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
- 格式:ppt
- 大小:6.90 MB
- 文档页数:109
狼疮性肾炎【概述】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的并发症,约50-70%的SLE 患者临床上有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的SLE 均有病理学改变,是我国肾活检研究中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高发于育龄期女性。
【临床表现】1、肾脏表现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差异大,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高血压,也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白细胞尿和管型尿。
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病变的活动性。
少数患者还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及钾代谢紊乱。
2、肾外表现(1)全身症状:活动期患者多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纳差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2)皮肤与粘膜: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口腔溃疡、光敏感、脱发、雷诺现象、网状青斑、肢端血管炎等。
(3)肌肉关节:肌痛、肌无力、肌炎、关节炎、关节痛等。
(4)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
(5)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淋巴结炎。
(6)神经系统:持续性偏头痛、性格改变、认知障碍、舞蹈病、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发作等。
(7)其他:可累及心血管(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内膜炎等)、肺(间质性肺炎、肺血管炎、肺动脉高血压等)、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痛、腹水、肝酶升高、脾脏肿大等),可出现口干、眼干、视网膜血管炎、反复流产、血栓形成。
【病理分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经历多次演变,目前临床上普遍沿用2004 年提出的ISN/RPS(国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病理分型:Ⅰ型轻微系膜性LN;Ⅱ型系膜增生性LN;Ⅲ型局灶增生性LN;Ⅳ型弥漫增生性LN;Ⅴ膜型LN;Ⅵ硬化型LN。
狼疮肾炎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案I型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肾外狼疮活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肾外狼疮活动II型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MMF,或AZA狼疮足细胞病激素,或激素+MMF或CNI MMF,或CNIID型和IV型MMF,IV-CYC,或多靶点MMF,或多靶点皿+V型和W+V型多靶点、CNI,或MMF多靶点,或MMFV型多靶点,或CNI,或TW MMF,或AZAVI型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肾外活动激素狼疮TMA如肾功能损伤严重,IV-CYC联合血浆置换或双重血浆置换MMF,或多靶点,或AZA 注:TMA :血栓性微血管病;MMF :吗替麦考酚酯;CNI:神经钙调蛋白抑制剂;IV-CYC :静脉注射环磷酰胺;TW :雷公藤多昔:AZA:硫哩喋吟修订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狼疮性肾炎活动和慢性化指数评分系统【诊断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2012 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协作组(SLICC制定的诊断标准,无需同时符合,患者必须满足至少 4 项诊断标准,其中包括至少1项临床诊断标准和至少1项免疫学诊断标准,或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狼疮性肾炎伴抗核抗体或抗ds-DNA 阳性。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严重内脏受累之一,临床上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为特征。
临床诊断LN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本文将就LN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表现。
1. 肾脏病变,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2.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痛、皮疹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免疫学检查,ANA、dsDNA、C3、C4、抗磷脂抗体等。
2. 尿常规检查,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3.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三、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1. 肾小球病变,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
2. 肾间质病变,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等。
四、诊断标准。
1.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以下任一项即可诊断为LN:(1)肾脏活检病理学表现符合LN;(2)肾脏活检病理学表现不典型,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3)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提示LN,但尚无肾脏活检结果。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LN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结果,不能片面依赖单项检查结果;2.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病变,如感染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3. 对于LN的诊断,应采取综合性的方法,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等。
六、结语。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结果,不能片面依赖单项检查结果。
临床医生在诊断LN 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病变,采取综合性的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关于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希望对临床医生在诊断LN时有所帮助。
狼疮性肾炎的五大危害不容忽视
一、概述
在临床上,狼疮性肾炎疾病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因为这种疾病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来说患上了红斑狼疮这种疾病的话,这个时候患者如果没有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那么就会导致肾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个时候如果两种情况同时出现的话,患者就会患上狼疮性肾炎这种疾病,可以说这是非常麻烦的,通常性激素、环境、还有感染、药物等等的因素,都和该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那么请问,狼疮性肾炎疾病有什么危害呢?
二、步骤/方法:
1、
当两种疾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导致狼疮性肾炎疾病的发生,此病常常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出现全身性的皮肤症状,以及一些基础性的症状,除此之外,患者自身的肾部肯定会受到影响与危害。
2、
在此病的全身症状中,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发热,由于患上红斑狼疮的原因,所以患者的身体中还会有红斑症状的出现,此时要注意了,像口腔溃疡啊,关节炎啊,浆膜炎啊等等是由于该疾病而引发的一些全身性的疾病,需要患者积极的治疗
3、
患者的肾脏的症状表现相对来说是非常复杂的,常常会表现为多种多样的情况,是一种综合性的症状情形,临床上主要有: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还有水肿等,同时患者的肾功能也常常会下降,最终导致一些其他疾病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
出现了狼疮性肾炎这样的一种疾病,确实是感到十分麻烦的,所以狼疮性肾炎患者才要去进行正规的治疗,积极的控制自己的病情,了解清楚自身的病因以便于对症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护理措施简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肾脏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损伤,进而引发肾功能损害。
狼疮性肾炎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的肾功能,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1. 全面的评估对于患有狼疮性肾炎的患者,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了解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2. 有效控制炎症炎症控制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接受充足的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同时,合理的休息和饮食习惯也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病情。
3. 维护水电解质平衡由于狼疮性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因此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质,并及时记录。
对于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监测血钠、尿钠等指标,以监控水钠代谢情况,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狼疮性肾炎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定期记录,并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宣教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控制饮食,减轻肥胖,改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5. 预防感染由于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易于感染,因此护理措施还包括预防感染。
护士需要教育患者正确洗手、勤换衣物和定期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6. 提供心理支持狼疮性肾炎的护理还包括提供心理支持。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带来重大负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安慰。
7. 定期复查和随访狼疮性肾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