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简介基础地理要素
- 格式:doc
- 大小:22.17 MB
- 文档页数:10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节疆域和行政行政区划教学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2.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第1页:地理学简介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地理学的分支和学科领域第2页: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和组成第3页: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地图的符号和注记第4页:地球的气候气候的定义和分类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第5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邻国和海域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第6页: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平原和盆地第7页: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8页:中国的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河流的源头和流向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9页:中国的湖泊中国的主要湖泊湖泊的形成和特点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0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1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业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种植区域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2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3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交通枢纽和线路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4页: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挑战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6页:中国的旅游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旅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7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特点主要文化传统和习俗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8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概述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9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构成主要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民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0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主要国际组织和关系国际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1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经济部门和产业经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2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教育阶段和学校类型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3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科技领域和成就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4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体育项目和成就体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5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特点主要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6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和教派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7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8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挑战和机遇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页: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2页: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3页: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第4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第5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第6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第7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第8页: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第9页: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10页: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第11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第12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第13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第14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第15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第16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第17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第18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第19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第20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第21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第22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第23页: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管理的挑战第24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未来展望第2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挑战第26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的挑战第27页: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挑战第28页: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应用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科技应用的挑战中心主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主要分支: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 中国的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5. 农业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6.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7. 交通运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8.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9. 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11. 文化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12. 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13. 民族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14. 国际关系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15. 经济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16. 教育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17. 科技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18. 体育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19. 艺术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20. 宗教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21. 社会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22. 未来展望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每个主要分支下,您可以继续添加子分支,以涵盖更多的细节和相关信息。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一节》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它们在地图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填图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使用还不够熟练,对地图基本要素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地图基本要素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能正确阅读和理解地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填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地图。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及其在地图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地图的阅读与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地图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作用和基本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地图的三要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图基本要素的重要性。
4.互动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图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运用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练习与拓展: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地图运用能力。
幼儿园中班中国地图教案详细解读中国地图是幼儿园中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中国地图的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地理分布等知识,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地理意识。
下面,本文将对中国地图教案进行详细解读,以便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地图的基本构成和地域位置;2. 培养幼儿对中国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3. 培养幼儿的地理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图的形状和颜色;2. 中国地图上的主要地理要素:山脉、河流、湖泊等;3. 中国地图上的主要城市和省份。
三、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中国地图的形状和颜色;2. 让幼儿了解中国地图上的一些主要地理要素;3. 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地图上的一些主要城市和省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或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中国地图的形状和颜色,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中国地图上的主要地理要素,如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华山、泰山等山脉,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特点。
3. 游戏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地理知识游戏,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对中国地图的认知能力。
4.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音乐、手工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中国地图上的主要城市和省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地理意识。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初步认识了中国地图的形状和颜色,了解了中国地图上的主要地理要素,初步了解了中国地图上的一些主要城市和省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中国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地理意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
七、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通过观察、访谈、作品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综合评价,了解他们对中国地图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情况,以便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我国的主要地形区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主要地形区:(课本P24)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最高、最大)、内蒙古高原(最平坦)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中考,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3.我国五种地形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4.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5.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初二地理教案: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使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与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我国资源在“总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
教学建议结构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
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自然资源总量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优势,以及造成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为在后面几节的内容里会具体介绍。
但是作为这一章最关键的一个概念,教材并没有解释,它是通过数据来体现自然资源的含义的初中历史,应予以补充。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安排学生将我国与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比,给学生几个启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一个途径;第二,即使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样也能把经济发展好。
我国的地形地势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地形地势概况1.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的国家,辽阔的土地包括了多种地形地势。
主要包括东部的平原和丘陵,西部的高原和山地,以及南部的丘陵和盆地。
2. 中国的地形差异很大,主要是受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包括了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等,而东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主要由长江、黄河等大河流域组成。
3.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拥有丰富的海岸地貌和沿海资源。
其中南海、东海和黄海是中国的主要海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的平原地形1. 中国的主要平原地形包括东部的华北平原、长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
这些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2.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区之一,以黄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该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地,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3. 长江平原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区之一。
该地区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同时也是中国的工业基地之一。
4.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该地区工商业发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三、中国的高原地形1. 藏北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等。
该地区地势较高,地形较为险峻,是中国的自然屏障之一。
2. 藏南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了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等。
该地区的地势复杂,包括了高山、峡谷和湖泊等,也是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3.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是亚洲主要的冰川集中区之一,水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4. 草原高原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了内蒙古、新疆等地区。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畜牧业发展,也是中国的重要畜牧业区之一。
四、中国的山地地形1. 中国的山脉分布广泛,包括了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祁连山脉、长白山脉、大峡谷山脉等。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图的基本要素》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基本构成,正确识别和使用地图。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地图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地图的三要素,能正确识别和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实例,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及其作用。
2.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认识。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地图要素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实例,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
2.准备比例尺换算练习题。
3.准备PPT,展示地图实例和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地图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地图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
通过PPT展示地图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指出这三要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分析并标注出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比例尺换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比例尺知识。
幼儿园中班中国地图教案全案解析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地理课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地理教学,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知识。
中国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祖国的各个地方,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本文将对幼儿园中班中国地图教案进行全案解析,帮助老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地理课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图的基本地理位置:通过教学,让幼儿了解中国地图的基本地理位置,包括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地理位置。
2. 认识中国地图上的一些重要地理要素:通过教学,让幼儿了解中国地图上的一些重要地理要素,比如海洋、河流、山脉、城市等。
3. 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通过教学,让幼儿在了解中国地图的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地图的形状和基本地理位置: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幼儿观察并了解中国地图的形状和基本地理位置,比如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
2. 中国地图上的地理要素: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中国地图上的一些重要地理要素,比如长江、黄河、珠江、青藏高原等。
3. 中国地图上的一些著名城市和地区:通过介绍一些中国著名的城市和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广州、西藏等,让幼儿对中国地图上的城市和地区有初步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中国地图的形状和基本地理位置,认识中国地图上的一些重要地理要素,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2. 教学难点:芳龄较小的幼儿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抽象能力较差,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理解中国地图。
五、教学过程1. 游戏引入:通过地图拼图游戏或者手指地图指认游戏,让幼儿快乐地接触中国地图。
2. 课堂讲解:老师向幼儿介绍中国地图的基本地理位置和一些重要地理要素,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3. 观看多媒体资料:播放中国地图介绍的多媒体资料,让幼儿通过视听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地图。
中国地图全图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
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跨越五个地理时区,但全国均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间,即东经120度的UTC+8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陆地面积达9,602,71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9,596,960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注1。
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
陆界长2万多公里,从东北部到南部,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接壤。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东隔黄海与韩国、隔东海与日本、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新加坡相望。
考点热度★★★☆☆一、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a.线段式:在地图上面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b.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如:1:100或1/1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厘米,即1米。
c.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m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50千米。
2.地图的方向(1)方向的种类:从方向的种类来看,地图上主要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特殊方向。
(2)方向的表示方法:a.一般定向法:在既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时,一般遵循“上北下南,左西有东”的原则。
b.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所指的方向一般是北方,根据北方分别确定其他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
(3)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图例和注记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深线(1)等高线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上一般都标m高度,单位是米。
②等高线的特点a.同一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b.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轮复习巩固题一、单选题1.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的济南市与香港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A. 16000千米B. 1600千米C. 8000千米D. 800千米2.地图的基本要素是:()A. 比例尺、方向、颜色B. 大小、方向、图例C. 比例尺、方向、图例D. 大小、图例、颜色3.在某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大小相同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A. 1:5000000B. 1/500000C. 1/50000D. 1/500000004.下列四个比例尺最大的是()A. 六万分之一B. 六十万分之一C. 1:60000000D.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0千米5.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 1:100B. 1:l000C. 1:10000D. 1:1000006.已知玉溪市和云南省两幅政区图图幅大小相同,比较两幅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玉溪市图比例尺较大B. 玉溪市图比例尺较小C. 云南省图内容较详尽D. 云南省图比例尺较大7.有三幅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为①1:1000 ②1:1000 000 ③1:1000 000 000,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图的比例尺最小B. 如有一张是学校平面图,应当是①图C. ③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D. ②图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小8.画一幅世界政区地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比较合适()A. 1:1000B. 1:100 000C. 1:1000 000D. 1:10 000 009.A,B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5 厘米,在1∶200 000的地图中,A、B的实际距离应为()A. 2千米B. 10千米C. 0.4千米D. 40千米10.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幅地图,分别绘有世界、中国、山东和日照市地图,其中内容最详细的是()A. 世界地图B. 中国地图C. 山东地图D. 日照地图11.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A. 济南市地图B. 山东省地图C. 中国地图D. 世界地图12.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地图全图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
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跨越五个地理时区,但全国均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间,即东经120度的UTC+8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陆地面积达9,602,71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9,596,960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注1。
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
陆界长2万多公里,从东北部到南部,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接壤。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东隔黄海与韩国、隔东海与日本、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新加坡相望。
沿海岛屿有6,500多个。
—中文政区版
•中国地图全图
—基本要素版
•中国地图全图
—自然地理版
•中国地图全图
—农业区划版
•中国地图全图
—公路交通版
•中国地图全图
—铁路交通版
•中国地图全图
—水运航运版
•中国地图全图
—河流水系版
•中国地图全图
—旅游景点版
•中国地图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