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测量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58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1 施工测量1.1 控制测量为确保施工控制点的稳定可靠,测量与相邻标段测量点联测闭合,对地面首级和二级控制网点进行同等精度的复测工作。
(1)复测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施工前,测量队对业主在交接桩时提供工程范围测区精密控制网、精密水准点等进行复测。
复测时按照首级控制网点同等精度进行观测,并与邻近标段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进行贯通联测,做好工程测量的相互衔接。
将复测成果书面上报监理单位。
在工程施工期间,每两个月对首级控制网复测一次,并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单位。
如监测发现施工场地周围的地面有变形时,及时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增加复测频率,确认控制点无误后才可以继续使用。
如发现首级控制网测量超出规范允许范围时,立即报告监理单位,重新交桩后才可以使用首级控制网。
(2)控制测量复测工作完成后,在首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城市道路交通建筑物等实际情况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方案,现场选点埋设控制网标石后组织施测。
(3)平面控制测量为满足施工需要,严格地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增设了导线点,在盾构竖井处适当位置增设了精密导线点和精密水准点。
将新增设的控制点与地面首级控制网进行了联测,确保竖井投点在多方控制中。
盾构始发井投点测量为指导盾构掘进施工,必需把导线数据导入始发井强制对中平台上,施工完成到设计标高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仪器设备,采用投点仪投点(投点仪标称精度不低于1/30000),把井口上测设的为了提高投点精度,在竖井口长边对角适当位置设置投点P1,P2点,如图10-1-1-1。
然后利用地面上的控制网进行联测,将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后,计算出P1、P2各点的坐标(或用前方交会法,定出P1、P2各点),将P1、P2点投在井下的投点板上,如图10-1-1-2所示。
为了检核投点精度,在井上作多次投点,投在投点板上的P1′、P2′、P1″、P2″…点。
盾构施工测量与监测一、施工测量测量是盾构推进轴线与设计轴线一致的保证,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采用GPS定位技术完成对业主所给导线网、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的检核。
在盾构机上配备SLS—T APD导向系统指导盾构机推进,降低人工测量的频率.同时,严格贯彻二级测量复核制度,精测组精测并交桩于工程项目部测量组,工程项目部测量组复核并负责施工放样测量,确保隧道贯通精度。
1、地表控制测量我方中标后,立即组织精测组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定位资料和测量标志资料,对所给导线网、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复测;同时测设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桩,并将测量成果书报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审查、批准。
(1)引测近井导线点利用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测量成果书由精测组以最近的导线点为基点,引测至少三个导线点至每个端头井附近,布设成三角形,形成闭合导线网。
(2)引测近井水准点利用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水准网,由精测组以最近的水准点为基点、将水准点引测至端头井附近,测量等级达到国家二等。
每端头井附近至少布设两个埋设稳定的测点,以便相互校核.2、联系测量(1)平面坐标传递用陀螺定向法将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到竖井隧道中,见下图.陀螺法坐标传递示意图用逆转点法测出地面上CD和井下Z1Z2的陀螺方位角.用全站仪做边角测量,测出L1、L2、L3、L4、L5、L6的边长及∠1、∠2、∠5、∠6、∠7的角度。
利用空间三角关系计算∠3、∠4的角度,再结合控制点C的坐标推算出Z1、Z2、Z3三点的坐标.以Z1Z2、Z3Z2起始边作为隧道推进的起始数据。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坐标传递测量至少进行三次。
(2)高程传递用检定后的钢尺,挂重锤10kg用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井下同步观测,将高程传至井下固定点.用6~8个视线高,最大高差差值≤2mm,整个区间施工中,高程传递至少进行三次。
3、地下控制测量(1)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先以竖井联系测量的井下起始边为支导线的起始边,待明挖区间(盾构始发井)与中间风井连通后,立即进行贯通测量以明挖区间的左右线中线为支导线的起始边,沿隧道设计方向布设导线,直线段导线边长≥200m,曲线段导线边≥100m布设一点。
浅谈地铁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控制重点及方法序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截止2015年,全国有39个城市正在建设地铁。
盾构法施工作为区间隧道施工的首要选择,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自动化程度高、施工快速、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同时盾构施工及贯通精度控制要求也极高,测量工作作为盾构施工的眼睛,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地铁施工中遇到的实际情况,阐述一下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控制重点及方法。
盾构施工测量控制重点一、地面控制测量在测区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量控制网,作为各种测量的基础,这种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
在工程开工之后,控制网复测是测量的首要任务,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核,一般为半年一次,在关键工序施工前,必须加密复核次数,比如盾构机始发与接收等。
平面控制网宜分为2个等级,一等控制网宜采用GPS网,二等控制网宜采用导线网。
高程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一次布网。
测量技术要求如下1.1、1.2、1.3表:表1.1 一等平面控制网(GPS)测量技术要求表1.2 二等平面控制网(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表1.3 高程控制网(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在盾构始发和接收工作井间必须建立统一的施工控制测量系统,每个井口应布设不少于3个控制点。
二、联系测量在地下工程中,为使地面与地下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应通过平洞、斜井及竖井将地面的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传递到地下,该项地下起始数据的传递工作称为联系测量。
地铁施工中的联系测量一般通过盾构工作井把地面控制点坐标和高程引测至车站底板之上,从而建立起,地面与地下统一的坐标高程系统。
坐标传递常采用的方法有联系三角形法(一井定向)、两井定向联系测量法、陀螺经纬仪和铅垂仪组合法、导线直接传递法、铅垂仪联系测量法等。
高程传递常采用悬挂钢尺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传递法进行传递。
浅谈地铁盾构施工控制测量的若干问题摘要:地铁的建造和施工需要盾构的方法进行隧道的挖掘,盾构施工是在地下建造地铁的专用施工方法。
盾构是非常强力和有效的地铁建造机械设备,它能内部装备有推进装置、挡土装置、出土运输装置和安装衬砌装置等,还包括其他的一些辅助设备和构件。
这种盾构法施工能够提高地铁建造和施工的效率,并且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它的施工能深度很大,在施工的时候能够不受到地上建筑和交通流量的影响。
文章对地铁盾构施工进行阐述,分析盾构施工测量控制要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地铁;盾构施工;控制;测量;措施中图分类号:u231+.10 引言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必须考虑的交通要素,而且它有着快捷、便利、高效、环保等特点,是城市组织交通和人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铁在我国的发展也日益迅速,并且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地铁能够以很快的速度,运输大量人流,缓解了城市中交通拥挤和人流输送等问题。
地铁也方便着人们的出行,它的动力是电力,对环境的影响很小,而且污染程度非常低,所以收到乘客的青睐。
地铁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地铁的建设工程也日益收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工程量巨大,而且对资金的消耗较高。
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高效率机械设备被应用于地铁的建设工程中。
地铁是多项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一条高水准的地铁是许多学科之间相互结合,许多技术的综合应用的产物。
地铁的建设需要有很好的设计水平和规划水平,而且对施工工艺的要求非常高,还要有很多新型材料、新型设备的应用。
在地铁施工阶段,盾构施工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要有严格的控制和测量手段,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1 地铁盾构施工盾构是地下隧道挖掘的专用设备,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盾构设备内部装配有推进装置、挡土装置、出土运输装置和一些辅助设备等,它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而且地铁盾构施工的流畅性很强,能够在高效运行的同时,不受到外界和地上交通流量等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逐渐进步,地铁盾构施工技术也在日益的完善和突破,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底层。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
一、前言
盾构施工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其施工需要精确的测量工作作为基础保障。
本文将介绍盾构施工中专项测量的施工方案,包括测量准备工作、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测量准备工作
1. 确定测量任务
在进行盾构施工前,需要确定需要进行的测量任务,包括地表控制点的设置、隧道轴线控制等。
2. 准备测量设备
准备好合适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全站仪、水平仪等,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三、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方法
1. 地表控制点设置
在盾构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地表控制点,用于确定隧道的位置和方向。
2. 隧道轴线控制
通过测量隧道隧道轴线的位置和方向,确保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3. 岩体位移监测
通过测量岩体的位移情况,监测盾构施工对周围岩体的影响,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四、注意事项
1. 测量精度
在进行施工测量时,要保证测量的精度,避免因测量不准确引起的施工质量问题。
2. 施工环境
考虑施工环境对测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实时监测
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结语
盾构施工专项测量施工方案是保障盾构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
合理的测量工作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对盾构施工测量工作有所助益。
盾构施工测量施工方案一、引言在盾构施工过程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盾构施工测量旨在确保隧道的准确位置和尺寸,以便保证隧道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盾构施工测量的方案和流程。
二、测量设备和工具在盾构施工测量中,需要使用以下设备和工具:1.全站仪:用于进行地面控制点的测量,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角度和距离测量。
2.探测器:用于检测盾构机的推进位置,并确定盾构机的准确位置。
3.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隧道的长度和宽度。
4.水准仪:用于确定隧道的坡度和高程。
5.GPS定位系统:用于测量盾构机的实时位置和导航数据。
三、测量流程盾构施工测量的流程如下:1.建立地面控制点: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周围建立地面控制点。
使用全站仪测量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并将其记录在施工测量控制表中。
2.盾构机的起始位置确定:在盾构机开始推进之前,需要确定盾构机的起始位置。
使用探测器对盾构机进行测量,并确定盾构机的准确位置。
记录盾构机的起始位置坐标。
3.推进位置测量:在盾构机推进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盾构机的位置进行测量,以确保盾构机推进的准确性。
使用探测器对盾构机的位置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施工测量控制表中。
4.隧道尺寸测量: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尺寸是非常关键的。
使用激光测距仪对隧道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并记录在施工测量控制表中。
5.坡度和高程测量:使用水准仪对隧道的坡度和高程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施工测量控制表中。
6.盾构机位置监控:使用GPS定位系统对盾构机的实时位置进行监控,并实时记录盾构机的位置。
四、施工测量控制表样例测量项目起始位置(坐标)推进位置(坐标)长度(米)宽度(米)坡度高程1 (X1, Y1, Z1) (X2, Y2, Z2) 100 10 1/100 02 (X2, Y2, Z2) (X3, Y3, Z3) 200 12 1/150 23 (X3, Y3, Z3) (X4, Y4, Z4) 300 15 1/200 5 …………………五、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盾构施工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使用测量设备和工具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精度控制措施摘要:本文介绍了从地铁盾构施工全过程中从施工测量技术方面提高贯通精度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零位测量法、联系测量、陀螺定向、交叉导线;盾构法隧道是指使用盾构机,一边控制开挖面及围岩不发生坍塌失稳,一边进行隧道掘进、出渣,并在机内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不扰动围岩而修筑隧道的方法。
盾构施工的主要原理就是尽可能在不扰动围岩的前提下完成施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建筑物及地基内埋设物的影响。
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按施工工艺分为始发测量、地下导线测量、掘进轴线测量、接收到达测量。
1.盾构始发测量控制措施1.1 盾构机零位测量盾构始发测量,在盾构始发前,需要进行盾构机零位测量,确定盾构机姿态与盾构内布设的特征点之间几何关系,为后期掘进过程通过特征点位置调整盾构机姿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盾构机零位姿态测量常用的方法为分中法、侧边法进行测量。
侧边法的测量方法是在靠近盾首、盾尾处分别悬挂一根钢丝,钢丝下端悬挂重锤并置于油桶中,通过测量钢丝上的反射片坐标来计算盾构机首、尾的平面坐标。
盾首的钢丝悬挂在靠近刀盘和盾体的接缝处,盾尾的钢丝悬挂至靠近盾构(或铰接油缸)中盾与尾盾接缝处,钢丝至盾首、盾尾的距离用钢尺量出,取多次量取距离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计算依据。
当现场受到条件限制无法悬挂两根钢丝时,也可以悬挂一根钢丝,偏移计算出盾构中心线坐标。
高程测量:根据盾首、盾尾测量计算的平面坐标,将盾首、盾尾平面坐标测放至盾体顶面,利用全站仪三角高程直接测得盾首、盾尾处高程,通过反算得到盾首、盾尾的中心高程。
分中法测量:在盾首、盾中、盾尾按图1.1-4的方法找到盾体中心,使用全站仪分别测量盾首、盾中、盾尾中心C点的坐标,通过反算得到盾首和盾尾的坐标。
本次结合实际项目分别采用分中法、侧边法悬挂2根钢丝测量结果如下:虽然测量结果相近,但侧边法与设计值对比相差较小,如果现场有条件尽量采用侧边法悬挂2根钢丝进行施测。
关于盾构(TBM)施工测量的若干技术要求各盾构(TBM)项目部(工区):近年来,随着盾构(TBM)法施工的工地不断增多,与其相配套的施工测量技术也逐渐成熟,但因测量人员经验及素质原因和导向系统设备原因、加上洞内施工和环境的影响、盾构(TBM)和导向系统之间设计配套、以及隧道平纵线形设计因素、地质因素等客观原因,部分工地出现了导向系统故障多、误差大、影响掘进时间长、一些工地甚至多次出现了较大的掘进偏差等现象。
为使施工测量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现场,高可靠性、高精度地实时提供盾构(TBM)姿态数据,使盾构(TBM)按照设计轴线精确掘进,各项建筑能够满足设计、限界要求,现根据相关测量规范、导向系统工作特点及各工地施工测量经验总结,列出以下盾构(TBM)施工测量若干要求,请各项目部根据本工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一、盾构(TBM)初始姿态测量与人工导向1、机器初始位置测量盾构(TBM)组装完成/始发前,必须用人工测量方法测定机器盾壳或内部精密结构件特征点,计算机器姿态数据:包括刀盘切口里程、切口处平面、高程偏差、盾尾处平面、高程偏差、偏航角、俯仰角、滚动角等。
对于新机器,需要自行安装或要求导向系统技术服务人员安装若干个人工测量点,然后测量、计算人工测量点在盾构独立坐标系中的坐标并妥善保存,建立掘进过程中的人工导向系统。
对于旧机器,也需恢复、测量并计算复核人工检查点既有数据。
人工测量点位布置原则:(1)人工测量点位应布置在与TBM掘进轴线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动的地方,能够真实反应机器姿态;(2)点位之间尽可能拉大距离,提高推算刀盘切口姿态数据的精度。
(3)在掘进过程中,置镜同一地方应至少能够观测到三个以上符合以上两条要求的点位,可多设几个检查点以备选择;同时根据掘进时通视条件,在机器上合适位置焊接仪器强制对中钢板(保证在人工测量过程中不发生移动即可)。
2、导向系统导向系统测量结果与人工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较差不大于导向系统中误差的2倍(导向系统中误差由项目部测量组根据不同的机器和导向系统,以及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规定的掘进偏差中误差确定),如超出限差时应查找原因。
盾构测量知识点总结盾构是一种在地下挖掘隧道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地下管线等工程中。
盾构测量是盾构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负责确定隧道的位置、方向和姿态,确保盾构在地下进行准确、安全的施工。
在盾构测量中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下面就盾构测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分析。
一、盾构测量基本概念1. 盾构测量的定义盾构测量是指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盾构进行控制和监测。
它是盾构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盾构的导向、水平、垂直和姿态控制。
盾构测量的目的是确保盾构在地下进行准确、安全的施工。
2. 盾构测量的作用盾构测量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确定盾构的位置、方向和姿态。
(2)监测盾构的变形、位移和姿态变化。
(3)调整和控制盾构的导向、水平和垂直度。
(4)确保盾构在地下进行准确、安全的施工。
3. 盾构测量的方法盾构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导向测量:用于确定盾构的位置和方向。
(2)水平测量:用于控制盾构的水平度。
(3)垂直测量:用于控制盾构的垂直度。
(4)姿态测量:用于控制盾构的姿态。
二、盾构测量原理1. 盾构测量的基本原理盾构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测量仪器和设备对盾构进行控制和监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1)测量原理:利用测距仪、角度仪等测量仪器对盾构进行定位和测量。
(2)控制原理:利用控制系统对盾构的位置、方向和姿态进行调整和控制。
(3)监测原理:利用监测系统对盾构的变形、位移和姿态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2. 盾构测量的误差分析盾构测量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误差:(1)仪器误差: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导致的误差。
(2)环境误差:由于地下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3)操作误差: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
(4)系统误差:由于盾构控制系统本身的误差导致的误差。
盾构测量的误差分析对于准确测量和控制盾构非常重要,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一、方案概述本专项方案旨在为盾构施工提供精确的测量服务,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本方案将详细阐述盾构施工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精度要求以及实施步骤。
二、测量目的1. 确保盾构掘进方向、姿态和速度符合设计要求。
2. 监测盾构隧道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为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提供数据支持。
三、测量内容1. 地面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2. 竖井联系测量:将地面控制网传递至竖井,建立竖井内的控制网。
3. 地下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用于指导盾构掘进。
4. 掘进施工测量:监测盾构姿态、掘进速度和隧道结构变形。
5. 竣工测量:对隧道结构进行测量,为质量验收提供依据。
四、测量方法1.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测量,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执行。
2. 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执行。
3. 竖井联系测量:采用GPS、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将地面控制网传递至竖井。
4. 地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按照《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5. 掘进施工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监测盾构姿态、掘进速度和隧道结构变形。
6. 竣工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按照《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范》DG/TJ08-2041-2008执行。
五、精度要求1. 地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cm,高程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mm。
2. 竖井联系测量:平面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cm,高程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mm。
3. 地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cm,高程控制点精度应达到±0.5mm。
4. 掘进施工测量:盾构姿态精度应达到±0.5cm,掘进速度精度应达到±1cm/min,隧道结构变形精度应达到±0.5cm。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盾构施工测量的管理,更好的在掘进过程中监控盾构姿态,确保盾构掘进方向正确,并且使各相关单位、部门及时掌握盾构掘进姿态情况,现对盾构施工测量要求如下:一、控制测量1、地面控制测量与联系测量应同步进行,在隧道贯通前,测量次数不能少于四次。
宜在盾构始发前、隧道掘进至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
当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小于12″时,可取各次测量成果的平均值作为后续测量的起算数据指导隧道贯通。
2、地下平面控制点布设应采用强制对中装置,隧道内控制点间平均边长宜为150m,曲线隧道控制点间距不应小于60m。
地下控制点应避开强光源、热源、淋水等地方,控制点间视线距隧道壁应大于0.5m。
每次向前延伸地下控制导线前,应从地下起始边开始进行延伸测量。
3、地下控制点布设完毕,在隧道贯通前应至少测量三次,地下控制导线的起始边应取第1条规定的平均值。
重合点重复测量坐标值的较差应小于30×d/D(mm),其中d为控制导线长度,D为贯通距离,单位为米。
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次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贯通。
4、地下控制点延伸测设,施工单位每次向前延伸新的控制点时,新控制点的测量成果必须经过监理单位检验复核,第三方复测审批。
施工导线延伸布设新点时,测量成果需报送监理检验。
5、对于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必须遵循“施工单位先测,监理单位检验复核,第三方复测审批”的原则,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必须经过监理单位、第三方审批合格后,方能用于指导施工。
二、盾构姿态及管片姿态测量1、盾构机姿态测量的内容包括平面偏差、高程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转角及切口里程;管片姿态测量内容至少包括平面偏差、高程偏差。
2、盾构机姿态测量标志不少于3个,且标志点间距离应尽量大。
3、对于配备导向系统的盾构机,在始发前,必须利用人工测量的方法测定盾构机的初始姿态,成果应与导向系统测得的成果一致;在始发10环内,每一环都应对盾构机姿态进行人工测量;在盾构机正常掘进过程中,盾构人工姿态测量应在导向系统换站后进行;在到达接收井前50环内应增加人工测量频率。
盾构隧道施工测量技术任何一个盾构测量项目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三大要素来展开。
从测量方案的制定到测量过程的实施都是为了如何保证三大要素的质量来最终保证隧道施工的精度。
地铁施工测量按服务性质分类可以分为施工控制测量、细部放样测量(铺轨基标测量)、竣工测量和其它测量等作业。
一、施工控制测量1、地面控制测量:维护施工期间地面的平面、高程主控制网完整,维持其可靠、可用;为施工方便加密地面控制点(包括地面工程、明挖工程的地面中桩)并维持其可靠、可用。
2、联系测量:明挖工程投点、定向,暗挖工程竖井投点、定向,向地下传递高程。
3、地下控制测量:明挖地下中桩体系控制测量,暗挖地下主导线控制测量,明、暗挖工程地下主水准网控制测量,进行分段贯通测量,平差地下平面、高程主控制网,照顾各段工程间的衔接。
贯通后平差确定地下主控制网的坐标、高程。
二、细部放样测量1、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和装修工程放样,设备、管网安装工程放样,包括暗挖法中为施工导向,盾构机定位、纠偏和装配式衬砌的拼装等要求而进行的测量作业。
2、精确铺轨要求的测量作业。
重点是控制铺轨基标测设来保证轨道的设计位置和线路参数,同时亦保证行车隧道的限界要求。
三、竣工测量竣工测量主要包括与线路相关的线路结构竣工测量、线路轨道竣工测量、沿线设备竣工测量以及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等。
其他测量作业是指为工程前期、后期工作,为工程措施服务的测量作业和控制施工影响的地上、地下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等测量作业。
盾构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地面测量控制网的交接桩。
地面测量控制网点复核及加密。
贯通测量技术方案的制订。
联系测量。
地下控制测量(地下主控导线测量、施工导线测量)。
盾构机的导向测量。
竣工测量等等。
贯通误差:地铁的贯通测量是指盾构从始发井始发沿设计线路方向和坡度到达预留洞门贯通。
此时盾构中心与预留洞门中心的偏差即为贯通误差。
贯通误差包括测量误差和施工误差两部份。
地铁隧道的贯通施工影响环节多。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地面控制测量误差2、竖井联系测量误差3、地下导线测量误差4、贯通处洞门中心坐标测量误差5、盾构姿态的定位测量误差一、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GB50308-2008)(1) 质量指标:在任何贯通面上,地下测量控制网的贯通误差,横向中误差不超过±50mm,竖向中误差不超过±25mm。
盾构隧道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内容主要有:盾构机始发反力架定位测量、盾构机始发定位测量、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的检查检验、盾构掘进时盾构姿态测量(自动导向系统的日常操作及护理和人工测量盾构机姿态)、隧道环片姿态测量。
盾构隧道洞内温度高、湿度大、不良地质及盾构机掘进时振动的影响,盾构机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之间会有一定的偏差。
为了保证设计线路的准确复现,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对盾构机的姿态和管片姿态进行测定,以便使盾构机和管片能正确归位。
一、始发托架的定位测量图11.2.1为某盾构机始发托架图,此构件是根据盾构机的外径尺寸预制而成的,并且整体吊装下井,几何尺寸在安装过程中可不考虑变形。
某盾构机始发台座的设计高度是590 mm,但是此尺寸最后是多少应根据洞门环实际中心而定。
洞门环的实际中心应在托架定位前进行重新测量,求得的实际中心若不大于设计限差,则可按照设计隧道中心线放样台座高程。
高程可用先定4个周边点(必要时也可增加中间2个点),再定其他各点的方法。
以轨面高程为准,高程中误差为±2 mm(见图11.2.2)。
台座平面设计值是 1 574 mm,此值应和高程一样一并考虑设计限差,中线中误差为±2 mm。
考虑到盾构始发后,盾构机有可能下沉,故在始发托架放样过程中整体抬高30 mm。
待台座完成后,放样出隧道中心线点3~4个,并且测量出混凝土浇筑后台座实际高程,根据此高程数据决定是否需要增设垫片,然后吊装托架放置台座上,依据设计测量托架的位置关系,做好调整工作,使托架实际位置与设计相符,托架定位后必须连接牢固且可以抬高2~3 cm。
由于始发托架的定位,存在定位后盾体(质量约300 t)放置其上且不能再移动的特点,盾构始发定位是否准确关系到盾构机开始掘进时,盾构机的实际中线和设计中线的偏差大小以及盾构机的掘进姿态是否理想等问题,所以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就整个放样过程包括内业资料计算,都必须有相应的检查和复核,确保定位准确,一次成功,为顺利始发打好基础。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盾构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建筑施工技术,也是地下铁道、管道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盾构施工中,测量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介绍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盾构施工测量工作的目的盾构施工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1.确认隧道的轴线及其地貌特征;2.分析隧道的地质条件及稳定性;3.确定隧道工作面的位置和方向;4.监测隧道结构的位移和变形;5.评价和控制隧道施工质量。
二、盾构施工测量的方法盾构施工测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传统测量法传统测量法主要包括三角测量、水平测量、高程测量、方位角等传统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缺点是测量效率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2.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其能够满足盾构施工测量的高精度要求。
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取隧道轴线、隧道地貌、隧道变形等信息。
3.三维激光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法是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它可以直接获取隧道内部的三维点云数据,对隧道的结构进行完整的建模和分析。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测量效率高,精度高,可以快速获取隧道内部信息。
三、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实施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规划阶段:在盾构施工规划阶段,要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确定测量的范围和精度要求。
2.施工前期:在盾构施工的前期,要进行初步测量,确定盾构轴线和地貌等信息,以及确定隧道工作面的位置和方向。
3.施工中期:在盾构施工的中期,要采用全站仪、激光扫描等测量方法,对隧道轴线、地貌以及隧道结构进行测量和监测。
4.施工后期:在盾构施工的后期,要对隧道结构进行最终验收测量和结构监测,并进行开挖指数控制。
四、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盾构施工测量技术在地下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地铁、管道、电缆隧道等建设项目。
盾构施工测量技术能够提升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地下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