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的形态特征观察及亚种的识别张小均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26
冬小麦田7种局部恶性禾本科杂草教科书级图解及防治大穗看麦娘花序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
黄淮区域旱旱轮作区小麦已播种完成,长江流域稻麦轮作区水稻收获在即,过不了多久小麦田防除杂草的大幕即将拉开,各位农友,各位农资经销商们,你们是否已经准备好?防除禾本科杂草是连续多年麦田化防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每年施药纠纷多有发生,原因何在?没有正确的识别草相并“对症治疗”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正确识别麦田禾本科杂草真的很重要!前面除草科学家专栏已介绍了其他禾本科杂草,参见链接:除草科学家专栏:如何识别幼苗期的日本看麦娘与菵草?史上最全图解两大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节节麦、雀麦| 除草科学家专栏本期除草科学家微信专栏,为您用详尽的图片分辨识别小麦田7种区域性优势禾本科杂草,助你成为“除草科学家”。
(1)野燕麦野燕麦(Avena fatua L.),北方三大野麦子之一(雀麦、节节麦、野燕麦),冬小麦田主要发生在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等省份。
俗名燕麦草,铃铛麦、乌麦等。
野燕麦花序野燕麦小穗长18~25mm,含2-3个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节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
野燕麦种子形态野燕麦种子是当前小麦田禾本科杂草中种子最大的,外稃质地坚硬。
幼苗期可从残存的外稃识别。
野燕麦叶片形态野燕麦苗期形态野燕麦植株形态野燕麦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状,分枝具角棱,单株结籽数高达400~500粒,个别植株甚至多于1000粒。
当前化防基本能解决问题,防除难度低。
(2)多花黑麦草黑麦草属(Lolium)植物开始是作为优质牧草从国外引入国内多地进行种植,黑麦草属植物共10种,中国引入其中7种进行种植。
在多个省份麦田黑麦草属植物已逐渐发展成为区域性优势杂草。
近几年通过调查发现,多个地区主流的除草剂反馈防治效果不佳。
黑麦草属杂草主要发生在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省份。
此处介绍的为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
不同小麦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郭佳,李建波,王志辉,何建兴(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藁城052160)摘要:为筛选适宜石家庄藁城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石麦18综合性好,单产达9400.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达到829.5万株/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5.8 g。
参试品种石麦18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7个品种。
石麦18适宜河北省藁城区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的小麦高产栽培,对提高单产增加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麦;品种;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码:Analysis on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GUO-Jia , LI-Jianbo ,W ANG-Zhihui,HE-Jianx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gaocheng ,Shijiazhuang 052160, Hebe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wheat varieties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in Gaoche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China, a comparative field trial on the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8 wheat varieties was conducted in 2014 under specific climate and soil conditions in Gaocheng County. Shimai 18 had a goo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performance, with a highest yield of 9400.5 kg/hm2 .Its yield components were 829.5 ten thousand cods/hm2, 37.3 kernels/spike, and 35.8 g per 1000 kernel weight. The Shimai 18 had their kernel yield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7 varieties. Therefore, Shimai 118 was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in Gaocheng County and other areas with similar light and hot resources to Gaocheng County.Key words: Wheat; Cultivar; Character; Yield收稿日期:项目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项作者简介:郭佳(199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技推广中心。
第三章大麦品质及检验大麦在植物学分类上为禾本科大麦属,该属内已知有29个种,只有普通大麦种具有栽培价值。
按中国的分类,普通大麦种下设5个亚种,即二棱和多棱两个近缘野生大麦亚种,二棱、多棱和中间型3个栽培大麦亚种。
中间型亚种在生产上很少应用。
各亚种内都存在皮大麦(成熟时颖果与稃壳粘连)和裸大麦(颖果与稃壳分开)两大类。
大麦籽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大部分作饲料,其次为酿酒,少量食用。
大麦由于食用纤维含量高,保健作用强,在食用上有发展趋势。
大麦具有生育期短,耐寒、耐瘠,适应性强等特点,故其在世界上的种植区域广于小麦。
世界大麦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居第四位。
正常年份,世界大麦总产量为1.3亿吨,其中啤酒大麦约2100万吨。
中国早在五千年前就种植大麦,西汉以前大麦就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普遍种植。
20世纪30年代,全国大麦种植面积曾超过666.7万公顷。
中国大麦种植的地理分布广泛。
在中国西藏的种植高度达海拔4750m,为世界之最。
裸大麦区以食用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啤用、饲用为主,西北春麦区以啤用为主。
第一节大麦品质及其评价一、中国的大麦生产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年大麦面积近333万公顷,总产700万吨。
1 996年,中国大麦面积105万公顷,总产374万吨,平均单产3570kg/hm2。
近几年种植面积较大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河南、江苏、浙江、四川、安徽、甘肃、上海、云南、新疆、湖北等。
2007年,中国啤酒大麦的种植面积接近10 00万亩,啤酒大麦总产量在220万—230万吨。
在市场份额上,接近50%。
中国啤酒产量和啤酒大麦进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因此,近几年来对大麦品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啤酒大麦方面。
中国啤酒大麦主要有三个主产区。
1.西北啤麦产区西北啤麦产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日照长、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等多种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啤麦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特别是大麦灌浆成熟阶段光照充足,相对湿度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和积累,对形成啤麦饱满的籽粒、较大的千粒重、鲜亮的色泽、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蛋白质含量适中,因此啤麦质量较好,是中国近年来啤麦生产发展较快的产区,也是自给有余,能外调啤麦和麦芽的区域。
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系T-133引种鉴定及特性分析作者:郭莹杨芳萍李鸿满杜久元虎梦霞宋小霞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4年第02期摘要:小黑麥是小麦和黑麦属间人工杂交形成的新物种,与小麦和黑麦相比,小黑麦的生物产量及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适口性更好,可作为优质禾本科牧草,以促进饲草多元化发展。
为了丰富甘肃省饲草种类,给农牧交错区提供高产稳产、耐盐碱、抗寒旱、抗病虫的小黑麦新品种,2013年从CIMMYT引进了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系T-133,并经2014 — 2020年连续水旱鉴定、品比试验、生产试验进行引种鉴定。
在2020年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籽粒产量 7 814.94 kg/hm2,比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17.45%;平均生物学产量22.39 t/hm2,比对照品种石大1号增产12.92%。
该品系为粮草兼用型,春性,生育期100~109 d,株高115~120 cm,穗长10.0~10.5 cm,可育小穗数21~24个,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7~56 g。
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品质优良,抗病性强。
适宜在甘肃河西、中部及生态区域相似的青海、宁夏等高寒旱区种植。
关键词:六倍体小黑麦;T-133;选育;产量;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4)02-0128-05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4.02.005Introdu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Variety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New Hexaploid Triticale Variety T-133GUO Ying 1, YANG Fangping 1, 2, LI Hongman 3, DU Jiuyuan 1, HU Mengxia 1,SONG Xiaoxia 4(1. 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Institute of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3.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re of Tianzhu County, Wuwei Gansu 733200,China;4.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f Qilihe, Lanzhou Gansu 730050, China)Abstract: Triticale is a new species formed by cross between wheat and rye. Compared with wheat and rye, triticale has higher biological yield, protein and lysine content, and better palatability. It can be used as a high-quality grass forage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forage grass. To further diversify the forage varieties in Gansu, the hexaploid triticale T-133 was introduced from CIMMYT in 2013, it was bred by flood and drought identification test, variety comparison and production test from 2014 to 2020. Data from the production experiments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 in 2020 shows that the average grain yield is 7 814.94 kg/ha, which is 17.45%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variety Ningchun 4. The average biological yield is 22.39 t/ha, which is12.92%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variety Shida 1. This variety is a grain-grass type with spring character. The growth period is 100 to 109 days, the plant height is 115 to 120 cm, the spike length is 10.0 to 10.5 cm, the number of spikelet is 21 to 24, the kernels per spike is 45 to 50 and the thousands-kernels weight is 47 to 56 g. The grain is rich in iron, zinc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it is strong resistance to disease with premium characters. It i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Hexi, Central region in Gansu, Qinghai, Ningxia and other high and arid regions with similar ecological conditions.Key words: Hexaploid triticale; T-133; Breeding;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是由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黑麦(Secale cereale)经属间有性杂交和染色体数加倍而形成的新物种[1 ],不仅保持了小麦的丰产性和粒多粒重、品质优良的特性,也结合了黑麦的抗病抗逆性和耐瘠薄性以及繁茂的营养生长量,另外其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也高于双亲[2 ]。
宁夏雨养区小黑麦品种(系)筛选与综合评价宁夏雨养区小黑麦品种(系)筛选与综合评价引言:小黑麦是一种耐旱、耐寒的作物,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种植。
而宁夏作为中国的主要小黑麦产区之一,在其特有的干旱气候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已成功筛选出适应当地天气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小黑麦品种(系)。
本文将对宁夏雨养区小黑麦品种(系)的筛选与综合评价进行深入探讨。
一、宁夏雨养区小黑麦品种筛选的依据和方法1. 根据生态适应性选择品种:由于宁夏地处干旱地区,夏季高温且日照时间长,冬季寒冷,对小黑麦品种的适应性要求较高。
因此,在品种筛选过程中,需考虑品种对干旱、高温和寒冷等逆境条件的耐受性。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实验等手段,评估不同品种对干旱、高温和寒冷的耐受程度,选取表现较好的品种进入下一轮筛选。
2. 优质和高产量选择:优质和高产量是小黑麦种植的重要指标。
在小黑麦品种筛选的过程中,需根据产量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估。
产量可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等手段进行评价,而品质则主要考察小黑麦的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含量等关键指标。
3. 抗病虫害选择:病虫害是小黑麦种植的常见问题,对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品种筛选过程中,需考虑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田间观察、病虫害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评估不同品种对常见病虫害的抵抗性,选择具有较好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
二、宁夏雨养区小黑麦品种综合评价的方法1. 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评价小黑麦品种耐旱性、耐寒性、产量、品质等综合性指标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适当的试验地点和期限,进行系统的田间观察和数据记录,收集有关小黑麦品种的生育特性、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而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估。
2. 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对小黑麦种子和小黑麦产品的理化性质的测定。
通过测定小黑麦的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含量等关键指标,来评估小黑麦品种的品质优劣。
3. 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对小黑麦品种进行最终筛选和选育的重要环节。
实验8 小麦的形态特征观察与麦类作物识别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小麦幼苗与植株的形态结构特点,并了解四种麦类作物的主要形态区别。
二、材料与用具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的幼苗、植株、穗子及子粒;放大镜、镊子、尺子。
三、内容与方法(一)小麦幼苗的观察与分析小麦幼苗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在北方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幼苗生长发育的优劣,如苗龄的大小、根系发育的状况、分蘖的多少与壮弱程度,对麦苗安全过冬、翌年植株的健壮程度、群体发展和产量形成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认识幼苗的形态结构、各组成器官的功能以及环境因素(包括栽培条件、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对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对照实物标本,进行如下观察:(1)由地下部向地上部顺序观察幼苗的各个器官:种子根、盾片、胚节鞘、地中茎(根茎)、次生根、主茎、分蘖。
(2)区别种子根和次生根着生的位置、条数、形态和生长特性。
(3)地中茎的长短及其影响因素。
(4)区分主茎、一级分蘖、二级分蘖……,鉴定主茎叶龄与单株分蘖理论数值的对应关系;观察分蘖鞘、分蘖节、潜伏节;观察胚芽鞘分蘖、蘖节分蘖、多层分蘖等不同分蘖类型。
(5)区分鞘叶、叶鞘、叶舌、叶耳和叶片。
(6)观察不同品种幼苗的形态长相,注意主茎及分蘖生长的姿态,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各属于何种类型:匍匐型、半直立型、直立型,它们的分蘖力有无差异。
(二)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的形态特征及其区别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大麦(Hordeum L.)、黑麦(SecalecerealeL.)和燕麦(Avena sativaL.)是禾本科(Gramineae)中的几个不同的属,4种麦类不但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差异,在植物学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现将其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列表比较如下(表3 -1、表3 -2、表3 -3):表 3 -1 幼苗的形态特征表 3 -2 穗的形态特征表 3 -3 种子的形态特征附录: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标准1.出苗期田间有50%的幼苗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2 cm以上的日期。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农学、植保、资环等专业使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二00七·五月目录一、作物生长分析 (1)实验一作物生长分析 (1)二、作物形态与类型的识别 (1)实验二水稻的植物学特征及籼、粳、糯稻的识别 (7)实验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简称四种麦类)形态特征和大麦亚种的识别 .. 11实验四甘薯和马铃薯的形态观察 (15)实验五食用豆类作物的形态观察 (17)实验六玉米有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20)实验七棉花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及四个栽培种的认别 (24)实验八麻类作物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的观察 (29)实验九油菜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主要类型的认别 (33)实验十烟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观察 (36)实验十一甘蔗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主要种的观察 (39)实验十二花生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的观察及类型的认别 (43)(附芝麻) (43)三、解剖与分化的观察实验十三水稻穗分化过程的观察(一)——性器官形成期 (48)实验十四水稻穗分化过程的观察(二)——性细胞形成期 (50)实验十五稻株大维管束的观察 (53)实验十六油菜花芽分化的观察 (55)实验十七麻类作物韧皮纤维及纤维细胞的比较观察 (57)四、作物诊断测定方法实验十八稻、棉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59)实验十九水稻根系活力的测定 (61)实验二十水稻叶鞘中淀粉含量的测定(碘试法) (64)实验二十一棉花根系伤流量的测定 (66)实验二十二棉花叶柄硝态氮的测定——硝酸试粉比色法 (68)实验一作物生长分析作物的产量是由生物产量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部分组成,通过作物生长分析,可以了解作物的物质生产量,作物生长分析就是以干物质重量的积累与分配来衡量产量的一种方法,所以作物的生育过程也是以植物体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的,这种方法具有两个特点:1. 在测定干物质增长过程中,同时测出同化作用的器官——叶面积。
即与光合作用的生理功能密切结合。
以而越出生育特性与丰产性能的简单相关关系,深入到生理生态的因果关系。
大麦和小麦从麦芒来区分,大麦的芒很长,和麦穗的长度差不多,小麦的芒相对来说要短,大麦的外壳很难剥下来,小麦的外壳在脱粒时已经掉了,大麦一般作啤酒的原料,或作饲料,小麦主要加工面粉。
大麦的收获期比小麦早。
麦仁一般是将小麦脱皮后的麦子仁。
荞麦为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谷类食物。
它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维生素B1、B2、P、芦丁、总黄酮、钙、磷、铁、镁、铬等,营养成分十分丰富。
荞麦性凉味甘,能健胃、消积、止汗。
《食疗本草》言其“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随息居饮食谱》说它“开胃宽肠,益气力,御寒风”;《中国药植图鉴》则说它“可收敛冷汗”。
现代研究表明,荞麦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
荞麦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也叫柠檬素,此种物质可以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韧度和致密性,故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荞麦中又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尤其富含芦丁,这些物质能促进细胞增生,并可防止血细胞的凝集,还有调节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并增加其血流量等作用。
故常吃荞麦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及血脂异常症等很有好处。
荞麦所含镁和铬有利于防治糖尿病,特别是其中的铬,更是一种理想的降糖能源物质,它能增强胰岛素的活性,加速糖代谢,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一些糖尿病患者使用荞麦后,血糖和尿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究其原因,很可能与荞麦所含铬元素密切相关。
荞麦所含热量虽高,却不会引起肥胖,恰恰相反,还会起到调脂减肥的作用。
在此也要指出,荞麦中所含蛋白质及其他过敏物质,可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凡体质易过敏者当慎重或不食荞麦。
除此之外,荞麦人人皆可食,尤其适宜于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动脉硬化症、食欲不振、胃肠积滞、慢性泄泻以及自汗盗汗等患者食用。
燕麦:润肠通便保护心血管燕麦也叫野麦或雀麦,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燕麦的种子。
燕麦的脂肪含量居所有谷物之首,相当于大米、白面的4~5倍,且其脂肪主要由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和次亚麻油酸所构成,单是亚麻油酸就占了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
今日食普:中西燕麦燕麦为禾本科植物。
农学上的“四大麦类”,即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都是禾本科。
另2类“麦”荞麦和藜麦,一个是蓼科植物,一个是苋科(原属藜科)。
起源史辨四大麦类最初都是在中东地区驯化的,并非个别人不认真考证就认为“起源于中国”。
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从基因序列比对可知,燕麦最早是作为小麦和大麦田间的杂草从中东夹带到欧洲的,因其比小麦和大麦更耐寒而被选出来,作为寒冷地区的“次生谷物”栽培。
燕麦一经驯化就较早地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北方得到了进一步的驯化。
中国古籍中确实出现过燕麦、雀麦字样,还有的称之为称“蘥”或“簛”。
其实,古书上的燕麦、雀麦指的是一类野草。
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古今用字和用词并不十分严谨,给后人造成很多歧义。
比如,古之“兰”有人误当成今天的兰花、把古之“花生”当成今天的花生,都是犯了混淆同名异物的错误。
再比如,有人根据古籍中只言片语或相似的名词,就断言昆曲起自元末明初,喜欢把推测当结论。
•古“兰”是菊科的泽兰属植物佩兰,有做香料的,并非后来的兰。
黄独•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是有“花生”字样,实则是薯蓣科的黄独。
安徽某地甚至还说当地的特产花生酥曾给宋徽宗品尝过。
咱们都知道,真正的花生是明代才引进的。
瞿麦•同样早期古书上所说的燕麦或雀麦,从描述上实际是石竹科石竹属植物瞿麦。
在中国,可靠的真正燕麦栽培记录要晚到12世纪以后。
真正广泛种植,更是明代以后的事。
集中产区世界范围内燕麦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
燕麦分为裸粒型和带稃型两种。
我国产的燕麦品种92%为裸粒型,成熟后不带壳,称为裸燕麦,俗称莜麦或油麦、玉麦。
华东地区称之为铃铛麦。
因易脱壳一开始就作为食物,是重要的上等杂粮。
国外的燕麦品种基本是带稃型的,稃就是谷壳,因不易脱皮,称为皮燕麦。
西方的皮燕麦没进一步驯化,是因为一开始主要是用来喂马的。
现代发现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
燕麦健康食品的形象建立起来后,才开始被很多西方人作为食物。
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形成的光合特性差异王丽华;左师宇;曹鑫波;魏湜;刘旋;田礼欣;李晶【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年(卷),期】2017(37)10【摘要】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形成的光合特性,以加工型品种东农8809、饲用型品种东农5305和粮饲兼用型品种东农96026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探讨了不同类型小黑麦主要生育阶段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产量的差异。
结果表明,加工型品种东农8809生育后期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下降幅度大,非光化学系数高,光能消耗大,籽粒产量形成受到限制;饲用型品种东农5303扬花前光合能力较强,生物产量潜力高,花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增加量大,花后叶绿素相对含量迅速下降,叶片衰老快;粮饲兼用型品种东农96026净光合速率高,开花后叶绿素相对含量降幅小,叶片衰老慢,光化学淬灭系数高,PSⅡ电子传递活性大,成熟期最大荧光产量和最大光化学效率大及籽粒产量潜力高。
说明不同类型小黑麦光合特性不同,花后较强的光合能力是籽粒产量高的基础;对于粮饲兼用型小黑麦来说,较小的热耗散释放比例及较高的花后光合能力是其以大穗实现较高籽粒产量的途径。
【总页数】9页(P1334-1342)【关键词】小黑麦;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产量【作者】王丽华;左师宇;曹鑫波;魏湜;刘旋;田礼欣;李晶【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4;S311【相关文献】1.不同类型小黑麦饲草产量和品质特性研究 [J], 朱新开;孙建勇;郭文善;封超年;彭永欣2.不同类型小黑麦生物产量的形成特性研究 [J], 孙建勇;赵琦;朱新开;刘萍;沈国玺3.Zhu麻不同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Ⅱ.叶片光合生理… [J], 郭清泉4.不同密度下越冬型黑麦产量形成的光合特性差异 [J], 张雪悦;左师宇;田礼欣;李丽杰;任晓松;刘赵月;李晶5.苧麻不同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Ⅱ.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J], 郭清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