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压接培训
- 格式:docx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实施日期版本号标 记处 数签 名日 期a压线钳压线钳剥线钳断线钳斜口钳尖嘴钳螺丝刀剪刀标 记处 数XXX公司集便器端子压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准备工作项目内 容适用范围接线端子工序类别特殊工序1、GC-039-2011 《铁道客车端子压接工艺规程》2、(25T)GC-181-2011《菲尼克斯回拉式弹簧端子压接装配工艺规程》规范性引用文件人员资质需培训考试培训合格后上岗1、要求按检修区域施工。
2、温度范围:-50℃~50℃;相对湿度小于90%RH。
编 制审 核修改文件号集便器端子压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准备工作项目内 容会 签批 准热风枪电烙铁辅助材料 1.热缩管工具、材料1.压线钳2.剥线钳3.断线钳4.斜口钳5.尖嘴钳6.螺丝刀7.热风枪8.剪刀9.电烙铁版本号a 共10页修改文件号签 名日 期第2页共10页第1页设备、工装操作人员应身着工作服、工作帽、防护鞋。
劳保穿戴环境要求无万用表量具、样板项点标 记处 数项点标 记处 数作业内容作业标准/照片5、螺接冷压端子压接5.4、端子压接过程中不许间断做其他无关事情,端子放入压接钳内,压接点应平放位接线筒的正中位,不许偏移,在压膜压力作用下压接端子沿导线线芯四周产生机械压缩变形,压模重新张开,取出端子,在任何情况下,压接操作应一步到位,不得在相同压痕处重复压接操作。
5.5、端子压接后压痕应沿周向均布,端子不应有弯曲、扭曲,端子的变形只允许由压接工具压模形成,导线线芯应全部被压线筒增齐包裹,不得外漏、断股,在导线绝缘层末端与压线筒口之间,导线线芯裸露的部分不应松股成鸟笼状向外突弯,导线绝缘层不得进入压线筒,压接后的压线筒不得有裂纹、裂口或者飞边现象。
版本号a 6.1、6平方毫米及以下电缆的接线座采用带预紧压力的笼式弹簧式接线端子,出现导线(或插针)无法插入笼式端子时,可选用笼式弹簧端子的型号比线径大一号,导线压入笼式端子前加装冷压端子压接。
共10页修改文件号签 名日 期第7页集便器端子压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集便器端子压接作业指导书作业内容作业标准/照片6.2、压接与笼式端子相匹配的管状端子,再用插针伸入方孔内,沿接线孔内侧壁插入并撬动使弹簧打开,然后顺势将螺丝刀插到底,弹簧则完全打开,将导线的绝缘层伸入端子圆孔内2毫米至3毫米,拔出螺丝刀,即线接好。
压接端子的正确手法
把需要压端子的线剪平。
用剥线钳剥出3mm的线头。
把剥好的线头插入端子。
把接线的端子放入第一个钳口。
用力压下。
松开后把多余端子片剪去即可。
以下是压端子的注意事项:
1、充分了解:
应充分了解所要操作的冷压端子,熟悉其操作方法,以保证正确操作;对不具备防误操作的冷压端子,应采用色码或标记予以标识,或在连接前合适型号是否对应,并保证相互连接时正确定位;应特别注意防止带针插座的误插合,否则将损坏冷压端子,并导致意外电接触;应确保冷压端子连接到位,在不易检查的特殊场合,应在相应的操作规程中做出详细的规定,并可通过窥镜进行检查。
2、规范操作:
冷压端子端接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端接规范或要求进行端接和检查,并按对应的节点序号端接。
选用的电缆导线间的最大绝缘层厚度应与接触件间距匹配,电缆线芯应与接触件接线端匹配,当接触件间跨、并线处理。
3、保护措施:
冷压端子处于分离状态应分别装上保护帽或采取其他防尘措施;如果冷压端子连接后长期不分离,可在插头和插座之间打上保险。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适用范围公司内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冷压接线端子的过程。
二、定义:冷压接是借助较大的挤压力和金属间的位移,使连接器触脚或接线端子与导线间实现机械和电气连接。
三、导线加工工艺要求1.绝缘导线加工要求A.剪线:绝缘导线的剪裁长度应符合设计或工艺文件的要求,允许有5%~10%的正误差,不允许出现负误差,即不允许比图纸规定长度短。
B.剥线:剥线长度应根据芯线截面积和接线端子的形状来确定。
在生产中,剥线长度应符合工艺文件(导线加工表)的要求。
具体剥线长度参考下表1-1。
图1图2表1-1线耳规格适用导线剥线长度压力调节(输入气压0.6mpa)备注RNB1.25 -x 1015#20;1007号线需要剥10mm折双使用5mm 800KG压力压床RNB2 - x 1015#14;1015#20号线需要剥11mm折双使用5~5.5mm,800KG压力压床RNB3.5 -x 2.5~4mm 27~7.5mm 800KG压力压床RNB5.5 -x 4 ~6mm2 7.5mm 5T压床最小压力RNB8 - x 6~10mm2 8.5mm 5T压床最小压力RNB14 – x仿进口SC25-8 10~16mm2 11mm 5T压床偏左9档如图2为15档RNB22 – x仿进口SC35-10 16~25mm2 12.5~13mm 5T压床正中间偏12档剥线长度尽量避免断股。
如图3、图4、图5所示,为不合格剥线样品。
图6为合格样品。
图3线芯被剥伤图4绝缘层不齐图5绝缘层有残余图6绝缘层比较平整1.1.1 导线的绝缘层不允许损伤,否则会降低其绝缘性能。
线芯应无锈蚀、氧化发黑等现象。
绝缘层损坏或芯线有锈蚀的导线不能使用。
1.1.2 C 、对于输入电源线加工,需要浸锡才能使用的导线,多股芯线剥头后应拧紧后再浸锡。
1.1.3 芯线浸锡层与绝缘层之间应留出1-2mm 间隙,以便于检查芯线的伤痕和断股,并防止绝缘层因过热而收缩或损坏。
文档大全
使用时,需增加号码管,保证号码管遮住
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焊接缝上,
使用时,需增加号码管,保证号码管遮住
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但不会刺穿。
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
压接要求说明
剥线过程中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绝缘层破文档大全
剥线长度符合要求,禁止剥线长度过长或过短,影响产品
管外部
的导线直径相吻合,禁止文档大全
限
根导
标记套管内,避免带电裸露部份外露压接过程中,注意避免压接过于靠前导致的端子压接区损文档大全
避免剥线长度过短,或线缆未完全插入导体压接区,端接
压接过程中避免倒钩向内或向外的过度弯曲,从而影响端文档大全
布线要求说明
,导线的余
导线应理顺平直,导线清晰分明;捆扎于内的导线不得交叉、损
剪去过长的扎带并与扎带头基本平齐,扎带头方向一致,并应尽
导线的弯曲处,应在紧靠弯曲的直线段分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当一个接线柱上同时接一次线和二次线时,应将二次线放在一次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压接端子岗位培训证书压接是将绝缘材料放入特定的模具中,然后用专用工具压紧在一起。
通过压接,使两种绝缘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过程。
压接工艺可以分为三种:一、机械压接过程(机械压和热接触):把绝缘材料放入模具中,压紧在一起,形成一体。
二、热焊压接过程(热焊):把绝缘材料放入模具中,加热使绝缘热膨胀和模具内的热接触形成一体。
三、化学热压接过程(化学热溶):把两种以上的绝缘材料放入模具中,用专用工具进行压合。
目前主要应用于电气行业,要求其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如抗电强度和温度变化性能等。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标准要求来看,压接端子与传统端子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IEC标准要求端子必须是有一个或多个绝缘的导电部分,并且至少有一个导电连接部分。
当电源或设备通过电气连接时,必须将电压降到安全水平。
2.压接要求使用专用压接工具,而不是传统端子的手工压接方法,这种方法不能确保接触的可靠性,并且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3.压接端子通常是通过机械或热接触方式连接设备与其电源或信号源之间的电线。
4.压接端子必须符合 IEC标准要求,并且不允许用任何绝缘材料或导电材料作为中间导体。
5.端子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
包括标准及非标准的端子和用于电源的端子。
6.压接端子线宽必须满足 IEC标准中所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要求。
7.如果电缆或连接器需要超过100 m,则必须使用压接接线方法以实现连接强度(IEC/EN 12336-5-4)。
8.所有用于电源连接的电缆和连接器应符合 IEC有关导体结构要求,并且电缆和连接器应满足IEC有关导体结构要求。
9.压接的目的是保持电气设备中所使用线缆(绝缘)的良好可靠性及电气特性。
因此,对压接端子提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1)压接端子必须有一个或多个绝缘部分至少有一个导电连接部分;(2)压接过程中,电缆或连接器不能在金属导体上产生电弧,也不能发生热变形或损坏现象,且其允许热应力不应超过标准规定的容许极限值。
序号冷压端子名称冷压端子型号压接使用规剥线要求压接要求1叉型裸端头UT1-3✓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的焊接缝上,保证压接结实✓使用时,需增加管,保证管遮住裸露的导线2 UT1-43 UT4-54 SNB2-4S5 叉型绝缘端头✓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6母型绝缘接头FDD2-250蓝✓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7 FDD2-250红8 双线插式管形绝缘端头TE-2*2510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9 TE150810 TE250811 TE601412 TE10-1413 TE401214管型绝缘端头E7508✓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匀压接15 E150816 E250817 E400918 E601219 E10-1220 E16-1221圆型裸端头OT1.5-6✓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焊接缝上,保证压接结实✓使用时,需增加管,保证管遮住裸露的导线22 OT5.5-623 OT8-6S24圆型绝缘端头RV2-5✓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25 RV2-5L26 压接针✓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1-2mm✓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局部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压接要求说明序号压接要求图示备注1 ✓剥线过程中制止将铜芯切断2 ✓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3 ✓剥线过程中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绝缘层破损的情况4 ✓剥线长度符合要求,制止剥线长度过长或过短,影响产品导电性能5 ✓导线芯插⼀端头后,不能有未插⼀的线芯露出端⼀管外部✓不能出现绞线的现象,不能剪断线芯6 ✓冷压接端头的规格必须与所接⼀的导线直径相吻合,制止使用大一号或以上规格的端子压接导线7 ✓剥去导线绝缘层后,应尽快与冷压接端头压接,防止线芯产⼀氧化膜或粘有油污8 ✓通常不允许2根导线接入1个冷压接端头,因接线端⼀限制必须采用时,宜先采2根导线压接的专⼀端头✓或选⼀⼀⼀级或⼀⼀级的冷压接端头。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0引言变流器是重要的电传动装置控制环节,它依靠线束网络将信号传递到各个部件,使之协调发挥性能。
在线束制作工艺中,端子压接具有缺陷后显的特征:线束投入使用后或交付后才显现出来,压接过程不能被重复,又无法验证每一个端子压接的状态。
端子压接决定了线束的性能,一旦出错,会使得整个系统瘫痪,线束制作特殊关键过程的工艺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端子的分类①预绝缘端子:由铜带、绝缘护套组成。
适用于低电流———中压。
②裸端子:这种类的端子前面有个凹槽,以检查电缆合适的插入点。
适用于高、中压电路,但也被用于大线径的低压电缆。
③插针端子:适用于各类连接器的插接,连接片依据连接器应用选择不同的尺寸,压接区域内有一个观测孔,以确保电缆被放在压接位置的正确位置。
2端子压接存在的问题压接是通过施加压力导致电缆上圆管变形或形成几何形状的一种永久连接方法,是保证电缆线和接线端子之间可靠的机、电连接,下面从质量控制的六要素分析端子压接存在的问题:2.1人员新员工不断加入,端子压接技术熟练度不一,很难达到标准要求,难免造成端子出头不符合标准范围、端子扭曲变形、压痕不居中、观测孔看不到导体、压痕处有飞边等问题。
2.2机手动压接工具,每6个月定期检测,机子不良状态如未在此期间及时调整,产品只能出厂运行后才能知道是否有问题。
2.3材料国产端子质量不稳定,有混装现象,且易脱落或压断导体,增加人工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2.4法端子种类繁多,所用压接工具达30余种,操作者偶尔出现压接工具选用错误,或是压接工具的钳口选择不当及压接力选用错误,造成端子浪费,性能不可靠,端子无法插入连接器等问题。
2.5测试操作者对每种端子压接后的确认不清楚,易造成不良压接流转至下工序,甚至不被发现,存在质量隐患。
以上问题的发生,排查工作量大,返工费时费力,还存在质量隐患,所以对端子压接这个关键特殊过程的管控就至关重要。
工程规范1、范围本规范的产品要求涵盖了尾气感应器相关的端子与电缆或电线的组装产品。
电缆与端子的组装品应该符合线束组装品出版物相关的要求。
该压接标准包括了尾气感应终端的全部要求。
它同样包括了线束组装品出版物中指出的适用的特殊类型终端的附加要求。
该终端同样需要与尾气感应终端规范ES7710、ES7713、ES7716保持一致。
当线束组装图纸上另有明示的要求时可取代本规范要求而以图纸为准。
2、定义2.1端子:以金属材料构成可进行电气导通。
其一端一般被设计为与金属丝或探测器相接触,另一端通常用以导通与另一个端子或电极之间的电流。
2.2端子压接:电子端子通过外力使得其压接翼抱合在线芯或电缆周围并与金属丝紧密啮合的动作。
端子压接的首要目的是能够形成电气导通功能,通常会有压接翼被压接到电缆的绝缘层上以起到分散端子与电缆间应力的重要作用。
2.3终端:用来连接电线与另外导体的机械装置或方法。
2.4线芯/导体:电缆中心用以导通电流的金属部分。
导体可以是能够导通电流且具有较低组织的任何介质。
2.5金属丝:导线存在的目的是能够在两点之间以低阻值传递电流。
氧传感器中的线束相互之间都是绝缘的,而且都有一个能够承受疲劳性弯曲且保持不断开的多个金属丝组成的导电核心。
2.6卷口:卷口是电子端子在其压接翼在被外力压接到电线导通部后形成的形状一部分。
2.7探测器:是指能够在两点之间以低阻值传递电流的电线或导体。
探测器通常都是固体的(并不局限于),而且在氧传感器中都是不绝缘的。
3.要求与指导方针3.1终端要求概述3.1.1金属丝损伤或外露在将端子压接到金属线或导电探测器上后,全部的有用的金属导线都应该被包裹在压接后闭合的压接翼内。
以19金属丝的金属线为例,缺少1根金属丝是可以接受的。
没有金属丝外露在压接翼外是可接受的标准。
3.1.2压接间隙压接后,端子的贯穿面应该是没有间隙的。
3.1.3导体的接合导体应该完全的贯穿的插入端子压接区。
但导体并不应该被过深的插入端子,否则导体会影响到端子的最终组装,而且端子的任何绝缘层部分也不应该被端子压接翼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