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频通信第三章 伪随机编码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42.00 KB
- 文档页数:47
扩频通信中的伪随机码设计摘要扩频通信与常规通信系统相较,具有较强的抗人为干扰、窄带干扰和多径干扰能力,和信息隐藏和多址保密通信等长处,因此在军事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普遍的应用。
扩频通信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扩频码的设计,即PN码的设计问题。
随着扩频通信技术的进展,伪随机码在扩频通信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m序列、M序列、Gold序列及混沌序列的原理、构造方式及特性分析,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来验证各个伪随机序列的随机特性,以期为以后的扩频通信中伪随机码的设计提供一些成心义的指导。
关键词:运算机仿真;扩频;m序列;M序列;Gold序列;混沌序列The pseudo-random code design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ABSTRACT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over the conven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uch as strong anti-human interference, narrow-band interference, multipath interference capabilities, information hiding, multiple access confidential communications and so on. So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field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is the design of Spreading Codes. That is the designing problem of PN cod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seudo-random cod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inciples,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 analyzing of m sequence, M Series, Gold sequence and chaotic sequence. Furthermore, random character of various pseudo-random sequences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ith Matlab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meaningful guidance for Pseudo-random code design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Keywords: computer simulation ;Spread spectrum ;m-sequence;M-sequence; Gold-sequence;haotic-sequence目录1. 绪论 (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国内外研究现状 (5)扩频的理论基础 (6)1.3.1 香农信道公式 (7)1.3.2 最佳相关接收 (8)1.3.3 伪随机序列的相关概念 (8)1.3.4 伪随机序列的数学概念 (9)1.3.5 伪随机序列的相关性 (10)1.3.6 有限域的理论简介 (10)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常常利用伪随机码 (13)2.1 m序列 (13)2.1.1 m序列的概念 (13)2.1.2 m序列的性质 (14)2.1.3 m序列的相关性 (14)2.1.4 m序列的构造 (14)2.1.5 m序列的simulink仿真 (15)2.1.6 m序列的相关性仿真 (16)2.2 M序列的性质 (16)2.2.1 M序列的仿真 (18)Gold序列 (19)2.3.1 m序列优选对 (19)2.3.2 Gold序列产生的方式 (20)2.3.3 Gold序列的相关特性 (21)2.3.4 Gold序列的相关特性仿真 (22)2.3.5 Gold序列的相关特性与m序列的相关特性比较仿真 (23)2.3.6 平衡Gold码 (24)2.3.7 平衡码的产生 (25)2.3.7.1 特征相位 (25)2.3.7.2 相对相位 (26)2.3.7.3 平衡Gold码产生器的simulink仿真 (27)3. 混沌序列 (28)Logistic-Map的概念及所产生混沌的特性 (28)3.1.2 Logistic-Map混沌序列的仿真 (29)3.1.3 Logistic-Map混沌序列的相关性仿真 (31)Logistic-Map数字实现 (33)数字混沌序列 (34)参考文献: (35)1. 绪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扩频通信与常规通信系统相较,具有较强的抗人为干扰、窄带干扰和多径干扰能力,和信息隐藏和多址保密通信等长处,因此在军事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普遍的应用。
1.伪随机码在扩频系统中,起扩频的作用。
主要是因为这类码序列具有类似于随机信号的特性,即具有近似白噪声的性能。
2.选用随机信号传输信息的理由:在信息传输中各种信号之间的差异性越大越好,这样任意两个信号不容易混淆,即相互间不容易发生干扰,不会发生误判。
3.理想的传输信息的信号形式应是类似于白噪声的随机信号,因为取任何时间上的不同的两端噪声来比较都不会完全相似,若能用它们代表两种信号,其差别性就最大。
4.为实现选址通信,信号之间必须是正交或准正交的(互相关性为零或很少)。
5.伪码不但是一种能预先确定的、有周期性的二进制序列,而且又具有接近于二进制数随机序列的自相关特性。
一、伪随机序列的特性1.相关性概念:()τ自相关:很容易的判断接收到的信号与本地产生的相同信号复制品之间的波形与相位是否完全一致。
相位完全对准时有输出,没有对准时输出为零。
互相关:在码分多址中尤为重要,在码分多址中,不同的用户应选用互相关性小的信号作为地址吗,如果两个信号是完全随机的,在任意延迟时间都不相同,则互相关性为0则称为正交,如果有一定的相似性,则互相关性不为0.两个信号的互相关性越少越好,则他们越容易被区分,且相关之间的相关性⎧⎪⎪⎪⎪⎨⎪⎪⎪⎪⎩干扰也小。
2.码序列的自相关性:序列的自相关函数用于衡量一个序列与它的j 次移位序列之间的相关程度。
常用自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性,自相关系数为相关函数的均一化。
二进制序列自相关系数为:();A D =a i i j A D j Pρ+-=式中为a 与a 对应码元相同的个数;为不同的个数。
P A+D. 3.码序列的互相关性:序列的互相关函数用于衡量两个不同序列之间的相关程度。
常用互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性,互相关系数为相关函数的均一化。
二进制序列互相关系数为:();ab A D j A ab D Pρ-=为对应元素相同的数目为不同的数目。
m ⎧⎪⎪⎨⎪⎪⎩序列:码分多址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的二进制序列作为码。
扩频通信以及伪随机码仿真模型的建立摘要:扩频通信是一种将信息的带宽扩展很多倍进行通信的技术,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低截获性、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易于实现码分多址的特点。
着重叙述了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分类、特点。
介绍了m序列的本原多项式和它的产生方法,同时应用Simulink建立了常用扩频码序列m序列的仿真模型。
关键词:扩频通信技术;m序列;本原多项式;仿真0 引言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最初是由美军开始研究,一直用于军事通信的各个领域。
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在这种传输方式下,传输通信信号占用的频带比传输其中的有用信息占用的频带要宽很多,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
频带的展宽与所传输的信息没有关系,是通过编码和调制的方法实现的。
而且它具有抗干扰性强、低截获性、抑制多径衰减性能好、多址能力等很多优点。
1 扩频通信技术1.1 扩频通信理论基础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源于香农在信息论中研究出来的信道容量公式,即香农公式:C=Blog2(1+S/N),其中C为信道容量,B为信道带宽,S/N为信噪比。
有两种方法可以增加信道容量,即增大信道带宽和提高信噪比。
显然,当信噪比很小时,为了保证通信质量,需要增大信道带宽。
当带宽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使信道环境很差,信噪比很低,或者有用信号功率接近噪声功率甚至信号被噪声湮灭,仍然可以维持正常的通信。
扩频通信就是基于上述原理进行的,即牺牲带宽来换取信噪比的下降情况下的可靠传输。
1.2 扩频通信系统分类扩频通信方法在不断更新,按照系统的工作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4种,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系统、跳频(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扩频系统、跳时(Time Hopping) 扩频系统、脉冲线性调频方式。
扩频通信技术长期以来,扩频通信主要用于军事保密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随着世界范围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冷战的结束,该项技术才逐步转向"商业化"。
数年前扩频通信在我国通信领域仍鲜为人知,有关资料介绍也比较少,一九九三年开始, 吉隆公司即致力于向我国引进扩频产品, 已经在电力、金融、公安、交通等行业收到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引起国内通信界人士的广泛注意。
第一章扩展频谱通信简介第二章扩频通信的定义第三章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扩频增益和抗干扰容限第五章频谱的扩展的实现和直接序列扩频第六章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我们知道,传输任何信息都需要一定的带宽,称为信息带宽。
例如语音信息的带宽大约为20Hz~20000Hz、普通电视图像信息带宽大约为6MHz。
为了充分利用频率资源,通常都是尽量压缩传输带宽。
如电话是基带传输,人们通常把带宽限制在3400Hz左右。
如使用调幅信号传输,因为调制过程中将产生上下两个边带,信号带宽需要达到信息带宽的两倍,而在实际传输中,人们采用压缩限幅技术,把广播语音的带宽限制在大约为2×4500Hz=9KHz左右;采用边带压缩技术,把普通电视信号包括语音信号一起限制在1.2×6.5MHz=8MHz左右。
即使在普通的调频通信上,人们最大也只把信号带宽放宽到信息带宽的十几倍左右,这些都是采用了窄带通信技术。
扩频通信属于宽带通信技术,通常的扩频信号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将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倍。
有人要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是不是太浪费频率资源了?这些问题可以用信息论和抗干扰理论来解释。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技术(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的基本特点是其传输信息所用信号的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
除此以外,扩频通信还具有如下特征:2.1 是一种数字传输方式;2.2 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进行调制实现的; 2.3 在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扩频函数对扩频信号进行相关解调,还原出被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