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风险评估与安全防范--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防范
- 格式:ppt
- 大小:7.25 MB
- 文档页数:31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风险评估相关处置措施及报
告程序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是一项关键领域,特别是在医疗机构中。
跌倒坠床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制定相关制度,评估风险,采取相
应的处置措施,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风险评估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患者跌倒坠床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评估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性别、用药情况和跌倒历史等因素。
此外,还必须
考虑环境因素,如照明、地面情况和设施等。
二、相对应的处置措施
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和减轻患者跌倒坠床的伤害。
例如,可以在危险区域增加护栏、警示标志、视觉提示等设施。
此外,可采用职工培训、协助带领、
加强监督、额外的警戒等方法,提高警惕,预防风险。
三、报告程序
在医院中,关于患者跌倒坠床的事件要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在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委员会。
要汇总和分析所有的跌倒坠床事件的总结。
评估采用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确定是否需要更改或采用其他措施。
在总结报告中,应列出所有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总之,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评估相关的处置措施及报告程序是医疗机构中必须加强的环节,以维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制度为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制定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防范措施、客观量化评估发生的危险因素,达到科学管理、有效监控,防范与减少患者在院内发生坠床与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
一、组织管理(一)制定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二)护理部负责全院防范跌倒、坠床管理质量的督查。
(三)护理部建立跌倒、坠床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数据库,每月、每季、每年有统计、分析和讨论。
(四)各科设立专人负责科内跌倒、坠床的防范监控。
每月有统计、每季有分析、每年有汇总。
二、风险评估使用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及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的高危风险评估,以筛选高风险病例进行重点预防,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一)评估对象:所有住院病人,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等。
(二)评估环节首次评估:所有患者入院、转入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在2小时内进行Morse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再次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手术后或使用特殊药物易导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时。
(三)评估频次评分>45分为高危,立即告知主管医生,并发放风险告知书,采取相应措施,每周评估1次。
护士长或质控护士于首次评估后24小时内完成复核,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进行科内自控,并次月5号之前统计上报护理部。
三、发生跌倒、坠床后应急预案(一)处置: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了解发生经过、采取必要应对措施,病情允许时扶回床上→同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初步伤情判断→配合抢救或处理→上报并记录、交班。
(三)报告: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上报流程执行。
四、防范措施(一)全院所有人员:有参与防范与减少患者在院内发生坠床与跌倒等意外事件的义务,当发现有坠床与跌倒等隐患时,应主动报告相关科室责任人。
(二)院办公室:做好各种防滑警示标识,提醒患者防范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三)维保部:1.维护院内秩序。
2.加强保洁人员的培训,保持地面干燥清洁,路面畅通,灯光明亮。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风险评估、相关处置方法一、引言医院是患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医院环境中,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身体和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医院需要建立健全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
二、相关制度1. 防范意识教育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教育内容包括跌倒、坠床的原因、风险因素、预防措施等。
2. 风险评估医院应制定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识别跌倒、坠床的高危患者。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疾病状况、药物使用情况、活动能力等。
3. 防护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高危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使用床栏、约束带保护,加强夜间巡视,提供防滑鞋等。
4. 沟通与协作加强医患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同时,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共同防范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5. 定期检查与改进医院应定期对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同时,收集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风险评估1. 评估工具医院应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如Morse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疾病状况、药物使用情况、活动能力等。
2. 评估时机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首次评估,对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对发生过跌倒、坠床的患者进行再次评估。
3. 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药物使用情况、活动能力、认知状况等。
重点关注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如老年患者、使用镇静剂的患者、活动受限的患者等。
四、相关处置方法1. 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处置一旦发生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立即进行现场处置,包括检查患者的伤情、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风险评估(一)病人入科时责任护士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进行认真评估,记录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上,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记录。
(二) 上报及监控1.对评估分值≥12分的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病区工作日志(白板)上有显示,护士应交接,重点巡视,在高危跌倒登记本上登记,上报安全核对小组确认签字,检查措施落实情况。
2.落实跌倒、坠床高危标识:评估分值≥12分的患者,床头放置“防跌倒”高危警示标识、腕带相应区域贴黄色高危警示标识,便于员工识别。
3.护理部质控组定期抽查全院防坠床、跌倒的安全措施,对已发生的典型案例在质控会上进行分析。
(三)对存在上述危险的患者,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建立警示标记,做好交接班。
(四)病人跌倒(坠床)防范护理措施:加强落实安全告知,行动不便者起床活动有人搀扶;呼叫铃牌放置病人可触及位置;床栏的加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四)病人一旦发生跌倒意外,则按跌倒(坠床)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五)护士长每日对科内高危患者评估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
(六)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
(七)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八)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应按如下内容进行:1、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立即告知当班医生与护士长,遵医嘱迅速采取救护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2、当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
科室按规定填写《医院不良事件报告表》,原则上24小时内口头上报护理部,72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可以电子版本形式),如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或引起纠纷隐患,2小时内口头上报护理部,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护理备班。
3、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在“报告表”上填写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九)患者转科时作好交接班工作。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防范制度
1.患者入院时、病情变化时立即评估;跌倒风险总分≥4分的高危患者,严格交接班。
2.防范措施
(1)高危跌倒患者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2)地面平坦,干燥。
(3)病区通道、床旁走道无障碍。
(4)光线适当,明暗以能看清物体为宜。
(5)病房设有预防跌倒辅助设施。
(6)凡是跌倒高风险患者夜间上厕所工作人员要看护或搀扶。
(7)年老体弱、智力障碍、躁动、意识不清、肢体活动失灵者等给予卧有护栏的床并将床栏拉上,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
(8)病情不宜活动者,应遵医嘱卧床休息,常用物品放在患者随手可得的距离内。
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患者帮助并检查预防性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9)轮椅、担架使用前检查车子质量,并用安全带保护。
(10)帮助不宜下床活动患者床上使用便盆或尿壶。
3.健康教育
(1)嘱起床、行走、活动时应缓慢,教会采取渐进下床方式(起床三部曲)。
(2)教会患者跌倒呼叫及寻求协助的方法,告知有头晕时,缓慢平卧并呼救。
(3)告知患者不穿硬底易滑的鞋类,步态不稳、活动障碍的患者不穿
拖鞋行走。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流程、防范措施doc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流程、防范措施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一、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二、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三、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四、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xx县人民医院护理部2012年9月制定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作流程二、预案1( 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 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 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 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 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 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
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风险评估、相关处置措施及报告程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也日益增加,这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建立完善的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制度,以及相关的风险评估、处置措施和报告程序,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制度,强化医护人员对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确保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安全。
制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药物使用等。
2. 医护人员应如何识别和评估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
3. 如何防范患者跌倒、坠床,包括患者的床位布局、环境卫生、安全宣传等。
4. 医护人员如何应对患者跌倒、坠床的事故,包括急救措施和处理流程。
5. 需要进行的后续管理措施,如记录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处置措施等。
二、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开展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工作,将风险评估纳入患者管理的全过程中,确保对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了解和把握。
1. 风险评估内容(1)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如患者年龄、健康状况、药物使用等。
(2)床位和环境的风险因素:如床位高度、倾斜度、护栏高度、地板光滑度等。
(3)医护人员因素:如医生、护士对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了解程度、工作态度等。
2. 风险评估方法(1)量表评估:使用专业的跌倒、坠床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2)临床评估: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观察、询问、检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评估。
三、处置措施1. 医护人员的责任(1)了解患者的个人、家族病史、特殊情况,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2)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跌、坠床计划。
(3)在患者床边提醒患者,帮助患者翻身、站起。
(4)关注患者动态,及时处理患者坠床事件并报告。
2. 言传身教(1)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个体差异,注重预防。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方案,并及时向患者、家属、医疗人员宣传。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流程防范措施患者跌倒和坠床是医疗机构及养老院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预防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评估方法、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流程。
首先,进行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评估是预防跌倒和坠床的第一步。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用药情况、走动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评估患者的风险。
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有Morse评分、Timed Up and Go测试和Hendrich II跌倒风险模型等。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高、中、低风险群体。
针对不同风险群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高风险患者: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
建议将床垫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为患者固定床栏,避免患者自行上下床。
在患者身边放置必要的辅助用具,如拐杖、抓握护栏等,提供安全的走动环境。
2.中风险患者:中风险患者需要加强监护和嘱咐。
医护人员应定期巡视,确保走廊和走动区域的安全。
给予患者必要的协助,避免患者单独上下床或进行危险活动。
3.低风险患者:对于低风险患者,需要进行宣教,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演示和指导,教育患者正确的姿势和走动技巧,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用具。
在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建立流程和规范操作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1.护理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统一的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要求。
对于需要进行特殊护理的患者,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指引和培训计划,确保操作正确和安全。
2.跌倒事件报告和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跌倒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一旦发生跌倒事件,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
通过分析事件原因和流程问题,改进预防措施和操作规范,防止事件再次发生。
3.监测和回访:建立系统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查跌倒和坠床的记录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同时,对已经发生过跌倒的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状况和反馈,进一步完善个性化的预防和护理计划。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预警制度1、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的同时进行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坠床/跌倒患者,若评分结果为2分为轻度危险,3~5分为中度危险,>5分为高度危险。
2、对于轻度危险的患者,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坠床的宣教,并填写好告知书;对于中度及中度以上危险的患者,在床头悬挂预防坠床/跌倒标识,中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一次,重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两次,并做好记录,要求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及后果,以及防范措施,并及时填写告知书。
重点巡视并做好交接班,进行动态评估,风险解除后停止评估。
3、当患者病情加重、手术或服用易引起跌倒/坠床危险的药物等因素时,必须再次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制定患者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一旦有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按照应急预案处理并报告值班医生,协助医生做好进一步处理。
跌倒/坠床患者要及时观察损伤的部位,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做好相关记录。
5、建立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1)、护士长定期查找跌倒/坠床隐患,对于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2)、老年人、行动不便、残疾人等患者,护士应主动告知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床旁护栏、约束带等。
(3)、夜班护士主动协助跌倒风险高的患者完成临睡前如厕的需求(特别是睡前服用镇静催眠药者),并告知夜间活动注意事项。
(4)、尽可能将患者于夜间使用的物品,如眼镜、拖鞋、拐杖、助行器、轮椅、便器、呼叫器等固定并置于随手可取用之处。
(5)、提供安全环境,病房内要光线充足,保持地面清洁干净、不潮湿,危险环境要有警告标识,潜在危险的障碍物应及时清除。
6、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后,责任护士(当班护士)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并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并跟踪患者情况,及时记录,当患者转科时,交由所转科室继续填写,并将最终结果上报护理部。
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防范制度及伤情程度认定(一)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1、建立病人防跌倒/坠床意外伤害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
2、责任护士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需评估患者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65岁,残疾、行动不便、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癫痫发生、精神异常;病情发生变化或使用了会导致跌倒的药物。
转科;跌倒后等)。
3、对住院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普通病区每周评估两次,监护室每日评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二)跌倒/坠床风险防范报告制度1、对于跌倒/坠床风险评估≥45分的患者,护理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患者坠床/跌倒的重要意义,签预防跌倒告知书,床尾或床头有警示标识。
2、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对病房高危患者,做好动态评估,可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病房危重患者当家属临时需离开患者身边时,应与病房护士及时交接,保障患者安全。
3、护士要熟练掌握患者跌倒/坠床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坠床/跌倒时,根据预案采取措施,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4、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24小时内报科护士长、护理部,对造成病人II级及以上伤害的,护理部、科护士长应在科室上报后48小时内到科室进行追踪调查、制定改进措施。
5、科室如实填写跌倒/坠床不良事件上报表,当事人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做好详细登记。
护士长组织科内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6、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的科室或个人,如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7、护理部每月汇总跌倒/坠床发生率和伤害严重程度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持续改进防范措施,跟踪监测效果。
(三)跌倒/坠床伤情程度认定0级:无伤害I级:只需观察的伤害如擦伤、挫伤等。
II级:需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治疗和护理的伤害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III级:严重影响患者疗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的跌倒伤害如骨折、意识丧失、颅内出血等。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风险评估相关处置措施及报告程序一、相关制度:1.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力,确保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要求。
2.护理文书要求:确保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跌倒、坠床相关情况,包括跌倒前的护理措施、跌倒的具体时间、地点、原因等。
二、风险评估:1.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制定适合本机构的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包括评估指标、评分标准等。
2.评估对象: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的评估,尤其是高龄、多病种、运动或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
三、相关处置措施:1.患者跌倒的处置措施:a.如发现患者跌倒,首先进行紧急救治,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
b.及时评估患者伤情,若发现严重伤害,立即安排相应医疗干预。
c.处理好患者的心理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并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2.患者坠床的处置措施:a.如果发现患者要坠床的迹象,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高床头栏杆、安装床边垫、加强监护等,防止患者坠床。
b.当发生患者坠床事件时,护理人员要迅速发现、发出警报,并进行相关的急救处理。
四、报告程序:1.单人护理报告:护理人员在工作交接时,应将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情况报告给接班人员。
2.事件报告:当出现患者跌倒或坠床事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相关情况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跌倒、坠床的具体情况、紧急处理措施、患者当前状态等。
3.事故报告:若患者的跌倒、坠床事件导致严重伤害,护理人员需要向医疗机构管理层或相关部门提供事故报告,并按照机构规定的程序进行后续处理。
总结:防范患者跌倒、坠床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关制度的建立、风险评估的进行、处置措施的采取以及报告程序的规范,能有效预防和处理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制度和要求,提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安全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