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
- 格式:pptx
- 大小:6.91 MB
- 文档页数:38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的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与4、现在从太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1、赤道半径:6378千米小2、极半径:6357千米三、地球的大小3、平均半径:6371千米4、赤道长:4万千米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第二节经纬网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一、四个基本概念: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1)形状: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经2、特点(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0°~30°4、高纬度的划分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代号E,以西的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抚顺县大柳中学设计思路:地形图的判读这节课比较抽象,是本章本册书难点。
针对农村学生学校的特点,我采取利用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绘图。
尽可能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兴趣,同时以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树立探究合作精神。
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概念图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能识别陡坡、缓坡;进一步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主要地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制作、绘图,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会地形图的判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陡、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课前指导学生自制山体模型活动。
课上4人一组,动手绘图、填图活动为主线,结合多媒体课件等相关技术,激发兴趣,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观察分析、交流合作,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4人一组,用马铃薯或萝卜为材料制作山体模型,要求体现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一)情境导入:设疑教师: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那么怎样在地图上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呢?学生:思考回答。
(略)教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地形图的判读)(二)创设情景,动手实践我们大柳地区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哪种地形分布广呢?学生:山地。
多媒体展示:山地景观。
教师:问:它有多高,如何表示?学生:阅读。
描述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教师:拿出你们的山体模型放在桌面上,假设把桌面当作海平面,以1厘米代表实际100米的比例尺,以小组为单位,量算出山体的海拔高度,并对比算出两山体间的相对高度。
教师巡视并适当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