体积)密度的测定》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三、座椅总体布置、设计1座椅基本结构手动型电动型2座椅总布置输入条件整车销售区域及性能要求,确定应满足的法规条款;座椅配置及性能要求,确定座椅结构;整车总布置图、造型CAS面、座椅周边环境数据3座椅法规校核座椅在结构设计中的法规校核主要是内部凸出物和头枕两方面的内容。
1)内部凸出物区域一、包含在该区域内的结构圆角需要大于2.5mm内部凸出物校核主要满足GB11552和ECE R21相关要求,具体如下:a、对于不带头枕的独立式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座椅中心线的座椅中心面100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过靠背顶点沿基准线向下100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靠背的后面的区域;b、对于不带头枕的长条座椅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由制造厂提供的每个外侧座椅纵向中心面100m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且过靠背顶点沿基准线向下100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靠背的后面的区域;c、对于带有头枕的座椅或长条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座椅纵向中心面70m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过R点沿基准线向上635mm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区域,试验时,对可调节头枕,一般将头枕在可调节范围内调节到最不利的位置。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固定装置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7)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1 座椅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 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 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编号代替SJ-CL-33-2010规范等级乘用车座椅布置设计及校核规范Layout and check of seat2013-07-25 制定 2013-09-15 发布 XX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规范是为了指导座椅设计和人机校核而建立,此规范主要涵盖了座椅设计的法规校核,座椅的相关布置以及座椅操控件空间要求等布置等内容。
本规范代替SJ-CL-33-2010《商用车座椅设计规范》,与SJ-CL-33-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座椅法规的校核;——增加座椅人机工程的推荐值范围;——增加了头枕舒适性的校核;——增加了座椅扶手布置、座椅侧安全气囊布置以及儿童座椅布置的校核。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所进行管理;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上海研究院车身所负责起草;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徐晋、李瑛、莫承锐本规范所替代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J-CL-33-2010编制:校核:审定: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座椅布置设计及校核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XX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M1类汽车用座椅的布置要求,主要从人机工程角度和法规角度提出了此类车型在前期设计座椅的控制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XX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M1类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14166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和ISOFIX儿单约束系统》GB 11552 《汽车内部凸出物》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SAE 1517 《可调驾驶员座椅位置》3 定义3.1 汽车用座椅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 引言2 图纸幅面尺寸2.1 绘制图样时,优先采用表中规定的幅面尺寸,必要时可以沿长边加长。
对于A0、A2、A4幅面的加长量应按A0幅面长边的八分之一的倍数增加;对于A1、A3幅面的加长量应按A0幅面短边的四分之一的倍数增加,见图1 中的细实线部分。
A0及A1幅面也允许同时加长两边,见图1 中的虚线部分。
3 图框格式3.1 需要装订的图样,其图框格式所示,尺寸按表中的规定。
一般采用A3幅面横装。
3.2 图框线用粗实线绘制。
为了复制或缩微摄影的方便,可采用对中等号,对中符号从周边画入图框内约5mm的一段粗实线(图6、9、10)。
5 图幅分区5.1 必要时图幅可分区,如图9所示。
5.2 图幅分区的数目应是偶数,按图样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分区线为细实线,每一分区的长度应在25~150mm之间选取。
5.3 在分区内,按标题栏的长边方向从左到右用直体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按标题栏的短边方向从上到下用大写直体拉丁字母依次编号。
编号顺序应从图纸的左上角开始,并在对应的边上重编一次(图9、10)。
当图幅的分区数超过字母的总数时,超过的各区用双重的字母(AA、BB、CC……)依次编写。
5..4 分区代号用数字和字母表示;阿拉伯数字在左,拉丁字母在右,如3B、5C。
比例1 比例:图样中机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 绘制图样时一般应采用规定的比例1:1。
3 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的比例一栏中填写,例如1∶1。
当某个视图需要采用不同的比例时,必须另行标注,如图所示。
4 当图形中孔的直径或薄片的厚度等于或小于2mm以及斜度和锥度较小时,可不按比例而夸大画出。
5 在表格图或空白图中不必注写比例。
字体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图样中书写的汉字、字母、数字的字体及号数(字高)。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3098/I-1974《技术制图--字体--第一部分:常用字母》。
摘要汽车座椅是汽车车身的重要部件,一般由座垫及其骨架、靠背及其骨架、头枕及其骨架,以及相应的导向、调节机构等基本部分组成。
汽车座椅系统是用来在车内给驾乘者支撑,并在保证方便进出和驾驶操作的前提下提供驾乘者有效的约束。
汽车座椅系统应该提供驾乘者预期的可调节性和长途驾驶的舒适感。
在车门关闭状态、在座椅整个调节行程内,座椅系统的操作应该适于所有体形驾乘者进行直观的调控操作。
同时汽车座椅也是保障车辆安全性能的一部分.汽车座椅设计的合理性及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乘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设计主要结合人机工程学以及有关座椅的国家标准进行小型客车座椅的结构设计和分析。
根据人机工程学确定各部分尺寸,完成调节机构的结构,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合理分析设计,并进行了静力分析。
本设计中的调节机构主要包括前后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以及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设计,设计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本设计为小型客车座椅生产与实验提供了参考,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座椅、人机工程学、结构、静力分析AbstractCar seat is an important auto body parts, generally by the seat and its skeleton,and skeleton back,head and skeleton,and the corresponding orientation,regulators and other basic parts. Car seat system is used to driving in the car who support and facilitate the access and drive to ensure the operation of driv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viding effective control.Car seat driving system should expect to provide adjustable and long-distance driving comfort. In the door closed, adjust the seat the entire trip,the seats should be suitable for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to carry out all the body driving control operation intuitive. At the same time protect the car seat is also part of vehicle safety performance. Car seat desig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a direct impact on passenger safety and comfort.The combination of ergonomic design, as well as the main seat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mall passenger seat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analysis。
第1章绪论1.1 概述汽车座椅属于汽车的基本装置,是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
在汽车中,它将人体和车身联系在一起,直接关系到乘员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
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车座椅,其座垫是以棉花等软填料作为芯子,靠背是用木板和木条围成。
一百多年来,随着汽车的发展和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座椅已不是单纯满足乘坐和美观需要的车身部件,而是关系到汽车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集人机工程学、机械振动、控制工程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产品。
1.2 汽车座椅的作用和功用1.2.1 汽车座椅的作用汽车座椅的类型:根据结构、用途及驾乘人员的不同,汽车座椅分为固定座椅和旋转座椅、可调节座椅和不可调节座椅、可翻转座椅和不可翻转座椅、带减振的悬架座椅和不带减振的汽车座椅以及专用汽车座椅等。
其中,悬架座椅又可分机械悬架座椅和空气悬架座椅,可调节座犄又分为机械调节座椅、气动调节座椅和电动调节座椅等。
在现代汽车中,座椅的主要作用是:(1)为人体提供良好的支撑。
座椅通过对人体提供合理的体压分布,可以有效的保证人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衡与平稳。
(2)驾驶员的定位系统。
通过座椅对驾驶员的定位,可以使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视野,并实现驾驶员对汽车操纵系统的控制。
(3)为乘员提供舒适的驾乘环境。
座椅中各种人性化的附属设备以及豪华配置,能为乘员提供优越的驾乘环境。
(4)在汽车受到撞击时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的安全。
合理的配置头枕和靠背的软垫,防止驾驶员或乘员的颈部以及头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受到意外伤害。
简而言之,汽车座椅的功能为:在规定的条件下,能够为驾驶员和乘员提供舒适的位置并保证乘员的安全。
1.2.2 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座椅设计的基本原则汽车座椅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机械、化工、纺织、喷涂、热处理、美学、力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设计时应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综合考虑座椅的舒适性、减振性、安全性以及座椅的合理布置,此外,还要考虑人体生理特征及尺寸,进行量身定做,以提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