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亮 大学体育概述2018
- 格式:ppt
- 大小:42.76 MB
- 文档页数:36
《大学体育》课程笔记第一章体育概述一、体育的起源与发展1. 体育的起源- 体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宗教仪式和战争等活动。
-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
2. 体育的发展- 古代体育: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罗马的角斗士等。
- 中世纪体育:骑士竞技、民间游戏等。
- 近现代体育: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国际化,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
二、大学体育概述1. 大学体育的定义- 大学体育是指在大学教育体系中,通过体育课程、体育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教育活动。
2. 大学体育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三、大学体育的使命1. 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
- 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竞技道德,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2. 增强学生的体质- 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习惯。
3.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领导才能。
-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4.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精神,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四、大学体育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 包括体育理论、基本运动技能、体育游戏等。
2. 选修课程-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 包括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舞蹈、健身训练等。
3. 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特色和资源,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课程。
- 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水上运动、户外运动等。
五、大学体育活动1. 课堂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
《大学体育2》(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五、教学内容、要求及进度安排
(二)提高班
编制:健美操(课程组)
执笔人:
审定人:
附件:
(一)基础班
期末考核主要以健美操项目技能考核为主。
①考核内容:健美操全国锻炼标准规定套路二级
②方法:考试者四人一组进行,以团体形式进行,教师评分;
③评分标准:
(二)提高班:
①考核内容:健美操全国锻炼标准规定套路二级团队表演
②方法:考试者六人一组进行完整套路考试,以团体形式进行,教师评分;
③要求:不改变动作的基础上,自编符合健美操队形变化要求的表演队形,队形变化不少于6个,不包括开头和结尾的造型。
④评分标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体育的概念、功能和发展历程,理解体育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二、教学内容1. 大学体育的概念与功能大学体育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技能训练、体育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
大学体育的功能主要包括: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增进身心健康、塑造良好个性、培养团队精神等。
2. 大学体育的发展历程我国大学体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改革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
3.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应体现全面性、多样性和层次性,包括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体育养生、体育心理等方面。
教学内容应涵盖球类、田径、体操、游泳、武术、健身等运动项目,以及相应的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
4. 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运用讲解、示范、实践、比赛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大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大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应建立健全体育规章制度,保障体育设施和器材的配备,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积极开展体育竞赛和体育节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学体育的概念、功能和发展历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与管理。
2. 教学难点:大学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学体育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大学体育的概念、功能和发展历程,分析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阐述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
天津体育学院2007-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2007年天津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60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A(共2页,共3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60分)1.武术2. 体育人口3.体育科学4.竞技体育5.体育体制6.教育制度7.核心课程8.义务教育9.教学10.毛入学率11.射血分数12.中心静脉压13.氮平衡14.激素15.肺通气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90分)(体育概论部分)1.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举例说明体育的产生有哪三种方式?3.社会体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教育学基础部分)4. 简述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
5. 简述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6. 简述讲述策略的特点与功能。
(运动生理学部分)7. 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8. 简述适宜的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生理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9. 如何应用间歇训练法发展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和无氧工作能力?简述其依据。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150分)(体育概论部分)1.试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的时代背景。
2.“体育”概念混乱的主要根源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体育的?(教育学基础部分)3.论述当代教学观变革的趋势。
4.论述教育与和谐社会。
(运动生理学部分)5.如何应用生理学指标与方法判断运动性疲劳?并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消除疲劳和促进体力恢复的措施。
请设计一个利用生理学指标与方法在运动状态下评定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方案。
2008年天津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60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A(共2页,共300分)一、名词解释10个每个6分:1、体质2、拓展训练3、体育手段4、体育体制5、课程目标6、实验教育学7、初等教育8、无氧功率9、等动收缩10、潮气量二、简答6个每个15分:1、现代体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举例说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有哪三种模式?3、简述后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4、简述教学设计的含义和目的?5、简述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系统?并分析800米跑运动中的能量供应过程?6、水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三、论述6个第一题20分其他每个26分:1、试述近年来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竞技体育异化的社会根源有哪些?如何克服竞技体育的异化?3、论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4、论述教育平等?5、试述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指出人体从事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时机体的进入工作状态阶段中发生的生理反应(或生理现象)及其原因?6、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并利用生理学理论与方法设计一个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案?2009年天津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60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A(共2页,共3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拓展训练2.社会体育3.体育手段4.国际体育5.教材6.教学模式7.终身体育8.动作电位9.最大摄氧量10.重力性休克1、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体育概论部分)1.如何理解体育科学的学科性质?2.竞技体育具有哪些主要特点?(教育学基础部分)3.简述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
2014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笔记与重点范围(本文档一共31页,如果您好好复习的话,保证您能过)本人可以确保资料的有效性,)Ⅰ----- 讲义与重点范围◎了解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了解①理论性与思想性②应用性③概括性和抽象性④综合性和创新性◎了解①更新体育观念②促进学科建设③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改革实践★重点1、国外古代体育的概念:古希腊的无明确而完整的“体育概念”在文献中涉及体育内容的记述随处可见,生活重要,但最基本术语不过几个。
竞技产生于原始社会末,公元前10C广泛使用。
体操产生在前6-前5C。
古希腊的体操同今天体育在概念上是很接近的。
古希腊是欧洲体育之源,有关体育的基本术语只有竞技、训练、体操。
当时的“体操”一词的意义,与今天的“体育”一词的意义非常相近。
古希腊体育基本术语在18世纪之前一直变化不大。
2、近现代欧美国家的“体育”的概念:异族统治,罗马帝国中世纪的黑暗,体育远不如古希腊繁盛,文艺复兴时才重放异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确立,近代体育也随近代体育的确立而发展,体育术语产生,德国社会体育先驱杨先生对体育术语进行系统整理。
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
最早从教育角度提出。
继教育学上的体育概念产生后欧洲出现fhysical culture一词,广义体育概念。
18C中叶后欧出现多种体育概念,每一个都标志体育实践和理论向前发展,几个同类概念有长期并存和昏庸的历史。
1919年美教育界展开关于体育目标的广泛讨论。
体操与体育划清界。
3、我国体育概念的传入西方输入后,中国使用的体育概念有:体操;体育。
A关于体操一词的传入和使用:洋务运动后期传入,新式学堂最早设置体操科实际就是体育课。
戊戌变法时体操普遍使用,清末近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确立体操作为必修课;关于体育一词的传入和使用:直接来源日本,戊戌变法时引进的。
△国外对体育的界定:①体育是促进人体健康发育的教育②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③体育是开发人类运动潜能的活动与制度的总称△国内对体育的界定:①狭义的体育——身体教育②广义的体育——体育是社会文化活动体育与劳动的关系:(1)体育与劳动的联系:①劳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人的“自身自然”②劳动是体育获取实践手段的源头之一③劳动是促进体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因(2)体育与劳动的区别:①目的的不同②作用的对象不同③表现方式不完全相同体育与军事的关系:(1)体育与军事的联系:①体育活动是军队训练的手段②战争工具的改革又为体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促进了新的体育运动项目产生(2)体育与军事的区别:①任务的不同②目的的不同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关系:(1)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联系:①体育活动曾是医疗活动的一部分②作用对象上具有一致性③有着共同的目标(2)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区别:①二者的任务迥异②作用时间不一样③实践过程主客体关系不一样▲重点①历史性原则②普遍性原则③实践性原则④逻辑性原则通过有规则的身体运动改造人的“自身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
体育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沈阳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是()。
答案:社会科学2.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
答案:体育文化现象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答案:毛泽东4.体育概论的特点()。
答案:全面性;知识性;概括性5.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先后对我国体育理论发展产生影响的理论包括()答案:前苏联的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军国民教育思想6.看待体育现象只有具象的运动项目一种视角。
( )答案:错7.以抽象的视角看待体育,我们将看到跑步、跳远、游泳等运动项目。
()答案:错8.用具象的视角看待体育,体育是一种独特的身体运动现象。
()答案:对9.以抽象的视角看待体育,体育是一种关于身体运动的社会文化现象。
()答案:对10.以具象的视角看待体育,我们将看到体育的功能、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的类型等现象。
()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下列属于体育运动物质载体的是:()答案:人2.下列属于体育运动最终归宿的是( )答案:人3.体育概念是从()传入我国的。
答案:日本4.下列属于有意识身体运动的包括()答案:健身团队的健步走;上班路上行走;运动竞赛中的竞走;追赶公交车跑步5.构成体育的三要素包括()答案:身体运动;运动目的;人6.中国古代与体育活动有关术语有()答案:角力;尚武;游息;养生7.体育已经超越单纯的身体运动形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答案:对8.看待体育有两种视角,一种是具象的视角——体育是一种独特的身体运动现象;另一种是抽象的视角——体育是一种关于身体运动的社会文化现象。
( )答案:对9.体育既作用于人的“自身自然”,又是社会文化实践活动。
( )答案:对10.作为体育的身体运动在目的上与生活.生产劳动没有了直接关系 (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体育产生过程中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不包括()答案:将体育运动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主要内容2.以下哪项是体育产生过程中,身体活动萌芽时期的表现形式()答案:攀登3.体育产生过程中,身体练习形成时期身体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答案:反映生产、生活技能4.体育产生的条件包括:()答案: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较为复杂的生产手段5.体育产生的过程依次为:()答案:竞技赛会产生时期;身体练习形成时期;身体活动萌芽时期6.体育产生过程中,竞技赛会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包括()答案:标志着原始形态体育的完善,体育雏形的基本形成。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体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大学体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大学体育的作用和意义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2.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体育概述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大学体育有什么认识?二、讲授新课1. 大学体育的基本概念:大学体育是指在大学阶段,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体质、培养体育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
2. 大学体育的特点:a. 教育性:大学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b. 全面性:大学体育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
c. 个性化:大学体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d. 持续性:大学体育强调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大学体育的作用和意义:a. 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学生体质。
b.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c.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d.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堂讨论1.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大学体育的认识和看法。
2. 讨论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体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布置课后作业: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大学体育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学体育的相关知识,那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践行大学体育的?二、讲授新课1. 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a. 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趣味性。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韩春利执笔人:解毅飞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体育概论课程编号:141301英文名称:Sports Concept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学分:2开设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公共事业管理(体育)、舞蹈学(体育)、休闲体育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体育概论是一门以体育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性理论学科,是体育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教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思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体育的本质、功能、目的、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概要地介绍。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形成对体育系统各要素的基本认识,并能够运用课程中介绍的体育基本理论对体育现象进行相对合理的解释。
该课程是形成正确体育观念和提高体育理论素养必须途径(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整体认识,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国家体育的宏观政策、方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引论1、《体育概论》课程的特点和所负使命,了解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及学习的基本方法。
3、了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4、掌握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重点)5、理解体育概论的内容体育和学习方法。
(难点)第一章体育概念1、了解体育及体育的本质;(难点)2、在认识体育与诸事物的关系中,掌握体育的根本性质,明确体育的完整概念。
3、理解体育的概念与定义;(重点)4、了解体育的分类。
第二章体育功能1、了解体育功能的概论;2、掌握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重点)3、理解延伸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促进个体功能、社会感情功能)等。
(难点)第三章体育目的1、理解确定体育目的依据;2、掌握体育的目与目标及其关系;(重点)3、明确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